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师必备:九大系统电路识图宝典

电子工程师必备:九大系统电路识图宝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斌 等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工程
  • 电路分析
  • 电路识图
  • 电子工程师
  • 实用工具书
  • 电路原理
  • 电路设计
  • 维修调试
  • 入门指南
  • 专业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855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0721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页数:686
字数:1213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子工程师必备:九大系统电路识图宝典》从较高知识点起步,系统地介绍了九大类数十种功能电路和上百种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书中对每一类型的电路均详细讲解其典型应用电路,以及电路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等。对于同一种电路功能,均给出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实用电路。
  《电子工程师必备:九大系统电路识图宝典》可作为案前电路分析的手册典藏之用,适合于立志成为电子工程师的各级别读者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4种典型负反馈电路
1.1 负反馈放大器综述
1.1.1 反馈、正反馈和负反馈
1.1.2 负反馈电路种类
1.1.3 负反馈信号
1.1.4 不同频率信号的负反馈
1.1.5 局部和大环路负反馈
1.1.6 负反馈电路分析方法
1.2 4种典型负反馈放大器
1.2.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器
1.2.2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
1.2.3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
1.2.4 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器
1.2.5 4种负反馈电路知识点"微播"
1.3 负反馈改善放大器性能
1.3.1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1.3.2 放大器频率响应
1.3.3 放大器信噪比
1.3.4 放大器失真度
1.3.5 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和动态范围
1.3.6 负反馈减小非线性失真
1.3.7 负反馈扩宽放大器频带
1.3.8 负反馈降低放大器噪声和稳定放大器工作状态
1.4 负反馈放大器消振电路
1.4.1 产生自激的条件和消振电路原理
1.4.2 RC移相电路
1.4.3 超前式消振电路
1.4.4 滞后式消振电路
1.4.5 超前-滞后式消振电路
1.4.6 负载阻抗补偿电路
1.5 RC电路参与的负反馈电路
1.5.1 变形负反馈电路特点和分析方法
1.5.2 RC电路阻抗特性
1.5.3 RC负反馈式电路
1.6 LC电路参与的负反馈电路
1.6.1 LC并联谐振电路阻抗特性
1.6.2 LC串联谐振电路阻抗特性
1.6.3 LC并联谐振电路参与的负反馈电路
1.6.4 LC串联谐振电路参与的负反馈电路
1.7 其他负反馈电路
1.7.1 差分放大器发射极负反馈电阻
1.7.2 负反馈抑制零点漂移
1.7.3 可控制负反馈量的负反馈电路
1.7.4 场效应管和电子管放大器中负反馈电路
1.7.5 正反馈和负反馈判断方法小结

