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古籍丛书:笔花医镜

实用中医古籍丛书:笔花医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江涵暾 著,郭瑞华 校
图书标签:
  • 中医
  • 古籍
  • 笔花医镜
  • 传统医学
  • 养生
  • 诊疗
  • 医术
  • 中医药
  • 历史医学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0825488
版次:1
商品编码:1092194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实用中医古籍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8
字数: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内容简介

《笔花医镜》又名《卫生便览》,系清·江涵暾原著。江氏名秋,字涵暾,号笔花,浙江归安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二甲第八十九名进士,官广东会同知县。素精医术,著《笔花医镜》。
全书共分四卷。卷一是四诊、八纲及外感内伤、虚劳等的辩证论治原则。卷二是脏腑证治。主要是内科杂病的论治原则及方药。以脏腑为纲,以十二经分部,以表里、虚实、寒热为目。先明病因病机,再叙证候表现,后列方药。药物均按功用分为温、清、补、泻四个队,又按药力之缓急分为猛将与次将两类。选方皆常用有效简便者。卷三为儿科病。卷四为妇产科病。
该书特点是:简明扼要,浅显易能,便于初学者以简驭繁。实为中医学习入门之著作。
《实用中医古籍丛书:笔花医镜》据光绪八年(1882年)内江刊本重校排印,供初学中医者阅读之用。
《实用中医古籍丛书:笔花医镜》内容简明扼要,浅显易懂,便于初学者以简驭繁,实为中医学习入门之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之一
诊脉歌
望舌色
望闻问切论
表里虚实寒热辨
内伤外感染治说
伤寒证治
虚劳论治
疫痢疟肿论治
首卷列方

卷之二
心部
肝部
脾部
肾部
胃部
膀胱部
胆部
大肠部
小肠部
三焦部
心包络部

卷之三
儿科证治
儿科论治
初生保治
外热内热辨
非惊论
痰火闭症
木侮土症
大惊猝恐
夜啼
吐泻
伤暑
食积痞积虫积痰积水积
疳症
盗汗自汗
咳嗽
解颅龟胸龟背
儿科列方

卷之四
妇科证治
妇科证论
室女
月经
肝气
带下
嗣孕
胎前诸证
临产将护法
产后诸症
妇人科列方

精彩书摘

卷之二
心部手少阴属脏
心体属火,位南方,色现赤,胸下岐骨陷处,其部位也。凡额上,手、足心,皆其所辖。得血以养之,方能运慧思,用才智。
心无表症,皆属于里。
心之虚,血不足也。脉左寸必弱,其症为惊悸、为不得卧、为健忘、为虚痛、为怔忡、为遗精。
惊悸者,惕惕然恐,神失守也,七福饮、秘旨安神丸主之;不得卧者,思虑太过,神不藏也,归脾汤、安神定志丸主之;健忘者,心肾不交,神明不充也,归脾汤、十补丸主之;虚痛者,似嘈似饥,似手摭心,喜得手按,洋参麦冬汤主之;怔忡者,气自下逆,心悸不安,归脾汤主之;遗精者,或有梦,或无梦,心肾不固也,清心丸、十补丸主之。
心之实,邪入之也。心不受邪,其受者,胞络耳。脉左寸必弦而大,其症为气滞、为血痛、为停饮、为痰迷、为暑闭、为虫啮。
气滞者。,或食胀、或怒冲烦闷而痛,沉香降气散主之;血痛者,血凝于中,痛有定处,转侧若刀针刺,手拈散主之;停饮者,干呕吐涎,痛作水声,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如有饮囊,则加苍术,名倒仓法;痰迷者,顽痰壅闭,不省人事,清膈煎灌之;暑闭者,汗喘昏闷,先以消暑丸灌之,再用香薷饮加益元散;虫啮者,饥时作痛,面白唇红,化虫丸主之。
心之寒,脉左寸必迟,其症为暴痈。
暴痛者,肢冷气冷,绵绵不休,姜附汤加肉桂主之。
……

