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商周服制与早期国家管理模式
定价:78元
作者:张利军
出版社:上海古籍
出版日期:2016-3-1
ISBN:97875325796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9787532579617
编辑推荐
商周服制这种国家结构与国家管理模式既不见于后世古代王朝也与世界其他地区古代国家结构与管理模式相异,可谓具有中国特色的早期国家结构与国家管理模式。故探讨商周服制问题可以认清早期国家建构和管理模式,可以说是研究早期国家建构和管理模式的*为基础性工作,对于探讨中国国家起源与国家构成、国家管理功能具有重大学术意义。本书的出版势必会推动早期中国之相关研究。
内容提要
暂无
目录
总序
序晁福林
凡例
服制:有中国特色的早期国家结构与管理模式(代前言)
第一章商周时期的服制形态
第一节补释甲骨金文“”字义——兼论商代的内外服制
一、 制服: 的造字之意
二、 上古时代处置俘虏的方式: 祭牲与服役
三、 服政事之义与服制
四、 甲骨文所见商代内外服系统
第二节西周金文所见周代服制系统
一、 西周金文“服”字形义分析
二、 周代文献所载服制
三、 周代的服制系统
本章小结
第二章商代内外服制的建立及其发展演变
第一节“殷革夏命”与商代内外服制度的建立
一、 “殷革夏命”的历史记载
二、 夏商变革的原因: 夏的内乱与方国联盟的解体
三、 商汤重建社会秩序与内外服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商代前期内外服制的发展
一、 太甲时期的内外服制的巩固
二、 沃丁、大庚时期的内外服概况
三、 小甲、大戊、雍己时期的内外服
第三节商代中期内外服的中衰
一、 中丁、外壬、河亶甲王位之争与内外服势力的损耗
二、 祖乙、祖辛、沃甲时期的内外服
三、 祖丁、南庚、阳甲时期的内外服
第四节商代后期内外服的演变
一、 盘庚、小辛、小乙时期的内外服
二、 武丁时期的内外服
三、 祖庚、祖甲时期的内外服
四、 廪辛、康丁时期的内外服
五、 武乙、文丁时期的内外服
六、 帝乙、帝辛时期的内外服
本章小结
第三章殷礼所见商王与外服关系
第一节朝聘礼所见外服对商王朝的臣属关系
一、 商代朝觐礼中的商王与外服
二、 商王与外服间的聘礼往来
第二节飨礼所见商王与外服间的尊卑秩序
一、 商代飨礼考
二、 商代飨礼所见外服对商王朝的臣服
第三节射礼所见商王与外服的关系
一、 补论商代射礼
二、 射礼的政治功用
第四节婚媾亲附外服
一、 商代贵族的政治婚姻
二、 商代婚姻凝聚外服的作用
第五节军礼所见外服与商王朝的臣属关系
一、 商王田猎与大蒐之礼
二、 省、循与巡守之礼
三、 商王朝与外服的军事关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商代内服臣正考
第一节商代内服的来源
一、 商汤建国与内服制的建构
二、 外服入商为官构成内服的考察
第二节商代内服族属的居处与内部构成
一、 内服的主要居处——大邑商
二、 内服的族氏结构
第三节商王与内服的政治关系
一、 商汤时期内服贤臣
二、 甲骨文中其他著名内服旧臣
三、 商代后期内服制的改革与王权的强化
第四节《尚书·盘庚》、殷墟卜辞所见商王与内服宗教祭祀关系
一、 商王祭祖、内服祖先配享
二、 商王祭祖攘灾祈福
三、 商王祭祀内服祖先
四、 内服祭祀商先王及祖先
第五节商王与内服的军事关系
一、 自卫与保卫: 内服宗族武装的性质
二、 内服族众武装是商王朝军队的重要兵源
本章小结
第五章商末周初服制的变革
第一节晚商内外服制的演变
一、 商代后期王权的强化与内服制的瓦解
二、 从商周关系的渐变看商代外服制的破坏
三、 周文王治理西土构建新的外服方国联盟
四、 周武王克商由伯而王
第二节周初周王朝对殷商内外服的统治政策
一、 周对商内服的措置方式与周初服制
二、 周对商外服的政策与周初服制
第三节周初周王朝对社会治理方式的艰辛探索
一、 监国之制是对外服制的补充
二、 宗法分封制对殷商服制的改造
第四节周初金文所见周王朝对内外服的管理方法
一、 保卣中及字之义与王命之事
二、 殷见之礼——王团结诸侯的策略
三、 蔑历赐物——劝勉内服以尽臣礼
本章小结
第六章周代服制的建立、发展、演变及其历史影响
第一节西周早期服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 周成王时期分封诸侯建立外服制系统
二、 周成王册命王臣建立内服制
三、 周成王时期征服四夷制定朝贡服制
四、 周康王强化对内外服的管理
五、 周康王徙封外服与加强对东南、西北边疆的经营
六、 周昭王南征与巩固朝贡服制
第二节西周中期礼制的完备与服制
一、 周穆王时期的内外服
二、 周穆王西巡狩与改革荒服
三、 周穆王伐反夷维护要服
四、 周共王时期的服制变化
五、 周懿王时期王室衰微与加强对内外服的管理
六、 周孝王时期强化服制的举措
七、 周夷王时期服制的衰落
第三节西周后期的社会变革与服制的衰落
一、 周厉王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服制演变
二、 “共和行政”与社会观念变革
三、 周宣王整顿内服重构王权
四、 周宣王征伐猃狁、淮夷巩固朝贡服制
五、 周幽王乱政与“二王并立”
第四节东周时期的服制
一、 周平王东迁与东周社会秩序重构
二、 春秋时期周王朝内外服演变
三、 战国学者对天下秩序的重构及其影响
本章小结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介绍
张利军,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从事先秦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史学史研究》、《考古与文物》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编著《甲骨文史话》。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夏商周服制的国家认同内涵与社会治理功能”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出土文献与商周服制研究”等课题。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暂无