第2章 放大器系统电路
2.1 多级放大器组成方框图和电路分析方法
2.1.1 多级放大器结构方框图
2.1.2 各单元电路作用和电路分析方法
2.2 双管阻容耦合放大器详解及电路故障分析
2.2.1 单级放大器类型识别方法和直流、交流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理解
2.2.2 元器件作用分析和电路故障分析
2.3 双管直接耦合放大器
2.3.1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2.3.2 元器件作用分析和电路故障分析
2.4 三级放大器
2.4.1 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理解
2.4.2 电路故障分析
2.5 耦合电路
2.5.1 耦合电路功能和电路种类
2.5.2 阻容耦合电路
2.5.3 直接耦合电路
2.5.4 变压器耦合电路
2.6 退耦电路
2.6.1 级间交连概念
2.6.2 退耦电路工作原理分析和电路故障分析
2.7 差分放大器
2.7.1 差分放大器基础知识和电路分析方法
2.7.2 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2.7.3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式差分放大器
2.7.4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式差分放大器
2.7.5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式差分放大器
2.7.6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式差分放大器
2.7.7 带恒流源差分放大器
2.7.8 具有零点校正电路的差分放大器
2.7.9 多级差分放大器
2.8 音频前置集成电路
2.8.1 电路分析方法
2.8.2 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理解
2.9 音频功率放大器基础知识
2.9.1 电路结构方框图和放大器种类
2.9.2 甲类、乙类和甲乙类放大器
2.9.3 定阻式输出和定压式输出放大器
2.9.4 推挽、互补推挽和复合互补推挽放大器
2.9.5 推挽输出级静态偏置电路
2.10 变压器耦合推挽功率放大器
2.10.1 推动级电路
2.10.2 功放输出级电路
2.10.3 电路特点和电路分析小结
2.11 分立元器件OTL 功率放大器
2.11.1 OTL 功率放大器输出端耦合电容分析
2.11.2 直流电路分析
2.11.3 交流电路分析
2.11.4 自举电路分析
2.11.5 电路故障分析和输出端直流电压分析
2.11.6 实用复合互补推挽式OTL功率放大器
2.12 集成电路OTL功率放大器
2.12.1 单声道OTL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
2.12.2 双声道OTL音频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
2.13 分立和集成OCL功率放大器
2.13.1 分立元器件OCL功率放大器
2.13.2 集成电路OCL音频功率放大器
2.14 BTL功率放大器
2.14.1 BTL功率放大器基础知识
2.14.2 分立元器件BTL功率放大器
2.14.3 集成电路BTL功率放大器
2.15 其他放大器
2.15.1 场效应管实用偏置电路
2.15.2 场效应管和晶体三极管混合放大器
2.15.3 电子管放大器直流电路
2.15.4 电子管阴极输出器电路
2.15.5 电子三极管阻容耦合电压放大器
2.15.6 电子五极管放大器
2.15.7 多种集成运算放大器实用电路
2.16 限幅放大器电路
2.16.1 二极管限幅放大器
2.16.2 三极管限幅放大器
2.16.3 差分放大器限幅电路
2.17 万用表检修放大器知识点"微播"
2.17.1 单级音频放大器无声故障处理对策
2.17.2 单级音频放大器声音轻故障处理对策
2.17.3 单级音频放大器噪声大故障处理对策
2.17.4 单级音频放大器非线性失真故障处理对策和注意事项
2.17.5 单级选频放大器故障处理对策
2.17.6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故障处理方法
2.17.7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故障处理对策
2.17.8 变压器耦合推挽功率放大器故障处理对策
2.17.9 单声道OTL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2.17.10 双声道OTL音频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2.17.11 单声道OCL音频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2.17.12 BTL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2.17.13 基本扬声器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2.17.14 特殊扬声器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2.17.15 二分频扬声器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2.17.16 扬声器保护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第3章 电源系统电路
3.1 电源变压器降压电路
3.1.1 电源接地电路
3.1.2 典型变压器降压电路
3.1.3 电源变压器电路故障分析与处理对策
3.1.4 二次绕组抽头变压器降压电路
3.1.5 另一种二次绕组抽头变压器降压电路
3.1.6 两组二次绕组变压器降压电路
3.1.7 电容降压电路
3.1.8 降压电路分析和故障分析小结
3.1.9 电源变压器降压电路故障部位判断逻辑思路综述和检修方法
3.2 电源开关电路
3.2.1 典型电源开关电路
3.2.2 高压回路双刀电源开关电路
3.2.3 直流低压回路电源开关电路
3.2.4 定时控制电源开关电路
3.2.5 电源开关电路和故障分析小结
3.3 电源过流保险电路
3.3.1 交流高压回路保险丝电路
3.3.2 交流低压回路保险丝电路
3.3.3 交流高压和低压回路双重保险丝电路
3.3.4 直流回路保险丝电路
3.3.5 交流直流回路双重保险丝电路
3.4 电源高频抗干扰电路
3.4.1 电源变压器屏蔽层高频抗干扰电路
3.4.2 电容高频抗干扰电路
3.4.3 电感高频抗干扰电路
3.4.4 电容和电感混合高频抗干扰电路
3.5 交流输入电压转换电路
3.5.1 交流输入电压转换电路原理和电路特点
3.5.2 交流输入电压转换电路
3.6 半波整流电路
