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日本已经陷入了连续二十年的经济停滞状态,史称“失去的二十年”。这段历史引起了各国尤其是中国的高度重视。虽然研究者众,但缺少对日本社会真实的了解,更多的是臆测和猜想。而日本自身的反思声音很少被引入。
《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白。读者可以看到日本人是如何清晰解读其来龙去脉的。作者其经济学家兼媒体人的双重身份更是赋予本书独特的洞见,他从日本的现状、历史、经济学角度出发,颠覆了世界对日本经济的很多传统看法:
终身雇佣制真的是日本的优良传统吗?
日本经济停滞是源于广场协议吗?为什么经济一停就是二十年,而且有继续停滞的迹象?日本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教训和经验究竟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的黄金时代,还是日本传统产业结构的最后辉煌?
日本真实的社会现状到底是怎样的?
日本与中国如何竞争?日本未来可能的出路在哪里?会对世界带来何种影响?
《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在日本一经面世,就引起巨大反响。相信中国政府、经济学家以及对经济趋势感兴趣的读者将从中获益良多。
作者简介
池田信夫,1953年出生于日本京都。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后进入NKH(日本广播放送协会)工作,先后担任记者、策划等职务。因揭露政府滥用财政项目费用以及深入的经济报道而在业内享有盛名。后被提升至管理岗位,觉得无聊而离职,成为自由撰稿人。之后历任国际大学国际社会研究中心教授、经济产业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等。现任上武大学大学院(研究生院)经营管理研究科教授。
其博客“池田信夫blog”在日本经济界和民间都享有盛名。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经济长期下滑
出口立国模式的“猝死”
没有希望的国家
第2章
失去的二十年
问题出在哪儿
如何看待20世纪90年代
第3章
经济政策的局限
财政政策的缺陷
金融政策的功与过
第4章
日式公司走向终结
公司是谁的
日式官僚社会的构造
第5章
“制造立国”的神话
“磨合优势”失灵
2IT总承包商的末路
第6章
创新和经济增长战略
股东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回避风险到迎接风险
创新是什么
创造性破坏的可能性
第7章
不平等的真相
不平等出现的原因
新的身份社会
事后的正义
第8章
闲散富裕族
内部失业人员
蚂蚁的出路
第9章
终身雇用的神话
终身雇用是日本的传统吗
日式网络的局限
雇佣的组合模式
后记
精彩书摘
没有希望的国家
生活共同体的解体
日本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僵化,产业结构的再调整面临重重困难。对正式员工的保护过度所导致社会不平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使得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以上这些都是经济学家们的共识。但是去规制化后,已经习惯之前那种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们能否适应新的状况,做到在企业间来去自由吗?另外这真的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吗?
变化并不会马上到来,但是这种趋势却是谁也阻止不了的。不论情感上是否接受,企业和及相关的调整体系在“二战”后曾经作为中间集团是日本社会的中心力量,但现在它们的向心力在逐渐减弱,社会正在被个人分解,这些趋势是不可逆的。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破坏了传统的区域社会。《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远古以来的民族产业遭到破坏,并且每天都在遭受破坏。而推动它们的则是新兴产业,能否应用好新兴产业这关乎所有文明国民的生死存亡……过去是地方上、民族里内部联系,自给自足,而现在则是通过与外界、与各民族之间进行各种交易,相互依存。
这写于1848年,但是他们预言得太早。“民族产业”遭到摧毁,全球“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这是现在才开始发生的变化。马克思肯定了这种变化,他认为资本主义将在世界范围内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传统的共同体。并且在此之后,他还展望到全世界的无产阶级的结合,他们摧毁资本主义,进行世界革命。然后资本家的私有企业将被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当中,最终成立起劳动者的共同体——“自由王国”。