前言/序言


《医海钩沉:历代名医医案精粹》 引言 医之大道,源远流长,古圣先贤,济世救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医学遗产。历代名医,秉承岐黄之术,悬壶济世,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是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库。然而,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常常湮没于历史的长河,许多珍贵的医案、疗法,鲜为人知,令人扼腕。 本书《医海钩沉:历代名医医案精粹》,正是应此而生。我们致力于从数量庞大的中医古籍中,发掘、整理、汇集历代名医的经典医案,精选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富临床价值、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精髓的篇章,力求呈现一个真实、鲜活、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古代中医临床画卷。本书并非对某一部古籍进行简单的收录,而是力求跨越时代、流派的界限,选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学派的医家,他们对同一病证,乃至不同病证的诊疗思路、用药经验,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展现中医医学的博大精深与发展脉络。 本书特色与内容解析 一、 精选名医,涵盖广泛 本书精选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各位名医,如医圣张仲景、用药如神的华佗、温病大家叶天士、辨证精准的李东垣、滋阴派的代表人物朱丹溪、以及近现代的医家如张锡纯、秦伯未等等。我们力求覆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医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展现中医理论和实践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和发展。 二、 医案详实,辨证清晰 本书收录的医案,力求详实,包含病史采集(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症候分析(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归纳(病位、病性、病势、病因、病机等)、治法确立(扶正祛邪、调和阴阳、补虚泻实等)、方药选用(药物配伍、剂量、煎服法等)以及疗效评价等完整环节。每一个医案都力求清晰地展现医者是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抓住病机,辨别证型,并据此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案。 三、 辨证施治,体现精髓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本书的医案,无一不体现这一核心原则。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药物的运用,更是医者对疾病本质的深刻认识,以及如何根据个体差异、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方药。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学习到如何“执简驭繁”,从表象的症状中洞察内在的病机,从而做到“因人施治,因时施治,因地施治”。 四、 疑难杂症,启迪思路 除了常见病、多发病,本书也收录了一些历代名医治疗疑难杂症的经典医案。这些医案,往往集中体现了医者高超的临床智慧和独特的治疗技巧,对于现代医学面临的许多挑战,也能提供重要的启示。通过学习这些医案,可以帮助读者拓宽思路,启发创新,在面对棘手的病情时,能够获得新的灵感和方法。 五、 医德并举,垂范后世 医学不仅是技艺,更是医者的仁心。本书在选录医案的同时,也注重体现医者的高尚医德。许多医案中,包含了医者对病人的关怀、体贴,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这些医德的体现,与精湛的医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医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世医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本书结构与阅读建议 本书将按病证类型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医家的时代和流派进行穿插编排,以期达到纵横结合的效果。每个医案之后,我们将附上简要的“评析”部分,对医案的重点、难点、创新之处进行解读,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进行简要的阐述,但侧重仍然是中医的理论体系。 对于初学者: 建议先通读全书,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病证,深入研读其中的医案,理解病机分析和方药配伍的逻辑。 可以尝试将医案中的内容与自己的日常观察相结合,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 可以重点关注不同医家对同一病证的异同之处,比较其诊疗思路的差异。 深入研究医案中的方药变化,体会医者用药的精妙之处。 可以尝试将书中介绍的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应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并进行总结。 本书的意义与价值 《医海钩沉:历代名医医案精粹》的出版,旨在: 传承国粹,弘扬中医文化: 将散落于历史文献中的中医瑰宝进行系统整理,使之得以流传和发扬。 启迪临床,提升诊疗水平: 通过学习历代名医的经验,为现代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实践指导和理论借鉴。 激发创新,推动中医发展: 在继承的基础上,鼓励对经典医案进行再思考、再创新,为中医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普及中医,服务大众健康: 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的魅力,认识到中医在维护健康、治疗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 我们相信,本书的出版,必将为中医爱好者、临床工作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带来一次深刻的医学体验和知识盛宴。让我们一同走进《医海钩沉》,感受古老智慧的魅力,汲取历代名医的精髓,为传承和发展中医事业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拿到这套《笔花医镜》真是太惊喜了!我一直对中医的根基和古籍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现代的医学知识虽然先进,但总少了点韵味和沉淀。这套书的装帧就很有古色古香的感觉,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翻开第一页,那种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瞬间把我带回到古人的书房。我平时看中医古籍,最怕的就是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还有各种古老的计量单位,读起来实在是很费劲。但这套书的排版设计就很人性化,字号适中,行距也很舒服,即使是初学者,也能相对轻松地阅读。更重要的是,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关键的术语和概念都有详细的解释,甚至还配有一些插图,这对于理解那些复杂的理论非常有帮助。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研究其中关于脉象和舌象的描述,总觉得这才是中医诊断的精髓所在,现代医学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而且,我听说这套书的选本都非常有代表性,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失传的秘方或者独到的治病思路,那可真是太幸运了!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中医的魅力在于它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古籍就是这条长河最宝贵的源头。拿到这套《笔花医镜》,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医智慧殿堂的大门。这本书的体量很大,内容也非常丰富,涵盖了中医的多个重要领域。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病机时,那种深入浅出的文字,不会让人觉得过于专业而望而却步。同时,书中对一些经典的方剂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包括药物的配伍、君臣佐使的道理,以及方剂的加减变化。这对于我理解方剂的精妙之处非常有帮助。我之前也读过一些中医古籍,但很多时候都只是囫囵吞枣,很难真正领会其中的深意。而这套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系统学习中医古籍的可能性。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内科、妇科、儿科等各个科室的经典疗法,为我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提升中医临床思维的读物,偶然间发现了这本《笔花医镜》。说实话,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很多古籍现在都很难找到真正高质量的版本。打开之后,我真的被深深吸引住了。它的内容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的理论到具体的方剂应用,层层递进,循序渐进。我尤其喜欢它在论述疾病时,那种条理分明的分析方式,能够让我清晰地理解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原则之间的联系。书中引用的很多医案都非常精彩,而且详细地记录了病人的症状、医生的诊断过程以及最终的治疗结果。这对我来说太宝贵了,能够直观地看到古人是如何通过辨证论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古籍中的理论更好地应用于现在的临床实践,这本书无疑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打算把它当作案头书,随时翻阅,也希望通过反复研读,能够内化其中的医理,提升自己的临床水平。