3.6.1 正极性半波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思路
3.6.2 正极性半波整流电路
3.6.3 整流电路故障机理及检修方法
3.6.4 负极性半波整流电路
3.6.5 正、负极性半波整流电路
3.7 全波整流电路
3.7.1 正极性全波整流电路
3.7.2 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
3.7.3 正、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
3.7.4 半桥堆构成的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
3.7.5 半桥堆构成的正极性全波整流电路
3.7.6 桥堆构成的正、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
3.8 桥式整流电路
3.8.1 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
3.8.2 负极性桥式整流电路
3.8.3 桥堆构成的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详解及电路故障分析
3.8.4 桥堆构成的负极性桥式整流电路详解及电路故障分析
3.9 倍压整流电路
3.9.1 二倍压整流电路
3.9.2 整流电路小结
3.9.3 实用倍压整流电路
3.10 电容滤波电路
3.10.1 电容滤波电路
3.10.2 滤波电路故障机理及故障种类
3.11 π形RC滤波电路和π形LC滤波电路
3.11.1 π形RC滤波电路
3.11.2 多节π形RC滤波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理解
3.11.3 π形LC滤波电路
3.11.4 高频滤波电路
3.11.5 地线有害耦合与滤波电路
3.12 电子滤波器电路
3.12.1 单管电子滤波器电路
3.12.2 双管电子滤波器电路
3.12.3 具有稳压功能的电子滤波器电路
3.13 典型串联调整型稳压电路详解及电路故障分析
3.13.1 串联调整型稳压电路组成及各单元电路作用
3.13.2 直流电压波动因素解析和电路分析方法
3.13.3 典型串联调整型稳压电路
3.14 串联调整型变形稳压电路
3.14.1 串联调整管电路中复合管电路
3.14.2 采用复合管构成的串联调整管稳压电路
3.14.3 采用辅助电源的串联调整型稳压电路
3.14.4 接有加速电容的串联调整型稳压电路
3.15 调整管变形电路
3.15.1 调整管并联电路
3.15.2 复合管调整管电路
3.15.3 调整管分流电阻电路
3.16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
3.16.1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典型应用电路
3.16.2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输出电压调整电路
3.16.3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增大输出电流电路
3.17 直流电压供给电路
3.17.1 了解直流电压供给电路
3.17.2 整机直流电压供给电路分析方法
3.18 万用表检修电源电路故障知识点"微播"
3.18.1 故障种类
3.18.2 电源变压器降压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3.18.3 半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3.18.4 全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3.18.5 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3.18.6 直流电压供给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3.18.7 简易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3.18.8 调整管稳压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3.18.9 实用电源电路故障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3.19 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3.19.1 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基础知识
3.19.2 固定型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典型应用电路
3.19.3 调节型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典型应用电路
3.19.4 5 脚调节型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3.19.5 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并联运用
3.19.6 负电压输出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3.19.7 负电压输出可调节可关断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3.19.8 带电源显示的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3.19.9 双路输出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3.19.10 3路输出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3.19.11 4路输出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3.20 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知识点"微播"
3.20.1 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主要参数
3.20.2 低压差稳压器知识点
3.20.3 低压差稳压器的4 种应用类型
3.21 开关型稳压电源
3.21.1 开关稳压电源与串联调整型稳压电源比较
3.21.2 有关开关稳压电源专业术语的英语单词和缩写
3.21.3 开关稳压电路种类综述
3.21.4 串联型开关稳压电路
3.21.5 并联型开关稳压电路
3.21.6 脉冲变压器耦合并联开关型稳压电路
3.21.7 调宽式和调频式开关型稳压电路
3.21.8 实用开关稳压电源电路之一
3.21.9 实用开关稳压电源电路之二

