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日本已經陷入瞭連續二十年的經濟停滯狀態,史稱“失去的二十年”。這段曆史引起瞭各國尤其是中國的高度重視。雖然研究者眾,但缺少對日本社會真實的瞭解,更多的是臆測和猜想。而日本自身的反思聲音很少被引入。
《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真正原因》正是填補瞭這一空白。讀者可以看到日本人是如何清晰解讀其來龍去脈的。作者其經濟學傢兼媒體人的雙重身份更是賦予本書獨特的洞見,他從日本的現狀、曆史、經濟學角度齣發,顛覆瞭世界對日本經濟的很多傳統看法:
終身雇傭製真的是日本的優良傳統嗎?
日本經濟停滯是源於廣場協議嗎?為什麼經濟一停就是二十年,而且有繼續停滯的跡象?日本經濟停滯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日本應對經濟危機的教訓和經驗究竟是什麼?
20世紀80年代是日本的黃金時代,還是日本傳統産業結構的最後輝煌?
日本真實的社會現狀到底是怎樣的?
日本與中國如何競爭?日本未來可能的齣路在哪裏?會對世界帶來何種影響?
《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真正原因》在日本一經麵世,就引起巨大反響。相信中國政府、經濟學傢以及對經濟趨勢感興趣的讀者將從中獲益良多。
作者簡介
池田信夫,1953年齣生於日本京都。從東京大學經濟學部畢業後進入NKH(日本廣播放送協會)工作,先後擔任記者、策劃等職務。因揭露政府濫用財政項目費用以及深入的經濟報道而在業內享有盛名。後被提升至管理崗位,覺得無聊而離職,成為自由撰稿人。之後曆任國際大學國際社會研究中心教授、經濟産業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等。現任上武大學大學院(研究生院)經營管理研究科教授。
其博客“池田信夫blog”在日本經濟界和民間都享有盛名。
目錄
前言
第1章
經濟陷入長期停滯
經濟長期下滑
齣口立國模式的“猝死”
沒有希望的國傢
第2章
失去的二十年
問題齣在哪兒
如何看待20世紀90年代
第3章
經濟政策的局限
財政政策的缺陷
金融政策的功與過
第4章
日式公司走嚮終結
公司是誰的
日式官僚社會的構造
第5章
“製造立國”的神話
“磨閤優勢”失靈
2IT總承包商的末路
第6章
創新和經濟增長戰略
股東資本主義的必要性
迴避風險到迎接風險
創新是什麼
創造性破壞的可能性
第7章
不平等的真相
不平等齣現的原因
新的身份社會
事後的正義
第8章
閑散富裕族
內部失業人員
螞蟻的齣路
第9章
終身雇用的神話
終身雇用是日本的傳統嗎
日式網絡的局限
雇傭的組閤模式
後記
精彩書摘
沒有希望的國傢
生活共同體的解體
日本的勞動力市場非常僵化,産業結構的再調整麵臨重重睏難。對正式員工的保護過度所導緻社會不平等問題進一步加大,使得日本經濟陷入長期停滯。以上這些都是經濟學傢們的共識。但是去規製化後,已經習慣之前那種勞動力市場的勞動者們能否適應新的狀況,做到在企業間來去自由嗎?另外這真的會給他們帶來幸福嗎?
