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淑琴教授年80有餘而身體康健,患兒傢屬常贊其方藥少力宏,效驗價廉。肖淑琴教授不擅使用電腦,故全書皆為她一筆一劃手寫,托人轉錄電子稿而成,凝聚瞭肖老師的心血,是她兒科臨證經驗的精華。
本書為北京中醫醫院肖淑琴教授兒科臨證50餘年經驗的總結。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肖淑琴教授學術經驗的概述。從第二章開始,分彆論述肖淑琴教授對呼吸係統、消化係統、神經係統常見疾病及其他兒科雜病的認識及治療經驗。從病案切入,論述肖淑琴教授診治思路及體會。
肖淑琴,生於1937年,教授,北京市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北京中醫醫院杏林名醫。肖淑琴教授齣身於中醫世傢,1961年畢業於貴陽醫學院中醫係,1964年調入北京中醫醫院工作,1967年拜老中醫袁述章為師,學習袁老治療兒科神經係統疾病和疑難怪病的經驗,同時還跟隨姚正平學習治療腎病經驗,想祁振華學習治療兒科消化係統疾病的靜安,嚮關幼波學習治療肝膽疾病的經驗。她熱愛中醫事業,對醫術刻苦鑽研,精益求精,在半個多世紀的醫療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理論聯係實際,積纍瞭豐富的臨床經驗,擅治兒科呼吸係統、消化係統疾病。
第一章
肖淑琴學術經驗總結
一、論治呼吸係統常見疾病/
二、論治消化係統常見疾病/
三、論治小兒神經精神係統常見雜病/
第二章
呼吸係統常見疾病
一、小兒感冒/
二、小兒咳嗽/
三、小兒哮喘/
四、小兒肺炎/
第三章
消化係統常見疾病
一、小兒厭食/
二、小兒嘔吐/
三、小兒腹痛/
四、小兒腹瀉/五、小兒便秘/
第四章
神經係統常見雜癥
一、小兒夜啼/
二、小兒神經性尿頻尿短/
三、小兒顔麵神經麻痹/
四、小兒遺尿癥/
五、小兒抽動穢語綜閤徵/
六、小兒多動癥/
七、小兒癲癇/
第五章
其他兒科雜癥
一、過敏性紫癜/
二、蕁麻疹/
三、瞼闆腺囊腫與瞼腺炎/
四、小兒肢體痹證/
五、病毒性心肌炎/
六、小兒腎病/
七、流行性腮腺炎並發腮前腦炎/
八、重癥水痘/
九、小兒汗證/
十、“和法”治療小兒多種病證/
一、小兒夜啼
(一)治療經驗
夜啼是指小兒入夜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時啼哭,甚則通宵達旦,但白天安靜的一種病證。一般全身情況良好。本病非發熱、吐瀉、口瘡、外傷等疾病引起,也非傷乳、飢餓、尿布浸濕、衣帶過緊、皮膚瘙癢所緻,也不同於夜間亮燈睡眠習慣所引起的啼哭。
中醫認為,小兒夜啼病因有三:一為寒,二為熱,三為驚,即脾胃虛寒、心經積熱、暴受驚恐。《保嬰撮要·夜啼》曰:“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熱。”《幼幼集成·夜啼證治》曰:“小兒夜啼有數證,有髒寒、有心熱、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熱不同,切宜詳解。”寒多屬虛,由孕母素體虛寒或過食生冷導緻胎兒稟賦不足,虛寒內生而齣現夜啼。因其母孕期嗜食香燥炙煿之品,火伏熱鬱,導緻胎兒內有蘊熱,齣生後又哺母乳,蘊熱尤甚,熱居心經而齣現夜啼;亦有因嬰兒齣生後護理不慎,重衣厚被,室內悶熱,小兒受熱,熱積於心所緻者。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五髒屬陰,脾為至陰,喜溫而惡寒,夜屬陰,陰盛則脾之寒愈盛,中焦寒凝氣滯,氣機不利,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心主驚,心藏神,心經積熱,熱多屬實,心火屬陽,日屬陽,夜屬陰,至夜則陰氣盛而陽氣衰,陽氣衰則無力與伏熱相爭,熱伏神明,故入夜心煩而啼。其臨床辨證可分為脾胃虛寒型和心經積熱型。脾胃虛寒型的病機為寒凝氣滯,氣機不利;心經積熱的病機為暴受驚恐或肝鬱化火,導緻心火旺盛、心神驚擾。
(二)病案舉例
1�斃木�積熱證(小兒夜啼)
病例1
李某,男,3個月。2004年12月19日初診。
【主訴】夜啼3個月。
【現病史】患兒從齣生至今夜睡不安,喜仰臥,常於夜間1點左右突然啼哭,聲音響亮,時急時緩,1~2個小時不止,入睡不實,驚惕不安,麵赤唇紅,白天精神好,乳食如常,大便乾結呈小球狀,小便短赤。曾服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及外院藥劑的小兒鈣劑,無效。近日查微量元素,鋅、鐵、鈣、硒含量均未見異常。
【檢查】舌尖紅,苔薄黃,指紋紅紫。
【診斷】中醫診斷:夜啼(心經積熱)。
【辨證】心經積熱,暴受驚恐,兼挾肝熱。
【治法】清心調肝,鎮驚安神。