第4章 扫描系统电路
4.1 扫描电路组成和同步分离电路
4.1.1 电子扫描
4.1.2 扫描电路组成
4.1.3 同步分离电路
4.2 场振荡器
4.2.1 间歇场振荡器
4.2.2 多谐场振荡器
4.2.3 再生环场振荡器
4.2.4 集成电路场振荡器
4.3 场输出级电路和实用场扫描电路
4.3.1 场输出级电路
4.3.2 实用场扫描电路
4.4 行扫描电路
4.4.1 行扫描电路综述
4.4.2 电视机行AFC 电路
4.4.3 行振荡器
4.4.4 行输出级电路
4.5 视频电路知识点"微播"
4.5.1 视觉特性基础知识
4.5.2 三基色
4.5.3 电视机常用信号波形
4.5.4 彩色电视常用信号波形
4.5.5 彩色电视信号传送方式
4.5.6 兼容制彩色电视
4.5.7 彩色电视制式
4.5.8 黑白电视机整机电路方框图
4.5.9 黑白电视机各单元电路作用
4.5.10 PAL制彩色电视机单元电路作用
4.5.11 彩色电视机亮度通道方框图和各单元电路作用
4.5.12 彩色电视机色度通道方框图和各单元电路作用

第5章 音响系统电路
5.1 静噪电路
5.1.1 静噪电路种类和基本工作原理
5.1.2 机内话筒录音静噪电路
5.1.3 开机静噪电路和选曲静噪电路
5.1.4 调频调谐静噪电路
5.1.5 开关操作静噪电路
5.1.6 停机静噪电路
5.1.7 专用静噪集成电路
5.1.8 动态降噪集成电路
5.2 杜比降噪系统
5.2.1 杜比B型降噪系统基本原理
5.2.2 杜比B型降噪集成电路LM1011N应用电路
5.3 扬声器分频电路
5.3.1 分频电路种类
5.3.2 二分频扬声器电路
5.3.3 两种三分频扬声器电路
5.4 立体声扩展电路
5.4.1 频率分段合成方法
5.4.2 同相和反相分取信号扩展电路
5.4.3 界外立体声扩展电路
5.4.4 扬声器反相扩展电路
5.4.5 中间声场功放及扬声器电路
5.5 混响器
5.5.1 混响器的分类
5.5.2 模拟电子混响器
5.5.3 数字混响器
5.6 音响技术知识点"微播"
5.6.1 声音三要素
5.6.2 立体声概念
5.6.3 听觉基本特性
5.6.4 音响技术重要定律和效应
5.6.5 3种用途的放大器
5.6.6 音响放大器技术性能指标
5.6.7 放大器性能指标与音质之间关系
5.6.8 扬声器质量对音质的影响
5.6.9 音箱的个性
5.6.10 音箱灵敏度
5.6.11 常见音箱结构和几种特殊音箱
5.6.12 书架音箱外形
5.6.13 低音
5.6.14 超低音音箱
5.6.15 线材与靓声
5.6.16 发烧级线材
5.6.17 纯音乐系统
5.6.18 组合音响
5.6.19 家庭AV中心
5.6.20 家庭影院系统
5.6.21 家庭卡拉OK系统
5.6.22 筹建家庭音响组合系统的思考
5.6.23 听音室声学条件和改良方案
5.6.24 左、右声道主音箱摆位要素
5.6.25 其他音箱的摆位要求
5.7 立体声调频收音电路
5.7.1 调频收音电路高频放大器
5.7.2 调频收音电路本机振荡器
5.7.3 调频收音电路混频器
5.7.4 中频放大器
5.7.5 调频收音电路AFC电路和AGC电路
5.7.6 比例鉴频器
5.7.7 正交鉴频器
5.7.8 脉冲密度型鉴频器
5.7.9 立体声复合信号组成和立体声解码器种类
5.7.10 矩阵式立体声解码器
5.7.11 开关式立体声解码器
5.7.12 锁相环立体声解码器
5.7.13 去加重电路
5.8 实用调频收音电路
5.8.1 调频头电路
5.8.2 调频中频放大器和鉴频器电路
5.8.3 立体声解码器集成电路TA7343P分析
5.8.4 实用立体声解码器集成电路LA3361
5.9 数字调谐系统
5.9.1 DTS基本概念
5.9.2 DTS集成电路TC9157AP应用电路
5.9.3 DTS集成电路TC9137P
5.9.4 μPD1700系列DTS集成电路引脚作用

