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製圖手冊

機械工程製圖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孫開元,郝振潔 編
圖書標籤:
  • 機械工程
  • 製圖
  • 工程製圖
  • 機械製圖
  • 圖學
  • CAD
  • 繪圖
  • 手冊
  • 技術圖紙
  • 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123367
版次:1
商品編碼:1095569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43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機械工程製圖手冊》可供機械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作為高等學校機械類各專業的參考書。

內容簡介

《機械工程製圖手冊》以工程製圖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圖形符號和基本圖樣為基礎,以工程實例為剖析對象,全麵介紹瞭機械工程製圖基本知識和常用資料。機械工程圖樣分為投影圖和符號圖,包括裝配圖、總圖、外形圖、零件圖、安裝圖、電氣工程圖、液壓原理圖、氣動原理圖、機構運動簡圖、管路圖、包裝圖、鑄件圖、鍛件圖、鈑金圖、焊接圖、模具圖、夾緊和定位圖等。此外還介紹瞭有關圖樣管理方麵的知識。《機械工程製圖手冊》將工程製圖理論知識與工程圖樣實踐應用有機結閤,文字通俗易懂,內容分析清晰,插圖規範,便於查閱自學。
《機械工程製圖手冊》全麵闡述瞭技術製圖和機械製圖的有關標準及其應用,綜閤介紹瞭零件的標準要素、常用標準件和標準部件,以及公差與配閤、幾何公差和錶麵結構要求等主要基礎標準,並簡要介紹瞭ISO和國外幾個主要工業國傢的機械製圖標準。《機械工程製圖手冊》貫徹新頒布的《技術製圖》、《機械製圖》及其他相關國傢和行業標準。

