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文詩韻·詞林正韻·中原音韻

佩文詩韻·詞林正韻·中原音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朝] 戈載 等 著,田鬆青 編
圖書標籤:
  • 詩詞
  • 韻律
  • 格律
  • 古詩
  • 詞學
  • 音韻
  • 古典文學
  • 傳統文化
  • 漢語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59992
版次:1
商品編碼:10801969
包裝:平裝
開本:36開
齣版時間:2011-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佩文詩韻》清初編定,為當時士子科考作試帖詩必備的官方韻書,韻部即“平水韻”的106部,所用的數據是金、元以後作詩用韻的根據,至今仍為廣大創作近體詩者所慣用。《詞林正韻》三捲,清戈載著,根據《廣韻》206部,共19個韻部。戈氏的分韻雖是歸納、審定,但其結論卻多為後人所接受,奉為圭臬,成為填詞者必備之韻書。《中原音韻》,宋末元初周德清所著,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以韻書形式,把麯詞裏常用作韻腳的5800餘字,按讀音分類,編成麯韻韻譜。韻譜分為19韻,每韻又分陰平、陽平、上、去四部,而入聲全部派入平、上、去三聲。每一類以"每空是一音"的體例分彆列齣同音字組,共計1586組。第二部分為《正語作詞起例》,是關於韻譜編製體例、審音原則的說明,及北麯體製、音律、語言和麯詞的創作方法的論述等。

目錄

前言
佩文詩韻
上平聲
一東 二鼕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魚 七虞 八齊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刪
下平聲
一先 二蕭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陽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鹽 十五鹹
上聲
一董 二腫 三講 四紙 五尾 六語 七麇 八薺 九蟹 十賄 十一軫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銑 十七筱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馬 二十二養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寢 二十七感 二十八琰 二十九豏
去聲
一送 二宋 三絳 四置 五未 六禦 七遇 八霽 九泰 十卦 十一隊 十二震 十三問 十四願 十五翰
十六諫 十七霰 十八嘯 十九效 二十號 二十一個 二十二褥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徑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艷 三十陷
入聲
一屋 二沃 三覺 四質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藥 十一陌 十二錫 十三職 十四緝 十五閤 十六葉 十七洽

詞林正韻
發凡
第一部
[平聲]一東二鼕三鍾通用
[仄聲]一董二腫一送二宋三用通用
第二部
[平聲]四江十陽十一唐通用
[仄聲]三講三十六養三十七蕩四絳四十一漾四十二宕

精彩書摘

楊纘有《作詞五要》,第四雲“要隨律押韻”,如越調《水龍吟》、商調《二郎神》皆閤用平、入聲韻。古詞俱押去聲,所以轉摺怪異,成不祥之音,昧律者反稱賞之,真可解頤而啓齒也。楊纘字守齋,《蘋洲漁笛譜》中所稱紫霞翁者即是,諸詞書引之為楊誠齋,誤也。守齋洞曉音律,常與草窗論五凡工尺義理之妙,未按管色,早知其誤,草窗之詞皆就而訂正之,玉田亦稱其持律甚嚴,一字不苟作,觀其所論可見矣。予嘗即其言而推之,詞之用韻,平仄兩途,而有可以押平韻又可以押仄韻者,正自不少;其所謂仄,乃入聲也。如:越調又有《霜天曉角》、《慶春宮》,商調又有《憶秦娥》,其餘則雙調之《慶佳節》,高平調之《江城子》,中呂宮之《柳梢青》,仙呂宮之《望梅花》、《聲聲慢》,大石調之《看花迴》、《兩同心》,小石調之《南歌子》。用仄韻者,皆宜人聲。《滿江紅》有入南昌宮、有入仙呂官,入南呂宮者,即白石所改平韻之體,而要其本用人聲,故可改也。外此又有用仄韻而必須入聲者,則如越調之《丹鳳吟》、《大酮》,越調犯正宮之《蘭陵王》,商調之《鳳皇閣》、《三部樂》、《霓裳中序第一》、《應天長慢》、《西湖月》、《解連環》,黃鍾宮之《侍香金童》、《麯江鞦》,黃鍾商之《琵琶仙》,雙調之《雨霖鈴》,仙呂宮之《好事近》、《蕙蘭芳引》、《六麼令》、《暗香》、《疏影》,仙呂犯商調之《淒涼犯》,正平調近之《淡黃柳》,無射宮之《惜紅衣》,正官中呂宮之《尾犯》,中呂商之《白苧》,夾鍾羽之《玉京鞦》,林鍾商之《一寸金》,南呂商之《浪淘沙慢》,此皆宜用人聲韻者,勿概之曰仄,而用上去也。其用上去之調,自是通葉,而亦稍有差彆。如:黃鍾商之《鞦宵吟》,林鍾商之《清商怨》,無射商之《魚遊春水》,宜單押上聲;仙呂調之《玉樓春》,中呂調之《菊花新》,雙調之《翠樓吟》,宜單押去聲。復有一調中必須押上、必須押去之處,有起韻、結韻宜皆押上、宜皆押去之處,不能一一臚列。唐段安節《樂府雜錄》有“五音二十八調”之圖,平聲羽七調,上聲角七調,去聲宮七調,入聲商七調,上平聲調為徵聲,以五音之徵有其聲無其調,故隻二十八調也。所論皆填腔葉韻之法,更有“商角同用”、“宮逐羽音”之說,可與紫霞翁之言相發明。作者宜細加考嚴,隨律押韻,更隨調擇韻,則無轉摺怪異之病矣。
……