第6章 振荡系统电路
6.1 弦波振荡器概述
6.1.1 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组成和各单元电路作用
6.1.2 振荡器电路工作条件和种类
6.1.3 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分析方法
6.2 RC正弦振荡器
6.2.1 RC移相电路
6.2.2 RC移相式正弦波振荡器
6.2.3 RC选频电路正弦波振荡器
6.3 变压器耦合和电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6.3.1 变压器耦合正弦波振荡器
6.3.2 电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6.4 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差动式正弦波振荡器
6.4.1 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6.4.2 差动式正弦波振荡器
6.5 双管推挽式振荡器
6.6 集成运放振荡器
6.6.1 集成运放基础知识
6.6.2 集成运放构成的正弦波振荡器
6.6.3 矩形脉冲转换为标准正弦波信号电路
6.6.4 集成运放构成的移相振荡器
6.6.5 集成运放构成的缓冲移相振荡器
6.6.6 集成运放构成的正交振荡器
6.6.7 Bubba振荡器
6.7 晶振构成的振荡器
6.7.1 石英晶振
6.7.2 晶振构成的串联型振荡器
6.7.3 晶振构成的并联型振荡器
6.7.4 微控制器电路中晶振电路
6.8 555集成电路振荡器
6.8.1 555集成电路
6.8.2 555集成电路构成的单稳电路
6.8.3 555集成电路构成的双稳态电路
6.8.4 555集成电路构成的无稳态电路
6.9 双稳态电路
6.9.1 集-基耦合双稳态电路
6.9.2 发射极耦合双稳态电路
6.9.3 施密特触发器
6.10 单稳态电路
6.10.1 集-基耦合单稳态电路
6.10.2 发射极耦合单稳态电路
6.10.3 TTL与非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6.11 无稳态电路多谐振荡器
6.11.1 分立元器件构成的自激多谐振荡器
6.11.2 TTL与非门简易自激多谐振荡器
6.11.3 石英晶体自激多谐振荡器
6.11.4 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第7章 控制系统电路
7.1 音量控制器电路
7.1.1 电阻分压电路
7.1.2 单声道音量控制器
7.1.3 双声道音量控制器
7.1.4 电子音量控制器
7.1.5 触摸式音量分挡控制器
7.1.6 可存储式音量控制器
7.1.7 场效应管音量控制器
7.1.8 音量压缩电路
7.1.9 级进式电位器构成的音量控制器
7.1.10 数字电位器构成的音量控制器
7.1.11 电脑用耳机音量控制器
7.2 音调控制器电路大全
7.2.1 RC衰减式高、低音控制器
7.2.2 RC负反馈式音调控制器
7.2.3 LC串联谐振图示音调控制器
7.2.4 集成电路图示音调控制器
7.2.5 分立元器件图示音调控制器
7.3 立体声平衡控制器
7.3.1 单联电位器构成的立体声平衡控制器
7.3.2 带抽头电位器的立体声平衡控制器
7.3.3 双联同轴电位器构成的立体声平衡控制器
7.3.4 特殊双联同轴电位器构成的立体声平衡控制器
7.4 响度控制器
7.4.1 单抽头式响度控制器
7.4.2 双抽头式响度控制器
7.4.3 无抽头式响度控制器
7.4.4 专设电位器的响度控制器
7.4.5 独立的响度控制器
7.4.6 精密响度控制器
7.4.7 多功能控制器集成电路
7.5 电视机对比度控制器、亮度控制器、色饱和度控制器、场中心、行中心和行幅调整电路
7.5.1 对比度控制器
7.5.2 亮度控制器
7.5.3 色饱和度控制器
7.5.4 电视机场中心、行中心和行幅调整电路
7.6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7.6.1 正向和反向AGC电路概念
7.6.2 收音机AGC电路
7.6.3 电视机峰值型AGC电路
7.6.4 电视机键控型AGC电路
7.6.5 电视机高放延迟式AGC电路
7.6.6 电视机集成电路AGC电压检出电路
7.6.7 电视机集成电路中放和高放AGC电路
7.7 自动电平控制电路和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7.7.1 ALC电路基本原理
7.7.2 集成电路ALC电路
7.7.3 电视机自动频率调谐电路
7.8 电视机自动噪声消除电路
7.8.1 电视机ANC电路
7.8.2 彩色电视机ANC 电路
7.9 ABL电路、ACC电路、ACK电路、ARC电路和APC电路
7.9.1 自动亮度限制电路
7.9.2 自动色饱和度控制电路
7.9.3 自动消色电路
7.9.4 自动清晰度控制电路
7.9.5 光头自动功率控制电路

第8章 数字系统电路
8.1 逻辑门电路
8.1.1 机械开关和电子开关
8.1.2 或门电路
8.1.3 与门电路
8.1.4 非门电路
8.1.5 与非门电路
8.1.6 或非门电路
8.1.7 其他门电路
8.1.8 逻辑门电路识图小结
8.2 触发器
8.2.1 RS触发器概述
8.2.2 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8.2.3 或非门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8.2.4 分立元器件RS触发器电路
8.2.5 同步RS触发器
8.2.6 RS触发器空翻现象
8.2.7 主从触发器
8.2.8 其他触发器
8.2.9 触发器识图小结
8.3 组合逻辑电路
8.3.1 半加器
8.3.2 全加器
8.3.3 一位数比较器
8.3.4 多位数比较器
8.3.5 判奇(偶)电路
8.3.6 数据选择器
8.3.7 数据分配器
8.3.8 编码概念
8.3.9 键控8421-BCD码编码器电路
8.3.10 实用的键控输入电路分析
8.3.11 二极管译码器
8.3.12 与门译码器
8.3.13 数字式显示器基础知识
8.4 时序逻辑电路
8.4.1 寄存器种类
8.4.2 数码寄存器
8.4.3 右移位寄存器
8.4.4 左移位寄存器
8.4.5 双向移位寄存器和识图小结
8.4.6 计数器种类
8.4.7 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8.4.8 维持阻塞D触发器构成的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8.4.9 异步二进制减法计数器
8.4.10 串行进位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8.4.11 并行进位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8.4.12 同步二进制可逆计数器和识图小结
8.4.13 非二进制计数器