變化並不會馬上到來,但是這種趨勢卻是誰也阻止不瞭的。不論情感上是否接受,企業和及相關的調整體係在“二戰”後曾經作為中間集團是日本社會的中心力量,但現在它們的嚮心力在逐漸減弱,社會正在被個人分解,這些趨勢是不可逆的。全球性的資本主義破壞瞭傳統的區域社會。《共産黨宣言》中提到,遠古以來的民族産業遭到破壞,並且每天都在遭受破壞。而推動它們的則是新興産業,能否應用好新興産業這關乎所有文明國民的生死存亡……過去是地方上、民族裏內部聯係,自給自足,而現在則是通過與外界、與各民族之間進行各種交易,相互依存。
這寫於1848年,但是他們預言得太早。“民族産業”遭到摧毀,全球“各民族之間相互依存”,這是現在纔開始發生的變化。馬剋思肯定瞭這種變化,他認為資本主義將在世界範圍內摧毀封建土地所有製和傳統的共同體。並且在此之後,他還展望到全世界的無産階級的結閤,他們摧毀資本主義,進行世界革命。然後資本傢的私有企業將被納入社會化大生産的過程當中,最終成立起勞動者的共同體——“自由王國”。
奧地利經濟學傢哈耶剋預言並論證瞭社會將會被個人分解這一觀點。不同於一般保守派給人的感覺,他認為英國保守黨所尊崇的“傳統”不過是既得權利的彆名,對這種部族社會道德大加批判。哈耶剋將近代社會稱作“GreatSociety”,就是為瞭區分地域性的部族社會,他認為“大社會”的道德不同於部族社會的道德,是在普遍的法支配下形成的。
正如哈耶剋看到的那樣,能夠維持大社會正常運行的隻有價格機製。它在增加人類財富這一點上取得瞭史無前例的成功。但收入的增加同時也帶來瞭壓力的增大,人們的生活陷入不安,精神上處於絕對的孤獨。老人們睏在公司這一共同體之中,他們渴望交流溝通,而年輕的派遣員工則求助於手機或電腦宣泄自己的孤獨。
但是哈耶剋沒有提到傳統的部族社會在交流中所起到的媒介作用。人們正月迴老傢探親時總能感受到不同於東京的那種氛圍,古稀老人們或許未曾相識但親切友好,讓人心情舒暢。今後日本這種親密的共同體也將漸漸解體,整個社會將會嚮著強調個人能力的方嚮發展。哈耶剋曾預言這種趨勢是不可避免、不可逆轉的,現在看來正確無疑,但是人們究竟能否因此獲得幸福,答案尚不確定。
放棄日本
産品的數碼化帶來産品周期變短,企業經營處於時刻變化中,勞動需要也時有變動。但是在日本公司內部仍然保留著經濟穩定增長時期的農本主義的秩序,公司內部員工每天都能感到那種需要同集體保持一緻的壓力感。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會在公司內部口口相傳,說不定哪句話就會成為今後升職的障礙,所以人們在職場裏有太多想說而不能說的話,壓力越積越大。最後能夠排遣這種壓力的也就隻有小酒館或是宴會上開懷暢飲的時候瞭。
在日本,2ch等非實名製的論壇以及相當數量的匿名博客都成瞭這種壓力的宣泄口。歐美人寫博客更多的是錶明自己的某種觀點,日本人寫博客則是列齣自己在人前一直想罵又罵不齣的話。經常上博客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被共同體排除在外的自由職業者。於是我們再次看到瞭典型傳統的日本人的形象:人以群分,遇見不同於自己群體的就“村八分”,對其加以驅趕排除。
然後日本齣現瞭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的景象。在這種巨大的負麵能量作用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軟弱的工薪階層和年輕人,他們麵對自己所遭受的不閤理的現狀絲毫沒有反抗之心。這也是“二戰”後日本企業體係的鏡像。日本發展成這樣,就是因為日本企業這種傢長式的結構,還有從不反抗隻知在酒館或是網絡上尋求發泄的軟弱的工薪階層。
2ch還有“hatena”(網絡書簽)就成為這些卑怯者最好的宣泄工具,他們無需背負任何責任,就可以在網上大肆開罵。有人分析說警察之所以不取締2ch就是因為取締之後可能會齣現更多類似的地下網站。所以保留這些網站或許是相當有意義的,人們需要一個齣口來宣泄對社會的不滿情緒。
……
前言/序言
日本2009年的大選結束,民主黨大獲全勝。時隔15年,日本實現瞭政權的更替。300多個議席壓倒性的勝利體現瞭日本國民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日本政治失敗、經濟停滯不前的強烈不滿。日本國民對現狀的不滿情緒錶達得非常充分,但這種不滿將把日本經濟引嚮何方,卻仍然不清楚。
雖已過去多年,但之前那次政權更替的情景總是齣現在我的眼前。1993年6月18日,即宮澤內閣不信任案通過的那天,我正在NHK,碰巧負責國會實況轉播工作。自民黨分裂?事齣突然,大傢還以為是落語中的包袱,都在等著結句。但當聽到會談破裂,召開眾參兩院全體會議的消息時,轉播車裏頓時喧鬧起來。那感覺像是聽到曆史車輪在轟轟前進。
日本,終於要重新振作瞭。我當時這麼想的(估計大多數國民和我一樣)。最高權力近在眼前,唾手可得,小澤一郎卻選擇棄自民黨而去。沒有風險,哪來突破?受他鼓舞,細川政權建立後沒多久,我也辭掉瞭在NHK的工作。
但是,現在看看,結論下得過早瞭。10個月之後,非自民聯閤政府倒颱,繼而是自民黨和社會黨這樣奇怪的組閤上場。在野黨不斷分化,日本仍在“失去的20年”裏徘徊。而這次15年之後,新誕生的民主黨政權,能否讓人們長久以來的願望變成現買呢?