目錄

第1章 製圖國傢標準基本規定
1.1 采用的國傢和行業標準
1.1.1 製圖標準概述
1.1.2 本手冊采用的標準
1.2 圖紙幅麵和格式
1.2.1 圖紙幅麵
1.2.2 圖紙的加長幅麵
1.2.3 圖框格式及標題欄位置
1.2.4 對中符號
1.2.5 圖幅分區
1.2.6 剪切符號
1.2.7 投影符號
1.2.8 米製參考分度
1.2.9 圖紙幅麵和格式國外標準簡介
1.3 標題欄
1.3.1 標題欄的基本要求
1.3.2 標題欄的組成及內容
1.3.3 標題欄的格式及填寫
1.4 明細欄
1.4.1 明細欄的畫法
1.4.2 明細欄的填寫
1.5 比例
1.5.1 比例的概念及其種類
1.5.2 比例係數
1.5.3 比例國外標準簡介
1.6 字體
1.6.1 基本要求
1.6.2 漢字的書寫要求與字例
1.6.3 字母和數字的書寫要求與字例
1.6.4 字體書寫綜閤舉例
1.7 圖綫
1.7.1 綫型
1.7.2 圖綫的尺寸
1.7.3 圖綫的畫法及應用
1.7.4 圖綫國外標準簡介
1.8 剖麵符號
1.8.1 剖麵符號形式
1.8.2 剖麵符號的畫法示例
1.8.3 剖麵符號國外標準簡介
第2章 幾何作圖
2.1 幾何圖形的作圖
2.1.1 直綫段的等分
2.1.2 作直綫的垂綫
2.1.3 作直綫的平行綫
2.1.4 圓及圓弧的作圖
2.1.5 直綫與圓弧連接
2.1.6 圓弧與圓弧連接
2.1.7 角
2.1.8 正多邊形
2.1.9 斜度及錐度
2.2 幾何麯綫的作圖
2.2.1 橢圓
2.2.2 拋物綫
2.2.3 雙麯綫
2.2.4 漸開綫
2.2.5 擺綫
2.2.6 阿基米德渦綫
2.3 空間麯綫與麯麵
2.3.1 空間麯綫
2.3.2 空間麯麵
第3章 正投影法理論及其基礎應用
3.1 投影法的基本知識
3.1.1 投影法的概念及分類
3.1.2 正投影的性質
3.2 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圖
3.2.1 多麵正投影
3.2.2 軸測投影
3.2.3 標高投影
3.2.4 透視圖
3.3 物體的三視圖
3.3.1 三視圖的形成
3.3.2 三視圖與物體的對應關係
3.3.3 三視圖之間的投影規律
3.4 直綫的投影
3.4.1 各種位置直綫的三麵投影
3.4.2 點與直綫的相對位置
3.4.3 兩直綫的相對位置
3.5 平麵的投影
3.5.1 各種位置平麵的三麵投影
3.5.2 平麵上取點和直綫
3.6 直綫、平麵的相對位置
3.6.1 平行問題
3.6.2 相交問題
3.6.3 垂直問題
3.7 投影變換
3.7.1 換麵法
3.7.2 鏇轉法
3.8 基本立體的投影
3.8.1 基本立體的三麵投影
3.8.2 基本立體錶麵取點畫法示例
第4章 交綫、過渡綫
4.1 截交綫
4.1.1 截交綫的概念和性質
4.1.2 平麵立體截交綫畫法示例
4.1.3 麯麵立體截交綫畫法示例
4.2 相貫綫
4.2.1 相貫綫的概念和性質
4.2.2 兩平麵體相貫畫法示例
4.2.3 平麵體與迴轉體相貫畫法示例
4.2.4 兩迴轉體相貫畫法示例
4.2.5 復閤相貫畫法示例
4.3 交綫的簡化畫法
4.3.1 截交綫的簡化畫法示例
4.3.2 相貫綫的簡化畫法示例
4.4 過渡綫的畫法
4.4.1 交綫與過渡綫畫法比較
4.4.2 零件上過渡及過渡綫畫法示例
第5章 軸測圖
5.1 軸測投影的基本概念
5.1.1 軸測投影圖的形成
5.1.2 軸間角與軸嚮變形係數
5.1.3 軸測投影的基本性質
5.1.4 軸測投影的種類
5.1.5 基本作圖方法
5.2 正等軸測投影
5.2.1 軸嚮伸縮係數
5.2.2 軸間角
5.2.3 平行坐標麵的圓的正等軸測投影
5.2.4 正等軸測圖的畫法示例
5.2.5 正等軸測圖中交綫的畫法示例
5.3 斜軸測投影
5.3.1 軸間角和軸嚮伸縮係數
5.3.2 斜二等軸測投影中平行於坐標麵的圓的投影
5.3.3 斜二等軸測圖的畫法
5.4 軸測剖視圖的畫法
5.5 軸測圖的選擇
5.5.1 零件位置及錶示法的選擇
5.5.2 軸測圖種類的選擇
5.6 軸測圖中的尺寸標注
5.6.1 長度尺寸
5.6.2 直徑尺寸
5.6.3 半徑尺寸
5.6.4 角度尺寸
5.7 用圖解法建立非標準軸測係的方法
5.7.1 建立非標準正軸測係的方法
5.7.2 建立非標準正麵斜軸測係的方法
5.8 螺紋軸測圖的畫法
5.9 齒輪的軸測圖畫法
5.10 圓柱螺鏇彈簧的軸測圖畫法
5.11 部件的軸測圖畫法
5.12 管路係統軸測圖的畫法
第6章 圖樣畫法
6.1 視圖
6.1.1 基本視圖
6.1.2 嚮視圖
6.1.3 局部視圖
6.1.4 斜視圖
6.2 剖視圖
6.2.1 剖視圖的基本概念和剖視圖的畫法
6.2.2 剖切麵
6.2.3 全剖視圖
6.2.4 半剖視圖
6.2.5 局部剖視圖
6.2.6 閤成圖形的剖視圖
6.3 斷麵圖
6.3.1 移齣斷麵圖
6.3.2 重閤斷麵圖
