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561-2012):水利水电工程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Selecting Conductor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561-2012):水利水电工程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Selecting Conductor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编
图书标签:
  • 水利水电工程
  • 导体
  • 电器
  • 设计规范
  • 行业标准
  • SL 561-2012
  • 电力工程
  • 电气设备
  • 水资源
  • 水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155084.956
版次:1
商品编码:1109457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Design Code for Selecting Conductor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561-2012):水利水电工程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规范》共15章26节346条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基本规定;——环境条件;——裸导体;——封闭母线;——电力电缆;——高压开关设备;——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变频装置;——中性点接地设备;——过电压保护设备;——绝缘子及穿墙套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561-2012):水利水电工程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款有:2.0.15。以黑体字标示,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基本规定
3 环境条件

4 裸导体
4.1一般规定
4.2 软导线
4.3 硬导体

5 封闭母线
5.1 共箱封闭母线
5.2 电缆母线
5.3 离相封闭母线
5.4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母线
5.5 绝缘母线

6 电力电缆
7 高压开关设备
7.1 高压交流断路器
7.2 高压交流发电机断路器
7.3 高压负荷开关
7.4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7.5 高压熔断器
7.6 电制动开关
7.7 高压真空接触器
7.8 限流熔断器组合保护装置
7.9 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7.10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8 电力变压器
9 电抗器
9.1 限流电抗器
9.2 并联电抗器
9.3 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器

10 电流互感器
11 电压互感器
12 变频装置

13 中性点接地设备
13.1 消弧线圈
13.2 接地电阻
13.3 接地变压器

14 过电压保护设备
14.1 避雷器
14.2 阻容吸收器

15 绝缘子及穿墙套管
附录A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水平
附录B 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污秽分级标准
附录C 常用电力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
附录D 不同敷设条件时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3.0.5 选择户外配电装置的导体和电器时采用的最大风速:33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可采用离地10m高,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500kV电压等级宜采用离地10m高,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最大风速超过34m/s时,户外配电装置布置宜采取相应措施。
3.0.6 环境温度低于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设备(仪表、继电器和控制保护装置)最低允许温度时,应装设加热装置或采取保温措施。
在积雪、覆冰严重地区,应采取防止冰雪引起事故的措施。
隔离开关的破冰厚度,应大于安装场所最大覆冰厚度。
3.0.7 选择导体和电器在使用环境下的相对湿度,应采用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对湿度较高的场所,应采用该处实际相对湿度。在湿热带地区应采用湿热型电器产品,在亚湿热带地区可采用普通电器产品,但应根据当地运行经验采取防潮、防水、防锈、防霉及防虫害等防护措施。
3.0.8 为保证空气污秽地区导体和电器的安全运行,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污秽情况选用下列措施,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污秽分级标准见附录B:
1 增大电瓷外绝缘的有效爬电距离,选用有利于防污的材料或电瓷造型,如采用硅橡胶、大小伞、大倾角、钟罩式等特制绝缘子。
2 采用热缩增爬裙增大电瓷外绝缘的有效爬电距离。
3 采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或户内配电装置。
3.0.9 海拔超过1000m的地区,应选择适用于该海拔高度的电器、电瓷产品。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不同主题图书的详细简介,完全不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561-2012):水利水电工程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规范》的内容。 --- 书名: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与物质流动:一项跨学科研究 作者: [虚构] 王建明, 玛丽亚·桑切斯 出版社: 环宇学术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3年 页数: 680页 定价: 188.00元 --- 内容简介 《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与物质流动:一项跨学科研究》是一部深入剖析古代连接东西方世界的复杂网络——丝绸之路——的权威著作。本书超越了传统的历史叙事,整合了考古学、人类学、经济史、艺术史和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旨在全面呈现丝绸之路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跨度内,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及其深远影响。 本书的结构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力求构建一个立体、多维的丝绸之路图像。 第一部分:地理背景与早期网络构建(约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 本部分重点考察了丝绸之路地理环境的严酷性及其对早期贸易路线的塑造作用。研究人员详细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帕米尔高原和中亚草原等关键地理障碍,探讨了不同游牧民族和定居文明(如汉代中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如骆驼驯化、水利工程)来克服这些障碍,从而建立起最初的陆路和海路连接。特别关注了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王朝对西域控制权的巩固,以及由此引发的初期丝绸、香料、玉石的定向流动。 第二部分:物质的迁徙与经济形态的演变(约公元2世纪—9世纪) 这一部分聚焦于丝绸之路上的核心——物质商品的交换。作者们通过对出土文物(如陶器、玻璃器、金属器皿)的化学成分分析和风格比对,重建了贸易品的流向图谱。书中详尽讨论了丝绸从东方向西方扩散的过程及其在不同社会层级中的意义,以及西方(特别是罗马和拜占庭)的贵金属、玻璃制造技术向东方的输入。 经济学角度的分析揭示了沿线城市(如撒马尔罕、粟特古城、敦煌)作为中转站的经济机制,包括市场管理、货币体系(如金币、银币、布帛作为支付手段的转换)以及不同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税与税收制度对贸易活跃度的影响。此外,本书还首次系统性地对比了陆路与海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比重变化,探讨了季风洋流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部分:观念、信仰与知识的传播(公元5世纪—13世纪) 本书认为,丝绸之路的意义远超物质交换。第三部分是全书最具原创性的部分,集中探讨了思想、宗教和技术知识的传播。 在宗教领域,作者们运用比较宗教学的方法,详尽梳理了佛教自印度向中亚和中国传播的复杂路径,包括不同教派(如大乘、小乘)的适应性变化,以及佛教艺术风格(如犍陀罗艺术)如何融入本地文化。同时,景教(聂斯托利派基督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在沿线地区的早期传播轨迹也被细致描绘。 在知识传播方面,本书关注了天文学、医学和数学知识的交流。例如,古印度的“十进制”系统如何经由中亚学者传入阿拉伯世界,并最终影响欧洲;以及波斯和拜占庭的医学典籍在唐宋时期的翻译和吸收情况。对敦煌文献和中亚洞窟壁画的语言分析,为理解这种跨文化知识的“本土化”过程提供了宝贵证据。 第四部分:丝绸之路的衰落、遗产与现代回响(14世纪至今) 最后一部分探讨了随着奥斯曼帝国崛起、地理大发现开启以及海运技术的进步,传统丝绸之路陆路贸易的相对式微。作者分析了这一历史转折点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因素。 更重要的是,本部分转向考察丝绸之路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这包括了对现存遗址的保护现状评估,以及在当代地缘政治和全球化背景下,“丝绸之路”概念的当代复兴与重塑。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本书审慎地讨论了历史叙事如何被用于现代外交和经济战略,并提出了对“全球互联性”的未来展望。 核心贡献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无可比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和丰富的案例研究。通过对大量一手考古资料、碑铭文献以及不同语种史料的重新解读,本书不仅修订了许多关于丝绸之路传播速度和规模的传统认知,更重要的是,它将丝绸之路从一个静态的“路线图”转变为一个动态的、持续演变的“互动场域”。它为研究全球化历史的学者、文化交流的研究者以及关注欧亚大陆历史的读者,提供了一部全面、深刻且极具启发性的参考指南。 --- 推荐读者 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国际关系学、区域研究、艺术史、经济史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对古代文明交流、中亚历史、欧亚大陆互动史感兴趣的广大历史爱好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电气设备的防火和防爆方面的论述,是我个人认为非常出彩的一点。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地下厂房和引水隧洞中的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后果不堪设想。规范中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开关柜、变压器在特定环境下的防护等级要求,以及接地系统的设计规范,都进行了细致的量化。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电缆桥架的耐火性能要求,这在很多早期设计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被这本规范提升到了核心地位。它不仅强调了材料的选择,还对敷设方式和防火封堵提出了明确的验收标准。这种对安全冗余的极致追求,体现了水利行业对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责任感。阅读过程中,我忍不住对照我们正在进行的项目图纸,发现好几个原本以为已经很完善的地方,对照新规范进行审视后,确实还有提升空间。它引导我们去思考那些潜藏的风险点,是一种积极的、具有前瞻性的安全思维的培养。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担心它会不会太晦涩难懂,毕竟是国家标准层面的东西,总免不了术语堆砌。但翻开后发现,编者显然花了不少心思在结构的组织上。它遵循了工程设计的自然逻辑顺序,从基础参数的确定到具体设备的选型,再到安装调试的注意事项,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最让我觉得贴心的是,它对各种标准工况和非标准工况下的设备选型差异做了明确的区分和指导。比如,在考虑水库蓄水和放水过程中的负荷波动时,不同类型的水泵和电机的选型策略,规范中给出的指导非常具体,避免了过度设计或设计不足的风险。这对于控制项目成本和确保长期运行可靠性来说,至关重要。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操的无缝衔接,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一般的设计手册。它更像是一套经过无数次工程实践检验的“最佳实践指南”,而不是冷冰冰的条文汇编。

