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铜版画与中法战争

西洋铜版画与中法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闽南台缘博物馆,秦风西洋版画馆 编
图书标签:
  • 铜版画
  • 中法战争
  • 艺术史
  • 军事史
  • 法国
  • 中国
  • 文化交流
  • 图像史
  • 历史
  • 视觉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49520
版次:1
商品编码:1096128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舰攻击马尾、基隆等地,硝烟弥漫着台湾海峡两岸以及越南北部,尽管清廷犹豫不决,但参战的中国军民英勇御敌,重挫法国陆军,逼使法舰无功而返。这场战争被视为中国近代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作者从欧洲收集大量英法两国刊登的反映中法战争的铜版画,记录了中法战争的历史画面,对我们了解历史是重要的参照,尤其是从他方的角度体现了闽台人民共同抗敌的英勇事迹,更有深远意义。

作者简介

秦风,本名徐宗懋,1958年生于台湾高雄,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原籍福建古田。曾任台湾《中国时报》驻东南亚记者。近十年来开始在海外收集历史照片等史料,并成立“台湾文史工作室”,以历史照片的收集和应用见长。发表的大量中国近代史研究文章,以其史料真实、视野独特,受到海峡两岸有关部门和普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近年来,在台湾出版了60册之《20世纪台湾》,在祖国大陆也出版了《民国南京》、《抗战-瞬间》、《岁月台湾》、《宝岛台湾》、《跨越海峡》、《西洋铜版画与近代中国》等历史图文集,在海峡两岸有较大的影响。

