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117153300 金匱要略方論 定價:17.00 人民衛生齣版社
9787117153263 注解傷寒論 定價:20.00 人民衛生齣版社
9787117153270 溫病條辨 定價:20.00 人民衛生齣版社
9787117153294 靈樞經 定價:17.00 人民衛生齣版社
9787117153317 黃帝內經素問 定價:30.00 人民衛生齣版社
9787117153287 時病論金匱要略方論
《金匱要略方論》是漢代張機(仲景)所著。為重要的古典醫書之一,也是學習中醫的必讀書。
《金匱要略方論》三捲,分二十五篇。其內容主要是論述中醫所稱的“雜病”的證候與治療。其中包括的疾病,有瘧疾、中風、虛勞、肺痿、肺癰、咳嗽、消渴、黃疸、瘡癰、婦人妊娠、産後病,以及中毒急救等。由於這些都是古代醫傢臨床經驗的總結,至今仍有許多確切的療效,因此,本書可供中西醫學習和研究中醫之用。本次重刊,書後附有方劑索引,更便於讀者查閱。
注解傷寒論
《注解傷寒論》係金代成無己對漢代張仲景所撰《傷寒論》的注解。該書成書於1144年,是現存早的《傷寒論》全注本。全書共十捲,二十二篇。書中列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等六經證候,計397法,113方。在每條之下,成氏結閤自己臨證心得,本《內經》之旨,進行注釋。其所采用的“以經釋論、以論證經”的研究方法,堪為後世以經釋論的典範。
《注解傷寒論》既保持瞭仲景《傷寒論》之原貌,又通俗易懂,清晰明瞭。因此,是學習中醫的重要讀本。此次重刊書末附有方劑索引,便於讀者查閱。
溫病條辨
《溫病條辨》是清·吳瑭(鞠通)所著,為明清醫學中“溫熱”學派的名著之一。《溫病條辨》共有六捲。捲首引證《內經》經文,冠以原病篇。前三捲據金·劉河間“三焦分治”的方法,係統地把溫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詳細論述瞭溫病的病源和證治。捲四為雜說是討論有關溫病的學理,捲五為“解産難”,捲六為“解兒難”,都是結閤溫病的理論來討論産後調治以及小兒驚風、痘癥等。由於本書所有論據和治療方法,都是明清以來醫傢的實踐經驗,頗切實用;本書中所創製的一些方劑如“桑菊飲”和“銀翹散”等至今仍為中醫所廣泛應用,因此,本書是學習和研究祖國醫學,特彆是研究溫熱病所不可少的參考書。本書係據問心堂本排印的,並據彆本增補瞭硃武曹氏評,及鞦燥勝氣論(附法八條,方六首)。
靈樞經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早的一部中醫古典醫籍,約成書於戰國時期。《靈樞經》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靈樞經》共十二捲,分八十一篇。全書除瞭中醫陰陽五行的理論原理、髒腑功能、病因、病機等以外,並論述瞭經絡腧穴、針具、刺法以及治療原則等,內容非常豐富。幾韆年來,一直對中醫的臨床實踐起著指導性作用,所以仍是今天研究中醫學、提高中醫理論水平必讀的古典醫書。可供學習中醫、中醫教學,以及從事中醫研究工作者閱讀參考之用。
本書是根據明·趙府居敬堂刊本,經過校勘、標點排印的。
本書由人民衛生齣版社齣版。
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內經素問》是我國現存早的一部醫書。《黃帝內經素問》的成書年代,據多人考證,認為是春鞦戰國時代。
本書共二十四捲,分八十一篇(原缺“刺熱論”、“本病論”兩篇,今據彆本補入,附於書後)。本書內容豐富,包括有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療、預防、養生以及入與自然、陰陽、五行學說在醫學中的應用和運氣學說等多方麵內容。該書係統地反映瞭秦漢以前我國的醫學成就,綜括瞭中醫的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是學習中醫者必讀的古典醫書。本書可供中醫教學、科研及臨床工作者閱讀參考,也可供中醫愛好者學習參考
金匱要略方論
捲上
髒腑經絡先後病脈證一
痙濕喝病脈證第二
栝樓桂枝湯
葛根湯
大承氣湯
麻黃加術湯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防己黃芪湯
桂枝附子湯
白術附子湯
甘草附子湯
白虎人參湯
一物瓜蒂湯
百閤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百閤知母湯
滑石代赭湯
百閤雞子湯
百閤地黃湯
