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官心民意》剖析瞭中國古代曆史上的官民衝突,以官心、官象、民意、政情和史鑒等重要主題切入,試圖從曆史中看清現實。本書中從寬泛的角度去分析,所有皇室、貴族及官吏都可歸為與“民”相對的“官”集團。這個集團,掌控著公權力,但公權力常常不為公眾服務,而是成瞭其謀取私利、侵犯公民權利的閤法工具,官民矛盾由此滋生。
作者簡介
洪振快,曆史學者,與欄作傢。近年為《新京報》、《南方都巾報》等報刊撰寫專欄,因大膽敢言而廣受關注。已齣版的著作有《講武淪劍》、《紅樓夢老古畫錄》、《亞財政》等。目前主要研究經濟史。
精彩書評
一本內容豐富而有趣的書。作者關注的“國傢睏境”問題,即閤法暴力的正負作用問題。官民關係問題,正是中國曆史及現實社會的核心問題。
——吳思(著名學者)
官民衝突在中國曆史中不斷重復,到今天也還是知識分子與社會的普遍關注。洪振快先生的著作《官心民意》讓我們清楚看到,中國雖然抱怨暴君昏君庸君、訴說官民衝突兩韆多年,但始終沒能變被動為主動,始終沒能放棄對神明君主的期盼。要終結官民衝突,沒有彆的選擇,隻有民主憲政權力製衡,其他都不靠譜。
——陳誌武(耶魯大學教授)
洪振快是個喜歡鑽故紙堆的人,寫齣的東西紮實、可靠,而且刁鑽古怪,思人所未思,想人所難想。文章不長,但屬於那種拿起就不想放下的。
——張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縱觀曆史,官民矛盾確實是中國曆代王朝更替的主要作用力。官員在人民身上打什麼主意、人民又期望從政府那裏得到什麼,這個問題不能不弄明白。本書的價值在於用生動而真實的曆史故事,揭示官心和民意這對核心矛盾在中國社會各個方麵的體現,不僅還原瞭諸多被誤解和扭麯的曆史真相,而且對理解和解決當代社會官民矛盾大有裨益。
——張韆帆(北京大學教授)
在泛娛樂化的當下,洪振快是屬於極少數既年輕又讀書的人。他不僅讀,而且思。為文遊走於曆史與現實之間,字裏行間跳動著靈性和知性,好讀,耐讀!
——徐慶全(《炎黃春鞦》副總編)
左手曆史,右手現實這是本書的最大特點,也是最具魅力之處.我們生活在現實之中,更生活在曆史之中。正因為這樣,每一個人都需要有曆史和現實的左右手,並通過這雙手,舉曆史之鏡,鑒現實之弊,啓未來之門。
——曾保印(新京報首席評論員、中央電視颱特約評論員)
目錄
自序 官民衝突應該如何消解
第一章 官心
貪汙是低薪導緻的嗎?
不要誤讀新加坡的“高薪養廉”
李鴻章會公示他的財産嗎
財政透明為何難?
還有比“揮霍浪費”危害更大的浪費
清末“東鄉案”:輿論與官場的較量
古代官員為什麼打擊訟師
官吏對上訪者為何“底死不釋”
官員“被自殺”的政治邏輯
古今監獄貪腐手段為何高度相似
“溫和腐敗”是個什麼名堂
諾奬得主的智慧遠不如中國貪官
官無封建,吏有封建
中國曆史上的文字獄
杭世駿丟官,滿人丟天下
第二章 官象
百年前的山東官場送禮簿
貪官的“灰色收入”與清官的“灰色福利”
“文官吃草,武官吃土”式的腐敗
隱性腐敗非新品:紀曉嵐因何被流放烏魯木齊
任職迴避能扼製腐敗嗎
陸遊的三峽遭遇與尋租現象
賭場為何“打不掉”
清代學政與當代督學
“吃空餉”凸顯財政無效率
從“蛋白質特權”看當代中國特權現象
中國曆史上的“官二代”與王凝之現象
沒有駐京辦,清代照樣有“跑部錢進”
古代讀書人進入官場後為什麼會“改廉易節”
第三章 民意
貧睏綫標準該提高瞭
中國食品安全不缺法律缺法治
晚清以來北京的房地産
康乾盛世的GDP:錶麵繁榮未必真強大
中國現行個稅難促公平
分配財富比創造財富更重要
“權利貧睏”纔是最大的貧睏
從魯迅祖父行賄看社會公平
社會不公是危險品
海瑞懲治“官二代”是真是假
官吏吃誰的俸祿
政治人物憑什麼獲得尊敬
讓老百姓認同國傢,靠什麼?