6.3.3 剖切位置與斷麵圖的標注
6.4 規定畫法、局部放大圖、簡化畫法
6.4.1 剖視圖和斷麵圖的規定畫法
6.4.2 局部放大圖
6.4.3 重復性結構的畫法
6.4.4 按圓周分布的孔的畫法
6.4.5 網狀物及滾花錶麵的畫法
6.4.6 斷裂的畫法
6.4.7 一些細部結構的畫法
6.5 第三角投影畫法簡介
6.6 國外標準中圖樣畫法的基本規定
6.6.1 ISO圖樣畫法
6.6.2 美國標準ANSI Y14.3—2008《多麵視圖和剖視圖》
6.6.3 俄羅斯標準ГОСТ 2.305-68、СТ СЭВ362—76和СТ СЭВ 363—76《視圖在圖上的配置》
6.6.4 日本標準JIS B0001—2000《錶示法》
第7章 尺寸標注
7.1 基本規則
7.2 尺寸界綫、尺寸綫、尺寸數字
7.3 尺寸注法示例
7.4 常見零件結構要素的尺寸注法
7.4.1 標注尺寸的符號及其比例畫法
7.4.2 常見零件結構要素的尺寸注法
7.4.3 各種孔的尺寸注法
7.5 零件尺寸閤理標注示例
7.6 裝配圖上尺寸的注法
7.7 尺寸標注附錄
7.7.1 零件倒圓與倒角的尺寸係列
7.7.2 砂輪越程槽尺寸係列
7.7.3 機床T形颱尺寸係列
7.7.4 中心孔尺寸係列
7.8 國外標準中的尺寸注法
第8章 錶麵結構錶示法
8.1 標注錶麵結構的圖形符號
8.1.1 圖形符號的比例和尺寸
8.1.2 各位置的內容
8.1.3 圖形符號的種類及意義
8.2 錶麵結構參數的標注
8.2.1 國傢標準定義的錶麵結構參數
8.2.2 錶麵結構代號的含義
8.2.3 圖樣標注與文中標注對照
8.3 紋理注法
8.4 加工餘量注法
8.5 錶麵結構要求在圖樣上的注法
8.6 錶麵結構要求標注代號新舊國標對照
8.7 零件錶麵的粗糙度參數值
8.7.1 各種加工方法能達到的粗糙度參數值
8.7.2 Ra的應用範圍
8.8 國外標準中零件的錶麵結構錶示法
第9章 公差與配閤
9.1 極限與配閤術語
9.2 標準公差的選用
9.3 配閤的選用
9.4 公差在圖樣中的注法
9.4.1 尺寸公差在零件圖中的注法
9.4.2 綫性尺寸公差的附加符號注法
9.4.3 角度公差的標注
9.4.4 一般公差的標注
9.5 配閤在圖樣中的注法
9.6 附錄標準公差等級和孔、軸極限偏差錶
9.6.1 標準公差數值
9.6.2 軸的極限偏差錶
9.6.3 孔的極限偏差錶
第10章 幾何公差
10.1 基本術語和概念
10.1.1 基本術語
10.1.2 基本概念
10.2 幾何公差分類和符號
10.3 幾何公差的標注
10.3.1 公差框格
10.3.2 被測要素的標注
10.3.3 基準要素的標注
10.3.4 公差帶的標注
10.3.5 附加標記的標注
10.3.6 理論正確尺寸的標注
10.3.7 限定性規定的標注
10.3.8 延伸公差帶用附加符號的標注
10.3.9 最大實體要求的標注
10.3.10 最小實體要求的標注
10.3.11 自由狀態下要求的標注
10.4 幾何公差帶的定義和標注示例
10.5 附錄幾何公差值
10.5.1 未注公差值及其圖樣錶示法
10.5.2 幾何公差注齣公差值數係錶
第11章 裝配圖、總圖、外形圖、零件圖、安裝圖
11.1 裝配圖
11.1.1 裝配圖的內容
11.1.2 裝配圖中的特定畫法示例
11.1.3 裝配圖簡化畫法示例
11.1.4 裝配圖中的規定畫法示例
11.1.5 常見裝配結構及其畫法示例
11.1.6 密封結構及其畫法示例
11.1.7 潤滑結構及其畫法示例
11.1.8 螺紋連接的防鬆結構及其畫法示例
11.1.9 鎖緊結構及其畫法示例
11.1.10 定位和限位結構及其畫法示例
11.1.11 軸上零件的連接和固定結構及其畫法示例
11.1.12 裝配圖中零、部件序號及其編排方法
11.2 總圖
11.2.1 總圖的內容及其要求
11.2.2 總圖的畫法示例
11.3 外形圖
11.4 零件圖
11.4.1 零件圖的內容
11.4.2 常見零件結構畫法示例
11.4.3 典型零件的錶達示例
11.5 安裝圖
第12章 包裝圖
12.1 包裝圖樣要求
12.1.1 基本要求
12.1.2 詳細要求
12.2 包裝圖畫法
12.2.1 剖麵符號
12.2.2 剖麵畫法
12.2.3 産品包裝圖的簡化畫法
12.3 産品包裝圖及畫法示例
12.3.1 包裝外形圖
12.3.2 包裝總裝圖
12.3.3 包裝容器圖
12.3.4 包裝零部件圖
12.4 産品包裝示意畫法
第13章 液壓、氣動係統圖
13.1 液壓、氣動圖形符號
13.1.1 流體傳動係統元件圖形符號液壓應用實例
13.1.2 流體傳動係統元件圖形符號氣動應用實例
13.1.3 流體傳動係統元件圖形符號的基本要素的畫法
13.1.4 流體傳動係統元件圖形符號的應用規則
13.2 液壓係統圖
13.2.1 液壓基本迴路圖例
13.2.2 液壓係統圖畫法
13.2.3 液壓係統圖識讀
13.2.4 液壓係統圖實例
13.3 氣動係統圖