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预言并论证了社会将会被个人分解这一观点。不同于一般保守派给人的感觉,他认为英国保守党所尊崇的“传统”不过是既得权利的别名,对这种部族社会道德大加批判。哈耶克将近代社会称作“GreatSociety”,就是为了区分地域性的部族社会,他认为“大社会”的道德不同于部族社会的道德,是在普遍的法支配下形成的。
正如哈耶克看到的那样,能够维持大社会正常运行的只有价格机制。它在增加人类财富这一点上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但收入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陷入不安,精神上处于绝对的孤独。老人们困在公司这一共同体之中,他们渴望交流沟通,而年轻的派遣员工则求助于手机或电脑宣泄自己的孤独。
但是哈耶克没有提到传统的部族社会在交流中所起到的媒介作用。人们正月回老家探亲时总能感受到不同于东京的那种氛围,古稀老人们或许未曾相识但亲切友好,让人心情舒畅。今后日本这种亲密的共同体也将渐渐解体,整个社会将会向着强调个人能力的方向发展。哈耶克曾预言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的,现在看来正确无疑,但是人们究竟能否因此获得幸福,答案尚不确定。
放弃日本
产品的数码化带来产品周期变短,企业经营处于时刻变化中,劳动需要也时有变动。但是在日本公司内部仍然保留着经济稳定增长时期的农本主义的秩序,公司内部员工每天都能感到那种需要同集体保持一致的压力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会在公司内部口口相传,说不定哪句话就会成为今后升职的障碍,所以人们在职场里有太多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压力越积越大。最后能够排遣这种压力的也就只有小酒馆或是宴会上开怀畅饮的时候了。
在日本,2ch等非实名制的论坛以及相当数量的匿名博客都成了这种压力的宣泄口。欧美人写博客更多的是表明自己的某种观点,日本人写博客则是列出自己在人前一直想骂又骂不出的话。经常上博客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被共同体排除在外的自由职业者。于是我们再次看到了典型传统的日本人的形象:人以群分,遇见不同于自己群体的就“村八分”,对其加以驱赶排除。
然后日本出现了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的景象。在这种巨大的负面能量作用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软弱的工薪阶层和年轻人,他们面对自己所遭受的不合理的现状丝毫没有反抗之心。这也是“二战”后日本企业体系的镜像。日本发展成这样,就是因为日本企业这种家长式的结构,还有从不反抗只知在酒馆或是网络上寻求发泄的软弱的工薪阶层。
2ch还有“hatena”(网络书签)就成为这些卑怯者最好的宣泄工具,他们无需背负任何责任,就可以在网上大肆开骂。有人分析说警察之所以不取缔2ch就是因为取缔之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类似的地下网站。所以保留这些网站或许是相当有意义的,人们需要一个出口来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
前言/序言
日本2009年的大选结束,民主党大获全胜。时隔15年,日本实现了政权的更替。300多个议席压倒性的胜利体现了日本国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日本政治失败、经济停滞不前的强烈不满。日本国民对现状的不满情绪表达得非常充分,但这种不满将把日本经济引向何方,却仍然不清楚。
虽已过去多年,但之前那次政权更替的情景总是出现在我的眼前。1993年6月18日,即宫泽内阁不信任案通过的那天,我正在NHK,碰巧负责国会实况转播工作。自民党分裂?事出突然,大家还以为是落语中的包袱,都在等着结句。但当听到会谈破裂,召开众参两院全体会议的消息时,转播车里顿时喧闹起来。那感觉像是听到历史车轮在轰轰前进。
日本,终于要重新振作了。我当时这么想的(估计大多数国民和我一样)。最高权力近在眼前,唾手可得,小泽一郎却选择弃自民党而去。没有风险,哪来突破?受他鼓舞,细川政权建立后没多久,我也辞掉了在NHK的工作。
但是,现在看看,结论下得过早了。10个月之后,非自民联合政府倒台,继而是自民党和社会党这样奇怪的组合上场。在野党不断分化,日本仍在“失去的20年”里徘徊。而这次15年之后,新诞生的民主党政权,能否让人们长久以来的愿望变成现买呢?
现在做结论似乎为时尚早,但从民主党的宣言书中,确实看不到多么令人可喜的期待。16年前小泽宣称要建立“小政府”,而现在鸠山民主党则提出儿童补助金等措施,希望重新分配国民收入,建立“大政府”。但问题是,如今日本社会闭塞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寻求这种结果上的平等就可以得到解决吗?
