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鲁润华,张春荣,周文峰 编
图书标签:
  • 分析化学
  • 化学实验
  • 高等教育
  • 大学教材
  • 实验教学
  • 化学分析
  • 仪器分析
  • 定量分析
  • 化学专业
  • 实验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29994
版次:1
商品编码:10923968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2-02-01
页数:177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分析化学实验》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学生的实验教材,同时,也适用于理、工、医以及化学等专业学生使用,本教材还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共分六个部分: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分析化学基本实验、分析化学拓展实验、分析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等。《分析化学实验》收入基本实验24个,拓展实验15个,综合及设计实验13个。基本实验和拓展实验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可分别作为必做或选做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大有益处,还可作为硕士研究生化学基本科研训练的内容。

目录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1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1.1 实验室常识
1.1.1 实验室规则
1.1.2 实验室安全规则
1.1.3 实验室中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2 化学试剂的一般知识
1.2.1 一般试剂
1.2.2 试剂的选用
1.2.3 试剂的保管
2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1 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2.1.1 玻璃仪器的洗涤
2.1.2 玻璃仪器的干燥
2.2 化学试剂的取用方法
2.2.1 固体试剂的取用方法
2.2.2 液体试剂的取用方法
2.3 常用度量仪器
2.3.1 量筒
2.3.2 温度计
2.4 加热装置与加热方法
2.4.1 酒精灯
2.4.2 酒精喷灯
2.4.3 电炉、电热板、马弗炉
2.4.4 加热方法
2.5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技术
2.5.1 样品的溶解
2.5.2 试样的沉淀
2.5.3 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2.5.4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2.6 天平与称量
2.6.1 天平的结构原理
2.6.2 托盘天平(台秤)
2.6.3 电子天平
2.7 物质的称量方法(电子天平)
2.7.1 直接法
2.7.2 固定质量称量法
2.7.3 差减称量法
2.8 滴定分析的量器与基本操作
2.8.1 滴定管
2.8.2 移液管和吸量管
2.8.3 容量瓶
3 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
3.1 酸度计(pH/mV计)
3.1.1 测量原理
3.1.2 pHS��3C型酸度计
3.1.3 pHS��3C型精密pH计使用说明
3.2 分光光度计
3.2.1 测量原理
3.2.2 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3.2.3 各型分光光度计简介
3.3 气相色谱仪
3.3.1 气相色谱原理
3.3.2 气相色谱仪器
3.3.3 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3.4 高效液相色谱仪
3.4.1 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
3.4.2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
3.4.3 液相色谱仪的操作
3.4.4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正确使用和科学保养
3.5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
3.5.1 高效毛细管电泳原理
3.5.2 毛细管电泳仪结构
3.5.3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3.5.4 毛细管电泳仪的操作
4 分析化学基本实验
实验1 实验用水的制备
实验2 分析实验中容量仪器的校准
实验3 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4 酸碱滴定法操作练习
实验5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
实验6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7 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8 氨水中的氨含量测定
实验9 食醋中总酸含量测定
实验10 碱面中碱含量测定
实验1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2 水的总硬度测定
实验13 溶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滴定
实验14 重量法测定BaCl2的质量分数
实验15 AgNO3和NH4SCN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实验16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实验17 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8 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19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0 碘量法测定铜
实验21 分光光度法测试样中铁含量
实验22 电位滴定法测定醋酸含量及其解离常数
实验23 氯电极测水中氯含量
实验24 氟电极测水中氟含量
5 分析化学拓展实验
实验25 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26 甲醛法测定硫酸铵中的氮含量
实验27 铝、锌合金中Al、Zn含量测定
实验28 土壤中SO2-4含量的测定