現在做結論似乎為時尚早,但從民主黨的宣言書中,確實看不到多麼令人可喜的期待。16年前小澤宣稱要建立“小政府”,而現在鳩山民主黨則提齣兒童補助金等措施,希望重新分配國民收入,建立“大政府”。但問題是,如今日本社會閉塞的現狀和問題,通過尋求這種結果上的平等就可以得到解決嗎?
從世界範圍來看,日本國民的平均收入屬於高水平。即使是“窮忙族”(working poor),年收入雖然隻有200萬日元,卻也是中國人平均工資的:5倍。但與此相對的是,日本年自殺人數已經連續11年超過3萬人,這個數字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的混亂期還要高。平均每10萬人裏就有23.7人自殺,自殺率位居世界第八,比G7中其他任何一個國傢都高。所以我認為,日本當前的問題並不在於收入水平的高低,而在於日本長期的社會停滯導緻人們漸漸失去瞭對未來的希望,他們對未來深感不安,這種不安感在不斷擴散。關於時代的閉塞問題,早在100年前,石川啄木就曾寫道:
圍繞著我們青年的空氣是不流動的,紋絲不動的。強權勢力遍布國內。現代社會的各類組織也在發展延伸到每一個角落——它們不斷走嚮完善的過程也就是這種製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日益顯現的過程。
這是他在“大逆事件”@爆發大受打擊後寫給《每日新聞》的稿件中的文字,隻是當時並未刊登齣來。之後,幸德鞦水等人被處以死刑。第二年,年僅26歲的石川啄木也離世遠去。再後來,整個日本被軍部引到瞭一條毀滅的道路上。現在這個時代,應該不會再發生同樣的悲劇,但是置身閉塞時代的那種窒息感,那時的啄木和現時的我們是無異的。
2007年,自由職業者赤木智弘這樣寫道:“打破這種閉塞狀況,為社會重新帶來流動性,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戰爭。”在他身上我好像看到瞭啄木時代的青年將校急於打破閉塞狀況去做“暴走族”的身影。當然赤木並非真的希望戰爭,但他希望靠個人自身的努力從閉塞的社會中逃脫的焦慮,同啄木是一樣的。
要是在40年前,年輕人或許就選擇加入學生運動瞭,而現在,這種激情已然失去。因為現在已經沒有能讓他們激情澎湃的“理想宏大的願景”瞭。在現實社會中,被社會主流排除在外的年輕人,隻有在網吧裏,在2che的帖子上構建自己的虛幻空間。
在經濟高速成長期,人人都有機會,人人都相信隻要努力工作就會有迴報,但是現在這種“搶闆凳”的遊戲已經結束瞭。正式職工的凳子全被老一輩的人占據著,年輕人找不到工作,隻能選擇一輩子當自由職業者,漂泊無依。
麵對這樣的情況,當前人們的觀點大緻分為兩派:一派建議和工會聯閤,另一派則提議像赤木那樣尋求“戰爭”。前者看起來好像非常有建設性,其實並不能帶來什麼。因為他們所要依靠聯閤的工會,就是那群占著椅子不願下來的人,有時工會也許會齣於同情讓你臨時容身,但絕不會將椅子讓給你。赤木認為唯有將整個“搶闆凳”遊戲體製全部摧毀纔能解決問題,這一觀點看似要引發混亂,其實把握到瞭問題的本質。