13.3.1 氣動係統圖畫法
13.3.2 氣動係統圖識讀
13.3.3 氣動係統圖實例
第14章 電氣工程圖
14.1 電氣符號、代號和助記符
14.1.1 電氣簡圖用圖形符號
14.1.2 項目代號
14.1.3 信號名助記符
14.2 電氣工程圖概述
14.2.1 電氣工程圖的概念
14.2.2 電氣技術文件的種類
14.3 幾種常見電氣工程圖的畫法
14.3.1 概略圖
14.3.2 功能圖
14.3.3 電路圖
14.3.4 布綫圖
14.3.5 接綫圖和接綫錶
14.3.6 電纜圖和電纜錶
14.3.7 綫束圖
14.4 電路圖的識讀技巧
14.4.1 電路圖的識讀要領
14.4.2 電路圖的識讀方法
14.5 典型産品電路圖實例
14.5.1 電子密碼鎖電路圖
14.5.2 電冰箱多功能保護器電路圖
14.5.3 汽車防盜報警器電路圖
14.5.4 汽車電子燃油錶電路圖
14.5.5 微機控製的點火係統電路圖
14.5.6 M7130型平麵磨床電路圖
第15章 機構運動簡圖
15.1 機構運動簡圖符號
15.1.1 機構構件的運動符號
15.1.2 運動副
15.1.3 構件及其組成部分的連接
15.1.4 多杆構件及其組成部分
15.1.5 多杆構件圖形示例
15.1.6 摩擦機構與齒輪機構
15.1.7 凸輪機構
15.1.8 槽輪機構和棘輪機構
15.1.9 聯軸器、離閤器及製動器
15.1.10 其他機構及其組件
15.2 機構運動簡圖畫法示例
第16章 管路係統簡圖
16.1 繪製管路係統圖的基本原則
16.2 管路的圖形符號
16.2.1 管路及其連接形式
16.2.2 管路中介質的類彆代號
16.2.3 管路的標注
16.2.4 標高的形式
16.3 管件的圖形符號
16.4 閥門和控製元件的圖形符號
16.5 管路係統簡圖
第17章 鑄件圖
17.1 鑄件圖概述
17.1.1 鑄件圖的內容
17.1.2 鑄件圖上的技術要求
17.2 鑄件的閤理結構
17.2.1 鑄造工藝對鑄件結構的基本要求
17.2.2 鑄件兩肋之間連接形式的閤理性
17.2.3 避免鑄件缺陷對鑄件結構的閤理要求
17.3 鑄件設計參數及其標注
17.3.1 鑄件尺寸公差及其標注
17.3.2 鑄件機械加工餘量及其標注
17.3.3 鑄件的錶麵結構要求及其標注
17.3.4 起模斜度及其標注
17.3.5 最小鑄齣孔和槽
17.3.6 工藝肋的尺寸
17.3.7 工藝尺寸補正量
17.4 鑄件圖畫法示例
17.4.1 鑄件圖畫圖步驟
17.4.2 繪製鑄件圖的注意事項
17.4.3 轉嚮機殼體鑄件圖
第18章 鍛件圖
18.1 鍛造與鍛件圖概述
18.2 鍛件的閤理結構
18.2.1 自由鍛件的閤理結構
18.2.2 模鍛件的閤理結構
18.3 鍛件工藝結構及其錶示法
18.3.1 簡化結構
18.3.2 加工餘量
18.3.3 內、外拔模角
18.3.4 內、外圓角
18.3.5 錯差、殘留飛邊
18.4 鍛造件的尺寸標注
18.5 鍛件圖畫法
18.5.1 畫鍛件圖注意事項
18.5.2 鍛件圖畫法實例
第19章 鈑金工作圖
19.1 鈑金的展開圖
19.1.1 概述
19.1.2 平麵立體的錶麵展開
19.1.3 可展麯麵的展開
19.1.4 不可展麯麵的近似展開
19.2 鈑金的工藝結構
19.2.1 彎麯件的圓角
19.2.2 彎麯件的對稱結構
19.2.3 彎麯件的孔
19.2.4 彎麯件彎邊
19.2.5 彎麯件的工藝孔、槽或缺口
19.2.6 彎麯件帶夾爪和切口翹腳
19.3 鈑金製件工作圖的特點
19.4 鈑金製件圖實例
第20章 焊接圖
20.1 焊縫的圖示錶示法
20.2 焊縫符號
20.3 焊縫符號在圖樣上的位置
20.3.1 基準綫的畫法
20.3.2 箭頭綫的畫法
20.3.3 箭頭綫與焊縫接頭的相對位置
20.3.4 基本符號相對於基準綫的標注位置
20.4 焊縫尺寸符號及其標注
20.4.1 焊縫尺寸符號
20.4.2 焊縫尺寸符號的標注
20.5 焊縫的簡化標注
20.6 畫焊接圖的基本要求
20.7 焊接圖畫法實例
第21章 模具圖
21.1 模具基本結構
21.1.1 冷衝模基本結構
21.1.2 型腔模基本結構
21.2 模具零件的結構工藝性
21.2.1 模具設計時應考慮的問題
21.2.2 模具結構工藝性示例
21.3 模具零件圖
21.3.1 模具零件圖的畫法
21.3.2 模具零件圖的識讀
21.3.3 模具零件圖畫法實例
21.4 模具裝配圖
21.4.1 模具裝配圖的畫法
21.4.2 模具裝配圖的識讀
21.4.3 模具裝配圖實例
第22章 工序簡圖
22.1 定位、夾緊及其裝置符號的畫法
22.2 定位、夾緊和常用裝置符號
22.3 定位、夾緊符號與裝置符號綜閤標注示例
22.4 工序簡圖實例
第23章 螺紋及螺紋緊固件
23.1 螺紋
23.1.1 螺紋的基本知識
23.1.2 螺紋要素
23.1.3 螺紋種類
23.1.4 螺紋的規定畫法
23.1.5 螺紋及螺紋副的規定標記及其標注
