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如何在有责无权的状况下带领项目团队获取项目成功

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如何在有责无权的状况下带领项目团队获取项目成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杨 著
图书标签:
  • 项目管理
  • 微权力
  • 影响力
  • 领导力
  • 团队协作
  • 无权管理
  • 职场技能
  • 沟通技巧
  • 变革管理
  • 情境领导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旷氏文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0097
商品编码:10791205374
丛书名: 项目管理核心资源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页数:316
字数:270000

具体描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是项目经理的时代,然而许多项目经理却并不真正掌握项目管理的精髓。本书作者融会贯通**各大项目管理流派,基于其多年在国内外担任项目经理、从事项目管理培训和帮助企业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的丰富实践经验,剖析了项目管理的本质与项目经理的定位,提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思想和方法论 ——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并配有大量实际案例、高效的工具和模板, 帮助读者在中国环境下当好一个有责无权的项目经理,把极具挑战的项目做成功! 第1 章 项目的五个特点是一切挑战的根源 / 1
1.1 为打破部门墙而诞生的项目 / 2
1.2 项目到底是什么 / 4
1.3 项目的五个典型特点 / 7
1.4 项目管理和管理项目不是一回事 / 14
1.5 PMBOK 与PRINCE2 的差异 / 15
本章小结 / 17
第2 章 什么样的企业环境才是适合项目
管理的土壤 / 19
2.1 项目管理所处的环境——敏捷组织环境 / 20
2.2 企业由野蛮生长走向敏捷的路径 / 26
本章小结 / 36
篇外篇 某研究所在项目管理上的痛 / 37
第3 章 为什么项目经理普遍有责无权 / 41
3.1 项目经理——有责无权的所谓“领导” / 42
3.2 项目经理到底是干什么的 / 43
3.3 游走于领导与管理之间的项目管理模式 / 46
3.4 项目经理**的素质 / 50
3.5 项目经理能力修炼的途径 / 55
3.6 跨界:只懂技术,不懂业务的项目经理
永远不能成为的PM / 58
3.7 路径:从项目经理到企业CEO 之路 / 63
本章小结 / 66
第4 章 六步法则步:认清领导的意图,
确保项目的价值 / 67
4.1 论证项目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的三个维度 / 68
4.2 梳理从项目产出到成果到收益的路线图 / 71
4.3 编写项目业务可行性分析报告 / 77
4.4 项目业务价值论证的生命周期 / 79
4.5 常用的投资评估技术 / 82
本章小结 / 83
第5 章 六步法则第二步:以终为始,根据项目
终点反推项目路径 / 84
5.1 项目任务书 / 86
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
XV I
5.2 项目产品描述 / 87
5.3 项目中的管理阶段与技术阶段 / 90
5.4 佳实践:三层次项目阶段评审模式 / 95
5.5 产品项目管理模式端到端流程框架 / 97
5.6 基于产品的规划技术 / 99
5.7 制订项目计划的两个阶段 / 114
5.8 制订项目计划时的几个心得 / 115
本章小结 / 119
第6 章 六步法则第三步:明确各自的角色和
职责,加强团队凝聚力 / 121
6.1 项目中的三种利益相关方 / 123
6.2 项目中的层级划分 / 125
6.3 项目内九种关键的项目角色的制衡关系 / 128
6.4 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经理权利的来源 / 135
6.5 案例:某金融行业产品部产品项目和战略项目的
组织结构的演变 / 141
本章小结 / 144
篇外篇:从《西游记》看东方式项目管理 / 145
第7 章 六步法则第四步:借助公司质量体系的
力量,减少项目返工 / 149
7.1 项目中的质量管理≠补质量体系文件 / 150
7.2 项目内质量缺陷传递的路径和关键控制节点 / 153
7.3 适度的质量控制手段 / 166
目 录
XVII
7.4 质量审查技术 / 169
7.5 项目质量管理的卫道士——项目质量保证 / 175
本章小结 / 176
第8章 六步法则第五步:学会预测未来,
少走弯路 / 178
8.1 风险≠不确定性的事 / 179
8.2 用三段论描述一个风险 / 181
8.3 风险管理全景图 / 188
8.4 风险管理的个步骤:风险识别 / 189
8.5 风险管理的第二个步骤:风险评估 / 192
8.6 风险管理的第三个步骤:风险计划 / 194
8.7 风险管理的第四个步骤:风险实施 / 198
8.8 风险管理的第五个步骤:沟通 / 199
本章小结 / 200
第9 章 六步法则第六步:找到抓手,定义项目
评价指标 / 201
9.1 项目成功的三个层次 / 202
9.2 项目评价≠项目经理评价 / 206
9.3 项目评价的维度——目标达成率 / 208
9.4 项目评价的维度——过程符合性 / 216
9.5 项目评价的维度——利益相关方满意度 / 218
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
XVI II
9.6 项目经理的绩效评价 / 220
本章小结 / 224
第10 章 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定位和使命 / 225
10.1 项目管理办公室出现的时机 / 226
10.2 项目管理办公室幕后的老板是谁 / 227
10.3 PMO 到底是领导还是打杂的 / 230
10.4 牛的PMO 是什么样的 / 235
10.5 PMO,知道你动了哪个部门的奶酪吗 / 241
10.6 知道领导为什么不响应PMO 的要求吗 / 245
10.7 PMO 对组织的价值是什么 / 246
本章小结 / 248
第11 章 承担老师或教练的角色,培训需要改变
的人 / 250
11.1 实践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 251
11.2 学会通过培训在企业内传播项目管理思想和文化 / 252
11.3 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平衡能力 / 255
本章小结 / 257
附录A 项目经理常见困惑与解答 / 258
附录B 项目经理能力测试 / 266
附录C 项目管理模板 / 277
参 考 文 献 / 296

