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法頂禪師,在愛與智慧的關懷裏,體悟真誠生活的態度。
《心靈·齣口:法頂禪師文集》是一本溫暖馨香的故事集,所寫的都是對於愛、慈悲、奉獻、犧牲或是清貧、施捨方麵意義深遠的故事。故事當中的這些意念存在於人類的曆史上,真是很寶貴、美好的事情,並且隨著歲月的流逝也一如既往。語詞質樸不乏深意,娓娓道來的皆是禪師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對人生價值與生死病苦的透徹感悟,感動人心、啓人深思。
《心靈·齣口:法頂禪師文集》是一套幸福箴言書,結集瞭法頂禪師所撰寫的清秀雋永而智慧邈遠的隨筆。31篇好故事娓娓道來,細細勾勒齣人間·純潔的心靈裏真摯的情感。
56篇富含生命哲理的散文,內容涉及禪門典故、書林史話以及作者不為人知的許多生活軼事,語語深邃,字字淡然,無不蘊含大師對人的自我價值的認真思索,及其對生死病苦的切身感悟。
每一篇如詩如畫的散文,都沾染著禪師思想的露珠,高潔而透著徐徐馨香,讓讀者的靈魂在文字的涓涓細流中得到淨化,感悟禪師筆下所啓示的生命活著就該有的幸福和溫暖。
法頂禪師,一位禪僧、自然主義思想傢與實踐傢,年少時齣傢,大半生都在深山中獨自修行。禪師一嚮主張要清貧簡樸,對於隻強調“擁有”和“發展”的世俗理念深錶質疑。
禪師亦被尊稱為“韓國梭羅”,因為有太多的慕名者造訪,遂決定獨自隱居山林。三十餘年間,禪師通過每月寫一篇文字與眾人交流。他指齣,物質本身是身外之物,我們·後淪為物質的奴隸;這樣的生活會讓人失去自由,世人應擺脫這種幻象。
★法頂大師的文章是我們人生的教科書。
——迪貝芬·哈波特 美國密歇根大學東洋學博士
《活著,就要幸福》
幸福的秘訣
自在
靜默
死即生
日日為新
萬物皆逝
祈禱
一粒種子
人,是孤獨的存在
天空
遺書
貧窮的托鉢僧
讓內心充實
活在當下
《山中花開》
山間獨居
禪思小徑
清貧的生活
智慧抉擇
幸福的條件
洞視內心
人生之路
湛寂阿蘭若
少拿多得
齣 離
追尋永恒的自由
《美麗的結尾》
病床上的體悟
老年之美
從典籍中學習
美麗的結尾
頑強的生命力
重新打理菜園
韓半島大運河之害
病床上的體悟
小寺裏的荷花池
豐足的早晨
適閤自己的一畝田
生命的訣竅
放下,再離開
《好故事》
糕餅店女孩
那叫做愛的?
水獺媽媽的愛
寶寶,寶寶彆哭!
貧寒寺院的老僧人
付齣的喜悅
蓬頭垢麵的學生和老僧人
挑糞人
貧窮女人的燈
活 佛
道遠僧人
清貧是高貴的
夜 客
患病的王
序言
活著,就要幸福
曾有位黑衣婦人,強忍住啜泣,在飯桌旁坐瞭下來與我們一同用膳。她替剛過世的兒子做完四十九日祭(四十九日祭,又稱“七七祭”。即在人死後第四十九天舉行的祭奠),隨後在寺廟住持的下,走進房間與眾人同坐。她的齣現,使空氣中彌漫著哀傷的氣氛。
她的兒子於留學歸來不久,正準備入伍的某日,齣門去和朋友吃晚飯,卻在迴傢的路上因心髒麻痹猝死。失去·摯愛的兒子,婦人日日痛苦得以淚澆心,萬般痛楚。現在的她雖然忍著不讓淚水決堤,言行舉止卻都宛若悲泣。
我迴頭看著法頂禪師,心想這時禪師應該會安慰這位婦人,說些這樣的話:“因為因緣,您的兒子來到您身邊,今又離去,這隻是上天暫時將他交給您照料,隨後又將他帶走而已。請節哀順變……”
但是法頂禪師隻是默默地吃飯,間或給她夾些小菜,並勸她多吃點。婦人繼續訴說自己兒子的往事,禪師用心聽著,不時又夾些菜放到她的麵前。
直至用膳將盡,禪師也不曾說什麼安慰的話語,但婦人的臉上開始浮現齣安定、平和的錶情。
我無從理解那是什麼力量,使得婦人的內心在傾刻間産生瞭如此曼妙的轉變。迴想起剛纔吃飯的情景,禪師一刻也未曾怠慢這位婦人。其實,大傢都是為瞭拜見難得下山一趟的禪師纔在這裏齊聚一堂,但禪師的目光卻一直沒有離開過她,其他人根本無法介入其中。或許就是這種強烈的關注,讓婦人得到瞭安慰,進而使她對生命的痛苦感為之升華。彼時,法頂禪師就像為病痛纏身的患者進行治療的醫生,漸漸引導她走齣悲傷。
午飯後,我們一同走齣房間,在灑滿初春陽光的寺院裏散步。一直走在法頂禪師身旁的婦人似乎在迴想著什麼,她的錶情漸漸變得明朗,似乎瀕死的靈魂再度獲得新生,眼中的淚水不再充滿哀傷,而是滿含安心與感激。
我們在庭院的盡頭與她道彆,隨後朝寺院前方的房間走去。迴首遠望,她依舊雙手閤十站在那裏,目送著法頂禪師遠去。
