商品参数
书 名:图解慈悲心(改变人生从学会爱开始)
作 者:蓝梅
I S B N :9787561346532
出 版 社:陕西师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印刷时间:2013年4月
印 次:1
版 次:1
页 数:320页
开 本:16
包 装:平装
重 量:460
价:68.00
目录:
慈悲心的化身——观世音菩萨
编者序慈悲:自爱、爱他的修心法门
本书阅读导航
第壹章 慈悲:人类伟大的爱
1.慈悲:伟大的爱
2.生命的本能:追求快乐
3.念的四个对象:四念处
4.爱:获得内在快乐的基本品质
5.慈悲心:爱的高形式
6.观世音:我们好的朋友
7.度母:观世音的得力住手
8.内在的潜力:每个人都能成为观世音和度母
9.慈悲的近期利益:健康、快乐的今生
10.慈悲的远期结果:成佛
11.佛法:现代心理治疗的新处方
第贰章 自私:错误的自利
1.自利倾向:我们维护自身的习惯
2.自私:我们大的敌人
3.自我:一个并不坚固的幻象
4.“我”和“我的”:执著的运作方式
5.自我寻求证明的方式:驱动强烈情绪
6.群体纷争:自我带给群体的麻烦
7.愤怒带来的危害:地狱
8.自私带来的危害:饿鬼
9.愚痴带来的危害:畜生
10.砍断对自我的贪恋:感受解放
11.涅槃:无我的胜利
12.狡猾的自我:要去除它有很大难度
13.伪装后的自我:警惕另一种极端
14.慈悲:砍断自私的利器
15.禅修:练习“无我”
第叁章 利他:正确的自利方式
1.利他:学会正确地维护自己
2.佛教层面:利他是极大的自利
3.降低欲望:我们却更容易获得
4.因果法则:铁面无情的定律
5.仰赖因果:我们知道改善生命的方式
6.十种黑白业:学会正确的取舍观
7.培养善心: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8.生起慈悲心的前提:体谅他人的痛苦
9.慈悲心:希望众生离苦得乐的美好愿望
10.菩萨行:六种利他的方法
11.布施:毫无吝惜地奉献
12.持戒:断离伤害他人的心
13.忍辱:减少敌意的有效方法
14.精进:在善法上的踊跃
15.禅定:让心变得更加稳固、清明
16.智慧:空性与缘起
第肆章 慈悲的培养:向观世音菩萨祈祷
1.明确的目标:生起慈悲心
2.四种修持准则:生活中的为人处世
3.安忍的进一步阐述:如何用健康的方式克制愤怒
4.观想:慈悲的本尊就在面前
5.逐次进展的层面:慈、悲、喜、舍
6.殊胜的利他意愿:特别为了如母众生
7.七支供1:顶礼与供养
8.七支供2:揭露负面业行和随喜
9.七支供3:请佛住世、请求传法和回向
10.曼达供养:将整个宇宙都献作贡献
11.祈愿文:向自己内在的潜力祈求
12.净化阶段:净化并领受加持
13.收摄:与菩萨的德行合而为
第伍章 伟大的修心法门:自他相换
1.自他相换:藏传佛教中伟大的修心法
2.《入菩萨行论》:讲授“自他相换”的伟大著作
3.《修心七义》:对心灵潜移默化的特殊法门
4.修心:逆境中的安然自若
5.平等之心:“自他相换”的基础
6.自他平等:我们有着共同的希冀
7.自他相换前行1:消除“自我中心态度”
8.自他相换前行2:培养“关爱他人心态”
9.自他相换:“取”和“舍”
10.下座后:平时的“自他相换”修法
第陆章 体会菩萨的感受:修心八颂
1.《修心八颂》的作者:朗日塘巴尊者
2.颂:珍视其他众生
3.第二颂:将自己看做地位低下者
4.第三颂:迅速断除烦恼
5.第四颂:珍惜让自己不快的人
6.第五颂:愿意自己承受亏损
7.第六颂:视恩将仇报的人为良师
8.第七颂:愿暗中受取他人的苦难
9.第八颂:证悟诸法如幻的本质
第柒章 日常修炼:生活中的禅修
1.禅修的目的:让心更加宁静
2.明确禅修的内涵:不止是打坐
3.禅修所需要的环境:安静的房间或角落
4.禅修与时间:怎样安排禅修
5.前行准备:注意自己的呼吸
6.好的姿态:毗卢七支坐
7.禅修的辅助条件:舒服的坐垫与合适的环境
8.禅修正行:围绕主题进行详细的思考
9.结行圆满:正确的回向和美好祝愿
10.常用的回向偈:正确的回向和美好祝愿
11.所以变快乐:当爱心逐渐生起
第捌章 善意的呈现: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的
1.帮助他人:习惯于举手之劳
2.平静之心:培养沉着的力量
3.微笑和问候:不需要消费的温暖
4.谅解:学会替他人着想
5.特别叮嘱:在工作中培养协作和互动
6.感恩:减少抱怨的有效途径
7.分享:将你的心得告诉给他人
8.六时书:记录下生活中的善念和恶念.