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如何在有责无权的状况下带领项目团队获取项目成功 一、 书籍定位与核心价值 本书并非一本探讨传统项目管理理论的学术专著,也不是一本提供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流程”手册。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深刻洞察了现代组织中普遍存在的“有责无权”现象,并为身处这种复杂环境下的项目管理者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极具操作性的行动指南。我们所说的“微权力”,是指在传统层级管理之外,项目经理通过自身影响力、专业能力、沟通技巧以及对组织资源的巧妙运用,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非正式但却至关重要的权力。本书致力于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如何在有限的正式权力约束下,激发团队潜能,克服组织阻力,最终驱动项目走向成功。 本书的受众群体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初中级项目经理: 刚刚接触项目管理,或是已经在实践中遇到“有责无权”困境,急需一套实操方法来提升项目交付能力。 跨部门项目负责人: 项目涉及多个部门,自身不具备对所有参与者的直接指挥权,需要通过协调和影响来推动项目进程。 产品经理/技术负责人: 在一些组织结构中,这些角色也承担着项目经理的职责,但缺乏正式的行政权力,本书的方法将对其大有裨益。 渴望提升领导力与影响力的专业人士: 任何希望在团队中发挥更大作用,而非仅仅依赖职级晋升来获得影响力的人。 人力资源与组织发展从业者: 理解并借鉴本书的理念,可以帮助优化组织结构,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本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接地气”和“实用性”。它不回避现实中的困难,反而将这些困难作为切入点,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和场景化描述,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并能立即将书中提出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相信,真正的领导力并非来自于头衔,而是来自于持续的行动和对他人能力的激发。 二、 内容梗概与章节导览 本书的结构围绕着“理解微权力”、“构建微权力”、“运用微权力”以及“挑战与突破”四大核心模块展开,层层递进,系统地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微权力项目管理”框架。 第一部分:理解“微权力”——为何我们“有责无权”? 第一章:现实的困境——项目经理的“无权之责” 深入剖析组织结构中的权力分布失衡现象,例如职能部门制、矩阵式管理中项目经理的地位尴尬。 列举项目经理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典型挑战:资源争夺、跨部门协调困难、利益相关者立场不一、信息不对称、团队成员对其指令的“选择性执行”等。 阐述“微权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正式权力结构之外,项目经理通过非正式途径建立的影响力,包括专业权威、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决策影响力等。 第二章:权力的二元光谱——从正式权力到微权力 区分正式权力(如职位权力、奖惩权力)与非正式权力(如专家权力、个人魅力、参照权力、信息权力)。 分析在项目管理中,正式权力常常受限,而非正式权力(即微权力)则成为驱动项目成功的关键。 引导读者认识到,项目经理需要从“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影响者”和“赋能者”。 第二部分:构建“微权力”——打造你的影响力基石 第三章:以身作则——专业能力是微权力的基石 强调项目经理自身在项目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是赢得团队信任和尊重的首要条件。 探讨如何持续学习,保持专业前沿性,以及如何将专业能力转化为说服力和指导力。 案例分析: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项目经理如何凭借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在技术决策上获得团队的绝对支持。 第四章:建立信任——人际关系的艺术 阐述信任在项目团队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真诚、可靠、一致性的行为来建立和维护信任。 分享有效的沟通技巧:积极倾听、同理心表达、建设性反馈、冲突化解。 探讨如何与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第五章:清晰愿景与沟通——让团队看见“星星之火” 强调项目目标、愿景以及每一个里程碑对团队的重要性。 指导如何用清晰、引人入胜的方式沟通项目目标,将抽象的战略转化为具体可行的任务。 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团队成员理解项目的重要性和个人贡献的价值。 第六章:资源获取与运用——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分析在“无权”状况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谈判,从职能部门或其他资源池中争取项目所需资源(人力、设备、预算等)。 