晚清中國首富為什麼想移民美國
1895年的一本書與一場變革
第四章 政情
打黑需要走齣“張集馨模式”
錯案頻發拷問製度文明
“跑部錢進”治理難在何處
集體腐敗難治理
乾隆的睏惑為何沒有答案
“萬曆新政”,新在何處?
“反貪”,有時成瞭政治鬥爭工具
清代的清官標準
周森鋒29歲當市長,韓愈29歲官居何職?
駐京辦不一定就是壞製度
“荒政”與“勸分”:中國古代如何救災
第五章 史鑒
大清帝國唯一沒有貪汙腐敗的衙門
再談大清帝國唯一沒有貪汙腐敗的衙門
各級政府財權、事權須相稱
國傢財政不能變成私傢財政
國富不一定代錶國力強盛
遏製特殊利益集團是經濟繁榮的前提
亂在基層,根在上層
專製之下無善政
乾隆為何治不瞭貪腐
黑夜巧取是強盜,白天豪奪乃官傢
專製君主不會有長期理性
實現民主關鍵在限權,不在驅逐君主
百年前人大代錶怎麼議政的
中國康乾盛世還不如英國中世紀
“和女士”優先於德、賽二先生
沒有製度現代化,中國難以真正實現現代化
後記 為貧弱者爭尊嚴
精彩書摘
官員“被自殺”的政治邏輯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十一月八日早上,受命到江蘇省山陽縣(當時為江南省淮安府首縣,知府衙門所在地)督查救災款發放情況的官員李毓昌被發現懸掛在屋梁上,其僕人李祥等急忙嚮山陽知縣王伸漢報案。王伸漢隨即親自去淮安知府衙門嚮知府王轂報告,王轂帶領仵作(類似法醫)等前去查驗,得齣結論:李毓昌係自殺。隨後,知府打報告給省裏,按察使鬍剋傢、布政使楊護都同意瞭這個結論,之後江蘇巡撫汪日章、兩江總督鐵保也都同意以自殺的結論嚮中央報告。這樣,李毓昌自殺身亡就成瞭一個官方結論。
然而,李毓昌自殺疑點頗多。第二年李毓昌傢人到北京告狀,嘉慶皇帝看到都察院呈遞上來的報告,第一感覺就是:“李毓昌在縣署赴席,何以於迴寓後遽爾輕生,當夜自縊,其事已不近情”,“其中疑竇甚多,必有冤抑”。嘉慶身在紫禁城,僅憑一份報告就能看齣“其事已不近情”,何以江蘇各級官員--從知縣、知府,到巡撫、總督,竟一個人都沒有發現其中有問題?這顯然也很不“近情”。
實際上,據兩江總督鐵保說,他接到王轂稟報李毓昌自殺的時候也曾經有過疑問,“疑及李毓昌查賑事竣,何以忽至投繯?”不過他沒有“詳究根由”,而是“草率完結”,潦草結案瞭。
由此可知,從情理推論,李毓昌自殺是很讓人起疑的,精明的嘉慶皇帝一眼就能看齣疑竇,昏聵的兩江總督鐵保也能感覺到事有可疑,所以這件事並不需要嚴密的邏輯,而隻需要常識就能看齣其中存有問題。
李毓昌自殺的不閤情理之處,還可以從李毓昌的個人情況看齣來。李毓昌是當年的新科進士,五月份被皇帝接見後,即被分派到江蘇,隻要有知縣的空缺齣來即可優先獲得任命。江蘇在明清兩代是富庶繁華、人文薈萃之地,是當官的最好去處。明代官場有個說法:“命運低,得‘三西一’。“三西”指山西、廣西、江西,這三個地方比較窮,油水少,所以當官去這三個地方被認為是“命運低”。而被選派到江蘇,則無疑是“命運高”。
隻要想一想,李毓昌在37歲時中瞭進士,正是人生得意之時,剛剛踏入仕途,就幸運地被派到江蘇當官,一切都很順利,正是意氣風發、躊躇滿誌之際,他為什麼會自殺?從情理推論,沒有任何有說服力的理由。
……
前言/序言
官心民意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官心民意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