实验29 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30 石灰石中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31 无汞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K2Cr2O7法)
实验32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
实验33 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
实验34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紫外光谱法)
实验35 荧光法测定奎宁的含量
实验36 原子吸收法测头发中Zn含量
实验37 气相色谱法测定马拉硫磷原药有效成分
实验38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几种水溶性维生素
实验39 蔬菜中β�埠�萝卜素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6 分析化学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40 酱油中防腐剂含量的测定
实验41 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组成分析及性质实验
实验42 基于离子液体的分散液�惨何⑤腿〖际踉谧岳此�农药
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43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核苷酸
实验44 硫磷混酸中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45 气相色谱法测定伤痛平膏中水杨酸甲酯
实验46 设计实验
附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极强的基础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作风、过硬的化学实验技能与专业素质的最基础的实践环节。
本书是为深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建精品课程,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编写的。编者根据当前教学改革的精神,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以“整体优化”和“内容更新”为出发点,强化了分析化学实验课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本书注重与理论教材的相互融合及互补,使实验课既自成体系,又与理论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并注意实验课程和实验教材自身的衔接,强调系统性与相对独立性。
本书的编写以加强基础训练和注重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将所选实验分成基础实验、拓展实验、综合设计实验三个层次,旨在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常识及操作技能、充分运用分析化学基本原理,达到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另外,还添加了体现学科发展动态的仪器分析实验内容,如液相色谱、液液微萃取、毛细管电泳等拓展实验,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同时,注重普通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二者之间内容的衔接,将化学物质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能检测”完整地融为一体。加入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创新精神。
本书共分6章,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按姓氏笔画):王红梅(实验11、12、15、35)、刘霞(实验23)、李静(实验9、10、30、46之5~7)、张莉(实验1、2、7、16、36、40、41)、张三兵(实验6、8、28、34、45)、张春荣(1��1、1��2、2��1~2��4、2��6~2��8、3��1、3��2、实验4、25、31、附录)、周文峰(2��5、3��5、实验3、4、5、13、14、19、20、44)、袁德凯(实验19、26、33、46之1~4)、高海翔(实验42)、彭庆蓉(实验21、22、24、27、39)、鲁润华(3��3、3��4、实验37、38、43)、熊艳梅(实验17、18、29、32)。参加编写、修改的还有中国农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饶震红、毛朝殊、张佩丽、王金利。全书由三位主编共同统稿和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一些兄弟院校的教材并汲取了部分内容,同时,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及中国农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11年11月于北京
精品书目推荐:深耕细作,拓宽视野 本推荐列表旨在为您呈献一系列兼具深度与广度的优秀著作,涵盖人文、科技、艺术、生活等多个领域,希望能为您在知识探索的旅途中提供可靠的向导。我们精选了在各自领域内享有盛誉、内容扎实、观点独到的作品,确保每一本都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启发与收获。 --- 一、 人文社科系列:洞察人性与社会脉络 1. 《全球史的视角:文明的兴衰与互动》 作者: [知名历史学家/虚构] 简介: 本书打破了传统以国家或地域为中心的叙事框架,首次从宏大的全球互联视角,系统梳理了人类文明从史前时代直至当代的演进历程。作者以“物种的流动”、“思想的传播”、“资源的交换”为三大主线,深入剖析了不同文明体系间的冲突、融合与相互塑造。全书不仅详细考察了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等关键转折点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更着眼于气候变化、瘟疫传播、技术扩散等非政治因素如何驱动历史车轮。其核心观点在于,任何单一文明的崛起都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复杂互动,孤立的繁荣注定短暂。书中配有大量珍贵地图和文物考证资料,论证严谨,文笔流畅,是理解当代世界复杂性的必备之作。它引导读者跳出狭隘的民族史观,建立一种更具包容性和整体性的历史认知。 2. 《心智的迷宫:认知偏差与理性决策》 作者: [知名心理学家/虚构] 简介: 我们如何思考?我们为何会犯下那些看似愚蠢的错误?本书是行为经济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它系统地揭示了人类决策过程中存在的数百种系统性偏差,例如锚定效应、确认偏误、可得性启发等。