介绍“关系管理”在资源获取中的作用,如何与关键利益相关者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探讨如何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部分:运用“微权力”——驱动项目走向成功 第七章:激励与赋能——点燃团队的内驱力 探讨如何识别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激励。 分享赋能的艺术:授权、提供发展机会、支持创新、容忍合理的试错。 案例分析:一位项目经理如何通过给予团队成员高度的自主权,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责任感。 第八章:冲突管理与协商——在分歧中寻找共赢 将冲突视为项目过程中的常态,教授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识别冲突的根源。 提供多种冲突解决策略:回避、缓和、妥协、竞争、合作,并指导何时使用何种策略。 强调协商技巧在解决跨部门、跨团队矛盾中的应用。 第九章:利益相关者管理——赢得支持,化解阻力 系统性地识别项目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分析其期望、影响力和潜在风险。 制定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管理策略,建立积极的关系网络。 探讨如何通过信息共享、共同参与和价值交换,赢得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并将其转化为项目推动者。 第十章:情境领导力——灵活运用你的影响力 介绍情境领导力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微权力管理。 指导项目经理如何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和意愿,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指导、教练、支持、授权)。 强调在不同项目阶段和不同任务类型下,灵活运用微权力策略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挑战与突破——持续精进你的微权力之路 第十一章:应对组织政治——在“游戏规则”中游刃有余 剖析组织政治的本质,以及其对项目管理可能带来的影响。 提供在不触碰原则底线的前提下,识别和应对组织政治的策略,例如建立联盟、保持中立、信息公开等。 强调将关注点回归项目本身,不被过度的政治斗争所干扰。 第十二章:持续学习与反思——你的微权力进化论 强调项目管理是一个持续学习和迭代的过程。 引导读者建立有效的反思机制,从项目经验中总结教训,提炼方法。 鼓励持续学习新知识、新工具和新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微权力管理能力。 第十三章:案例精粹与实践复盘 本书将穿插大量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规模项目的真实案例,深入剖析项目经理如何在“有责无权”的挑战下,运用微权力实现项目成功。 对关键案例进行深度复盘,提炼其核心方法论和可借鉴的经验。 三、 写作特色与风格 本书的写作风格将务实、真诚、启发性强。 案例驱动: 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将贯穿全书,让读者感同身受,并在实践中找到对标。 工具箱式: 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具、模型和方法论,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用。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过多的学术术语,以平实的语言进行阐述,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各章节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强调反思与行动: 鼓励读者在阅读后进行思考,并立即付诸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 非教条式: 强调情境和灵活性的重要性,不提倡死板套用,而是鼓励读者在理解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四、 核心输出与读者收获 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 1. 深刻理解“微权力”的内涵与重要性, 摆脱对传统权力结构的过度依赖。 2. 掌握一套系统性的微权力构建方法, 提升个人在项目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3. 学会多种有效的沟通、激励与协商技巧, 更好地驱动团队成员和利益相关者。 4. 在复杂的组织环境中,找到化解冲突、获取资源、克服阻碍的策略。 5. 提升自身领导力, 成为一名能够带领团队在挑战中取得成功的卓越项目经理。 6. 重塑对项目管理的认知, 认识到项目成功往往取决于智慧、情商和影响力,而非仅仅是职级。 五、 结语 在日益扁平化、协同化、项目制的组织转型浪潮中,“微权力”已成为项目管理者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本书正是为应对这一时代需求而生,它将陪伴你在“有责无权”的挑战中,一步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领导力,带领团队穿越迷雾,抵达成功的彼岸。我们相信,掌握了“微权力”的艺术,你将不再受制于权力,而是能主动创造和运用影响力,成就属于你的项目辉煌。

