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通宝鉴》为命学经典著作之一,原名《拦江网》,取“横江置网,一网打尽”之意。原书未署作者姓名和著作年代,但从书中大多列举明朝名人宰辅的命例分析,可以判断此书作于明朝末年。此书成书后,当时仅作为一种“私人密录式的抄本”,或者是只供弟子们传看的“巾箱秘本”,在江湖上流传。到清朝初年,“入于日官之手,易名曰《造化元钥》”。光绪时有抄本在社会上流传,人楚南余春台之手,由其详加增删,细加编辑,并更名为《穷通宝鉴》,刊行于世。
《穷通宝鉴(套装上下册)》以阴阳五行为经,以月令为纬,辅以寒暖调候,以官为首,以财为次,独树一帜,在命理学界拥有相当高的影响和地位。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不依附于传统命学其他任何观察角度,比如八字结构的格局问题、日主的旺衰问题、十神的生克取象等,而专论定四时五行的衰旺喜忌,以五行的阴阳均衡作为论命的主要依据,同时非常强调调候。
其次,结构合理,提纲挈领,取舍得当,纲目清晰。以十干配十二月,察其生旺休囚,以定取用总则。每月各列若干条,论述五行生克,从实际经验,配合命例,立一成以驭万变,秩然有序。
di三,在四柱五行生克上,舍地支而独用天干。这一方面说明作者的命理学观点,重视天干在推演上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来自江湖派的独特的断命方式,形成了五行论命的特定模式。
后来命理学家多以此书为宗,来论述五行的旺衰喜忌。民国年间著名命理学家徐乐吾先生十分看重此书,他颇有心得地说:“仆研习命理有年,生平zui服膺者为《子平真诠》、《穷通宝鉴》、《滴天髓》三书。”所以他不惜时间和精力,两次评注此书,为此书的广泛流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次白话评注,方成竹先生以其深厚的学识功底,通过比较多个版本,查缺补漏,纠错正误,并对生僻字词予以注释,在此基础上,对原文主旨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增加了部分命例,从而为本书提供了到目前为止zui为完整和准确的一个版本。
徐乐吾,生于1886年丙申三月,卒于1948年戊子秋,享年六十二岁。十四岁失怙(指父亲去世),然幼年聪明好学,博闻广记,曾入政界,多承上峰青睐后致力于玄学研究,著作颇丰。其代表作有《穷通宝鉴评注》、《造化元钥评注》、《滴天髓补注》、《子平真诠评注》等近20部,是自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命学界与袁树珊、韦千里齐名的三大名家,号称“南袁北韦东乐吾”。
《穷通宝鉴(套装上下册)》原名《拦江网》,大约产生于明朝来年,原作者已无从考证。清朝光绪年间有抄本在社会上流传,有一文士余春台对其进行了编辑整理,并更名为《穷通宝鉴》,刊行于世。后经民国时期命理学家徐乐吾两次评注,《穷通宝鉴》之名才开始大行于世。
或二月甲木,庚金得所者,名阳刃驾煞①,可许异途小贵,若武职便显,但要财资煞,柱中逢财,英雄独压万人;若见癸水,困了财杀,主为光棍,重刃必定遭凶;煞重无凶,但性格横暴;正二月甲木,无从财化土之格。
徐乐吾曰:上文春深木老,以庚戊为上命。二月甲木,即是春深木老。特正月以丁火制煞,为上上之命。正二月甲木,一例同推,已见上文,独煞刃一格,为正月所无,故另文说明之。得所者,地支通根得禄也。煞刃格,宜武不宜文,故云武职便显,文职不过异途小贵耳。而二月庚金,不须丁火制之,盖二月阳刃驾煞,煞刃暗合有情,庚金休囚无气,故必须有财资煞,方为煞刃两停,无财刃旺煞弱,不过异途小贵。凡煞刃格,不宜见食伤制煞,行身旺之运,则假煞为权,如乙亥、己卯、甲申、乙亥,萧耀南命造是也。一见癸水,泄煞之气,便失制刃之意。又要财资煞,并不要煞重,独煞为权。若重重庚金而刃轻,同正月一派庚辛节,木被伤矣。重刃者,地支重见卯木也,无煞制之,必定遭凶,煞重不为凶,以刃旺秉令也。但性格横暴,刑克重耳,书云:刃旺复行刃地,进禄得财处,必死于药石之间,煞旺得行煞地,建业立功处,必死于刀剑之下,其言颇验。二月甲木,与正月雨水后甲木,用法略同,所不同者,即煞刃一格耳。
方先生曰:上面总论正二月甲木用庚金七杀,但正月、二月,由于其时令不同,正月为当令之木,二月为过旺之木,所以取用亦有所不同。正月甲木,月令临官,逢七杀为建禄用杀,但凡建禄取用,以官星为贵,用杀则不如用官。若要用杀,则要食伤制杀,方可成格。庚辛为甲木官杀,二月甲木,月逢帝旺,羊刃当权,木为顽木,有斧斤戕伐,方可成大器。因木旺乘权,用辛不如用庚。用庚金制甲,为阳刃驾杀,庚多杀重者,要用丁火制杀,七杀有制,多主异途显达,或主军警政法之职。若是文职,不过异途,小有富贵而已。但二月甲木用庚,不可取水化杀,木正当旺,无劳印生,且印能泄七杀之气,使其失去制刃的力量。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代文化都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而命理学,作为其中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更是让我充满了好奇。之前接触过一些零散的资料,但总觉得不成体系,像是拼凑起来的碎片。《穷通宝鉴》这套书,就像一座宝库,将我一直以来想要了解的知识,系统地呈现在我面前。它的“大成国学”系列定位,也让我感受到一种知识传承的厚重感。 最吸引我的,是它在讲解过程中,对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融入。这些概念,不仅仅是命理学的基石,更是中国古代人认识世界、理解自然的根本。通过对《穷通宝鉴》的学习,我不仅能了解到命理的规则,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以及古人如何将这些哲学思想,渗透到对个人命运的解读中。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体验,让我觉得非常超值。