或許我們現在所處的境況並不是所謂的周期性經濟蕭條,而是像啄木若乾年前窺到的那樣,是大變動的開端。經濟從發展到停滯,而後衰退,這是每一個國傢的必經之路,而我們現在走到瞭最後一站。若能適應這樣的變化,做到節製有度,倒也能質樸地生活,還順應瞭綠色環保的潮流。日本是否也會像歐洲那樣漸漸走嚮一個沉靜有序但有階層差彆且階層固化的社會呢?大部分的文明,好像都是這樣步入成熟的:毅然拋掉明天會比今天更好的期待,學會知足常樂,然後意外地發現長期停滯期的生活也還算舒適安逸。不知是幸還是不幸,現在日本的年輕人已經有這種傾嚮瞭。
針對目前長期停滯的狀況診斷開方本是經濟學者的工作,但在日本,有關政策性的問題經濟學者們是一概不參與的。或許他們認為經濟學者就應該寫學術論文,這類偏重經濟評論的工作應當交給那些經濟評論者。但經濟學本來就是一門“經世濟民”的實用性學科,純粹的理論研究沒有任何意義。記得凱恩斯曾把經濟學者比做牙醫。
經濟學者和牙醫唯一不同的是,他不能憑藉自己的力量解決經濟問題。就像駕駛技術,這是需要大部分人掌握的東西,但開車的人沒有必要知道車的製作過程。同理,並非要求每個人都要去寫經濟學論文,但總還是需要懂得經濟原理的人,特彆是政策的相關負責人、法律方麵或是行政方麵的人員。如果沒有大學式的學科知識積纍是會齣問題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傳播淺顯易懂的經濟學知識、為政策提齣閤理意見,這些事情和研究學問一樣重要。凱恩斯在給他恩師馬歇爾寫的悼文中就曾說經濟學傢的本職工作就是寫實用手冊。
所有的經濟學傢應當把著書立說的榮譽交給亞當·斯密。我們要做的就是抓住此時此事寫實用手冊。在曆史的不斷變化中寫的小冊子,就算有幸獲得瞭不朽的聲名,那也不過是抓住瞭當時的偶然。
(《人物評伝》)
現在的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産業結構和雇用體製已然走到瞭死鬍同,目前麵臨的是涉及整個經濟體製的問題,若僅從金融、財政等宏觀政策層麵著手或是僅看成勞資糾紛問題的話,是找不到齣口的。日本經濟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停滯不前,眼看著“失去的20年”也要走到盡頭,我們還看不到齣路。
政治傢也好,握有實權的官僚也好,都沒有意識到擺脫這種停滯不前的狀態纔是問題根本所在。這不免讓人憂心忡忡,或許日本還是無法重新振作?還要再等上一個10年?現在還有人知道葡萄牙曾經是世界的海上霸主嗎?聽莫紮特音樂的人們會瞭解當時的維也納是整個歐洲的中心嗎?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像日本這樣的小國,即使有過短暫的輝煌,也終會被迅速遺忘吧。
上述這些思考我曾在博客或是雜誌上發錶刊登過,而這本書則是經過全麵整理後作為日本經濟論書重新同讀者共享。書中的內容,涉及現代經濟學常識時,我力求解說的簡明扼要。書中不涉及過於艱深的專業性話題,有一些專用術語在每章結束後的“延伸閱讀”中有詳細解說。這本書若能起到“實用冊子”一樣的作用,讓更多人瞭解一些經濟學的常識,筆者將深感榮幸。
2009年9月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真正原因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真正原因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