用户评价

评分

《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如何在有责无权的状况下带领项目团队获取项目成功》——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在我的工作经历中,绝大多数项目都处于这种“有责无权”的尴尬境地。我需要为项目的成功负责,但我的团队成员往往来自不同的部门,他们的直接领导另有其人。这意味着我不能像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那样,通过指令、奖惩来驱动团队。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协调者”,而非“指挥官”,需要小心翼翼地平衡各方利益,说服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是它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论,帮助我突破这种权力限制。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微权力”背后的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原理,让我理解为什么在缺乏正式权力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有效地影响他人。我尤其希望书中能给出具体的沟通模板、会议组织技巧、以及如何构建和维护跨部门协作关系的指导。如果书中还能探讨如何在项目早期就识别潜在的阻力,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那就更好了。毕竟,在“有责无权”的环境中,预见性地解决问题,比事后补救要有效得多。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能够提升团队领导力和项目管理效能的书籍,无意中翻到了《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书名虽然有些拗口,但“有责无权”这几个字瞬间击中了我的痛点。我常常发现自己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项目出了问题,责任首先会追究到项目经理头上;但当需要协调跨部门资源,或者推动团队成员完成额外任务时,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为这些人并不直接听命于我。这种“光杆司令”的感觉,让项目推进变得异常艰难。 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非权力式”领导力模型。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建立信任、展现专业能力、持续输出价值来赢得团队的尊重和支持。我更希望书中能分享一些具体的沟通策略和谈判技巧,比如如何在会议中有效引导讨论,如何让有异议的同事心服口服,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争取到关键支持。此外,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利用团队中“隐形影响力”的见解,那将是锦上添花。毕竟,在复杂的组织环境中,很多决定和行动的驱动力并非来自正式的权力结构,而是源于个人的能力、人脉或声望。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如何在有责无权的状况下带领项目团队获取项目成功》。作为一名在项目管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深有体会,所谓“有责无权”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很多项目经理的日常写照。我们被寄予厚望,需要为项目的成败负全责,但团队成员往往并非直属下属,他们的直接汇报对象可能是其他部门经理,甚至是在更高层级。这种“哑巴吃黄连”的滋味,估计很多同行都能感同身受。 我特别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剖析这种“微权力”的运作机制的。我预想,作者不会仅仅停留在抱怨现状,而是会深入挖掘在缺乏直接领导力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其他方式建立影响力和说服力。比如,在沟通技巧上,如何以更巧妙的方式向上、向下、向平行部门争取资源和支持?在激励机制上,当不能直接发奖金、升职时,如何通过认可、赋权、提供成长机会等非物质手段来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动力?在冲突管理方面,如何化解因职责不清、资源争夺而产生的矛盾,维护项目团队的凝聚力?我期待书中能提供大量鲜活的案例,最好是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项目,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评分

读到《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如何在有责无权的状况下带领项目团队获取项目成功》这个书名,我眼前一亮。这完全就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在面对的挑战!作为项目经理,我们常常被赋予了“责任”,但“权力”却像一层薄纱,可望而不可及。团队成员往往是来自各个部门的精英,他们有自己的KPI,有自己的直接领导,而我,只是那个需要协调一切、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的人。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暴力沟通”式的项目管理策略。我猜想,书中会强调如何通过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用真诚和专业赢得团队的认同,从而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项目付出。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有效倾听、如何提供建设性反馈,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培养主人翁意识的具体方法。如果书中还能提及如何利用项目中的“软实力”,比如建立共同愿景、激发团队荣誉感,来弥补直接权力上的不足,那将非常有价值。我迫切想知道,在“无权”的舞台上,如何才能真正成为那个“有影响力的主角”。

评分

《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如何在有责无权的状况下带领项目团队获取项目成功》——光是书名就足够让我产生共鸣。我一直觉得,在很多企业里,项目经理的角色就像是那个“夹心饼干”,上面是领导的期望,下面是团队成员的执行,而我,却往往是那个没有太多“底气”的人。我需要负责项目的成败,但论及直接的管理权力,却是少之又少。 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微权力”这个概念进行具体化的。我希望书中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指南。比如,我希望能学习到如何通过精准的语言艺术,巧妙地向上级争取资源,同时又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也想知道,在面对团队成员的“推诿”或“不配合”时,如何运用智慧和技巧,让他们理解项目的价值,并主动投入。此外,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非正式场合,比如茶歇、团建等时间,建立个人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凝聚团队的建议。毕竟,真正的领导力,往往体现在那些微小而持续的互动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