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礦山年鑒2009-2010

中國冶金礦山年鑒2009-201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冶金礦山年鑒》編輯委員會 編
圖書標籤:
  • 冶金
  • 礦山
  • 年鑒
  • 中國
  • 行業
  • 數據
  • 統計
  • 2009-2010
  • 經濟
  • 資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冶金工業齣版社
ISBN:9787502456528
版次:1
商品編碼:10843384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8-01
頁數:329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冶金礦山年鑒2009-2010》是首部我國冶金礦山行業年鑒,主要反映2009~2010年我國冶金礦山行業的基本情況以及在經濟、科技和生産等方麵的發展情況。《年鑒》設有專文、綜述、行業協會、礦山科技、企業榮譽、統計資料、政策法規、企事業單位介紹、重點企業推介等欄目。其中“重點企業推介”專欄,重點介紹瞭冶金礦山企事業單位的發展業績和科研成果,並以彩頁的形式展示其風采。

目錄

專文
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
在鐵礦勘查開采重大成果匯報會上的講話(節選)
深化閤作共同發展——在2010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的講話(節選)

綜述
支撐鋼鐵行業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國礦業“十一五”迴顧和“十二五”展望
加速礦山裝備技術創新是礦山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當務之急
大廠礦區尾礦資源再利用的勘查與評價
加大“走齣去”步伐,創建國際鐵礦石市場新格局——在2010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的發言(節選)
把握趨勢著眼長遠推進礦業行業持續穩定發展——在2010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的發言(節選)
全球礦業發展趨勢及礦業企業集團的發展戰略選擇——在2010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的發言(節選)
建立以礦業資本市場為基礎的風險勘探投資機製——在2010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的發言
海外投資企業要善於承擔社會責任——在20lO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的發言(節選)
2009年、2010年協會開展的重點工作迴顧

行業協會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章程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第五屆協會會員名單

礦山科技
采礦工程
鐵礦山排岩係統中高效迴收磁鐵礦資源工藝及裝備研究
姑山鐵礦露天采場第四係砂礫卵石層承壓水下開采綜閤技術研究
資源開發引起的突水一塌陷型地質災害動力學評價方法與綜閤防治技術
復雜條件下排土場安全控製關鍵技術的研究
大孤山鐵礦西井運輸巷道破壞機理及穩定性研究
深部地下鐵礦開采岩體移動對竪井影響及其控製研究
低品位鐵礦全尾砂結構流體膠結充填技術研究
弓長嶺井下鐵礦薄礦體新型高效采礦方法研究
降低高應力軟破礦體中深孔炮孔破壞提高爆破效果綜閤技術的研究
近地錶黃土層下鐵礦床閤理開采方法及結構參數研究
大紅山鐵礦深井高溫緩傾斜厚大礦體采礦綜閤技術研究

選礦工藝創新
鞍鋼礦業公司選礦工藝技術創新成果
西部典型復雜難選氧化鐵礦石選礦新技術研究及工業應用
齊大山紅礦強磁預選關鍵技術研究
李樓鐵礦鏡鐵礦強磁反浮選選礦新工藝研究與應用
梅山礦業公司選礦廠高密度尾砂漿膏體製備係統研究
近北莊選礦廠尾礦掃選再磨、降低尾礦品位工藝改造

礦山裝備技術創新
主井捲揚機減速機的更新改造
立式螺鏇攪拌磨礦機的研製及應用
往復式雙箱稀土永磁高梯度磁分離機
DPQ30Hw型多功能破碎清塞機研製與應用
瑞典鋼鐵公司HARDOx悍達耐磨鋼闆在礦山設備中的應用
金-WJD-2型電動鏟運機的應用
金-DYP70型地下移動式破碎機的研製
YZC-140型全液壓鑿岩鑽車的研製
SGEl70型電動輪礦用自卸汽車
SGR50型礦用自卸汽車的研製
礦山井下立井無軌輔助運輸技術
360m2燒結機設計技術及工藝
鐵礦砂泵增容型高低壓變頻調速控製係統的開發與應用

設備管理創新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提升設備管理水平
設備管理 以人為本
推行TnPM管理創新成果
TnPM管理平颱全麵實現設備健康經濟運行
建立冶金礦山大型生産汽車作業區TnPM管理模型及推行實踐
600t/d迴轉窯設備管理實現“零故障”探索
加強進口破碎設備管理 為企業生産提供保障

綠色礦山
走“綠色礦山”發展之路
弓長嶺選礦廠貧磁鐵礦減排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工業應用
尾礦高濃度輸送節能減排技術研究
復雜礦井超大範圍多分區多機站通風技術研究
礦山酸性廢水處理技術與設備開發研究
礦山井下裂隙水的應用

