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藥基礎研究與臨床 [Modern Principles & Clinic on Chinese Medica]

現代中藥基礎研究與臨床 [Modern Principles & Clinic on Chinese Medic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鞦麗 等 編
圖書標籤:
  • 中藥
  • 現代中藥
  • 中醫藥
  • 臨床研究
  • 基礎研究
  • 藥物學
  • 藥理學
  • 中藥藥理
  • 中藥臨床
  • 中醫藥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科技翻譯齣版公司
ISBN:9787543330306
版次:1
商品編碼:11063959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Modern Principles & Clinic on Chinese Medica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96
字數:30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現代中藥基礎研究與臨床》匯集瞭535種中藥的化學、藥理學、臨床研究的最新成果,較全麵、係統地介紹瞭每種飲片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進展。《現代中藥基礎研究與臨床》在《現代中藥藥理與臨床》(2004年齣版)的基礎上,增補近1 0年國內外有關中藥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的最新文獻,力求更好地反映中藥現代研究的最新進展和研究熱點。在品種選定方麵,基本涵蓋瞭傳統中藥(含民族藥物)、現代中藥與創新中藥三大部分,削減瞭近年來藥理作用研究偏少、尚難對其臨床應用提供準確定位的藥物。
為方便讀者檢索,《現代中藥基礎研究與臨床》還編製瞭漢語拼音、動植物拉丁學名和拉丁藥名索引。 本書可為從事中藥臨床、教學、科研和生産等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並可作為一本案頭書檢索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一畫
二畫
三畫
四畫
五畫
六畫
七畫
八畫
九畫
十畫
十一畫
十二畫
十三畫
十四畫
十五畫
十六畫
十七畫
十八畫
十九畫
二十一畫
漢語拼音索引
動植物拉丁學名索引
拉丁藥名索引

精彩書摘

2.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患者60例,用桂枝人參湯(桂枝、白術、生曬參、乾薑、杏仁等)加味,每日1劑,水煎2次溫服,連續用藥7-20d。結果:顯效(停藥3個月不復發)50例(83.3%),有效(停藥3個月內復發,但癥狀明顯減輕)10例(16.7%)。
3.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口服白虎加人參湯(知母、石膏、人參、粳米組成,每袋200mL),每次1袋,每天1次,同時給予格列吡嗪(對照組僅服此藥),治療4周觀察療效。結果:治療組血糖、C肽、胰島素等指標優於單純西藥組,為治療糖尿病有效方劑。
4.淺錶性胃炎 62例患者均用桂枝生薑枳實湯閤人參湯加減,每日1劑,10d為一療程。顯效(2~3個療程癥狀消失,62.9%)39例,有效(3個療程癥狀基本消失,24.2%)15例,無效8例(癥狀無明顯減輕,不能正常生活,12.9%),總有效率87.1%。
5.冠心病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 30例胸痹心痛患者服用人參湯加味(人參、乾薑、白術、甘草、瓜萎等),水煎分3次服用,對照組口服復方丹參片。4周為一療程,連續觀察2個療程。結果:人參湯加味改善冠心病心絞痛起效快,持續時間長:改善心電圖和血脂異常、血液流變學方麵優於復方丹參片。收治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例72例,在給予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給予人參山楂飲(人參、山楂、三七粉溫開水衝泡),每天1劑。治療後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明顯降低,心律變異性指標得到明顯改善,猝死率降低[132]。
6.腹瀉 人參健脾丸(口服大蜜丸,1次2丸,每日2次)閤復方阿膠漿(1次20mL,每日2次)治療脾虛型慢性腹瀉52例,療效6個月。療程結束後,痊愈(大便成形,便次正常)34例,好轉(大便基本成形,便次明顯減少)1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133]。人參焦術湯(人參、焦白術、蒼術、茯苓等)加味水煎口服,每日1劑,分2次服,對照組思密達,3d為一療程。76例小兒鞦季腹瀉患者經上方治療,治愈54例,好轉1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4.74%,對照組總有效率75.00%。
……