23.2 螺紋緊固件及其連接
23.2.1 螺紋緊固件的種類
23.2.2 螺紋緊固件的標記
23.2.3 螺紋緊固件及其連接畫法示例
23.2.4 螺紋緊固件連接畫法注意事項
23.3 國外標準中螺紋的畫法
23.4 附錄螺紋結構和螺紋緊固件尺寸
23.4.1 普通螺紋的直徑與螺距係列
23.4.2 普通螺紋的基本尺寸
23.4.3 普通螺紋收尾、肩距、退刀槽
23.4.4 常用梯形螺紋
23.4.5 常用螺栓尺寸
23.4.6 常用雙頭螺柱尺寸
23.4.7 常用螺釘尺寸
23.4.8 常用一字槽緊定螺釘尺寸
23.4.9 常用螺母尺寸
23.4.10 常用平墊圈尺寸
23.4.11 常用彈簧墊圈尺寸
第24章 鍵、花鍵、銷、擋圈、彈簧
24.1 鍵
24.1.1 鍵的作用
24.1.2 鍵的種類、標記和連接畫法
24.1.3 軸和輪轂上鍵槽的畫法和尺寸標注
24.1.4 常用鍵尺寸
24.2 花鍵
24.2.1 矩形花鍵的畫法及標注
24.2.2 漸開綫花鍵的畫法及標注
24.3 銷及其連接
24.3.1 銷的作用
24.3.2 銷的種類、標記及連接畫法
24.3.3 銷孔標注注意事項
24.3.4 銷的尺寸
24.4 擋圈
24.4.1 鎖緊擋圈及鋼絲鎖圈
24.4.2 軸端擋圈
24.4.3 軸用彈性擋圈A型、B型
24.4.4 孔用彈性擋圈A型、B型
24.4.5 孔、軸用鋼絲擋圈
24.5 彈簧
24.5.1 彈簧的作用及種類
24.5.2 彈簧的術語及代號
24.5.3 螺鏇彈簧
24.5.4 碟形彈簧的畫法
24.5.5 平麵渦捲彈簧的畫法
24.5.6 闆彈簧的畫法
24.5.7 裝配圖中彈簧的畫法
第25章 軸承、油杯
25.1 滾動軸承
25.1.1 滾動軸承的結構、分類和代號
25.1.2 滾動軸承標記
25.1.3 滾動軸承畫法
25.1.4 裝配圖中滾動軸承畫法圖例
25.2 滑動軸承
25.2.1 滑動軸承座的類型及特點
25.2.2 滑動軸承座的結構尺寸
25.3 油杯結構尺寸
第26章 傳動輪
26.1 圓柱齒輪
26.1.1 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各部分名稱和尺寸關係
26.1.2 單個齒輪的畫法
26.1.3 齒輪副的嚙閤畫法
26.1.4 圓柱齒輪工作圖樣的格式
26.2 錐齒輪
26.2.1 單個錐齒輪的畫法
26.2.2 軸綫正交的錐齒輪副的嚙閤畫法
26.2.3 錐齒輪工作圖樣的格式
26.3 齒輪的輪體結構
26.4 蝸杆、蝸輪的畫法
26.4.1 單個蝸杆、蝸輪的畫法
26.4.2 圓柱蝸杆副的嚙閤畫法
26.4.3 蝸杆、蝸輪工作圖樣的格式
26.5 鏈輪的畫法
26.5.1 單個鏈輪的畫法
26.5.2 鏈輪傳動圖的畫法
26.6 V帶輪
26.6.1 V帶輪的典型結構
26.6.2 V帶輪工作圖樣的畫法
第27章 氈圈油封、放油螺塞、金屬結構件錶示法
27.1 氈圈油封
27.2 放油螺塞
27.3 金屬結構件錶示法
27.3.1 孔、螺栓及鉚釘的錶示方法
27.3.2 棒料、型材及其斷麵簡化錶示
27.3.3 金屬結構件的簡圖錶示
27.3.4 節點闆的尺寸標注法
第28章 産品圖樣管理
28.1 産品及其圖樣文件術語
28.1.1 産品及其組成部分的術語
28.1.2 有關圖樣文件的術語
28.2 圖樣分類
28.2.1 按錶達的對象分類
28.2.2 按完成的方法和使用特點分類
28.2.3 按設計過程分類
28.3 産品圖樣的基本要求
28.3.1 總則
28.3.2 零件圖的要求
28.3.3 裝配圖及總圖的要求
28.3.4 外形圖的要求
28.3.5 安裝圖的要求
28.3.6 包裝圖的要求
28.3.7 錶格圖的要求
28.3.8 係統圖的要求
28.3.9 原理圖的要求
28.3.10 接綫圖的要求
28.3.11 技術要求
28.4 圖樣文件的格式
28.4.1 圖樣文件格式的內容
28.4.2 錶格填寫的一般要求
28.4.3 各錶中通用欄目的填寫要求
28.4.4 圖冊封麵的印製要求
28.4.5 明細錶的填寫要求
28.4.6 圖樣目錄的填寫要求
28.4.7 復製圖樣摺疊方式的規定與要求
28.4.8 圖冊裝訂要求
28.5 簽署規則
28.5.1 簽署人員的技術責任
28.5.2 簽署的方法
28.6 産品圖樣及設計文件的編號方法
28.6.1 一般要求
28.6.2 分類編號
28.6.3 部分分類編號
28.6.4 隸屬編號
28.6.5 部分隸屬編號
28.7 産品圖樣的更改辦法
28.7.1 更改原則
28.7.2 更改方法
28.7.3 更改程序
28.7.4 更改通知單的編號方法
28.8 圖樣復製技術簡介
28.8.1 曬圖
28.8.2 復印
28.8.3 縮微技術
附錄
附錄1 常用單位的換算
附錄2 幾何計算公式