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国民的平均收入属于高水平。即使是“穷忙族”(working poor),年收入虽然只有200万日元,却也是中国人平均工资的:5倍。但与此相对的是,日本年自杀人数已经连续11年超过3万人,这个数字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的混乱期还要高。平均每10万人里就有23.7人自杀,自杀率位居世界第八,比G7中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高。所以我认为,日本当前的问题并不在于收入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日本长期的社会停滞导致人们渐渐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他们对未来深感不安,这种不安感在不断扩散。关于时代的闭塞问题,早在100年前,石川啄木就曾写道:
围绕着我们青年的空气是不流动的,纹丝不动的。强权势力遍布国内。现代社会的各类组织也在发展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它们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也就是这种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日益显现的过程。
这是他在“大逆事件”@爆发大受打击后写给《每日新闻》的稿件中的文字,只是当时并未刊登出来。之后,幸德秋水等人被处以死刑。第二年,年仅26岁的石川啄木也离世远去。再后来,整个日本被军部引到了一条毁灭的道路上。现在这个时代,应该不会再发生同样的悲剧,但是置身闭塞时代的那种窒息感,那时的啄木和现时的我们是无异的。
2007年,自由职业者赤木智弘这样写道:“打破这种闭塞状况,为社会重新带来流动性,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战争。”在他身上我好像看到了啄木时代的青年将校急于打破闭塞状况去做“暴走族”的身影。当然赤木并非真的希望战争,但他希望靠个人自身的努力从闭塞的社会中逃脱的焦虑,同啄木是一样的。
要是在40年前,年轻人或许就选择加入学生运动了,而现在,这种激情已然失去。因为现在已经没有能让他们激情澎湃的“理想宏大的愿景”了。在现实社会中,被社会主流排除在外的年轻人,只有在网吧里,在2che的帖子上构建自己的虚幻空间。
在经济高速成长期,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有回报,但是现在这种“抢板凳”的游戏已经结束了。正式职工的凳子全被老一辈的人占据着,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只能选择一辈子当自由职业者,漂泊无依。
面对这样的情况,当前人们的观点大致分为两派:一派建议和工会联合,另一派则提议像赤木那样寻求“战争”。前者看起来好像非常有建设性,其实并不能带来什么。因为他们所要依靠联合的工会,就是那群占着椅子不愿下来的人,有时工会也许会出于同情让你临时容身,但绝不会将椅子让给你。赤木认为唯有将整个“抢板凳”游戏体制全部摧毁才能解决问题,这一观点看似要引发混乱,其实把握到了问题的本质。
或许我们现在所处的境况并不是所谓的周期性经济萧条,而是像啄木若干年前窥到的那样,是大变动的开端。经济从发展到停滞,而后衰退,这是每一个国家的必经之路,而我们现在走到了最后一站。若能适应这样的变化,做到节制有度,倒也能质朴地生活,还顺应了绿色环保的潮流。日本是否也会像欧洲那样渐渐走向一个沉静有序但有阶层差别且阶层固化的社会呢?大部分的文明,好像都是这样步入成熟的:毅然抛掉明天会比今天更好的期待,学会知足常乐,然后意外地发现长期停滞期的生活也还算舒适安逸。不知是幸还是不幸,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已经有这种倾向了。
针对目前长期停滞的状况诊断开方本是经济学者的工作,但在日本,有关政策性的问题经济学者们是一概不参与的。或许他们认为经济学者就应该写学术论文,这类偏重经济评论的工作应当交给那些经济评论者。但经济学本来就是一门“经世济民”的实用性学科,纯粹的理论研究没有任何意义。记得凯恩斯曾把经济学者比做牙医。
经济学者和牙医唯一不同的是,他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经济问题。就像驾驶技术,这是需要大部分人掌握的东西,但开车的人没有必要知道车的制作过程。同理,并非要求每个人都要去写经济学论文,但总还是需要懂得经济原理的人,特别是政策的相关负责人、法律方面或是行政方面的人员。如果没有大学式的学科知识积累是会出问题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播浅显易懂的经济学知识、为政策提出合理意见,这些事情和研究学问一样重要。凯恩斯在给他恩师马歇尔写的悼文中就曾说经济学家的本职工作就是写实用手册。
所有的经济学家应当把著书立说的荣誉交给亚当·斯密。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此时此事写实用手册。在历史的不断变化中写的小册子,就算有幸获得了不朽的声名,那也不过是抓住了当时的偶然。
(《人物評伝》)
现在的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业结构和雇用体制已然走到了死胡同,目前面临的是涉及整个经济体制的问题,若仅从金融、财政等宏观政策层面着手或是仅看成劳资纠纷问题的话,是找不到出口的。日本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停滞不前,眼看着“失去的20年”也要走到尽头,我们还看不到出路。
政治家也好,握有实权的官僚也好,都没有意识到摆脱这种停滞不前的状态才是问题根本所在。这不免让人忧心忡忡,或许日本还是无法重新振作?还要再等上一个10年?现在还有人知道葡萄牙曾经是世界的海上霸主吗?听莫扎特音乐的人们会了解当时的维也纳是整个欧洲的中心吗?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像日本这样的小国,即使有过短暂的辉煌,也终会被迅速遗忘吧。
上述这些思考我曾在博客或是杂志上发表刊登过,而这本书则是经过全面整理后作为日本经济论书重新同读者共享。书中的内容,涉及现代经济学常识时,我力求解说的简明扼要。书中不涉及过于艰深的专业性话题,有一些专用术语在每章结束后的“延伸阅读”中有详细解说。这本书若能起到“实用册子”一样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常识,笔者将深感荣幸。
2009年9月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