百閤洗方
栝樓牡蠣散
百閤滑石散
甘草瀉心湯
苦參湯
雄黃熏方
赤小豆當歸散
升麻鱉甲湯
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
注解傷寒論
新刻傷寒論序
刻傷寒論序
注解傷寒論序
傷寒卒病論集
傷寒論序
宋刻傷寒論敕文
圖解運氣圖
捲一
辨脈法一
平脈法第二
捲二
傷寒例第三
辨痙濕喝脈證第四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第五方六道
捲三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六方二十八道
捲四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七方一十九道
捲五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第八方十道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九
捲六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法第十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法第十一方一十五道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法第十二方五道
捲七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法第十三方一道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法第十四方四道
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法第十五
辨可發汗病脈證並治法第十六
.....
溫病條辨
捲首
序(四首)
凡例(十四條)
原病篇(引經十九條)
捲一 上焦篇(法五十八條,方四十六首)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鼕溫
暑溫
伏暑
濕溫寒濕
溫瘧
鞦燥
補鞦燥勝氣論
捲二 中焦篇(法一百零二條,方八十八首,外附三方)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鼕溫
暑溫伏暑
寒濕
濕溫(瘧、痢、疸、痹附)
鞦燥
捲三 下焦篇(法七十八條,方六十四首,圖一首。共二百三十八法,一百九十八方)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鼕溫
暑溫伏暑
寒濕
濕溫
鞦燥
.....
靈樞經
捲之一
九針十二原一法天
本輸第二法地
小針解第三法人
邪氣髒腑病形第四法時
捲之二
根結第五法音
壽天剛柔第六法律
官針第七法星
本神第八法風
終始第九法野
捲之三
經脈第十
經彆第十一
經水第十二
捲之四
經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營第十五
營氣第十六
脈度第十七
營衛生會第十八
四時氣第十九
....
黃帝內經素問
捲第yi
捲第二
捲第三
捲第四
捲第五
捲第六
捲第七
捲第八
捲第九
捲第十
捲第十一
捲第十二
捲第十三
捲第十四
捲第十五
捲第十六
捲第十七
捲第十八
捲第十九
捲第二十
捲第二十一
捲第二十二
捲第二十三
捲第二十四
附:黃帝內經問遺篇
《靈樞經》作為《黃帝內經》的姊妹篇,是研究人體經絡、腧穴、針灸等的重要經典。我對針灸一直很感興趣,但苦於沒有係統性的學習資料。《梅花版》這套書的《靈樞經》版本,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它對經絡循行、腧穴定位的描述,非常詳細,甚至還配有經絡循行圖,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曾經嘗試過對照著其他版本的《靈樞經》來學習,但常常因為圖示不清晰或者文字過於抽象而感到沮喪。 這次的版本,在講解“井滎俞原”等重要穴位時,不僅僅是描述其位置,還會深入剖析其在臨床上的應用,比如針對哪些病癥,應該選取哪些穴位,以及具體的針刺手法。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描述,對照自己的身體進行穴位定位,發現準確率很高。這讓我對針灸的信心大增,也更加渴望能夠深入研究下去。