作者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实验案例和日常生活场景,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这些“心智捷径”的生理基础和演化意义。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揭示“我们错了”,更在于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反思工具箱”,帮助读者在投资、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关键领域,建立起更具批判性的思考模式,从而做出更优化的选择。它挑战了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为理解真实的人类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3. 《看不见的权力结构:现代社会中的隐形约束》 作者: [知名社会学家/虚构] 简介: 权力并非总是表现为宏大的国家机器或显眼的法律条文。本书聚焦于现代社会中那些润物细无声、却又深刻影响个体命运的“微观权力”与“知识权力”。作者借鉴福柯、布迪厄等思想家的理论,探讨了教育体系、媒体叙事、专业话语权等如何构建起一套复杂的社会分层机制。书中详细分析了符号资本的积累过程,以及“常识”是如何被建构和维护的。通过对城市规划、医疗话语、流行文化的解构,读者将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自然而然”的选择,实则已被预设的结构所引导和限制。这是一部深刻批判现代社会机制,鼓励读者进行深度反思的社会学力作。 --- 二、 科技前沿与未来趋势系列:驾驭变革的浪潮 4. 《量子之舞:从理论基石到未来计算》 作者: [知名物理学家/虚构] 简介: 本书旨在为非专业读者架起一座通往量子力学核心概念的桥梁。它避开了繁复的数学推导,专注于阐释叠加态、纠缠、量子隧穿等现象背后的哲学意义及其对经典物理学的颠覆。作者以精妙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带领读者理解薛定谔的猫并非一个笑话,而是关于概率和实在性的深刻探讨。更重要的是,本书将笔锋转向量子信息科学的前沿应用,详细介绍了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如Qubit、量子门),并展望了其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密码学等领域的革命性潜力。它不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扇通往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思想之窗。 5. 《通用人工智能的伦理边界:机器智慧与人类责任》 作者: [知名人工智能伦理学家/虚构] 简介: 随着深度学习模型的飞速发展,通用人工智能(AGI)已从科幻走向了现实的讨论前沿。本书并未沉溺于技术细节,而是将核心聚焦于伴随AGI崛起而产生的复杂伦理困境。作者系统梳理了“奇点”临近的风险,探讨了算法偏见如何固化社会不公、AI决策权的分配问题,以及“机器意识”是否应享有权利等哲学难题。书中特别设立了一章,详细对比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智能体”的界定,力图构建一个跨学科、全球视角的AGI治理框架。本书要求读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态度,参与到塑造人类与超级智能共存未来的对话中。 --- 三、 艺术鉴赏与生活美学系列: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6. 《光影的叙事史:电影镜头语言的深度解析》 作者: [知名电影理论家/虚构] 简介: 电影不仅仅是故事的载体,更是光线、运动和构图的综合艺术。本书是献给所有热爱电影艺术的观众和创作者的专业指南。它摒弃了简单的影片回顾,转而深入剖析了电影技术在传达情感和塑造主题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从早期的景深运用到现代的数字调色技术,作者详细解读了焦段选择、景别变化、运动镜头(摇、移、跟、升降)如何直接影响观众的代入感和心理感受。书中配有大量经典电影的精确画面截图进行对比分析,帮助读者理解“镜头选择”背后的深层意图。阅读此书后,您将发现每一部伟大的电影都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光影交响乐。 7. 《极简主义的悖论:少即是多的哲学与实践》 作者: [知名生活美学家/虚构] 简介: “极简主义”风潮席卷全球,但其真谛远超于扔掉旧衣物。本书深入挖掘了极简主义作为一种生活哲学,如何在消费主义浪潮中为个体重建意义和自主权。作者认为,真正的极简,是关于“时间配置”和“注意力分配”的艺术,而非纯粹的物质剔除。书中探讨了北欧设计中的功能性美学,日本“侘寂”精神中的残缺之美,以及如何通过有意识地减少外部干扰,来最大化地投入到真正热爱的事物中。它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方法论,指导读者如何设计一个既高效又充满个人印记的居住空间和信息流,最终实现内心秩序的重建。 --- 四、 跨界研究与创新思维系列 8. 《复杂系统中的涌现现象:从蚁群到城市脉搏》 作者: [知名复杂性科学家/虚构] 简介: 现代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理解那些由大量简单个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可预测的宏观秩序——即“涌现”现象。本书是复杂系统科学领域的权威导论。它清晰地阐述了自组织、反馈回路、临界点等核心概念,并展示了这些原理如何在截然不同的领域中得到印证:从生物学中的蜂群觅食,到经济学中的市场波动,再到气候模型的不可逆转性。作者强调,理解复杂系统需要放弃还原论思维,拥抱整体性和非线性关系。书中收录了多项关键的计算机模拟案例,帮助读者直观感受微观规则如何催生宏观的复杂美感。这是一部拓宽思维边界,培养系统性洞察力的力作。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量子计算和算法优化极感兴趣的爱好者,我拿到这本《分析化学实验》时,其实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毕竟“分析化学”这个领域听起来与我关注的“计算科学”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翻阅的过程中,我被其中一些部分所吸引。特别是关于“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的章节,书中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例如平均值、标准差的计算,以及如何进行显著性检验,这些概念与我在优化算法时需要处理的性能指标和统计分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对书中关于“模型拟合”和“回归分析”的介绍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它并非直接应用于机器学习模型,但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逻辑思维方式,对于理解更复杂的计算模型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我甚至发现,在某些章节中,作者在解释实验结果的偏差时,会引入一些关于“随机过程”和“系统误差”的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在研究算法鲁棒性时遇到的问题有相似之处。