【方藥】
生地6g竹葉3g連翹6g生甘草3g
鬱金6g瓜蔞6g鈎藤6g石菖蒲6g
蟬蛻3g
每日1劑,每次30ml,每日3次。
服2劑後,夜啼消失,煩急減少,入睡安,大便成形,偏軟。以上方去瓜蔞,服3劑而愈。
本例患兒齣生3個月,夜啼3個月,是因其母孕期嗜食香辣,火伏熱鬱導緻胎兒內有蘊熱,齣生後哺乳,蘊熱尤甚,從而使小兒受熱,熱積於心所緻。入睡啼哭、聲音響亮、麵赤唇紅、入睡不實、大便乾結、小便黃赤,均為心火內伏之象;入睡突然啼哭、時急時緩、驚惕不安,為暴受驚恐之象。病屬熱證,為心經積熱、暴受驚恐之證,病位在心、肝,故治療以清心導赤、鎮驚安神為法。方中生地,涼血清熱;竹葉,清熱除煩;連翹,清心導熱;石菖蒲,味辛、苦,性溫,入心、肝二經,芳香開竅;鬱金,味辛、苦,性寒,行氣開鬱;蟬衣,味甘,性寒,入肺、肝經,清熱定驚、收斂。
餘齣身中醫世傢,祖父、父親是當地最受廣大患者信任和崇敬的醫生。父親視患者如親人,對貧睏患者除免費診治、送藥外,還給他們一些生活上的幫助。1952年父親帶頭參加中醫聯閤診所,不幸的是,1955年他因過度勞纍病逝於診桌前。父親留給我的是他對中醫事業的熱愛和他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這些都深深印在瞭我的心中,也貫穿於我一生的工作當中。
1956年我高中畢業後放棄瞭被保送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的機會,改考醫學院,被貴陽醫學院醫療係錄取。1958年貴陽醫學院貫徹黨的中醫政策,按上級指示設立中醫係,我被領導批準由醫療係轉入中醫係,圓瞭我學中醫的夢。1961年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貴州省中醫研究所臨床研究室工作。1962年拜名老中醫張叔駿為師。張老師擅長治療中醫內科雜癥,尤擅治療風濕痹證。1964年1月調北京中醫醫院工作至今。1967年拜兒科名醫袁述章為師,隨師侍診,獲益良多。袁老師擅治兒科神經係統疾病及疑難雜病、怪病。同時我還嚮本院名醫姚正平學習其治療腎炎腎病的經驗、嚮祁振華老師學習其治療兒科消化係統疾病的經驗、嚮關幼波老師學習其治療肝膽疾病的經驗,我還嚮許多其他兒科長輩學習其治病之長,不斷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
幾十年來,學習中醫、從事中醫臨床及科研和教學,使我對中醫的體會越來越深,並總結齣以下幾個觀點。
(1)中醫學博大精深,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思路,是中醫理論體係的基本特點之一,是中醫診治疾病的核心,故治病必須遵循辨證與辨病相結閤,做到“審病求因,審因論治”。
(2)疾病有三因(內因、外因、不內外因),三因之中最主要的是稟賦不足和七情所傷。因髒腑虛弱(內因),六淫及時邪(外因)纔會乘虛而入以緻病,即“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3)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取決於正氣與邪氣的關係,正氣強則病退,邪氣盛則病進。所以,治病應祛邪扶正或扶正祛邪,或標本兼治,做到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並做到未病防病、已病防變。
(4)兒科臨床論治尤當重視脾胃和肺髒。小兒髒腑嬌嫩,形氣未充,“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脾常不足,氣血生化乏源而體虛;肺常不足,衛錶不固,外邪易乘虛而入。所以,兒科最常見的是呼吸係統和消化係統疾病。因此治療兒科疾病時應注重脾、肺的調補。當然五髒六腑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製約的,不同的病證治療時應各有偏重,如許多慢性病、疑難雜癥的治療重在脾、腎,而神經係統疾病的治療重在心、肝等。
(5)對一些慢性病、疑難雜癥和怪病,要考慮痰濕與血瘀互結為患。我在此類疾病的治療中常加上祛痰化濕和活血化瘀之品,往往能取得較好效果。
(6)正確運用曆代醫傢經典方加減化裁治療疾病,取效顯著。
我將50多年從事中醫工作的臨證所得著成《肖淑琴兒科臨證治驗》一書,將我臨床實踐存留的個案的四診資料、病證分析、病因病機、辨證用藥以及我在疾病診治過程中的體會,輯為一集齣版。恰逢北京中醫醫院建院60周年之際,拙著不揣愚陋,忝於《明醫館叢刊》之中。鑒於本人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誤,懇請廣大讀者予以指正。
本書寫成之後,又承濛趙榮萊、李乾構兩位名老中醫作序,在此錶示誠摯的謝意!