附錄3 常用材料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機械工程圖樣包括機械工作圖樣、工藝圖樣、工序圖等。機械工作圖樣是指導機械製造、檢驗、包裝、運輸、使用、維修的重要技術文件;工藝圖樣是指導工藝設計和工藝製造的重要技術文件;工序圖是指導設計工藝設備、製定加工工序的重要技術文件。機械工程圖樣是機械工程信息的重要載體,所以能讀會畫各種機械工程圖樣是工程技術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為瞭方便讀者瞭解機械工程圖樣的畫法和讀法,我們在查閱瞭大量的相關標準和資料的基礎上,編寫瞭《機械工程製圖手冊》。
本書以製圖基本知識、基本標準、基本理論、基本圖形符號和基本圖樣為基礎,以機械工程圖樣實例為案例,以圖樣畫法為主體,內容全麵詳盡,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具體特點如下:
①機械工程圖樣內容全麵。書中的圖樣包括裝配圖、總圖、外形圖、零件圖、安裝圖、電氣工程圖、液壓原理圖、氣動原理圖、機構運動簡圖、管路圖、包裝圖、鑄件圖、鍛件圖、鈑金圖、焊接圖、模具圖、夾緊圖和定位圖等。
②基本圖樣內容詳盡。基本圖樣包括圖樣畫法、標準件畫法、常用件畫法、液壓基本迴路畫法、基本電氣工程圖畫法等。
③基本圖形符號內容齊全。圖形符號包括液壓氣動符號、電氣簡圖用圖形符號、機構運動簡圖符號、管路圖形符號、定位和夾緊及其裝置符號、焊縫符號等。
④選編實例標準典型。鑒於高新技術廣為滲透,工程機械日新月異,我們精篩細選瞭著名産品和典型設備的標準圖樣,作為剖析的工程圖樣案例。
⑤理論聯係實踐緊密。以機械工程實例為主體,把繪圖的規則和方法、讀圖的技巧與步驟貫穿其中,實現理論融閤實踐為一體。
⑥采用的標準新。本書采用瞭近200個標準,包括技術製圖、機械製圖、零件的標準要素、常用標準件、標準部件、公差與配閤、幾何公差、錶麵結構要求等,全部為最新的國傢和行業標準。
⑦形式簡潔明快,便於查閱。為方便讀者查閱,本書在理論上取其精華、簡明扼要;在文字敘述上盡量做到從略從簡,使之條文化、錶格化。
本書主編孫開元、郝振潔,副主編於戰果、張晴峰、董宏國、申雪靜,主審李長娜。
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還有:邵漢強、袁一、廖苓平、韓繼富、許愛芬、駱素君、南竹芳、戴然、張育益、馮叔忠、湯嚮東、王美麗、張大鵬、李波、馮曉梅、李立華、孫愛麗、王開湧、張文斌、匡小平、李改靈、劉文開、柴樹峰、王文照、張麗傑、劉寜、白麗娜、石紅霞、徐來春、王敏、劉潔、劉寶萍、孫葳、孫振邦、孫佳璐、孫燕。
在此,對於支持和幫助本書編輯齣版的單位和個人錶示衷心的感謝,並嚮參考文獻的作者緻謝。
限於編者的水平,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真誠地希望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編者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您的需求所撰寫的圖書簡介,內容詳盡,旨在描述一本與《機械工程製圖手冊》主題截然不同的書籍,並力求自然流暢,避免任何技術性或模闆化的痕跡。 --- 《宋代文人園林意境與空間哲學研究》 導言:尋覓一方詩意棲居 本書旨在深入探究宋代文人階層對於居住環境,特彆是私傢園林與士大夫園林空間布局、美學理念以及哲學思想的獨特理解與實踐。在那個文風鼎盛、理學興起的時代,園林不再僅僅是遮風避雨的物理場所,而是成為文人構建自我精神世界、寄托對宇宙自然觀照的“可遊、可居、可賞”的微縮天地。我們試圖穿透曆史的迷霧,從建築學、園林史、美學、文學乃至哲學等多重維度,細緻剖析宋代園林如何從唐代的宏大敘事轉嚮內斂的、強調“意境”的審美高峰。 第一部分:宋代園林美學的精神底色 一、從“具象再現”到“意在言外”:宋代審美範式的轉變 宋代審美追求的顯著特徵是從追求宏大、均衡的“盛唐氣象”轉嚮對微妙、含蓄、內在精神性的捕捉。這種轉變在園林設計中體現為對自然本質的提煉而非簡單模仿。 1. 詩畫入園:山水畫理法的空間轉化 本書詳盡分析瞭以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鬆風圖》為代錶的宋代山水畫的構圖原則(如高遠、深遠、平遠法)如何被直接應用於園林的空間序列設計。園林不再是平鋪直敘的景觀展示,而是遵循“起、承、轉、閤”的敘事結構。例如,如何通過“麯徑通幽”的手法來模擬畫捲的開閤,如何利用疊石與水體,在有限的空間內營造齣無盡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畫境。 2. 幽與雅的辯證統一 “幽”是宋代園林精神的核心體驗。我們考察瞭蘇軾、歐陽修等人在營造園林時,如何刻意避免使用過於華麗或直白的裝飾,轉而通過植被的遮蔽、建築的錯位、光影的變化來製造一種“不期而遇”的驚喜感。這種“幽”並非黑暗,而是一種對內在沉思的邀請。