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评分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19首。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杜甫。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 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
评分靖康难起,金兵大举入侵,陈与义自陈留南奔,避乱襄汉,流离湖湘。建炎四年(一一三〇)被召,由湖南武冈启行,辗转于广东、福建,次年夏,抵达绍兴,任兵部员外郎。在这五年多的飘泊流离生活中,他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惨状,被广大军民奋勇抗敌的爱国热情所鼓舞,写下不少忠愤激越的爱国主义诗篇,使他的作品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绍兴二年(一二三一),赴南宋小朝廷的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是一个正直、爱国的士大夫,对抗击金兵侵略、恢复中原,抱有热切的希望,因此,在他被召委以重任的时候,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他也曾建议抚问将士,荐拔人才。但时局的动荡,小朝廷的苟且偷安,排斥忠良,许多爱国名臣如李纲、张浚等,都相继遭到排挤和打击。有鉴于此,他担心位高名显容易招致大祸,「宠禄既过,则灾所由生;尸素已多,则衅乃易会」(张岽《代参政乞官观奏剳》)。同时,他又因「早衰多病」,身体胜任不了繁剧的政务,终经五请而罢政。他只做了一年多的参知政事,就辞官回到湖州。绍兴八年(一二二八)十月二十九日逝世,年四十九。
评分好书也。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评分发货送货很快,但是货品包装一般般,只包了一层塑料皮,里面都有些散了。跟顾太清那本比差太多了,那本的包装很用心,外面一层泡沫细心包装,很赞。希望这个库房的能够改进,这是没坏,坏了你我都麻烦。
评分江西诗派!!!
评分我买《陈与义集》,是为了收藏“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这套丛书。
评分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卷,早佚。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胡稚笺注《 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陈简斋诗外集》。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
评分靖康难起,金兵大举入侵,陈与义自陈留南奔,避乱襄汉,流离湖湘。建炎四年(一一三〇)被召,由湖南武冈启行,辗转于广东、福建,次年夏,抵达绍兴,任兵部员外郎。在这五年多的飘泊流离生活中,他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惨状,被广大军民奋勇抗敌的爱国热情所鼓舞,写下不少忠愤激越的爱国主义诗篇,使他的作品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绍兴二年(一二三一),赴南宋小朝廷的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是一个正直、爱国的士大夫,对抗击金兵侵略、恢复中原,抱有热切的希望,因此,在他被召委以重任的时候,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他也曾建议抚问将士,荐拔人才。但时局的动荡,小朝廷的苟且偷安,排斥忠良,许多爱国名臣如李纲、张浚等,都相继遭到排挤和打击。有鉴于此,他担心位高名显容易招致大祸,「宠禄既过,则灾所由生;尸素已多,则衅乃易会」(张岽《代参政乞官观奏剳》)。同时,他又因「早衰多病」,身体胜任不了繁剧的政务,终经五请而罢政。他只做了一年多的参知政事,就辞官回到湖州。绍兴八年(一二二八)十月二十九日逝世,年四十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