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的晚叶,各国普遍发生内乱,其特征是公室的没落,氏室(卿大夫)
的骄横。其著者为齐之田氏,鲁之三桓,晋之六卿,我们从东方说起,先说齐
国。齐国自从桓公死后,国家一直纷乱,他的四个儿子,孝公、昭公、懿公、
惠公,都是用非法的手段取得君位。惠公传子顷公,顷公两传至庄公,庄公被
崔杼所弑,崔杼立庄公弟是为齐景公。景公以晏婴为相,齐国政治颇有起色,
景公在位五十八年而死。自从景公死后,国家又是一连串的内乱,五年间立了
三个君主。艾陵之役与黄池之会当齐简公时,这时齐国田氏专权,黄池之会的
第二年,简公为田常所弑,孔子绝笔《春秋》也在这同一年,所以也有人以这
一年为春秋的结束。以后齐君乃成为田氏的傀儡,齐国的局面全非,后来延续
了三代,而为田和所篡(参见下章)。齐国的西南是鲁国,鲁国在桓公死后庄公
继位,庄公三弟庆父、叔牙、季友,后称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累代当
权。三家都是桓公的后裔,故称三桓,三桓中尤以季孙氏强。在鲁昭公时愤
季氏弄权,曾发兵讨伐,季氏联合孟孙、叔孙竟发兵将昭公击败。昭公亡命出
走,客死于外国。季氏乃立昭公之弟为鲁君是为鲁定公(公元前五○九年)。定
公去世哀公继位,鲁国从哀公以后,国势与公室都微弱不堪。而政权始终在季
孙氏手中,不过一直到后来鲁国被楚人灭亡止,不曾篡夺鲁君之位而已。在齐
鲁的西北方大的是晋国。吴、楚之战晋国是幕后的一个主力,他一直是影响
当时国际局面,虎视北方的一个主要的角色。这个国家在文襄霸业之后,一
度发生灵公之乱政,灵公被权臣赵氏所杀死,而扶立晋成公。赵氏与范、中行、
智、韩、魏称为晋之六卿,六卿之权渐渐与公室相侔,从晋成公经景公、厉公
到悼公,这一段时间为晋、楚争霸的时候。晋悼公在位十五年,内修政治,任
用贤人,南和楚,而北和戎,又城虎牢以控制郑国,这是在文襄之后,晋国的
一段小康之世,我们叫晋悼继霸。晋悼公时和吴国曾有五次盟会,连吴制楚的
政策,实际上是建立于晋悼公这个时候,可惜悼公英年早逝,死时年仅三十岁。
悼公死后平公继立。“弭兵之会”就在晋平公十年。从平公起晋国国势渐衰,
所以在“弭兵之盟”后,楚人曾横行江淮,灭赖许,覆陈蔡,而晋人不敢过问。
平公之后为昭公、顷公、定公,这时晋国的六卿更强,公室更卑。参与吴王黄
池之会的就是晋定公。定公卒,子出公立,出公被智、韩、赵、魏四家驱逐出
境,死在道途中,故称为出公。出公被逐后,立哀公。哀公四年韩、赵、魏灭
智氏,此后晋国乃名存实亡。又五十年而韩、赵、魏分晋,晋乃名实俱亡。夹
在齐、晋、楚、越之间的宋、卫、郑诸国则日益微弱,无足轻重。西方的秦国
却在暗中滋长起来。楚国前经过一度混乱之后,当吴国灭亡越国霸业的昙花一
现后,他也在南方再度扩张起来,灭掉了东方蔡、杞、莒许多的国家,拓地直
到今山东境界(勾践后六传也被楚所灭)。这以后就是一个完全新的局面,而入
于战国之世了。
这套《中华通史》(全12册)实在是一场穿越历史的盛宴,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陈致平先生的笔触厚重而细腻,他没有选择那种大刀阔斧、宏大叙事的写法,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一点一点地打磨着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事件。翻开第一册,从远古的传说铺陈开来,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权力斗争,更是社会形态、文化风俗、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我尤其喜欢他对市井生活的描绘,那些寻常百姓的衣食住行,那些隐藏在史书角落里的民间智慧,都被他挖掘出来,赋予了生命力。读这本书,你会感觉到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人间烟火,充满了温度和故事。
评分这套《中华通史》(全12册)简直是一部浩瀚的史学宝典。陈致平先生的学养深厚,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全书的结构严谨,从上古时期一直梳理到近现代,每个时期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把控,无论是对社会制度的演变,还是对思想文化的流变,都有着深刻的见解。读这本书,你会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与古人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特别是关于“国家”的演进,书中提供了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变迁,以及其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这对于理解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通史要么过于简略,要么过于艰深,难以找到一本真正能打动人心、又能兼顾学术性的。直到我遇到了这套《中华通史》,我才找到了那份期待已久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中国通史”,更像是一部详尽的“中华史纲”,将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梳理得清晰而有条理。作者的叙述逻辑性极强,每个章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仿佛一气呵成。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作者对某个历史细节的深刻洞察而豁然开朗,原来某个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竟然如此复杂而又引人深思。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史实,更引导读者去思考历史的走向和规律,培养一种批判性的历史观。
评分易中天先生的《中华史》系列,一直是我历史读物的首选。而这套《中华通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易老师的语言风格,一如既往的生动有趣,即使是艰深的史学理论,在他笔下也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他擅长抓住历史的“燃点”,将那些常常被忽略的细节放大,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将宏大的历史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次阅读《中华通史》,我尤其惊喜于它对“青春志”这一概念的引入。易老师认为,历史中的“青春”不仅是年轻人的时光,更代表着一种不断探索、革新、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这种解读方式,让历史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也让我看到了中华文明在不同时期所展现出的那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被《中华通史》这个书名吸引,抱着了解中国历史大概脉络的心态去翻阅,结果却意外收获了惊喜。陈致平先生的书,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他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那些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书中对每一个朝代的风貌,从政治制度到文化艺术,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各个朝代的兴衰时,并没有简单地归咎于某个皇帝的昏庸或者某个臣子的奸诈,而是更关注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因素和文化思潮的演变。这种宏观视角和微观细节的结合,让历史变得立体而饱满,也让我对中华文明的韧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