之後我們又多次與她共度瞭些時光,因為法頂禪師每次從江原道的山上下來時,都會通過寺廟的住持和她取得聯係,讓她得以常來拜訪禪師。隨著時光流逝,法頂禪師對她的關注漸次淡化,她也漸漸適應瞭獨居的生活。
某一天我準備搭飛機前往紐約時,竟在機場與她邂逅。她開心地跟我打瞭招呼。直到登上飛機後,她那爽朗的笑容還在我的腦海中盤桓不去。
迴教神秘主義詩人魯米曾寫道:
人生如同小小的旅店,
每天清晨都有新的客人到來。
喜悅,絕望,悲傷,
還有些許瞬間的領悟,
都像是意外的訪客到來。
熱情地迎接每一位客人吧。
縱然他們曾在你悲傷之時,
粗暴地劫掠你的傢園,
奪走你的所有財物。
即便如此,也應尊重每一位客人,
因為這樣能令你有重獲新生的喜悅。
又有另一位女子。
某年的鞦天,我和法頂禪師在佛日庵同住瞭一段日子。佛日庵位於鬆廣寺的後山,是一個下車後還得步行三十多分鍾的陡峭山路纔能抵達的偏遠之地。從一九七五年到一九九二年,禪師曾在那裏獨自修行瞭十七年。如今,禪師捨棄火田民(從前韓國貧苦農民往往將放火燒山、開墾田地的人,稱為火田民)的身份,搬到江原道的小屋後,每年都會為瞭探望舊居而迴到現今弟子們依止的佛日庵,偶爾我也會和禪師一起沿著山路步行到那裏。
十一月的深山如此蓊鬱
繁簇的樹葉開始轉紅
稀疏錯落的枝乾
紛紛展示自己的姿態
院子裏冷颼颼的
鞦涼時節乍看有些冷��
其實是靜謐溫和的季節啊
一如鞦日澄淨的天空
這座安逸閑靜的深山
比任何時候都更顯山的靈性
深山是可以安養身心的場所
這等的澄淨、悠閑和靜謐
滿含著安寜和療愈的能量
雖是獨自隱居深山,但我仍然希望能夠與外界保持聯係,所以,每個月都會在“清澈芬芳”報刊上固定發錶一些文章,內容皆是生活中的感想和體悟。生命不是擁有,而是存在於每個刹那的當下。世上並不存在永恒,人生不過一瞬。就在這個瞬間,要能夠努力活齣真正的自我。生命是充滿驚奇而美麗的。每瞬間都應該是美麗的結尾,亦是下一個新的開始。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禪意,深邃的背景色調搭配著溫潤的字體,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種沉靜與智慧。我一直對禪宗的思想和法頂禪師的著作抱有極大的興趣,因為我深信,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種能夠讓我們停下來、嚮內看的力量。“心靈齣口”這個名字,直擊瞭我內心深處的渴望——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尋找一份屬於自己的寜靜與齣口。這套書的全三冊設定,也讓我感到非常滿意,這意味著我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深入地品味禪師的智慧,而不是囫圇吞棗。我尤其期待“山中花開”所描繪的自然之美與生命哲理,“好故事”所蘊含的人生智慧與情感共鳴,以及“美麗的結尾”所帶來的心靈的升華與圓滿。我希望通過閱讀這套書,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找到應對睏境的智慧,讓心靈得到滋養和釋放,最終擁抱一個更加平和、充實的生活。
評分我嚮來不是一個輕易被文字打動的人,閱曆尚淺,總覺得許多書中所描繪的“大道理”與自己的生活相去甚遠,缺乏共鳴。然而,這套“心靈齣口”卻給瞭我截然不同的感受。它的文集匯集瞭法頂禪師的智慧,這本身就足夠吸引我。我一直認為,禪的智慧並非高高在上,而是滲透在我們生活的點滴之中,隻是我們常常因為忙碌而忽略瞭。書名“心靈齣口”,仿佛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內心深處那些積壓已久、難以言說的睏惑。我渴望找到一種方法,能夠讓自己擺脫內心的焦慮和煩惱,重新獲得內心的平靜與自由。這套書的結構,從“山中花開”到“好故事”,再到“美麗的結尾”,似乎構成瞭一個完整的人生旅程,從初識自然,到體悟人情,再到最終的圓滿。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法頂禪師是如何用他的話語,引導我去感受自然的生機,去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故事,最終去抵達那個“美麗的結尾”的。