附录一:修心“取舍”所缘广略修法
附录二:大乘修心七义论贯注
附录三:修心八颂
内容简介
为什么很多现代人生活得不快乐?为什么我们拼命追逐、苦心经营,却往往达不到自己的目标,佛教对此的回答是:今日人类所面临的问题,需要以一种正面的心态和慈悲心来面对,借由开展一种普世的责任感,便能解决我们大部分的问题,而这种普世的责任感,便是慈悲 慈悲是佛教基本的概念之一,只有达到慈悲与智慧双重圆满才能证悟成佛 生活中,我们对他人产生一种真正的关怀,并且勇于承担起给予他们幸福、拔除他们痛苦的责任,这种关怀和爱便是慈悲。与此同时,慈悲也是一种为彻底的自利——当我们净内心的大门敞开,去关怀和爱护他人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生命中的一切都变得很容易 因此,慈悲也是现代人自爱的佳方式
在《图解慈悲心》中,我们将分为八个部分一慈悲的内涵、自私的误区、正确的自利方式、慈悲心的培养、自他相换修心法、《修心八颂》、生活中的禅修,以及生活中可以做到的慈悲,并特别插入100多幅寓意深刻、画风优美的生动图解,为您详细介绍这种自爱,爱他的修心法门、读过本书,你将学会换一种角度来审视人生。
文摘:1.慈悲:伟大的爱
爱和利他,是人类和动物都必需的。而所有的爱中为动人的,便是慈悲。
●每个人都需要仁慈
每种正面的宗教都在宣讲“爱心”和“利他主义”,不仅宗教如此,东方文明中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西方文明也有相对应的“博爱”精神。作为人类,我们都需要慈悲和情感,它让我们得以生存。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仁慈”又担任着一个保护者的角色,小心翼翼呵护着我们的身心成长。
以人类为例,每个人出生时都是无助的。没有医生和护士的照顾,我们不能降临世间;没有父母的慈爱,我们怎能活下来,又怎能长到这么大?观察一个婴儿,我们会发现,他能对我们的笑和呵护报以明显的回复。成人也渴望仁慈。我们希望身边的每个人给予善意的微笑和体贴的照顾,而哪怕在旅途中,一个陌生人冲着我们吐一口唾沫,我们也会快快不乐很久,尽管实际上我们并未损失什么。
爱和仁慈,正如清泉一般,滋润着生命的枝条。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需要仁慈的不仅是人类,动物也是一样地渴望关爱和呵护。
●慈悲是动人的爱心
伊斯兰教说:“你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所有人都是痛苦。”基督教说:“你们应该去爱自己的邻人。”这都是了不起的精神,是非常珍贵的特质,能让人感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但是佛教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因为观世音菩萨坚持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观世音菩萨是诸佛悲心的象征。这就好像是从十方三世一切的佛陀心口流出透明的甘露,而这些晶莹的甘露汇集在一起,从莲花座上慢慢现出观世音菩萨的身影。菩萨不仅了知所有人的痛苦,而且会觉得他们所受的微不足道的小苦,也远远痛切于自己所受的剧烈大苦;菩萨不仅热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和邻人,也爱着那些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甚至在有人想要用刀枪伤害菩萨时,他会十分高兴地想:“但愿这个人能因为这种伤害的缘故,和我结缘。而我,将凭借着这个缘分来救度他!”
