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电力工程部分(2011年版)
3 标准电压(GB/T 156-2007)
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1998)
5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0-1996)
6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311.1-1997)
7 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l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GB/T 26218.1-2010)
8 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2部分:交流系统用瓷和玻璃绝缘子(GB/T 26218.2-2010)
9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 定义(GB/T7409.1-2008)
10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电力系统研究用模型(GB/T 7409.2-2008)
11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6B/T 7409.3-2007)
12 电力变压器 第1部分 总则(GB 1094.1-1996)
13 电力变压器 第2部分 温升(GB 1094.2-1996)
1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 6451-2008)
15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7468-2008)
16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无线电干扰限值(GB 15707-1995)
17 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GB 6830-1986)
18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5-2008)
19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6B/T 12326-2008)
20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1993)
21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5543-2008)
22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
23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
24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153-2002)
25 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T5186-2004)
26 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规程(DL/T 5164-2002)
27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2004)
28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 5390-2007)
29 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DL/T5140-2001)
30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 5061-1996)
31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 5053-1996)
32 220kV~50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2005)
33 220kV~500kV变电站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L/T 5155-2002)
34 35kV~22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 5242-2010)
35 330kV~75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 5014-2010)
下册
附录 2011年发输变电专业考试规程规范清单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拿到这书时,我对它的“新旧”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电气工程的标准更新迭代的速度是惊人的,而2012年的版本,在如今看来,会不会在某些前沿技术领域显得有些“滞后”?然而,深入翻阅后,我发现这种担忧是多余的,至少对于理解“基础理论的根基”而言。这套书的核心价值,恰恰在于它对那些历经时间检验、构成专业考试主干的那些经典、底层逻辑的阐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其基础原理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在不同电压等级中的体现,以及老一代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才是考试中常年不变的“硬骨头”。这套书的妙处就在于,它把这些基础理论的论述讲得极其透彻和系统化,仿佛带你回到电力系统建立的初期,一步步理解每一个参数设定的历史必然性。相比于那些追求紧跟最新规范的教材,它更像是一本“内功心法”,帮你打牢地基,即便上层建筑略有变动,你的内功也能让你触类旁通,迅速掌握新标准背后的逻辑演进。所以,对于系统性构建知识体系的阶段,它的价值无可替代。
评分从内容深度上来讲,这本书最令我感到踏实的地方,在于它对那些“灰色地带”的处理方式。在电力工程实践中,很多问题并非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的黑白题,而是存在大量的工程经验和“酌情处理”的空间。这套书并没有回避这些模糊地带,而是通过在关键处的注释和对比,展示了不同规范体系在面对相似工程挑战时的取舍逻辑。比如,在涉及不同电压等级的最小安全净距选择时,它不仅仅是罗列了 A 规范和 B 规范的数值,还会适当地引用一些行业内部的常见做法和设计校核的侧重点。这种“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阐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对知识的掌握层次。它教你的不仅仅是“应该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样做是最优解或次优解”。对于准备主观题的考生来说,这种深层次的理解是区分高分和普通分线的关键所在,它让你在论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时,能够展现出远超书本条文的、更为成熟和审慎的工程判断力。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套书的装帧和材质选择,体现了一种对“工具属性”的极致追求。我尤其关注了那些需要高频率翻阅和标记的部分,比如电网的继电保护章节和接地系统设计。纸张的克重选择非常合适,既保证了翻阅时的手感和耐用性,又没有让整套书的重量超乎可接受的范围,这对于需要随身携带去图书馆或者工作场所进行学习的人来说,非常贴心。更重要的是,封面和内文的油墨质量非常稳定,即使用荧光笔反复涂抹和普通铅笔进行大量批注,都没有出现墨水洇开或者纸张纤维受损的现象,这对于深度使用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加分项。很多技术书籍往往在耐用性上妥协,导致使用几次后就显得破旧不堪,严重影响学习心情。而这套书的设计者显然考虑到了它将要伴随考生度过一个漫长且高强度的备考周期,所以材料的选择上是下了真功夫的,它不是一本一次性的参考资料,而是一套可以经受住反复“折磨”的实用工具箱。
评分这次的购书体验,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前后章节关联性”上的处理,这在很多官方考试用书中是极其罕见的弱项。通常,我们拿到技术手册时,往往会遇到章节之间各自为政,你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手动建立不同标准之间的联系,比如输电线路的绝缘设计与变电站的雷电防护规范之间的耦合关系。然而,这套书在编排上似乎预设了考生的这种需求,它在介绍一个子系统时,会巧妙地植入对另一个相关子系统的引用和交叉参考,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条文。例如,在讨论高压断路器的开断能力时,它会紧接着导向对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的复习,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编排,极大地模拟了实际工程设计中多专业协同的工作模式。这对于习惯了线性学习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思维模式的升级。它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记忆,而是开始训练你像一个真正的专业工程师那样去思考:一个决策链条是如何从输入端延伸到输出端的。这种系统性的思维训练,远比单纯背诵几百条规范条文来得宝贵。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那些常年与厚重技术手册打交道的同行来说,简直是福音。那种清晰的逻辑梳理和恰到好处的留白,让原本晦涩难懂的规范条文都变得可以亲近了不少。我记得我上次翻阅类似级别的官方资料时,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简直能把人逼疯,而这套书的设计者显然深谙考生的痛苦。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标准堆砌在一起,更像是在进行一次精妙的“信息结构重塑”。比如,某些核心的计算公式和设计判据,都被提取出来,用醒目的区块进行了单独标注和解析,这对于考前冲刺阶段的快速回顾和定位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它在图示运用上的克制与精准,没有为了美观而堆砌大量冗余的插图,每一张图表都直指核心,有效地弥补了纯文字描述带来的理解上的滞后性。这种对用户体验的深度关注,体现了编者团队不仅仅是技术专家,更是资深的“应试心理学观察家”。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在大负荷学习中保持专注力的人来说,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它降低了阅读疲劳度,使得长时间的钻研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评分快递速度很快 书籍质量不错
评分不错,正版图书,网购超级方便!!
评分还可以吧,搞活动买的
评分书看起来是正品.
评分质量不错,包装很好
评分好,价廉物美,值得买!
评分质量不错,物流很快。。。。
评分质量不错,应该是正版,好评
评分质量不错,查阅方便,物流超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