前言/序言


《現代中藥基礎研究與臨床》一書,聚焦於中醫藥這一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學科,以科學嚴謹的態度,深入剖析其現代研究進展和臨床應用價值。本書並非對中醫藥的淺嘗輒止,而是力求通過係統性的闡述,揭示其背後蘊含的科學原理,並展示其在現代醫學實踐中的獨特療效。 全書分為幾個核心部分,每一部分都力求深度與廣度的結閤。 第一部分:中藥的現代研究方法學 本部分是全書的基石,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關於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全麵認知框架。我們不僅梳理瞭傳統中藥研究的精髓,更重點介紹瞭現代科學技術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 藥材鑒定與質量控製: 采用先進的植物學、化學、分子生物學技術,對中藥材的來源、品種、真僞進行精確鑒定。從宏觀形態到微觀結構,從DNA指紋到化學成分分析,多維度保障藥材的質量。介紹瞭薄層色譜(TLC)、高效液相色譜(HPLC)、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液相色譜-質譜聯用(LC-MS)等常規分析手段,並探討瞭近紅外光譜(NIR)、拉曼光譜等無損檢測技術在中藥質量評價中的潛力。 有效成分的提取與分離: 詳細闡述瞭超聲提取、微波輔助提取、超臨界流體萃取(SFE)、膜分離技術等現代化提取技術,以及柱層析、製備液相色譜(Prep-HPLC)等分離純化方法。這些技術不僅提高瞭提取效率,也為獲得高純度的活性成分奠定瞭基礎。 活性成分的結構確證與鑒定: 介紹核磁共振(NMR)、質譜(MS)、X射綫單晶衍射等現代波譜技術在鑒定中藥活性成分化學結構中的應用。通過對這些數據的解讀,精確描繪齣分子的三維結構,為後續的藥理活性研究提供物質基礎。 藥效物質基礎研究: 深入探討如何運用組閤化學、高通量篩選等技術,從復雜的藥材中快速定位並評價具有特定藥理活性的成分。本部分著重於“治什麼,用什麼”的科學邏輯,從分子層麵解釋中藥的療效。 第二部分:中藥的藥理學與作用機製 這一部分是本書的核心,旨在以現代藥理學理論解釋中藥的療效,揭示其深層作用機製。 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科學內涵: 嘗試從係統生物學、網絡藥理學等角度,理解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科學閤理性。探討中藥復方如何通過多靶點、多通路協同作用,調控機體整體生理功能的平衡。 主要中藥的藥理活性研究: 選取臨床常用、研究基礎深厚的中藥,如人參、黃芪、丹參、三七等,詳細介紹其單體或有效部位的藥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免疫調節、神經保護、心血管保護、抗腫瘤等。 中藥復方的藥效研究: 重點分析經典名方(如逍遙散、桂枝湯、四君子湯等)的現代藥理學研究成果。運用基因芯片、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技術,揭示復方在分子水平上的調控網絡,闡明其協同增效、減毒增效的科學機製。 中藥作用靶點的發現與驗證: 介紹如何通過體外實驗、動物模型以及細胞學、分子生物學方法,明確中藥活性成分與機體特定生物大分子(如酶、受體、離子通道等)的相互作用,從而闡明其作用靶點。 中藥毒副作用的現代評價: 嚴格按照現代藥物安全性評價標準,對中藥的潛在毒性進行係統研究,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遺傳毒性等。同時,探討中藥的配伍禁忌和減毒增效的機製,指導臨床安全閤理用藥。 第三部分:中藥的臨床應用與證據醫學 本部分將研究成果與臨床實踐緊密結閤,展示中醫藥在現代疾病治療中的實際價值。 臨床療效評價的科學方法: 介紹隨機對照試驗(RCT)、 meta分析等循證醫學方法在中藥臨床評價中的應用。強調規範的臨床研究設計、數據收集與統計分析,以獲得可靠的臨床證據。 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臨床研究: 選取心血管疾病、消化係統疾病、呼吸係統疾病、代謝性疾病、神經係統疾病、腫瘤等常見疾病,匯總和分析近年來中醫藥治療這些疾病的臨床研究進展。重點突齣中醫藥在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復發、輔助治療西醫方案等方麵的作用。 中西醫結閤治療的策略與實踐: 探討中藥在與現代西醫治療方案(如手術、化療、放療、生物製劑等)聯閤應用時的優勢與策略。分析中藥如何通過協同增效、減輕副作用、提高患者依從性等方麵,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個性化用藥與精準中藥: 結閤基因組學、錶觀遺傳學等研究,探索如何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實現中藥的精準化應用。討論基於個體體質、疾病證型的辨證施治,以及利用現代技術輔助辨證和指導用藥的未來方嚮。 中藥新藥研發與注冊: 梳理中藥新藥研發的流程與法規要求,介紹現代中藥研發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國內外中藥注冊管理的現狀與趨勢。 本書內容嚴謹,邏輯清晰,既有理論深度,又不失實踐指導意義。它為從事中醫藥研究、臨床醫療、製藥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醫生、學生等提供瞭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通過對中醫藥的現代科學解讀,本書旨在促進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使其在維護人類健康的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好的醫學科普讀物,應該能夠 puente(連接)理論與實踐,能夠 bridging(搭建橋梁)專業知識與大眾理解。而《現代中藥基礎研究與臨床》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一些經典方劑的現代化解讀,它不隻是介紹方劑的組成和功效,還會去探究這些方劑背後的配伍原理,以及為什麼這些藥物組閤起來能夠産生如此神奇的效果。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現代藥理學的研究成果,來解釋經典方劑的療效機製,這種“古今結閤”的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也更能加深理解。我記得書裏有一段關於“健脾益氣”的論述,作者不僅引用瞭《黃帝內經》的經典論述,還結閤瞭現代消化生理學和免疫學的研究,來闡述健脾益氣對於改善消化功能、增強免疫力的作用,這種跨學科的解讀,讓我耳目一新。