评分

这本《水利水电工程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规范》简直是本活地图,对于咱们这些常年跟水利工程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太及时了。它不像那些干巴巴的理论教材,而是直接面向实践,把设计流程和关键节点的考量梳理得明明白白。我特别欣赏它在选择导线截面时的那套逻辑,考虑的因素非常全面,从载流量到电压降,再到短路热稳定,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尤其是在高海拔、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案例,真是让人茅塞顿开。以往在这些特殊环境下做设计,总感觉心里没底,生怕哪里没考虑到位。但有了这本规范做后盾,心里踏实多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大型水电站的变电站设计,里面关于继电保护和自动化系统的设备选型建议,结合了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非常具有前瞻性。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选什么”,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选”,这种深度的解析,对于提升年轻工程师的专业素养是极大的帮助。读起来,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现场手把手指导,细致入微,毫无保留。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运用也值得称赞,这在技术规范类书籍中并不常见。很多关键的计算公式和推荐参数,都配上了清晰易懂的流程图或者对比表格。例如,在讲解电容器组的无功补偿容量计算时,它用一个流程图将复杂的迭代计算过程简化成了几个清晰的步骤,大大降低了理解和应用的学习成本。而且,它对不同类型导体(如架空线、埋地电缆、隧道内电缆)的载流量修正系数表做得非常详尽,这些系数的取值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和后期的运行效率。过去我们可能需要翻阅好几份不同的参考资料来汇总这些系数,现在一本规范就集成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撰者对一线工程师工作习惯的深刻理解,真正做到了“工具书”的本质,而非高高在上的理论指导书。

评分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规范并没有固步自封于传统技术。它在讨论到新兴技术如大功率变频驱动系统和智能配电系统时,展现了兼容并蓄的态度。虽然是2012年的标准,但其中关于电磁兼容性(EMC)和电能质量的要求,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不像一些老旧规范那样对新技术采取保守甚至排斥的态度,而是明确了在引入先进设备时,必须满足哪些基础性的电气安全和可靠性指标。这对于正在进行水利工程自动化升级改造的单位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它为新技术在严苛的水利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经过标准校验的“落地”框架。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权威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行业宝典,对任何参与水利水电工程电气设计和审查的人员来说,都是案头必备的珍贵资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