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268-2012):工商业电力用户应急电源配置技术导则》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268-2012):工商业电力用户应急电源配置技术导则》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268-2012):工商业电力用户应急电源配置技术导则》由电力行业供用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负荷分级和供电需求
4.1 用户分类
4.2 负荷分级
4.3 供电需求
5 应急电源配置
5.1 应急电源类型
5.2 应急电源配置原则
5.3 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要求
6 应急电源的接入与运行
6.1 应急电源的接入
6.2 应急电源的运行
6.3 应急电源的保护
6.4 应急电源的接地
6.5 应急电源的切换
7 应急电源使用要求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工商业电力用户对供电连续性的需求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应急电源技术特性比较
附录C (资料性附录)应急电源配置典型模式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6.2.2 UPS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网电源作为旁路电源时,UPS逆变器的频率和相位应与电网保持同步;
b)UPS设备必须以恒定的频率供电,频率偏差应在±0.5%以内;
c)对于大多数应用场合,UPS设备输出的总谐波含量(THD)应等于或小于5%;
d)UPS的蓄电池额定放电时间应根据负荷特性确定。
6.3 应急电源的保护
6.3.1 柴油发电机组应设有过载、短路、过速度(或过频率)、冷却水温度过高、机油压力过低等保护装置,并根据需要选设过电压、欠电压、失电压、欠速度(或欠频率)、机油温度过高、起动空气压力过低、燃油箱油面过低、发电机绕组温度过高等方面的保护装置。
6.3.2 UPS电源应设有短路和过电流保护,同时应具有频率跟踪环节功能。
6.4 应急电源的接地
6.4.1 发电机采用三相380V供电电源供电时,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应与低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相一致。
6.4.2 应急电源中性线的线径应与相线的线径相同。
6.5 应急电源的切换
应急电源应当与电网之间可靠闭锁,配备必要的自动或者手动切换开关,以防止应急电源向电网倒送电等事件,应急电源的切换应符合以下要求:
a)正常供电电源、应急电源的控制装置和切换装置应当安装于同一配电室;
b)应急电源与电网的切换方式为“先断后通”,即应保证在工作电源或设备断开后再投入应急电源或设备;
c)用户允许断电时间小于8ms,应配置静态转换开关(STS)用于与主供电源的切换;
d)用户允许断电时间在0.1s~2s之间,应配置自动转换开关(ATS)用于与主供电源的切换。
7 应急电源使用要求
7.1 应急电源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条件,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预防性试验、启机试验和切换装置的切换试验。
7.2 未与供电企业签订并网调度协议的自备发电机组严禁并入公共电网运行。签订并网调度协议的发电机组用户应严格执行电力企业的调度安排和安全管理规定。
7.3 应急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应杜绝和防止以下情况发生:
a)自行变更应急电源接线方式;
b)自行拆除应急电源的闭锁装置或使其失效;
c)应急电源发生故障后长期不能修复并影响正常运行;
d)擅自将应急电源引入,转供其他用户;
e)其他可能发生应急电源向电网倒送电的情况。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268-2012):工商业电力用户应急电源配置技术导则》的图书简介,该简介内容详尽,旨在介绍其他与电力系统、电力工程、能源管理或电气技术相关的书籍,但不涉及DL/T 268-2012的具体内容。 --- 聚焦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与未来能源转型的综合性技术文献集 本套丛书汇集了一系列深度聚焦于现代电力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及未来能源技术前沿的专业书籍,旨在为电力行业从业者、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提供全面、前瞻性的知识体系支撑。丛书内容紧密围绕当前电力行业面临的技术升级、智能化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覆盖面广,技术深度高。 第一部分:电力系统规划与稳定运行 本部分重点阐述了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的运行机理、稳定控制技术及现代化的系统规划方法。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本书深入剖析了同步电机、电力电子设备(如SVC, STATCOM, HVDC等)在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内容涵盖了暂态稳定、小扰动稳定、超高压输电系统中的串联补偿对稳定性的影响等关键理论。特别强调了电力系统状态估计、最优潮流计算在实时调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来提升电网的鲁棒性和可靠性。书中通过大量实际工程案例,阐释了复杂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如PSCAD/EMTDC)的应用技巧与结果解读。