前言/序言


《辭海》 內容概要 《辭海》是一部融百科、辭書、年鑒於一體的大型綜閤性學術著作,以收錄中國古代至今(截至齣版時)的漢語詞匯、人名、地名、典故、事件、學科知識、科學技術等為主要內容。其編纂旨在係統地梳理和呈現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産,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準確、權威的知識平颱。 體例與結構 《辭海》采用嚴謹的學術體例,以字為單位進行收錄,每個條目都力求做到解釋準確、考證精當、內容豐富。其結構清晰,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 字詞條目: 這是《辭海》的核心部分,收錄瞭大量的漢字、詞語,並對其進行詳細解釋。解釋內容包括詞義、詞源、用法、例句,有時還包括相關的曆史背景、文化含義等。例如,對於一個常用詞,不僅會解釋其基本意義,還會闡述其引申義、比喻義,並提供古今不同時期使用的例句,展現詞語的演變過程。 2. 人名條目: 涵蓋瞭中國曆史上以及在世界範圍內有影響力的各界人士,包括政治傢、思想傢、文學傢、藝術傢、科學傢、軍事傢、民族英雄等。人名條目的解釋通常包含人物的生平事跡、主要貢獻、代錶作品(如適用)以及其曆史地位。對於曆史上的重要人物,還會對其思想、學術流派或政治主張進行簡要評述。 3. 地名條目: 覆蓋瞭中國古代及現代的行政區劃、重要的地理名稱、曆史地名等。地名條目會介紹地名的沿革、地理位置、重要曆史事件、經濟文化特色以及現今的行政歸屬和發展狀況。對於一些著名的山川河流、古都名城,還會配以簡要的曆史地理介紹。 4. 典故與事物條目: 收錄瞭在中國曆史、文學、神話傳說中齣現的著名典故、成語齣處、重要曆史事件、具有代錶性的古代器物、製度、節日等。這些條目旨在幫助讀者理解中華文化的深層內涵和曆史積澱。例如,“臥薪嘗膽”的典故會詳細介紹其曆史人物、事件背景以及所蘊含的精神。 5. 科學技術與學科知識條目: 隨著《辭海》版本的更新,日益重視現代科學技術和各學科知識的收錄。這部分內容涵蓋瞭自然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社會科學(如哲學、曆史、經濟、法律、教育)、工程技術、醫學、藝術等多個領域。條目力求簡潔明瞭地介紹相關概念、理論、原理、發展曆程等,使其成為一部兼具人文與科學價值的綜閤性工具書。 編纂特點與價值 《辭海》自問世以來,曆經多次修訂和增補,體現瞭中國學術界對知識傳承和文化普及的貢獻。其主要特點和價值體現在: 權威性與嚴謹性: 《辭海》的編纂匯聚瞭當時的眾多頂尖學者和專傢,條目內容經過嚴格的審校和考證,力求做到準確無誤,成為漢語辭書領域公認的權威著作。 百科全書式的功能: 盡管以“辭”為名,但其內容涵蓋之廣、知識涉及之深,使其具備瞭百科全書的功能。無論是普通讀者查閱生僻字詞,還是學者研究某一曆史事件或人物,亦或是學生學習各門學科,都能在《辭海》中找到有益的參考。 文化傳承的載體: 《辭海》不僅是一部工具書,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它係統地梳理瞭漢語詞匯的演變、曆史典故的淵源、重要人物的貢獻,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提供瞭堅實的物質基礎。 時代發展的反映: 《辭海》的曆次修訂都緊密結閤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和概念,體現瞭中國學術界與時俱進的精神。尤其是近現代版本的增補,使其內容更加豐富,服務於現代社會的需求。 詳盡的參考資料: 許多條目在解釋完成後,還會附有參考文獻或引述,方便讀者進一步深入研究。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增強瞭《辭海》的學術價值。 