同時,“雅”則體現在對器物選擇的剋製與品味,如對精美石刻、古董陳設以及文人書房的布局考究。 二、文學對園林形製的塑造:題詠與敘事 宋代文人熱衷於在自己的園林中建造亭、軒、榭、舫,並為其賦予詩意的名字。本書收集整理瞭大量傳世的文集、筆記(如《夢粱錄》、《東京夢華錄》中的相關記述),分析瞭這些名稱背後的文學典故和情感寄托。園林成為瞭一種“可讀”的文本。我們深入剖析瞭蘇軾“月是故鄉明”的哲學如何體現在其居所的特定角度的觀月設計中,以及這種設計如何反過來影響瞭後世文人的心靈圖景。 第二部分:空間哲學的物質載體——園林要素的解析 三、疊石藝術:凝固的時間與流動的哲思 宋代對太湖石的推崇達到瞭頂峰。本書將疊石視為宋代“理學精神”在物質世界的投射。 1. “瘦、透、漏、皺”的再詮釋 不再將這四字簡單理解為對石材物理特性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後的哲學含義:瘦(剋製欲望)、透(通達心性)、漏(虛懷若榖)、皺(飽經滄桑的曆史感)。通過對現存或文獻記載的宋代名石的分析,我們揭示瞭疊石如何通過其扭麯的形態,象徵性地錶達瞭文人在亂世中保持獨立與超脫的復雜心態。 2. 假山的水文布局與“氣”的流動 假山不僅僅是堆砌石頭,更重要的是其與水流的結閤。我們詳細考察瞭宋代園林中水循環係統的設計,以及如何通過微小的落差、暗渠的設計來模擬山澗溪流的自然狀態,以符閤道傢“上善若水”的理念。 四、建築語匯的內斂化:軒、齋、堂的尺度與功能 與前朝的殿堂式建築不同,宋代園林中的主體建築尺度明顯縮小,更強調人與環境的尺度感。 1. 簷廊體係的“滲透性” 詳細分析瞭宋代建築中齣簷深遠、結構輕巧的簷廊設計如何模糊瞭室內與室外的界限。這種設計使得居住者在室內時,依然能感覺到微風的流動和光綫的變化,實現瞭建築對自然的“柔性包容”。 2. 居室功能的復閤性與詩意化 探討瞭“靜思齋”、“醒心軒”、“聽雨舫”等功能復閤性極強的空間。這些空間的設計目的不是為瞭滿足基礎的居住需求,而是為瞭提供特定的精神體驗,如沉思、閱讀、聽雨或獨酌。 第三部分:時代背景下的園林變遷與實踐 五、士大夫的“退隱”與園林的政治隱喻 宋代重文抑武的國策,使得士大夫階層擁有瞭相對穩定的經濟基礎和精神空間去營建園林。然而,這種“退隱”並非完全脫離政治。本書剖析瞭士大夫如何通過園林這一“半私密”空間,維護其道德操守,並在其中延續儒傢的社會責任感與道傢的逍遙精神。園林成為瞭他們在朝堂與江湖之間的“第三空間”。 6. 城市園林的極限挑戰與創新 尤其關注北宋開封和南宋臨安等城市中的園林實踐。在土地資源極其有限的城市環境中,宋代園林大師如何運用高超的造園技藝,在狹小的院落中創造齣“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宏大意境,體現瞭極高的空間魔術能力。 結語:不朽的意境 《宋代文人園林意境與空間哲學研究》最終試圖證明:宋代園林是特定曆史時期,特定知識分子群體對世界秩序、個人價值以及美學取嚮的綜閤性迴應。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建築類型學研究,而是一部關於中國人精神棲居方式的深度解讀史。通過對這些“有形之物”的細緻梳理,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文人心中的“桃花源”。 --- 本書麵嚮對象: 曆史學、建築史、園林藝術、中國美學及哲學研究者,以及對宋代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 關鍵詞: 宋代園林、文人美學、疊石藝術、空間哲學、意境營造、宋畫入園。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書時,我原本期望它能解決我工作中的一些具體疑難,比如某個特殊連接件的剖視圖畫法。結果發現,它給我的收獲遠遠不止於此。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其對“標準”的尊重與靈活運用的闡釋。它不像某些手冊那樣僵化地要求讀者死記硬背條文,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標準製定的哲學依據——即如何用最簡潔、最不易産生歧義的方式,將三維實體的所有信息準確無誤地傳遞給製造方。書中對於標注體係的演變曆史和不同國傢的標注習慣的對比分析,非常具有啓發性,它讓我理解到圖紙語言的“文化性”。此外,它對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比如基準特徵的確定、圖紙幅麵的選擇和明細錶的規範填寫,都給予瞭足夠的重視和詳細的指導。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看待任何一張工程圖紙的視角都變得更加全麵和審慎,這無疑是一次寶貴的知識升級。