第9章 整机电路分析——调幅收音电路分析及套件装配指导
9.1 初步了解收音机和整机电路图识图方法
9.1.1 学好收音机的作用"广博"
9.1.2 收音机种类概述
9.1.3 收音机主要指标
9.1.4 调幅收音机整机电路方框图及各单元电路作用综述
9.1.5 整机电路图识图方法
9.1.6 印制电路图识图方法
9.1.7 修理识图方法
9.2 收音机输入调谐电路分析
9.2.1 调幅信号波形说明
9.2.2 典型输入调谐电路
9.2.3 实用输入调谐电路分析
9.3 变频级电路分析
9.3.1 变频器基本工作原理
9.3.2 典型变频级电路分析
9.3.3 本机振荡器电路工作状态判断方法
9.3.4 实用变频级电路分析
9.3.5 变频器电路细节说明
9.3.6 外差跟踪
9.3.7 三点统调方法
9.4 收音机中频放大器和检波电路分析
9.4.1 中频放大器幅频特性
9.4.2 中频放大器电路形式
9.4.3 典型中频放大器电路分析
9.4.4 实用中频放大器电路分析
9.4.5 典型检波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9.4.6 三极管检波电路分析
9.4.7 实用AGC 电路分析
9.5 收音机套件装配指导书
9.5.1 测试收音机套件中元器件
9.5.2 收音机低放电路元器件装配与焊接方法
9.5.3 低放电路调试方法
9.5.4 收音机套件其他电路装配方法
9.5.5 静态电流测量方法和调试方法
……

精彩书摘

2.12dB型三分频扬声器电路
图5—37所示是12dB型三分频扬声器电路,它是在(xiB型电路基础上再接入分频电感和电容而成的。L4用来迸一步将中频和低频段信号旁路,L3进一步旁路低频段信号,C3进一步旁路高频段信号,C4进一步旁路中频和高频段信号,使各扬声器更好地工作在各自频段内。这种三分频电路是l2dB型的,其分频效果好于6dB型电路。
5.4立体声扩展电路
在立体声重放系统中,为了改善立体声效果,要求左、右声道音箱在放置时要适当拉开距离,这样声像的定位效果、移动感才更为明显。
在加入立体声扩展电路后,可以在少拉开左、右声道音箱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加开阔的立体声声场。
立体声扩展电路的种类较多。
5.4.1频率分段合成方法
1.基本原理
频率分段合成方法立体声扩展电路的原理可用图5.39所示来说明。这种扩展方式的基本原理是:对左声道信号不作任何处理,而对右声道信号进行处理,即用一个低通滤波器,
再设一个截止频率为500Hz的中高通滤波器,取出500Hz以上的中高频段信号,送入反相器使信号反180°,再将这一信号与低通滤波器输出的信号混合,得到一个全频段右声道音频信号。
大干500Hz的右声道信号已与原来未处理的信号反了180°,这样左、右声道音箱中重放出来的声音由于中高频段两声道信号相位已反相而具有更为广阔的声场,但是对500Hz以下低频段信号无扩展效果。不过,低频段声音对定位的影响不大。
2.实用电路分析
图5—40所示是频率分段合成扩展的实用电路,图中只出右声道的频率分段合成部分电路,左声道是一个传输电路(无信号处理环节),在此省略。
这一电路的工作原理是:C2、R2和VT1放大器的输入阻抗构成一个RC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500Hz,利用C2对低频段信号容抗大的特点实现高通特性。
右声道输入信号Ui(R)中大于500Hz的中高频段信号经C2、R2加到VT1基极,经过VT1放大和反相后从其集电极输出。由于C2、R2等的作用,小于500Hz的低频段信号不能加到VT1基极。
R1、C3等构成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也是500Hz,利用c3对中高频段信号容抗很小而分流掉500Hz以上的中高频段信号。这样,右声道输入信号Ui(R)中的低频段信号经C1、R1、R5加到VT1发射极,此时VT1作为共基极电路,低频段信号经VTl放大在VT1内部与中高频段信号混合后从集电极输出。