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关键技术与实践》 随着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需求的增加,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技术成为焦点。本书详尽介绍了UHVDC系统的核心组件,包括高压阀组设计、换流变压器特性、平波电抗器的优化配置等。在系统控制方面,详细阐述了直流系统故障诊断、故障穿越策略以及与交流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分析。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国内外多个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实践经验总结,包括设备选型、现场调试的特殊挑战与解决方案。 《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保护技术》 系统故障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本书系统介绍了电力系统中各类故障(单相接地、相间短路、间歇性故障等)的机理分析,并重点介绍了新型保护技术,如基于小波变换的暂态量分析保护、相量测量单元(PMU)在故障定位中的应用。对于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书中提供了从传统基于阻抗到基于元件量、能量判据的演进过程,并详细讲解了微机保护装置的编程逻辑与现场调试步骤。 第二部分: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运维 本领域书籍聚焦于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电力设备从“事后维修”向“预测性维护”的转变。 《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评估技术》 本书聚焦于变压器、GIS(气体绝缘组合电器)、高压断路器等核心设备的健康管理。详细介绍了在线监测技术,如变压器溶解气体分析(DGA)的深度解读、绕组振动监测、局部放电(PD)的测试与定位技术。对于GIS设备,书籍深入探讨了SF6气体泄漏检测、内部异物检测的超声波技术应用。评估方面,系统介绍了基于概率的设备寿命预测模型(如Weibull分布模型)和风险矩阵的构建方法。 《电力系统信息物理融合与智能运维平台构建》 本著作探讨了构建“数字孪生电网”的基础架构。内容涵盖了物联网(IoT)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如智能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协议。重点介绍了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的电网负荷预测、设备健康指数(HI)构建。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边缘计算在电网现场数据预处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统一的运维平台实现跨专业(继电保护、一次设备、二次系统)数据的集成与可视化展示。 第三部分:新能源接入与电能质量控制 随着分布式能源和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发展,电能质量和电网适应性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风能、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技术与电网适应性研究》 本书全面介绍了风电机组(直驱、双馈型)和光伏逆变器接入电网的技术标准与控制要求。重点分析了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系统惯量、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智能逆变器实现电网支撑功能(如低电压穿越LVRT、高电压穿越HVRT)。书中还深入讲解了储能系统(BESS)在调频、调峰、备用电源等多种场景下的运行模式与控制策略。 《电能质量监测、分析与治理技术》 电能质量问题日益复杂,本书提供了从谐波、电压波动到三相不平衡的全面诊断方法。详细介绍了IEC标准和国家标准对电能质量指标的要求,以及先进的无源滤波器(Passive Filter)、有源滤波器(APF)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工作原理与工程应用。特别关注了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引起的快速电压暂降和高频谐波的治理方案。 第四部分:高电压工程与绝缘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物理基础——绝缘材料与高电压测试技术。 《交直流输电系统绝缘配合设计与闪络特性研究》 本书提供了不同电压等级(5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变电站设备的全套绝缘配合设计流程。详细分析了大气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的产生机制及防护措施。在材料方面,重点阐述了新型复合材料绝缘子的性能优势与老化机理,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中遇到的电晕控制关键技术。 《电力设备高电压试验技术与规范应用》 系统介绍了电力设备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及预防性试验的标准流程。内容包括工频耐压试验、冲击耐压试验(雷电、操作过电压)、局部放电试验等。书中强调了试验设备的精度校核、安全规范的执行,并结合最新的行业标准,指导读者如何正确解读试验报告,判断设备绝缘状态的合格性。 --- 本套丛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基础,力求全面覆盖当前电力行业技术发展的广阔领域,是电力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