虽然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仍是围绕传统的化学实验展开,但其中蕴含的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于我拓展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计算问题,提供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跨学科思考的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分析化学实验》,但我翻阅后,发现它对于我一直苦苦寻找的“环境污染物快速检测方法”这一主题,似乎并没有太多直接的论述。我原本是希望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土壤、水或空气中特定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比如农药残留)的现场快速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简便技术,最好能附带一些常用的试剂配制和仪器操作指南。我期待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比色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简易的萃取和蒸馏方法、便携式检测仪器的原理和使用说明,甚至是一些现场采样和样品预处理的技巧。这本书的篇幅相当可观,里面的内容涵盖了相当广泛的分析化学基础知识,例如滴定分析、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等,这些都是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理解分析化学的原理至莫能及。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各种基本操作的详细讲解,比如如何准确移取液体、如何进行精确称量、如何规范地使用玻璃仪器等,这些细节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我最终没有找到我最迫切需要的那一部分,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毕竟我的研究方向更加侧重于实际应用和效率。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世界各地特色美食充满好奇的美食爱好者,尤其是那些带有神秘色彩的香料和调味品,我总想探究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在家中复现那些复杂的风味。因此,当看到《分析化学实验》这本书时,我脑海中立刻联想到的是各种香料的化学成分分析,比如咖喱中的姜黄素、辣椒中的辣椒素、或者巧克力中的可可碱等,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这些成分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甚至是如何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来改变它们的风味。书中对于“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的详细介绍,确实让我眼前一亮,我猜想这些方法或许能够用来鉴定香料的纯度,或者分离出特定的风味物质。我也对“滴定分析”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很感兴趣,比如测定食品的酸度、糖度或者维生素含量。然而,这本书的侧重点在于基础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对于我这样偏重于实际应用和风味探索的读者来说,它提供的更多是理论框架,而非直接的美食制作指导。我期待的是更具体的食谱分析,或者是如何利用这些化学原理来“创造”新的风味,而这本书更多的是在“解析”已有的物质。

评分

我是一位热爱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道家思想的研究者。偶然间接触到这本《分析化学实验》,纯粹是因为书名中“实验”二字,我以为或许能在其中找到一些关于古人“炼丹术”或早期化学实践的蛛丝马迹,或者是一些对物质变化过程的哲学性描述。然而,这本书完全是现代科学的范畴,详尽地介绍了各种分析化学的实验方法和仪器原理,从基础的酸碱滴定到复杂的色谱分析,内容严谨而系统。我阅读到其中关于“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的讨论时,虽然它们是化学概念,但其中体现的“动态平衡”和“变化过程”的思想,与道家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形而上的相似性。书中对“误差来源”和“不确定性”的分析,也让我联想到哲学中对“真理”的探寻过程,认识到任何测量和认识都存在局限性。此外,书中对于物质转化的描述,比如“物质守恒”的原理,也让我思考“有”与“无”、“生”与“灭”的哲学命题。尽管我未能找到直接的哲学论述,但这本书所展现的科学精神和对物质世界深刻洞察的严谨态度,让我从另一个维度去理解“道”的运行规律,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哲学思辨的,更加具体和可操作的理解世界的方式。

评分

我最近在学习一门名为“艺术史中的材料科学”的课程,其中涉及到颜料、染料、纸张、画布等艺术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以及这些成分如何影响艺术作品的保存和年代鉴定。因此,我非常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些材料化学性质的书籍。当我拿到《分析化学实验》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如何通过这本书来学习分析古代壁画中的颜料成分,或者鉴定不同时期纸张的纤维构成。书中对于“元素分析”、“官能团鉴定”以及各种“分离技术”的描述,确实与我的学习需求有所关联。我对“光谱分析”在鉴定有机物和无机物方面的应用很感兴趣,这对于分析颜料的化学结构至关重要。我也注意到书中关于“显微分析”的部分,这或许能够帮助我观察颜料颗粒的大小和分布,从而推断其制作工艺。但是,这本书的着重点在于实验室的标准分析方法,对于艺术品这种复杂且常常是混合的样本,它的直接应用可能需要大量的知识迁移和实践经验。我更希望找到的是一些针对艺术品分析的案例研究,或者是有关于如何选择和优化分析方法的指导,而这本书更多的是提供了扎实的分析化学基础,等待我去进一步的转化和应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