前言/序言


《电子工程师必备:九大系统电路识图宝典》的内容涉及了电子工程领域九大核心系统的电路图解析,旨在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各类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参数。本书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理论教材,而是以实用性为导向,聚焦于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高频电路类型,通过大量的电路图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提升读者的电路识图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共分为九个主要章节,每个章节对应一个重要的电子系统。这些系统涵盖了从基础的电源管理到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再到高频通信的各个方面,力求全面覆盖电子工程师日常工作所需的核心知识。 第一章:电源管理系统电路解析 本章重点讲解各类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线性稳压器、开关稳压器(Buck, Boost, Buck-Boost)、低压差(LDO)稳压器、充电管理电路(锂电池充电、恒流/恒压充电)、电池监控电路等。详细分析其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效率、纹波抑制、瞬态响应等关键性能指标。通过实际电路图,展示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源芯片,如何设计滤波器,以及如何优化电源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会探讨电源保护电路,如过压保护(OVP)、过流保护(OCP)、欠压锁定(UVLO)等,以及这些保护机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模拟信号处理电路解析 本章深入探讨了放大器电路、滤波器电路、信号调理电路等模拟信号处理的核心单元。详细介绍运算放大器(Op-Amp)的各种应用,如同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差分放大器、积分器、微分器等。分析滤波器(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的原理、设计方法及其在抑制噪声、提取有用信号中的作用。此外,还会涉及信号衰减器、阻抗匹配电路、以及用于传感器信号采集的前置放大电路等,重点在于理解信号在模拟电路中如何被放大、滤波和转换。 第三章:数字信号处理(DSP)基础电路解析 本章聚焦于数字信号处理在硬件层面的实现,介绍与DSP相关的基础电路模块。内容包括ADC(模数转换器)和DAC(数模转换器)的原理与选型,它们在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过程。讲解常用的数字逻辑门电路(AND, OR, NOT, XOR等)及其组合逻辑,以及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的基本构成和应用。重点在于理解这些基础单元如何组合构建更复杂的数字处理系统,为后续章节的高级数字电路打下基础。 第四章:微控制器(MCU)及外围接口电路解析 本章详细讲解微控制器(MCU)的内部结构(CPU、存储器、I/O端口、定时器、中断控制器等)以及其常见的应用电路。重点在于MCU的各种外围接口,如UART、SPI、I2C、ADC、PWM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接口与其他芯片或传感器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MCU,并设计与之配套的最小系统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和调试接口电路。 第五章:存储器系统电路解析 本章系统性地介绍各类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接口特性以及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内容包括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Flash存储器(NOR Flash, NAND Flash)、EEPROM等。详细讲解它们的读写时序、寻址方式、功耗特性,以及如何将它们集成到系统中。会探讨存储器接口电路的设计,如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信号的时序匹配,以及如何设计存储器扩展电路。 第六章:通信接口与总线电路解析 本章专注于电子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接口和总线技术。内容涵盖了串行通信(RS-232, RS-485, USB, Ethernet)和并行通信的接口电路设计、信号电平转换、电气特性和协议。详细分析CAN总线、I2C总线、SPI总线等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其总线拓扑、仲裁机制、错误检测和纠错。讲解不同通信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通信接口。 第七章:高频/射频(RF)电路基础解析 本章为读者提供了高频及射频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关键电路分析。内容包括阻抗匹配(Smith圆图的应用)、低噪声放大器(LNA)、功率放大器(PA)、混频器、振荡器、滤波器(LC滤波器、陶瓷滤波器、 SAW滤波器)等。讲解这些电路在高频环境下的特殊要求,如寄生参数的影响、屏蔽、接地等。通过具体的RF电路框图和实物图,展示射频信号链的构成以及各个模块的功能。 第八章:传感器与信号采集电路解析 本章聚焦于各类传感器的信号接口和采集电路。内容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光敏传感器、霍尔效应传感器等的接口电路和工作原理。讲解如何设计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包括放大、滤波、偏置等,以获得高质量的传感器输出信号。讨论ADC的选型与使用,以及如何将传感器数据有效地采集到微控制器或其他处理单元。 第九章:嵌入式系统设计与调试电路解析 本章是对前八章内容的整合与应用,关注嵌入式系统的整体设计和调试。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结构(MCU、存储器、接口、电源)、PCB设计要点(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EMI/EMC设计)、常见的调试接口(JTAG, SWD)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实际的嵌入式系统案例,讲解如何从整体上理解系统架构,如何进行硬件选型和原理图设计,以及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如何利用调试工具定位和解决硬件问题。 本书的特点与价值: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每章都配有大量的电路图、原理图、方块图以及部分实物图,力求将抽象的电路概念具象化,方便读者理解。 案例驱动,实用性强: 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典型电路,讲解分析方法,使读者能够快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系统性与全面性: 覆盖了电子工程领域九大核心系统,为工程师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能力提升导向: 旨在提升读者的电路识图能力、理解电路工作原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硬件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面向工程师的专业指导: 内容紧贴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语言专业且不失通俗易懂,适合电子工程师、硬件开发人员、技术爱好者等阅读。 总之,《电子工程师必备:九大系统电路识图宝典》是一本专注于提升电子工程师核心技能的实用型工具书。通过深入解析九大关键系统电路,本书将帮助读者在日益复杂的电子技术领域中,构建扎实的电路基础,掌握精湛的识图技巧,从而更高效地完成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电力系统行业的菜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我知识体系的书籍。这本书可以说是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从最基础的电力系统组成讲起,逐步深入到各个子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控制方法。在阅读关于发电机组运行控制的部分时,我被其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论证所折服。作者不仅介绍了传统的PID控制方法,还对现代的预测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先进技术进行了介绍,并解释了它们在提高发电机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书中通过丰富的图例展示了各种控制回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让我这个初学者能够快速建立起对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整体认知。此外,书中对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如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的功能和选型原则的介绍也十分到位。我尤其喜欢关于变压器保护的章节,作者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变压器保护原理,并结合实际运行经验,给出了具体的保护配置建议。这对于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正确理解和操作变电站设备,将会有极大的帮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书中某些章节的篇幅略显不足,如果能够进一步拓展,可能会更加完善。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一直认为电力系统的知识非常枯燥乏味,但这本书的作者却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呈现出来。尤其是在讲解电网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仿佛带我身临其境地经历了一次次电网的“急救”过程。他详细分析了各种常见的故障原因,如短路、接地、雷击等,并逐步展示了如何通过不同仪表和分析方法来定位故障点。书中对故障录波器数据的解读尤其精彩,作者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故障波形,揭示了故障的本质特征,这对于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电网恢复运行的策略的论述,在面对大规模停电事故时,如何制定合理的恢复顺序和方案,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供电,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书中还提及了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提高设备的冗余度和加强维护来提升电网的整体可靠性。这让我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案例分析于一体的优秀著作。