評分

這本書的臨床應用部分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徹底改變瞭我對“老祖宗傳下來的經驗”的刻闆印象。它不再是簡單地列齣方劑和主治,而是將現代醫學的診斷方法、評估標準與傳統中醫藥的辨證論治巧妙地結閤起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治療方案的詳細闡述,不僅僅是給齣處方,還會分析該方劑的組方思路、藥物之間的協同作用,以及在不同病程、不同患者個體情況下的加減變化。書中提供的病例分析非常詳實,從患者的主訴、體徵,到中醫辨證,再到具體的用藥和療效評估,都做瞭清晰的梳理。這讓我看到瞭中醫藥在現代醫學體係中的實際價值和潛力,也讓我對如何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有瞭更具體的指導。它讓我明白,中醫藥並非停滯不前,而是在不斷地吸收現代科學的養分,發展齣更具針對性、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評分

這本書真的太棒瞭!作為一名對中醫藥充滿好奇但又缺乏係統瞭解的愛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解釋清楚基礎理論,又能結閤實際應用的入門讀物。《現代中藥基礎研究與臨床》的齣現,簡直就是解決瞭我的大難題。首先,它沒有用晦澀難懂的古代文獻或者過於學術的語言來嚇退初學者,而是用一種非常現代化、科學化的視角來解讀中醫藥的奧秘。書中的基礎研究部分,我特彆喜歡它對藥材成分、藥理作用的講解,不僅僅是羅列藥性,而是深入到分子層麵、細胞層麵,讓我這個理科生感到非常親切和易於理解。比如,它會解釋某種中藥裏的活性成分是如何與人體的靶點結閤,從而發揮療效的,這種嚴謹的科學解釋,徹底打消瞭我之前對中醫藥“玄之又玄”的疑慮。而且,書中大量的圖錶和示意圖,把復雜的生化過程和藥理機製都描繪得一清二楚,大大降低瞭閱讀難度。我感覺自己不僅是在學習中藥,更像是在上一堂生動的生物化學與藥理學結閤的課程,非常有啓發性。

評分

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讓我印象深刻。即使是基礎研究部分,作者也引用瞭大量的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文獻,並且對這些研究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和解讀。我之前一直覺得中醫藥的研究很多都停留在“經驗”層麵,缺乏足夠的數據支持和科學驗證,而這本書則用事實證明瞭中醫藥在現代科學研究中的蓬勃發展。它不僅介紹瞭傳統理論的科學解釋,更展示瞭許多前沿的科研方法在探索中藥藥效機製、開發新藥方麵的應用。我看到書中有很多關於中藥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純化,以及其在癌癥、心血管疾病、神經係統疾病等領域的藥理活性研究。這些內容讓我對中醫藥的科學性有瞭全新的認識,也看到瞭中醫藥在未來醫學發展中的巨大潛力。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覺得物超所值,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中醫藥研究的大門。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且富有邏輯性,即便是一些相對復雜的概念,作者也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並且層層遞進,條理清晰。閱讀過程中,我沒有感到任何晦澀難懂的地方,反而覺得作者的敘述非常有條理,引導著讀者一步步地深入理解中醫藥的奧秘。從藥材的炮製、藥性鑒彆,到方劑的配伍、臨床應用,每一個環節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我尤其喜歡書中的一些小貼士和注意事項,這些都非常實用,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中醫藥知識。它不像一些純粹的學術著作那樣死闆,也不像一些通俗讀物那樣過於簡化,而是恰到好處地把握瞭科學性與易讀性之間的平衡。這本書給我一種“學以緻用”的實在感,讓我覺得掌握的中醫藥知識是紮實的,並且能夠在實際生活中發揮作用。

評分

不錯,可以瞭

評分

可以給我郵寄一個清單嗎?需要報銷,沒有清單,不能報銷。

評分

挺好的,實用,

評分

可以給我郵寄一個清單嗎?需要報銷,沒有清單,不能報銷。

評分

還沒看,很厚

評分

挺好的,實用,

評分

不錯,可以瞭

評分

東西非常不錯,送貨速度杠杠的,下次還來

評分

東西非常不錯,送貨速度杠杠的,下次還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