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系统堪称典范,这对于任何一本涉及大量异体字、模糊文本和专业术语的学术著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向来对注释过于简洁的古籍整理本感到不耐烦,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在这方面做得极为慷慨和严谨。每当涉及重要的、争议性的材料时,作者都会辅以详尽的校勘说明,引证了多个学者的不同观点,并对自己的取舍给出了明确的理由,这种开放而又审慎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更让人惊喜的是,书中许多对材料的“解读”并非一锤定音,而是保留了历史研究的动态性——即承认当前解读的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突破方向。这本综述仿佛在对读者说:“我们已经整理了过去一个世纪的成果,但请注意,真正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它激发了我强烈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去查找书中提到的那些具体简帛的图版和拓片,去亲眼验证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字片段,这本书绝对是引发深入研究欲望的催化剂。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类书籍,它们不直接阐述宏大理论,而是通过梳理、汇编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载体(比如简牍、碑刻)的最新发现,来构建我们对过去认知的基石。这本《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不像有些学术专著那样佶屈聱牙,而是采取了一种近乎编年史的方式,将新材料的发现与其在学术界引起的震动串联起来。我特别欣赏它在梳理不同时期简帛材料时的那种“纵横交错”的手法。比如,它没有简单地按照地域划分,而是将涉及同一类主题(如法律条文、医药方剂或私人信函)的材料,即便出土于不同省份和年代,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这种跨区域、跨时间的对话,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特定文化现象连续性与差异性的理解。书中对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的选取标准也十分独到,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斟酌,确保了所选材料的代表性和对既有学术观点的挑战性。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出土文献”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新史料的补充,更是对传统文献学基础的一次次结构性重塑。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进行了一场持续的“知识重构”。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出了无数个极具启发性的“为什么”。例如,当谈到某些特定地点的简帛文字的书写风格时,书中细致地分析了这种风格背后可能隐藏的隶变过程,以及它与当时官府文书规范化的关系。这种对细节的痴迷,使得原本冰冷的考古发现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我特别关注到其中关于“古代的行政效率”那一章的论述,它通过对不同时期传递效率的简牍和邮程记录的对比,竟然推演出了一套古代官僚系统的“时间成本模型”。这种跨学科的视野,将文献学与管理学、社会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人拍案叫绝。它巧妙地避开了那种高高在上的宏观叙事,而是从最底层的行政文书入手,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国家机器日常运转的真实肌理,那种细致入微的关照,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帝王将相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基层吏员的笔端和汗水之中。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综述性”的著作抱有警惕,总觉得像是把别人已经做好的研究成果简单地串联起来,缺乏原创性的洞见。但翻开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错得离谱。《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的价值绝非简单的材料堆砌,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梳理”。作者们在回顾二十世纪的重大发掘时,不仅仅是罗列了出土了什么竹简、木牍,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入探讨了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是如何“对待”这些新材料的。比如,早年间对某些文书的定性判断,在新的出土文本比对下是如何被修正的,乃至某些一度被置于边缘的材料,如何通过新的解读方法,最终成为了改变我们对某一历史阶段认识的关键证据。这种“研究史的回顾”与“材料本身的研究”的结合,使得全书的层次感极强。它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在面对新证据时的自我革新与艰难前行。对于志在从事相关研究的后学者而言,这简直是一部不可或缺的“避坑指南”与“思想启蒙录”。
评分这本《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光是书名就让人心头一热,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我拿到书后,立刻被它厚重的分量和严谨的装帧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开,我期待看到的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是那些沉睡千年的文字如何借由现代考古学的双手重见天日。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考古报告汇编,充斥着晦涩的年代考证和地层学细节。然而,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书中对不同遗址出土简帛的整理和描述,不仅考证严密,更充满了对古代社会生活、思想流变乃至日常琐事的细腻描摹。比如,那些关于户籍、税收、甚至邻里纠纷的简牍,活生生地再现了秦汉社会的基本运作逻辑,远比教科书上的描述来得生动和立体。尤其是对于那些内容零散、一度被认为价值不高的残片,作者们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去钩沉索隐,试图还原其原貌,这种对“失语者”的尊重,令人动容。阅读过程就像是在整理一堆碎片,最终拼凑出一个宏大而又真实的古代世界,那种成就感和震撼是难以言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