内页插图

目录


自序·一段新的文化探索之旅
导言·中法战争的缘由
马江海战
台湾战役
越北战役
福建风情
台湾风情
安南风情
孤拔葬礼
异域之眼,战火之痕:东西方视角下的铜版画与历史碰撞 《西洋铜版画与中法战争》这部著作,并非简单罗列画作与史实,而是深入挖掘了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在西方列强影响力逐渐渗透东方腹地的大背景下,铜版画这一新兴的视觉媒介如何成为东西方交流、认知与冲突的独特载体。本书试图跳出传统的历史叙事框架,通过对现存珍贵铜版画的细致解读,勾勒出一幅跨越地理与文化的复杂图景,揭示出图像如何承载信息、塑造观念,并在历史的洪流中扮演着意想不到的角色。 本书的研究起点,并非直接指向“中法战争”这个具象的军事冲突,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代背景——西方启蒙运动所催生的理性精神与科学探索,以及由此驱动的地理大发现和全球贸易的扩张。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铜版画作为一种能够精确记录、广泛传播的视觉技术,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艺术家们借助细密的线条和阴影,将异域的风光、人文、器物,乃至政治事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写实性和艺术性呈现在欧洲公众面前。这些铜版画,如同“异域之眼”,为当时相对封闭的欧洲社会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激发了人们对东方古老文明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为殖民扩张与文化交流提供了视觉上的“证据”与“解释”。 然而,本书的核心关注点在于,当这种“异域之眼”的目光,在特定历史节点,与东方古国——中国的现实发生碰撞时,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尤其是在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法国作为欧洲一股重要的文化与政治力量,其对中国的关注与介入,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外交、贸易乃至军事活动,为铜版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书将深入剖析在这个阶段,法国艺术家是如何通过他们的画笔与刻刀,来描绘他们所理解的中国。这其中,既有对中国宫廷生活的想象与记录,对中国园林建筑的赞叹与模仿,对中国服饰风俗的描摹,也包含着对中国政治体制、社会秩序的观察与评论。这些铜版画,并非全然客观的文献,而是深深烙印着创作者的文化背景、时代认知以及潜在的政治意图。它们既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的窗口,也可能是经过选择、过滤甚至扭曲的“中国映像”。 本書的分析,並非僅僅停留在對單一作品的賞析,而是將其置於更宏大的歷史脈絡之中。例如,當我們觀看描繪清代宮廷場景的銅版畫時,我們需要思考,這些畫作是如何在法國的沙龍中引起轟動的?它們是否迎合了當時歐洲對東方“奇觀”的獵奇心理?它們的傳播,又對歐洲人對中國的國家形象建構產生了何種影響?同樣,當我們看到描繪中國市井生活、手工業生產的銅版畫時,我們需要探究,這些圖像背後是否隱藏著對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某種判斷,或者是在為法國的商業利益尋找可乘之機? 尤為關鍵的是,本書將目光聚焦於“中法战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视觉记录与传播。在中法近代史上,双方的军事冲突,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宣传与信息传播,而铜版画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本书将仔细审视那些与中法战争相关的西洋铜版画,分析它们是如何在欧洲媒体上出现的,它们描绘了战争的哪些场景?是战场的硝烟与勇猛,还是战败的狼狈与屈辱?这些图像的呈现方式,其色彩的运用,人物的姿态,景物的选择,都充满了艺术家的主观判断和叙事倾向。它们试图向欧洲公众传递关于这场战争的“真相”,但这种“真相”又是被西方视角所重塑和解读的。 本書將深入剖析這些戰爭題材的銅版畫,嘗試回答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1. 視覺敘事的建構:藝術家們如何通過構圖、人物表情、動作以及背景細節,來建構他們心目中的“敵我”形象?例如,中國士兵的形象是被描繪得英勇善戰,還是被刻意醜化?法國軍隊的形象又被如何美化? 2. 事件的選擇與呈現:哪些戰役、哪些場景被藝術家選中並著重描繪?這種選擇是否暗示了戰爭的關鍵節點,或者是在強調某種勝利或失敗的象徵意義?對戰鬥的細節,例如武器、戰術的描繪,又是否準確,或者帶有預設的偏見? 3. 情感的傳達與引導:銅版畫如何在視覺上喚起觀者的情感?是通過展現戰爭的殘酷,引發同情?還是通過描繪英雄主義,激勵鬥志?又或者是在刻意煽動仇恨與敵意? 4. 文化觀念的折射:在描繪戰爭的同時,這些銅版畫是否也折射出當時西方社會對中國的刻板印象,例如對中國人“落後”、“愚昧”的認知?這些圖像又是否反過來加深了這種觀念? 5. 歷史檔案的價值與局限:作為歷史資料,這些銅版畫提供了怎樣的視覺見證?它們的局限性又體現在何處?我們在解讀時,應當如何辨別其中的真實信息與藝術加工? 本書強調,對這些銅版畫的解讀,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圖像敘事,而要深入探究其背後的創作動機、傳播渠道以及所處的文化語境。每一幅銅版畫,都可能是一份來自過去的“文本”,需要我們用歷史學、藝術史學、傳播學等多學科的視角去加以剖析。我們需要追溯這些銅版畫的出版歷史,了解它們是如何在報刊、畫冊中被呈現的,它們的目標讀者是誰,以及它們在當時的社會輿論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例如,本書將會研究一些著名的法國藝術家,如約翰·科林斯(John Collins)、西爾維斯特·勒·阿爾比(Sylvestre Le Barbier)等,他們的作品在中法战争前后或期间创作,如何通过细致的线条描绘出西方人眼中“东方战事”的景象。这些作品,可能是对远方战事的想象,也可能是根据有限的传闻和报告创作出的“再现”。它们以一种直观而充满冲击力的方式,将遥远的冲突带到欧洲公众眼前,塑造着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认知。 本書的另一個重要視角,在於關注這些西洋銅版畫對中國本土的潛在影響,以及中國方面對自身歷史事件的視覺記錄方式的對比。雖然,當時中國的視覺藝術傳統與西方銅版畫的技術和傳播方式存在顯著差異,但西方銅版畫的傳入,是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中國的圖像生產和傳播?儘管本書不直接探討此類影響,但通過對比東西方視覺敘事方式的差異,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兩者在文化交流與歷史認知上的鴻溝。 總而言之,《西洋銅版畫與中法戰爭》一書,旨在通過對大量珍貴歷史銅版畫的深入研究,揭示圖像在歷史事件中的關鍵作用。它不僅是一部關於藝術史的著作,更是一部關於歷史、文化與傳播的跨學科研究。本書期望能為讀者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東西方互動的複雜性,以及銅版畫這一視覺媒介如何在塑造歷史認知、傳播文化觀念、甚​​至影響歷史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提醒我們,歷史的記錄,從來不是單一的聲音,而是多種視角、多種媒介交織而成的一幅複雜圖景,而銅版畫,正是其中尤為生動且值得深入探究的一章。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对西方艺术史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历史变革的艺术形式。在偶然的机会下,我听说了《西洋铜版画与中法战争》这本书,虽然我暂时还未有机会深入阅读,但单从书名就可以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丰富信息量。铜版画这种精细而富有表现力的媒介,在记录历史事件时往往能捕捉到比文字更生动、更直观的细节。而中法战争,作为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影响深远,自然也少不了艺术作品的映照。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通过西洋铜版画这种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和呈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会是描绘战场上的硝烟弥漫,还是聚焦于人物的命运沉浮?又或是展现当时社会思潮的变化?我期待它能够带我进入一个由线条和阴影构筑的历史空间,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尤其想知道,那些远渡重洋的画师们,是如何带着他们的创作视角,去观察和记录这场发生在遥远东方的大国博弈的。他们的作品中,是否带有西方观察者特有的视角和解读,又或者,其中是否也隐藏着对战争的反思和人文关怀?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中法战争的途径,也让我对西洋铜版画在历史记录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期待。”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艺术与历史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深刻联系,尤其是在记录那些改变时代进程的重大事件时。当我了解到《西洋铜版画与中法战争》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所吸引。我一直认为,铜版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笔触,能够将历史的瞬间定格,并将情绪和氛围传达得淋漓尽致。而中法战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段充满戏剧性和复杂性的历史。我设想,这本书中的铜版画,或许会呈现出那个时代欧洲社会对于东方战争的看法,包括人们的想象、恐惧、或是某种程度的猎奇。有没有可能,书中会收录一些当时的报刊插图,用以煽动舆论,或是以一种更加客观的姿态,记录战争的进程和影响?我特别好奇的是,这些西洋铜版画的创作者们,他们是否亲身经历过这场战争,还是通过二手信息进行创作?他们的作品中,是否会流露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碰撞?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更是一扇了解历史真相,洞察时代变迁的窗口。我期待它能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叙事,填补我认知的空白。”

