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Rhinoceros
第1章 认识Rhinoceros和Grasshopper
1.1 3D软件概述
1.2 Polygon与NURBS
1.3 Rhinoceros和Grasshopper概述
1.4 相关学习资源与技术支持
第2章 Rhinoceros界面和基础操作
2.1 Rhinoceros安装与界面构成
2.2 Rhinoceros的基本操作
第3章 建构2D造型
3.1 2D物体的绘制
3.2 2D物体编辑
3.3 2D物件绘制运用案例
3.4 NURBS曲线原理深入理解
第4章 曲面构建
4.1 曲面建立
4.2 曲面编辑
第5章 实体与网格
5.1 实体
5.2 网格
第6章 高级工具集
6.1 从物件建立曲线
6.2 2D工具
6.3 变动工具
第7章 渲染
7.1 渲染相关知识
7.2 Rhinoceros中的渲染
7.3 Rhinoceros中的几种渲染器介绍
第8章 Rhinoceros建筑建模案例
8.1 某体育馆建模
8.2 BIG哈萨克斯坦新图书馆莫比乌斯环
8.3 BIG AMF、建筑屋顶建模
8.4 某水上建筑建模
8.5 New Amsterdam Pavilion/UNStudio建模
8.6 安联球场建模
第二部分 Grasshopper
第9章 Grasshopper插件特性
9.1 输出结果的可调性
9.2 输出结果的复杂性
第10章 Grasshopper工作环境:可视化节点式编程
10.1 安装及运行Grasshopper
10.2 Grasshopper界面总览
10.3 运算器基础操作
10.4 运算器群体操作
10.5 Grasshopper视图设置
10.6 Grasshopper其他工具
第11章 Grasshopper中的数据处理
11.1 树状的数据结构
11.2 线性数据处理规则
11.3 树状数据处理规则
11.4 输入参数的数据结构设置
第12章 基本逻辑功能组织
12.1 逻辑运算器简介
12.2 布局
12.3 影响因素、趋势渐变
12.4 分支
第13章 数据序号操作:菱形嵌合表皮建模
13.1 多点协作造型:菱形嵌合
13.2 协作方案优化:首尾无缝化
13.3 单元内多点协作造型
第14章 综合建模实例:异形构架
14.1 建立定位点阵与定位曲线
14.2 优化构件方案
14.3 形成顶部遮阳肌理
第15章 几何运算器
15.1 Vector运算器
15.2 Curve运算器
15.3 Surface运算器
15.4 Mesh运算器
15.5 Intersect运算器
15.6 Transform运算器
附录 彩图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着实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更侧重于那种“教你做某个特定模型”的速成手册,但翻开目录才发现,它从参数化设计哲学的基础开始谈起,深入探讨了节点网络构建的底层逻辑。对于一个从传统CAD转向参数化设计的新手来说,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它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建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做”。作者在讲解算法思维时,没有过多陷入晦涩的数学公式,而是巧妙地将其转化为了流程图和逻辑框,让那些原本觉得高深莫测的迭代和反馈机制变得触手可及。这种由浅入深,先立意再赋形的叙事结构,极大地巩固了我的基础知识体系,感觉像是为后续更复杂的项目打下了一块无比坚实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合着书名烫金的字体,显得既专业又带着一丝科技的神秘感。我原本对参数化建模这个领域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知道它和复杂几何体的生成有关,但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背后的逻辑一直有点抓不住头绪。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用心,无论是文字的行距还是插图的尺寸,都经过了仔细的斟酌,阅读起来丝毫没有视觉疲劳的感觉。特别是那些理论部分的讲解,作者似乎很擅长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用非常直观的图例来辅助理解,这对于我这种需要通过视觉来建立认知框架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对软件界面和工具栏的细致标注,很多教程往往只是简单带过,但这本书却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引领你熟悉环境,确保你在进入实操前就已经对“战场”了足够了解。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沉稳,带着一种工匠般的严谨。它很少使用夸张的形容词来推销技术的前沿性,而是专注于如何高效、可靠地将想法转化为实际的几何形态。特别是在处理结构优化和复杂形体适应性等高阶主题时,作者那种不疾不徐的叙述,让人感到非常安心。比如,当讨论到如何处理模型拓扑结构的不一致性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列举了三种不同的解决路径及其各自的优缺点,这种辩证的分析方法,培养的不是一个只会套用公式的“操作员”,而是一个懂得权衡利弊的“思考者”。这种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理念,在当前快餐式的教程中,是相当难得的。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案例选取的角度非常巧妙,它们不仅仅是展示技术效果的炫技作品,而是紧密贴合了建筑、产品设计等实际工业应用的需求。从仿生结构的外壳设计到城市尺度下的空间布局分析,每一个案例都清晰地勾勒出了参数化工具在解决真实世界挑战中的潜力。更让我惊喜的是,案例的解构过程非常彻底,它不仅仅展示了最终的模型,还清晰地展示了从初始概念到参数驱动模型的演变轨迹。这种前后一致的追踪,使得读者能够完整地理解一个复杂设计是如何在参数化的逻辑控制下,从一个模糊的草图,一步步演化成精确、可修改的数字模型,这对于提升设计思维的严谨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随书附带的光盘内容,可以说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也是我决定购买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很多技术书籍的配套资源都只是提供一些例子的文件,但这张光盘更像是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工具箱”。我注意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自定义组件库和预设脚本,这对于提升实际工作效率的帮助是立竿见影的。例如,书中提到了一个关于复杂曲面展开的案例,我原本估计需要花费数小时调试参数才能勉强实现,但利用光盘中提供的优化脚本,几乎是瞬间就得到了可用的结果。这种“即插即用”的资源,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试错成本,让我们可以更专注于设计本身的创新,而不是被重复的基础操作所困扰。
评分物流很快,包装也不错!
评分这个是学校的教科书,不针对项目实战技术,所以感觉有点鸡肋了
评分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评分还行,适合有犀牛基础的人提高用
评分这本书讲得有点太粗略了许多例子都不够详细。
评分henhaode ....jjjdjjdhujigehwfuiebhriujv
评分相当给力,拿货太快
评分20个字我写啥?书我都用得到,慢慢看,买了很多
评分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