評分溫病學的研究,在古代醫學史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而《溫病條辨》正是這一領域的集大成者。這套書的《溫病條辨》版本,我個人覺得非常齣色。它在原文的排版上就做得很好,字體清晰,段落分明,閱讀起來眼睛一點都不纍。更難得的是,它附帶的注解,不僅僅是字麵意思的解釋,更是對作者的論證思路、病機辨識、治法方劑的深層解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溫熱病”的“溯源”分析,從外感邪氣到內生濕熱,層層遞進,條理分明,讓我對溫病的發生發展有瞭全新的認識。 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關於溫病的書籍,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論層麵,缺乏實際的臨床指導意義。這套書的《溫病條辨》在這方麵做得相當不錯,它在講解方劑時,會詳細說明方劑的組成、君臣佐使,以及每味藥的功用,還會列舉一些典型的醫案,讓我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運用相結閤。這對於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價值巨大。
評分這套【梅花版】中醫古籍係列,我入手已經一段時間瞭,從收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精美的裝幀所吸引。古樸的封麵設計,配閤紙張的質感,仿佛能感受到穿越時空的沉澱。作為一名中醫愛好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深入瞭解那些經典著作,但市麵上流傳的版本眾多,良莠不齊,常常讓人無從下手。這套書的齣現,無疑為我解決瞭這個難題。 我最先翻閱的是《黃帝內經素問》,這本中醫的“聖經”,在我的印象中總是晦澀難懂。然而,這套書的注解部分,真的是做到瞭“化繁為簡,深入淺齣”。編者不僅對原文進行瞭細緻的白話翻譯,還結閤瞭現代醫學的視角進行闡釋,使得一些古代的醫學理論,比如“陰陽五行”、“藏象學說”,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變得生動具體,易於理解。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五髒六腑”的論述,通過圖文並茂的解釋,我纔真正明白瞭它們在人體中的具體功能和相互關係,以前模糊的概念一下子清晰起來。
評分《時病論》和《金匱要略方論》這兩本書,對於我來說,可以說是打開瞭中醫認識“時行疾病”和“雜病”的窗口。市麵上關於“時病”的書籍不少,但往往側重於某個特定的時期或者某類疾病,《時病論》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相對完整的體係。這套書的《時病論》版本,就很好地體現瞭這一點,它從病因、病機、辨證到治療,都有詳盡的論述,讓我對傳染性疾病有瞭更係統的認識。 而《金匱要略方論》,更是讓我看到瞭中醫在治療各種疑難雜癥方麵的智慧。我之前對“雜病”的理解比較局限,總覺得中醫隻能治療一些感冒發燒的小毛病。但《金匱要略方論》中的內容,涉及到瞭內科、婦科、兒科等多個領域,並且給齣瞭許多行之有效的治療方劑。比如,書中對“胸痹”的論述,就讓我看到瞭中醫在心血管疾病治療方麵的獨特之處。這套書的編校質量也很好,注解清晰,排版閤理,讓我能夠比較輕鬆地學習這些內容。
評分《注解傷寒論》在我心中的地位,一直很高。這本書是張仲景的經典之作,是中醫辨證論治的鼻祖。而這套【梅花版】的書,對《傷寒論》的注解,我個人覺得非常用心。首先,它采用瞭繁體字,這更符閤古籍的原貌,讀起來也更有味道。其次,它的注解部分,並不是簡單地復述原文,而是加入瞭許多名傢學者的解讀,對原文的難點進行瞭一一剖析,並且提供瞭多種理解角度。 我特彆欣賞它在講解“六經辨證”時,所做的詳細梳理。以前我對“太陽傷寒”、“陽明熱證”等概念總是似懂非懂,但通過這本書的注解,我纔真正明白瞭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和區彆。書中對每一個方劑的來龍去脈,以及藥物配伍的妙用,都進行瞭深入的闡述,讓我看到瞭中醫方劑的精妙之處。
評分能在次點?
評分能在次點?
評分能在次點?
評分特彆精美,裝幀古樸,教勘權威
評分能在次點?
評分能在次點?
評分特彆精美,裝幀古樸,教勘權威
評分特彆精美,裝幀古樸,教勘權威
評分特彆精美,裝幀古樸,教勘權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