评分

“读史使人明智,而以艺术的形式读史,则更添一份别样的韵味。当我在书店看到《西洋铜版画与中法战争》这本书时,我的好奇心立刻被点燃了。西洋铜版画,我一直觉得它是一种充满力量的艺术形式,它能够捕捉到转瞬即逝的瞬间,并将之转化为永恒的视觉符号。而中法战争,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标志着中国与西方世界关系的复杂化和深刻变革。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精美的铜版画,为我呈现出那段历史的不同侧面。是描绘战争的残酷与惨烈,还是展现外交的较量与博弈?亦或是记录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收录的铜版画,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态度?是否存在一些带有偏见或刻板印象的作品?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铜版画这种艺术形式,是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叙事工具,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视觉遗产。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作为一个对近代史,尤其是与中国相关的历史事件情有独钟的读者,我对《西洋铜版画与中法战争》这本书的出现感到非常振奋。铜版画这种艺术形式,我一直觉得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种细致入微的刻画,仿佛能够将时间的尘埃拂去,展现出最真实的细节。而中法战争,无疑是影响中国近代进程的关键事件之一。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结合这两种元素。是会呈现出当时欧洲社会对这场战争的关注度有多高?那些铜版画是否会成为当时人们了解战争的主要渠道?我猜想,其中可能不乏一些描绘战场场景的画面,但更令我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描绘战争对民间生活、社会结构、甚至是人们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铜版画作品。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多元的中法战争图景。有没有可能,书中还会探讨这些铜版画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以及它们在传播信息、塑造公众认知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这绝对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书籍。”

评分

“最近在关注一系列关于近代中国与西方互动历史的书籍,当《西洋铜版画与中法战争》这本书映入眼帘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铜版画,这种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形式,其细腻的线条和深邃的层次感,总是能够赋予画面一种独特的质感和历史厚重感。而中法战争,作为一段充满争议和深远影响的历史时期,无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我设想,这本书将是一次艺术与历史的完美结合。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当时的西洋画师们是如何用他们的画笔,记录下那场发生在遥远东方的冲突。这些铜版画,是否会是纯粹的写实记录,还是其中蕴含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对战争的理解?我好奇的是,这些作品是否能够反映出当时欧洲社会对这场战争的关注程度,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有没有可能,书中还会涉及一些关于铜版画的创作技法、历史渊源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传播中的作用的讨论?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探索方式,它能让我以一种更加直观、更加感性的方式,去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