廣泛的適用人群: 《辭海》的讀者群體十分廣泛,包括但不限於: 學生: 在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需要查閱生字詞、曆史事件、科學概念等,是學習的得力助手。 教師與研究者: 為教學和研究提供準確、權威的資料支持,是學術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 文學創作者: 查閱詞語用法、曆史典故、人物背景,有助於提升作品的文化底蘊和準確性。 普通讀者: 對中華文化、曆史、科學等領域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通過《辭海》增長知識,拓寬視野。 翻譯工作者: 準確理解和運用詞語,查證地名、人名等信息。 版本與發展 《辭海》的版本經曆瞭多個重要階段,每個版本都在前一版的基礎上有所完善和發展。早期版本注重古典文化的收錄,而近現代版本則更加側重於科學技術、當代社會以及國際視野的拓展。每一次修訂都標誌著中國辭書編纂事業的進步,也反映瞭國傢在文化教育領域的投入與發展。 總結 《辭海》以其宏大的規模、嚴謹的治學態度、豐富的內容和權威的地位,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閤性辭書。它不僅是一部查閱詞匯、知識的工具書,更是一部展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曆史悠久、發展演進的百科全書。通過《辭海》,讀者可以係統地瞭解漢語的精妙,掌握豐富的知識,感受中華文明的脈搏,是每一位渴望求知、熱愛學習的人士案頭必備的經典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自從讀瞭《佩文詩韻·詞林正韻·中原音韻》,我感覺自己仿佛變成瞭一個古詩詞的“聽者”,而不僅僅是“讀者”。以前讀詩詞,更多的是關注字麵意思和情感錶達,這本書則將我的注意力引嚮瞭更深層次的音韻美。它讓我意識到,詩詞的魅力不僅僅在於詞藻的華麗,更在於其內在的音樂性。按照書中的指導,我開始嘗試著去讀一些古詩詞,注意其中的平仄、韻腳,甚至去想象古代的讀音。雖然這個過程有些挑戰,需要反復的體會和練習,但我能感受到自己對詩詞的理解正在發生變化。那些曾經讀起來隻是“好聽”的句子,現在我能更清楚地知道為什麼“好聽”瞭,是因為它們符閤某種音韻規律,是因為它們讀起來如同泉水叮咚,或是如江水滔滔。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期待著在這扇門後,發現更多關於詩詞的奧秘。

評分

我嚮來對文字的“形”和“聲”都非常敏感,也一直苦於找不到一本能夠真正滿足我對古詩詞音韻探究需求的書籍。《佩文詩韻·詞林正韻·中原音韻》這本書,簡直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塊“拼圖”。剛拿到它的時候,我就被它紮實的學術風格所吸引。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作品,而是對音韻體係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這對於深入理解古代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至關重要。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指示,去體會不同韻部的讀音差異,去感受詞牌格律的嚴謹。這種體驗是前所未有的,它讓我在閱讀詩詞時,不僅僅是看到瞭文字,更能“聽到”文字背後的聲音,感受到文字在口中流淌時的節奏和韻律。雖然我目前還在初步摸索階段,但這本書已經極大地激發瞭我對這方麵研究的興趣。我計劃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鑽研,希望能藉此機會,在古詩詞的海洋中,找到更深層次的共鳴。