还有一点特殊的:所有宗教的爱心对象,都只停留在“人”的分界上。而具备了“慈悲”的菩萨,他们不仅对人充满爱心,也对动物充满了爱心
“拿到这本《图解慈悲心》纯属偶然,当时在书店里随意翻看,就被它封面那宁静祥和的图画吸引了。回家后迫不及待地打开,才发现这本书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以一种极为生动、浅显易懂的方式,将禅宗和佛教中的核心智慧融入到心理调节的实践中。书中大量的图解,让那些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佛法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仿佛每一页都有一位慈祥的长者在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放下”的章节,书中通过几个简单却意味深长的故事,描绘了执着带来的痛苦和放下后的轻松自在。这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时,不再感到束手无策,而是学会了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问题,尝试去化解内心的纠结。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和治愈。这本书就像一位心灵的向导,指引我穿越迷雾,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我一定会反复阅读,并且推荐给所有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或压力巨大的人。”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佛教书籍。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背景,就能看出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学术性。《图解慈悲心》这本书,将佛法中的心理疗法,以一种非常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包含了大量实用的练习方法。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正念”的讲解,它不是让我们进入一种虚无的状态,而是引导我们在当下,觉察自己的思绪、情绪和身体感受,并在不加评判的情况下接纳它们。这对于改善我长期以来容易胡思乱想、过度担忧的状况,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书中的插图精美,意境深远,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它让我深刻体会到,慈悲心不仅是对他人的关怀,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温柔的疗愈。这本书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更积极、更平和的心态,让我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并且感受到生命中更多的美好。”
评分“我之前对“改变命运”这个说法一直持怀疑态度,觉得过于玄乎。但《图解慈悲心》这本书,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并没有宣传什么迷信的说法,而是从佛教的因果轮回和心态调整的角度,来阐述如何通过改变内心的“业力”来影响未来的走向。书中大量的插画,将一些抽象的佛法概念具象化,比如关于“布施”和“持戒”的讲解,并不是要求我们去做多么宏大的善事,而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一种慷慨、无私的态度去待人接物,如何约束自己的不当言行。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日积月累,却能深刻地影响我们的心境,进而影响我们的人生际遇。这本书让我明白,改变命运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改变我们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它提供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让我们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切。”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长期以来都有一些莫名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担忧,尝试过很多心理调节的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图解慈悲心》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之前对禅宗的理解很有限,总觉得它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哲学。但这本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禅宗的智慧与心理疗法结合起来,真的让我茅塞顿开。它不是让你去冥想多久,而是教会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在细微之处培养觉察力,如何面对内心的负面想法,如何用慈悲的心态去接纳自己和他人。书中关于“无常”的讲解,让我对很多曾经让我耿耿于怀的事情释然了,理解了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放下的。这种豁达的态度,让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轻松和坚韧。它不仅仅是心灵的慰藉,更是一种内在力量的唤醒。我感觉自己的人生轨迹,似乎因为这本书而悄然发生着积极的改变。”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对佛教的书籍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离生活太远,而且过于深奥。然而,当我翻开《图解慈悲心》时,这种刻板印象彻底被打破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现代化,没有一点点生硬或说教的感觉。它将佛法中的“慈悲”这一核心理念,巧妙地转化为一套切实可行的心理调节方法。书中没有那些复杂的术语,而是用生活化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如何通过培养慈悲心来改善人际关系,化解内心的负面情绪。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同理心”的部分,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教会我们如何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和善意。读完后,我真的感觉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佛法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实践。它不仅仅是一本佛教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实用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