我期待著,通過閱讀,能夠獲得一種超越塵世煩擾的力量,讓我的心靈找到真正的寜靜。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特彆的寜靜感,書脊上的金色字體在深邃的背景下顯得格外沉靜,仿佛預示著即將開啓一段心靈的探索之旅。我一直以來都對東方哲學和禪修的智慧充滿好奇,但往往因為語言的隔閡或是理解的深度不夠而望而卻步。這次偶然翻到這套書,它的名字就深深吸引瞭我——“心靈齣口”,多麼直白又充滿希望的意象。它不像那些艱深晦澀的學術著作,而是帶著一種溫柔的引導,仿佛一位智者,在你迷茫的時候,輕聲告訴你,有一條路可以走齣去。我尤其喜歡它“全3冊”的設定,這意味著有足夠的時間去沉浸,去理解,去消化。我期待著這三本書,分彆以“山中花開”、“好故事”、“美麗的結尾”為題,會為我帶來怎樣的心路曆程。或許“山中花開”會描繪齣自然萬物帶來的平靜與覺醒,而“好故事”則會以更具象的方式,講述人生中的智慧與哲理,最後的“美麗的結尾”,更是讓人充滿瞭對圓滿與釋然的憧憬。這套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閱讀,更像是一場與自己內心深處的對話,一次對生命意義的重新審視。
評分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我正經曆著一段比較低迷的時期,感覺自己被生活的壓力和瑣事睏得喘不過氣,內心充滿瞭迷茫和無力感。書名“心靈齣口”就像一股清泉,瞬間吸引瞭我的目光。我一直對禪宗的智慧和東方哲學充滿興趣,也曾嘗試閱讀過一些相關的書籍,但總覺得有些遙遠,難以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法頂禪師的名字,我雖然不是他的鐵杆粉絲,但對他的教誨和思想早有耳聞,知道他是一位能夠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闡述深刻道理的智者。這套“心靈齣口-法頂禪師文集(全3冊)”,光是名字就充滿瞭治愈的力量。我特彆喜歡“山中花開”、“好故事”、“美麗的結尾”這三個副標題,它們分彆代錶瞭不同的意境和人生階段,預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說教,而是會帶領讀者經曆一個完整的蛻變過程。“山中花開”,我想象著那是內心迴歸寜靜、生命重新綻放的開始;“好故事”,或許是關於人生哲理、情感智慧的種種講述;而“美麗的結尾”,則代錶著一種圓滿、釋然和解脫。這套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文字,更像是心靈的指南針,指引我走齣迷霧,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晴空。
評分我一直對能夠觸及心靈深處、引發深刻思考的書籍情有獨鍾,而“心靈齣口-法頂禪師文集(全3冊)”這套書,僅僅從書名和其整體的意境來看,就足以引起我的強烈好奇。法頂禪師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智慧的沉澱和寜靜的力量,而“心靈齣口”則準確地抓住瞭當下許多人心靈深處的共鳴點——在現代社會的喧囂與壓力下,我們常常感到迷失和焦慮,迫切地需要找到一條通往內心平靜的道路。這套書包含“山中花開”、“好故事”、“美麗的結尾”三個部分,這種循序漸進的結構,仿佛預示著一個完整的、由內而外的 transformation 過程。我期待著“山中花開”能帶領我領略自然的樸素之美,體悟生命初生時的純粹與力量;“好故事”則可能以更貼近生活、更具象化的方式,講述人生的智慧與哲理,觸動我內心的柔軟;而“美麗的結尾”,無疑是整個旅程的升華,它暗示著一種圓滿、釋然,以及對生命最終歸宿的深刻理解。我希望通過這套書,能夠獲得一種心靈的淨化和提升,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齣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