評分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門藝術,就必須瞭解它的“骨架”和“靈魂”。對於古詩詞來說,我曾以為“靈魂”就是情感,“骨架”就是遣詞造句。然而,《佩文詩韻·詞林正韻·中原音韻》這本書,卻讓我認識到,音韻纔是古詩詞那最核心的“骨架”和貫穿始終的“靈魂”。它不僅僅是一部工具書,更像是一份對古代漢語聲韻的科學梳理和藝術闡釋。我花瞭很長時間去研讀其中的韻部劃分和音韻規律,雖然過程中遇到不少難點,但每當理解一個小的規律,就覺得自己的詩詞鑒賞能力又上瞭一個颱階。這本書幫助我打破瞭對古詩詞的固有認知,讓我能夠從更宏觀、更專業的角度去審視這些珍貴的文學遺産。我深信,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古人創作的艱辛與智慧,也能在未來的閱讀中,獲得更豐富的精神體驗。

評分

收到一本叫做《佩文詩韻·詞林正韻·中原音韻》的書,光是書名就透著一股子古色古香,仿佛穿越迴瞭那個詩詞歌賦盛行的年代。我一直對古代的詩詞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韻律嚴謹、意境深遠的詞作。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拿到手裏,厚實的紙張,清晰的字體,都讓人愛不釋手。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深入地研讀,但初步翻閱,就覺得內容博大精深,條理清晰。尤其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收錄瞭大量的詩詞,更在音韻格律上做瞭深入的考究。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能夠接觸到如此專業的古籍整理,實在是莫大的福音。我特彆期待能夠在這本書的幫助下,更好地理解詩詞的聲韻美,嘗試自己創作一些作品,哪怕隻是不成器的打油詩,也能從中體會到古人的創作樂趣。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承載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與韆古文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們筆下的風花雪月,傢國情懷。

評分

最近入手瞭一本《佩文詩韻·詞林正韻·中原音韻》,讀瞭兩天,感覺腦子裏像是颳起瞭一陣文化颶風,各種古韻、音律在腦海中交織碰撞。這本書的編纂顯然是下瞭苦功的,不同於市麵上一些泛泛而談的詩詞集,它對音韻的強調,讓我看到瞭作者對傳統文學的敬畏和傳承。我以前讀古詩詞,總覺得讀起來“順”但說不齣為什麼,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給我的閱讀體驗裝上瞭一個“導航係統”,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為什麼某些詞句聽起來如此悅耳,為什麼某些詩篇讀起來如此富有感染力。它不僅僅是提供瞭詩詞的文本,更像是打開瞭一個理解詩詞創作背後邏輯的窗口。我甚至開始嘗試著去辨識其中的聲調變化,雖然對於我這個初學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這種探索的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樂趣。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真正領略到古人造詞遣句的精妙之處,也希望能從中汲取靈感,讓自己的文學素養得到提升。

評分

但是在她的孩子們拿到錢之後不久她就被丟棄在一個很陽光的養老院裏,四個孩子也從未再去看過她。

評分

1、書是階梯——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話說林嫂跟先生結婚35年,先生過世後留下兩兒兩女和五百萬

評分

夢寐以求的書,宋詞當數蘇詞,不齣其二。

評分

活動不錯,書挺實惠的哈,可惜沒有搶到100的券

評分

正版書籍,質量好,價格實惠,下次再來!

評分

正月十一,祝融肆虐,書齋盡燬。縹緗萬餘皆為灰燼,卌年心血俱成雲煙。重置是書,以資檢閱。

評分

靜庵先生說詞北宋之後,唯一人,就是納蘭詞,雙色印刷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