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文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義光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西书局
ISBN:9787547503485
版次:1
商品编码:109529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传统「说文学」之所以举步维艰,很难有所突破,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有二:一是宗许思想太重,始终难逃许说的束缚;二是未能有效地利用古文字材料,特别是在清代金文材料已经相当丰富的情况下,仍未能意识到金文对古文字研究的意义。由于受这些因素的局限,传统「说文学」家之六书研究日臻繁复,文字说解却很多都迂曲难通,字源学也被局限于对《说文》部首的研究。二十世纪初,在孙论让、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的带动下,掀起了甲骨文、金文研究的热潮,真正意义上的古文字学纔逐渐形成。孙论让的偏旁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提出,为新文字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林义光的《文源》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目录

导论 林义光及其《文源》
文源

目录
六书通义
古音略说
凡例
卷一 全体象形
卷二 连延象形
卷三 分理象形
卷四 表象象形
卷五 表象象形
卷六 殽列象形
卷七 表象指事
卷八 杀列指事
卷九 形变指事
卷十 会意
卷十一 转注兼形声
卷十二 二重形声
附录一 通检
附录二 引用彝器异名笺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给老人买的,书不错,速度真快!

评分

传统「说文学」之所以举步维艰,很难有所突破,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有二:一是宗许思想太重,始终难逃许说的束缚;二是未能有效地利用古文字材料,特别是在清代金文材料已经相当丰富的情况下,仍未能意识到金文对古文字研究的意义。由于受这些因素的局限,传统「说文学」家之六书研究日臻繁复,文字说解却很多都迂曲难通,字源学也被局限于对《说文》部首的研究。二十世纪初,在孙论让、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的带动下,掀起了甲骨文、金文研究的热潮,真正意义上的古文字学纔逐渐形成。孙论让的偏旁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提出,为新文字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林义光的《文源》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评分

作者以金文为基本,自然有局限,有的分析也与现在的结论不谋而合,故此今人若以甲文为基本推论字源也得审慎,导论挹扬过高了。

评分

淹没在当时充斥的假简之间,

评分

非常感谢!非常满意!

评分

【目录】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 对古文字研究很有裨益

评分

评分

叙曰:昔仓颉观兽迮鸟迹之文,作书契以代结绳、画卦,历世寖远,孳益弥繁,然后文字臻于极备。班固称:古制书必同文。自书契以来,世运递有升降,而世异文同,后人得以识古。是以文武之政,人存则举;文武之道,贤不贤者识其小大,莫不有焉。五帝三王,中间虽更衰乱治化,常进而益隆。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岂不以徵文而礼有可见。后之王者遂能损益而因革之也。《周礼·保氏》教国子以六书者,造字之本,所以维文字使万世可识。周宣王世《史籀篇》与古文或异,而孔子书六经皆古文。及战国诸侯去王室之典籍,秦燔经书,古文由此遂绝。汉世尉律试学童,仅以秦书八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