评分

拿到《笔花医镜》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很多古籍的整理和出版质量参差不齐。但当我翻开它,那种惊喜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首先,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非常好,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颜色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其次,它的内容编排非常系统,将原本零散的医学知识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喜欢它在论述病症时,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例如从阴阳、寒热、虚实等方面来剖析病机的演变。这让我对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我一直觉得,中医的诊断是一个非常精妙的过程,需要医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这本书中对望、闻、问、切的详细阐述,以及各种脉象和舌象的图解,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真正掌握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成为一名更合格的中医师。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医文化有着深深热爱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中医灵魂的书籍。这本《笔花医镜》绝对是我近年来最满意的一次购书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我走进中医的古老世界。我喜欢它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在论述每一个观点时,都力求有据可循,引经据典。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医学故事和历史典故,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医背后的人文关怀和历史传承。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治未病”的理念,觉得这才是中医最高明的境界。现代医学很多时候都是在疾病发生后才进行干预,而中医则更注重预防和养生。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提升自身免疫力的思路,这对我个人的健康管理非常有益。

评分

非常棒!

评分

全书共分四卷。卷一是四诊、八纲及外感内伤、虚劳等的辩证论治原则。卷二是脏腑证治。主要是内科杂病的论治原则及方药。以脏腑为纲,以十二经分部,以表里、虚实、寒热为目。先明病因病机,再叙证候表现,后列方药。药物均按功用分为温、清、补、泻四个队,又按药力之缓急分为猛将与次将两类。选方皆常用有效简便者。卷三为儿科病。卷四为妇产科病。

评分

该书特点是:简明扼要,浅显易能,便于初学者以简驭繁。实为中医学习入门之著作。

评分

双十一买了很多书,很高兴,全部拿到了,正版书,快递很给力!

评分

不错,还行,还没怎么看

评分

医院建图书馆,不过这书确实还是蛮不错的

评分

不是妙笔生花

评分

很满意 ...印刷清晰 ..快递迅速 ........

评分

不错,还行,还没怎么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