數字礦山
首鋼礦業公司創建數字化冶金礦山的實踐
選礦過程監測技術與自動控製係統和生産信息技術研究及應用
高陡邊坡掛幫礦安全開采及數字化應用技術研究
數字梅山礦業生産管控一體化係統開發與應用
礦業公司管控一體化研究
電網地綫自動監測及防帶地綫閤閘報警係統
改革企業統計製度 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企業榮譽
第三屆全國冶金礦山“十佳廠礦”企業名單(2009年)
第三屆全國冶金礦山“優秀廠礦”企業名單(2009年)
第三屆全國冶金礦山“十佳廠礦長”名單(2009年)
2010年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冶金礦山科學技術奬獲奬項目名單

統計資料
一、2009年産品産量
(一)2009年重點鐵礦采剝掘總量
(二)2009年中型骨乾鐵礦采剝掘總量
(三)2009年重點鐵礦原礦、成品礦、人造富礦産量
(四)2009年中型骨乾鐵礦原礦、成品礦、人造富礦産量
(五)2009年重點錳礦産量
(六)2009年重點石灰石礦産量
(七)2009年重點白雲石礦産量
二、2009年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一)2009年露天鐵礦技術經濟指標
(二)2009年地下鐵礦技術經濟指標
(三)2009年選礦廠技術經濟指標(按單位匯總)
(四)2009年選礦廠技術經濟指標(按礦種匯總)
三、2009年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一)2009年工業産值
(二)2009年主要財務指標
(三)2009年固定資産指標
(四)2009年勞動工資
四、2009年礦山主要産品生産能力
五、2009年礦山主要專業生産設備(已安裝)

政策法規
關於進一步推進礦産資源開發整閤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關於健全完善礦産資源勘查開采監督管理和執法監察長效機製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規範探礦權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國傢安全監管總局關於進一步推進金屬非金屬礦山資源整閤和整頓關閉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關於鞏固和擴大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成果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黨組關於印發深化改革創新製度建立國土資源係統反腐倡廉工作長效機製實施方案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關於貫徹落實全國礦産資源規劃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工作的指導意見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礦産資源節約與綜閤利用鼓勵、限製和淘汰技術目錄》的通知
礦産資源節約與綜閤利用鼓勵、限製和淘汰技術目錄(簡錶)
國土資源部關於建立健全礦業權有形市場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關於鼓勵鐵銅鋁等國傢緊缺礦産資源勘查開采有關問題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關於發布實施《全國礦産資源規劃(2008~2015年)》的通知
全國礦産資源規劃(2008~2015年)

企事業單位介紹
密雲冶金礦山公司
河北省冶金礦山管理辦公室
重鋼礦業公司
馬鋼桃衝礦業公司
邯邢冶金礦山管理局
武漢鋼鐵集團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中冶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白雲鄂博鐵礦
安徽大昌礦業集團
全國錳業技術委員會
山東恒欣鎂業有限責任公司
瀋陽大學漿體輸送研究所
瀋陽東大自動化有限公司
本溪市億眾鑫礦業有限公司

企業風采
首雲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包頭市石寶鐵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包鋼選礦廠
撫順罕王傲牛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徐州鐵礦集團
鎮江韋崗鐵礦有限公司
山鋼集團山東金嶺鐵礦
濟南鋼城礦業有限公司
萊蕪鋼鐵集團萊蕪礦業有限公司
武鋼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程潮鐵礦
玉溪大紅山礦業有限公司
甘肅酒鋼集團宏興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鏡鐵山礦
廣東省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
長沙礦冶研究院
湖南特種金屬材料廠
鞍鋼礦山建設有限公司
丹東東方測控技術有限公司
美國藝利磁鐵(秦皇島)有限公司
杭州錢江稱重技術有限公司
杭州振華工業稱重科技有限公司
贛州金環磁選設備有限公司
中鋼集團衡陽重機有限公司
湖南科通電氣設備製造有限公司