本書寫作過程中,承濛好友高春麗、袁莉不辭辛苦,為我打字排版,特此感謝。
肖淑琴
2015年7月
老實說,一開始拿到這本《明醫館叢刊26:肖淑琴兒科臨證治驗》,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覺得可能就是一本普通的經驗集。但翻開之後,我完全被吸引住瞭。肖老師的文風非常親切,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在和我拉傢常,但她講的又都是最核心、最實用的東西。她對於一些兒童特有的病癥,比如夜啼、挑食、脾胃虛弱等,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治療方略。她不是簡單地套用書本上的知識,而是結閤瞭大量臨床實踐,總結齣瞭很多“臨證要訣”。我特彆喜歡她對“脾胃為後天之本”的強調,以及如何通過健脾益氣來調理小兒的各種疑難雜癥。書裏提到的很多食療方和推拿手法,也都是非常接地氣、易於操作的,讓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而且,肖老師在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關於“情誌”對兒童健康的影響,這方麵的內容是很多兒科書籍裏容易被忽視的,但對我們傢長來說卻非常重要。讀完這本書,我對中醫兒科的認識上升瞭一個新的高度,也更有信心去實踐瞭。
評分這本書真的太讓我驚喜瞭!我一直對中醫兒科很感興趣,但總覺得理論知識晦澀難懂,很難轉化為實際應用。直到我翻開瞭這本《明醫館叢刊26:肖淑琴兒科臨證治驗》,纔真正找到瞭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肖老師的文字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將多年的臨床經驗娓娓道來。她不像一些學者那樣空談理論,而是從一個又一個生動的病例入手,詳細闡述瞭辨證思路、用藥選擇以及加減變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對一些常見兒科疾病的認識,比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治療方法。她強調“辨證是基礎,用藥是關鍵”,並且善於根據患兒的體質和病情變化靈活調整方藥。書中列舉的很多藥方,都十分精煉,但療效卻相當顯著。我尤其喜歡她對一些經典方劑的化裁運用,比如在治療小兒麻疹時,如何根據“衛氣營血”辨證來加減銀翹散或桑菊飲,既能疏風解錶,又能清熱解毒,而且顧及到小兒的特殊體質。讀這本書,我感覺就像是坐在肖老師的診室裏,聽她親自指導一樣,受益匪淺。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中國兒科中醫的瑰寶!《明醫館叢刊26:肖淑琴兒科臨證治驗》中的每一個案例都仿佛是一堂生動的教學課,讓我看到瞭中醫的智慧和力量。肖老師的醫術精湛,更難得的是她將這些精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讀者。她不僅僅是給齣方子,更重要的是教會讀者如何去“看”孩子,如何去“悟”證。她對各種兒童疾病的辨證論治,層次分明,邏輯嚴謹,而且非常注重個體化治療。我特彆欣賞她在書中對兒童“稚陽未充”的體質特點的細緻分析,以及如何根據這一點來選擇溫和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很多時候,我們傢長在麵對孩子生病時會手足無菌,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中醫兒科的道路。她提到的很多治療疑難雜癥的經驗,比如對反復感冒、久咳不愈、過敏性鼻炎等,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讀這本書,不僅學習瞭醫術,更重要的是學習瞭一種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仁心仁術的醫者情懷。
評分我是一名中醫兒科的初學者,之前閱讀瞭一些理論書籍,但總感覺缺乏實踐指導。《明醫館叢刊26:肖淑琴兒科臨證治驗》的齣現,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肖老師的經驗總結,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望聞問切,如何辨證施治。她對每個病例的分析都極為透徹,從起病原因、病程發展,到辨證要點、方藥組成,再到治療後的轉歸,環環相扣,讓我對中醫兒科的理解更加深刻。我尤其喜歡她對一些“小兒常見病”的獨特見解,比如她對“積食”的認識,不僅僅是單純的消化不良,而是結閤瞭脾胃虛弱、肝鬱氣滯等多種因素,提齣的治療方案也更加全麵。書中的一些“經驗方”,雖然看似簡單,但卻是經過無數次臨床驗證的,療效顯著。我嘗試著運用書中的一些思路去分析身邊的兒童疾病,發現果然奏效,這給瞭我極大的信心。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提供瞭大量的治療經驗,更在於它傳授瞭一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我的想象。《明醫館叢刊26:肖淑琴兒科臨證治驗》不僅僅是一本醫學著作,更像是一份珍貴的醫者傳承。肖老師以其深厚的學養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為我們勾勒齣瞭中醫兒科的宏偉藍圖。她對兒童生理病理的深刻洞見,以及對疾病的精準辨識,都令人嘆為觀止。我反復閱讀書中關於“如何看待小兒體質的特殊性”的論述,感觸良多。她提齣的“治病求本,固護脾腎”的理念,貫穿始終,為我們指明瞭中醫兒科治療的方嚮。書中對各種常見兒科疾病的治療案例,如濕疹、哮喘、反復感染等,都提供瞭極其寶貴的臨床經驗,對於我這樣的中醫愛好者來說,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她不僅分享瞭具體的方藥,更重要的是分享瞭她對疾病的“悟性”,這種悟性是書籍無法直接傳授的,但通過閱讀她的文字,我卻能感受到那種境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醫兒科的理解更加透徹,對未來的學習和實踐也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