评分这套《穷通宝鉴》的白话评注,真的让我看到了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仅是关于“算命”的技术手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学思想的书。我之前总以为命理学就是一套死板的规则,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其中有很多关于人生哲学、人情世故的洞察。例如,书中在分析格局时,经常会提到“情理”、“人情”、“世情”等因素,这些都不是冰冷的数字和符号,而是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总结。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评注时,并没有回避古代命理学中的一些“迷信”色彩,而是用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解读。它不强求读者相信,但会引导你去理解古代人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所扮演的角色。这种态度,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产生排斥感,反而能更深入地去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核。它不仅仅是学习命理,更是在学习一种古老的思维模式,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视角。
评分我是一个追求实操性的人,所以对《穷通宝鉴》这类著作,最看重的是它的实用价值。这套白话评注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像一些纯理论的书籍,读起来感觉很“飘”,而是将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生动的例子和详细的分析,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命例的解析,那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八字是如何被解读,又是如何体现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的,这种结合史实的讲解,让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 评注的部分,也并非一味地肯定古人,而是有一定的辨析和补充。作者在保留原文精髓的基础上,也加入了现代的一些理解和考量,使得内容更加丰富和具有参考价值。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分析方法,应用到我了解的一些亲友的八字上,虽然还只是初步尝试,但已经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奥妙之处。这种学以致用的过程,是我购买这类书籍最期待的体验,而这套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
评分说实话,选择这套《穷通宝鉴》,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其“文白对照”的期待。我深知,任何一门古老学问,其原著的魅力是无可替代的。但同时,我也明白,直接阅读古文,对于我这样的现代读者来说,门槛太高。这套书恰好做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既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和严谨,又提供了易于理解的白话评注。 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并非简单地将古文“翻译”成白话,而是进行了“评注”。这种“评注”,不仅仅是解释字词,更是对原文背后思想、逻辑的梳理和阐释。例如,书中在讲解某个格局时,会详细解释为何古人会这样判断,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意味着什么,以及可能有哪些变数。这种深入的解读,让我感觉到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到一场古人与今人的思想对话中。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
评分终于入手了这套《穷通宝鉴》白话评注版,简直是命理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尤其对命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古籍原文晦涩难懂,常常望而却步。市面上虽然也有不少解读,但总感觉差了点什么,要么太过于口语化,失去了原文的韵味,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难以消化。这套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初翻开,就被它的排版吸引了。清晰的文白对照,让我在阅读原文时,旁边就有详细的解释,不会因为一个生僻字词而卡壳。更难得的是,它并非简单的字词翻译,而是深入浅出地对原文进行评注,解释了古代命理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比如,书中对于“财官印食”的论述,不仅仅是罗列其含义,而是结合了古代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解释了为何这些概念在当时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构成一个人的命运格局的。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