前言/序言


中國建築業發展報告(2009-2010年度):宏觀調控下的轉型與升級 導言 本報告聚焦於2009年至2010年這一關鍵時期,深入剖析中國建築業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餘波、國傢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以及行業自身結構性矛盾等復雜背景下所經曆的深刻變革與發展軌跡。此兩年是中國經濟在“保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尋求平衡的轉型期,建築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其發展態勢直接反映瞭宏觀經濟的健康狀況與政策導嚮。報告旨在提供一個全麵、細緻、數據詳實的行業全景圖,揭示驅動行業增長的內生動力、麵臨的外部挑戰以及嚮更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 第一章:宏觀經濟環境與建築業的聯動效應(2009-2010) 2009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國政府推齣瞭“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大量資金投嚮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拉動瞭建築業的總産值和新簽閤同額。本章將詳述這輪投資的結構、傳導機製及其對建築業的短期刺激作用。重點分析瞭地方政府融資平颱(LGFVs)在基礎設施項目中的融資模式和風險纍積情況。 2010年,隨著經濟逐步企穩,宏觀政策開始轉嚮“穩增長、控通脹、防風險”。房地産市場的調控政策(如“國十條”及其後續細則)的收緊,對依賴商品房開發的上遊建築企業構成瞭顯著的壓力。報告將對比分析不同政策周期下,建築業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新開工麵積和竣工麵積的變化趨勢,量化政策對企業運營效率的影響。 第二章:建築業主要子行業分析與發展格局 2.1 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本部分詳細梳理瞭2009-2010年間,交通運輸(高速公路、鐵路客運專綫、城市軌道交通)、能源(電網升級、油氣管網建設)和水利工程三大領域的投資規模與技術標準提升情況。特彆關注瞭高鐵建設的高速發展對工程技術、項目管理和産業鏈上下遊企業帶來的深遠影響。分析瞭大型國有建築企業在此輪基建熱潮中的主導地位和市場份額。 2.2 房地産業關聯建築市場: 報告剖析瞭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和商業地産三個細分市場的差異化發展。2009年,房地産市場復蘇強勁,帶動瞭住宅工程的快速增長;而2010年,隨著“限購令”的頒布,市場熱度開始冷卻。詳細比較瞭保障房建設在中央投資和地方籌資模式下的推進速度,以及這對施工企業業務結構調整提齣的新要求。 2.3 建築工業化與綠色建築的萌芽: 盡管行業整體仍以傳統施工為主,但本報告記錄瞭2009-2010年間,預製裝配式建築(PC)在試點項目的推廣情況,以及國傢在節能標準、綠色建築認證方麵的初步立法工作。分析瞭對建築材料性能、施工工藝標準化提齣的新要求。 第三章:企業運營、技術應用與管理模式 3.1 施工企業財務績效與風險控製: 基於對代錶性企業的財務數據分析,揭示瞭在市場高景氣度與成本上漲(特彆是鋼材、水泥價格波動)的雙重擠壓下,企業的淨利潤率變化趨勢。重點分析瞭項目墊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施工企業負債率的結構性問題。 3.2 施工技術與信息化探索: 本章考察瞭2009-2010年間,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在中國大型工程項目中的初步應用案例。分析瞭項目管理軟件在進度控製、資源調度和質量追溯方麵的普及情況。同時,探討瞭大型工程機械化、專業化分包體係的進一步成熟對現場管理效率的提升。 3.3 人力資源挑戰與農民工問題: 報告詳細分析瞭結構性用工緊張在這一時期的加劇,以及對技術工人、持證崗位操作人員的需求缺口。關注瞭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製度的試點推行情況,以及對建築業勞動力成本長期上漲趨勢的預測。 第四章:行業規範、標準更新與“走齣去”戰略 4.1 建築市場監管與閤同管理: 重點介紹瞭2009年至2010年國傢在工程招投標監管、閤同示範文本推廣以及工程質量終身責任製落實方麵的法規更新。分析瞭分包管理層級控製和“黑名單”製度的初步建立對市場秩序的影響。 4.2 國際工程承包與“走齣去”: 在國傢鼓勵企業“走齣去”的戰略背景下,本章分析瞭中國建築企業在海外承攬工程的地域分布(側重於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和項目類型。探討瞭匯率波動、海外勞工政策和國際貿易摩擦對中國承包商的挑戰,以及企業在提升國際項目管理能力和風險規避方麵的努力。 結論與展望(2011年前瞻) 總結2009-2010年建築業在危機中實現逆勢增長的成就,並指齣在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放緩、房地産市場進入調整期後,行業必須從過度依賴規模擴張轉嚮依靠技術進步和精細化管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性。報告對2011年行業可能麵臨的投資結構調整和市場供需變化進行瞭預判,為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 本書特色 本書嚴格基於國傢統計局、建設部(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行業協會發布的官方數據,輔以對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深度調研,力求提供客觀、詳實、具有高度行業穿透力的分析。全書結構清晰,重點突齣,是研究該時期中國建築業發展脈絡、理解宏觀政策影響的必備工具書和研究參考資料。全書不含冶金礦山行業任何相關數據、技術或案例分析。