評分

翻開這本厚厚的製圖手冊,我立刻感受到瞭一種沉甸甸的專業感和曆史沉澱。它不像一些新齣版的教材那樣過於依賴軟件演示,而是迴歸瞭工程製圖的本質——邏輯、規範和精確錶達。這本書的亮點在於它對“為什麼”的深入探討,而不僅僅是“怎麼做”。例如,在講解剖視圖的畫法時,它詳細闡述瞭不同剖切方式的適用場景和信息傳遞的有效性,而不是簡單羅列規範條文。對於公差與配閤的闡述,更是達到瞭教科書級彆的深度,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也能從中找到新的啓發點,比如關於尺寸鏈的平衡分析和形位公差的連鎖控製原理。這種深入骨髓的理論支撐,讓讀者在麵對非常規設計問題時,能夠迅速找到正確的圖示方法,避免瞭僅僅是機械套用圖例帶來的錯誤。這本書的紙張質量和印刷排版也相當齣色,長時間閱讀眼睛不容易疲勞,這對於需要長時間伏案工作的技術人員來說,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細節。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編排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初看似乎龐雜,但深入閱讀後會發現其內在的嚴密邏輯鏈條。它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覆蓋瞭從傳統的二維機械製圖到新興的基於模型的工程(MBE)理念的過渡。對於像我這樣需要與不同部門——設計、製造、檢驗——打交道的人來說,這本書充當瞭一個完美的“通用語言”詞典。它不僅教你如何畫圖,更深層次地講解瞭不同錶達方式背後的設計意圖和製造約束。比如,它對錶麵粗糙度和錶麵完整性符號的解析,清晰地勾勒齣瞭這些參數對後續加工工藝的直接影響。這種跨專業的知識融閤,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單純的製圖手冊。它更像是一本濃縮瞭數十年工程經驗的智慧結晶,通過清晰的圖錶和精煉的文字,將復雜的工程知識進行瞭高效的“知識蒸餾”。

評分

坦率地說,我過去也買過好幾本製圖參考資料,但大部分都流於錶麵,要麼過於側重軟件操作,要麼隻是簡單羅列標準符號。然而,這本《機械工程製圖手冊》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完整的、自洽的製圖知識體係。我尤其推崇其中關於工程圖紙錶達技巧的章節。它巧妙地平衡瞭“規範性”和“易讀性”之間的矛盾。很多時候,嚴格按照標準畫齣的圖紙,反而會讓閱讀者感到晦澀難懂。這本書則通過大量的“最佳實踐”案例,展示瞭如何在不違反基本規範的前提下,通過閤理的布局、恰當的標注和巧妙的局部放大,最大限度地提升圖紙的溝通效率。特彆是針對復雜裝配體的爆炸圖繪製建議和裝配關係標注的規範,對於我們車間技術員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極大地減少瞭裝配過程中的返工和誤解。它的實戰指導性非常強,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圖紙的“掌控力”上瞭一個大颱階。

評分

這本《機械工程製圖手冊》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座通往現代機械設計思維的橋梁。我記得我剛開始接觸工程圖紙的時候,那些密密麻麻的綫條、復雜的視圖和各種符號簡直讓我望而生畏。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從最基礎的識圖原則講起,逐步深入到三維建模的投影方法,講解得細緻入微,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尤其是關於復雜麯麵和自由麯麵的錶達部分,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學者的睏惑點,用大量的實例圖和步驟分解,將原本抽象的幾何關係具象化瞭。我特彆欣賞它在標準件和常用零件圖例上的詳盡收錄,這極大地提高瞭我在實際工作中查閱和應用圖紙的效率。可以說,這本書為我打下瞭非常堅實的基礎,讓我不再是“看圖”的門外漢,而是真正能“讀懂”機械語言的工程師。它對最新國傢和國際標準的緊密跟進,也保證瞭其內容的實用性和前沿性,讓人感覺手中的工具書是與時俱進的。

評分

很好

評分

內容詳實、全麵,版本較新,值得使用。

評分

講解很詳細,非常有用

評分

內容不錯,適閤剛工作的同學用!

評分

一本很實用的書,適閤學習機械製圖的人員。

評分

內容詳實、全麵,版本較新,值得使用。

評分

書很好,去書店看瞭的,沒想到這裏便宜好多,毫不猶豫就買瞭

評分

快遞速度,包裝一般,新買的書外麵不都有一層袋子包著的嘛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