用戶評價

評分

初看之下,這本年鑒似乎隻是冰冷的數據堆砌,但細心挖掘,它其實是一部關於“人”與“資源”關係的編年史。我特彆留意瞭關於礦工職業健康和培訓體係建設的篇幅。在那個“大乾快上”的時代背景下,如何保障成韆上萬一綫工人的權益和技能提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年鑒記錄瞭多起由行業協會主導的技能大賽和安全培訓的投入,這些零散的信息拼湊齣瞭一個側麵:行業管理者並非隻關注眼前的産量指標,也開始著手構建更可持續的人力資源基礎。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地方礦業公司的案例分析,展示瞭他們在資源枯竭的壓力下,是如何進行轉産或技術升級的艱難抉擇。這種對“微觀掙紮”的記錄,使得整本書不僅僅停留在宏大敘事層麵,更富有人情味和現實的張力。

評分

這本書的組織結構嚴謹得近乎教條,但正因如此,它纔具備瞭工具書的最高價值。我個人更側重於查閱其中關於“礦山機械進齣口貿易”的章節。2009到2010年正是全球礦機市場格局變動的敏感時期,國際巨頭的産品性能與國內自主研發設備的性能對比分析,非常值得推敲。年鑒詳盡地列齣瞭不同類型掘進機、提升設備、破碎篩分設備的國産化率和市場占有率變化。這種細緻到型號和産量的記錄,為我們評估當時國內製造業的實際水平提供瞭一個強有力的參照係。我發現一些關鍵技術的國産化進程比我想象的要快,但也有些長期依賴進口的瓶頸環節依然存在。閱讀這些數據,我得齣的結論是,那個時期的冶金礦山行業,是在國際市場競爭與國內技術追趕的雙重壓力下,進行著一場持續的、高強度的自我革新。

評分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中國冶金礦山年鑒2009-2010》所承載的信息量,那一定是“詳盡無遺”。對我而言,最有價值的是它對政策法規變動的追蹤。特彆是當年國傢對高汙染、高能耗礦産的環保政策收緊,以及對戰略性稀有金屬儲備的調整,這些都深刻影響瞭企業的短期戰略和長期規劃。年鑒中收錄瞭多份重要的部委文件摘要和實施細則,這些直接的政策文本,比任何二次解讀都要來得直接有力。通過閱讀這些官方記錄,我清晰地看到瞭中央意誌是如何自上而下地滲透並重塑整個行業的運營邏輯。這本年鑒提供瞭一個獨特的機會,讓我們得以從官方視角審視那個特定曆史節點下,中國如何一邊大力發展基礎工業,一邊嘗試為這種高速發展設定必要的邊界和規範,其復雜性與前瞻性令人贊嘆。

評分

說實話,拿到這本厚重的工具書時,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沉穩的曆史厚重感。它裏麵的內容並非那種輕鬆愉快的閱讀材料,而是需要坐下來,泡上一壺濃茶,細細品味的專業檔案。我著重對比瞭不同省份在“十一五”收官之年(2010年)的礦産資源勘探成果。對比數據顯示,西部地區的礦産資源開發潛力在那兩年得到瞭前所未有的重視,許多數據點都指嚮瞭政策導嚮的清晰變化。這種宏觀層麵的數據對比,對於理解區域經濟平衡發展戰略是如何具體落實到資源行業的,提供瞭絕佳的切入點。此外,書中對“節能減排”指標的追蹤記錄也十分到位,可以看到企業是如何在巨大的産量壓力下,試圖平衡經濟效益與環保要求的。這種矛盾與努力,在文字間透露齣的那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時代特徵,讀來讓人感慨萬韆,仿佛能觸摸到當年決策者們的思維軌跡和麵臨的實際睏境。

評分

這部《中國冶金礦山年鑒2009-2010》無疑是那個時期中國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工業發展軌跡的一個縮影。光是翻閱那些厚厚的篇章,就仿佛能聞到礦井深處特有的那種混閤著泥土、鐵銹和柴油的味道。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技術進步的部分,比如當時新興的選礦技術,特彆是濕法冶金在稀有金屬提取上的應用案例,記錄得詳實而專業。那些詳細的圖錶和數據,清晰地勾勒齣當年幾大礦業集團在産能擴張、設備更新換代上的決心和投入。它不僅僅是一本年鑒,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曆史文獻,記錄瞭在那個全球金融危機餘波尚未完全散去、國內經濟正在強勁復蘇的背景下,中國基礎工業所經曆的陣痛與蛻變。我尤其欣賞它對安全生産標準的描述,那些詳細的安全規程和事故統計,展現瞭行業在追求效率的同時,對生命與環境責任的重視程度。對於任何一位想要深入瞭解中國特定時期工業化進程的研究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無可替代的第一手資料,其信息的密度和廣度令人印象深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