评分

作为一名在电力系统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最近购入了一本据说是“必备”的电子工程师手册,打算好好钻研一番。翻开书页,我首先被其精美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这无疑为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书中的内容涵盖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到复杂的故障分析,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输电网络稳定性分析的部分,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动态方程的建立与求解,以及各种扰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这对于我理解和处理实际工作中的电网波动问题大有裨益。书中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也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关于同步发电机的暂态过程,作者通过多角度的波形图展示了不同故障模式下转子角度和电压的变化,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此外,书中对继电保护原理的介绍也相当到位,特别是对差动保护、过流保护等典型保护方式的原理和应用场景的解析,让我对如何正确配置和整定保护参数有了更深的认识。当然,书中的某些高级章节,例如关于电网互联和直流输电的稳定性分析,对于我来说还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这恰恰说明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扎实的电力系统参考书,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的强调。作者并没有孤立地介绍发电机、输电线路、变压器等设备,而是将它们置于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框架下进行分析,突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在讲解输电线路的稳态运行和暂态分析时,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计算,还重点阐述了线路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运行方式来改善线路的运行状况。书中对并联电容器和串联电抗器的作用及其在提高线路传输能力方面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电网调度自动化部分的介绍,作者详细阐述了电网调度的基本原则、调度操作流程以及各种自动化装置在调度运行中的作用。这让我对电网运行的“大脑”——调度系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还对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和运行计划的制定进行了讲解,这对于保障电网的经济运行和可靠供电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对于电力系统的从业人员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我刚入手不久,就被它所带来的“眼前一亮”的感觉所震撼。作者在分析电力系统瞬态过程的时候,没有采用以往那种枯燥乏味的数学推导,而是巧妙地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和模拟曲线,使得原本复杂的概念变得异常清晰易懂。我最喜欢的是关于电压暂降和系统振荡的章节,作者通过剖析几个真实的电网事故案例,生动地展示了这些现象的发生机制以及对设备和用户的影响,并提供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这让我深刻理解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也让我对如何预防和处理类似的电力系统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对潮流计算的介绍也很有特色,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MATLAB等仿真软件进行潮流计算,并给出了具体的代码示例。这对我这种喜欢动手实践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通过亲自操作,我不仅加深了对潮流计算原理的理解,还掌握了一项实用的工程技能。此外,书中对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也进行了探讨,例如风电和光伏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给电网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储能、智能电网等技术来提高电网的适应性。这些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电力系统感兴趣的朋友,它绝对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

书才送到,书的内容还没仔细看,但翻了一下,有元件介绍,有最基本的电子电路介绍,还配有一定的图片,个人觉得作为学习电子电路的入门书籍应该还好!

评分

没有想象中的好,下次买还是去实体店看好了再买

评分

电工必备,用来学习真的不错

评分

还没看到这个阶段,应该还好吧,挺厚一本

评分

值得购买,内容丰富,值得学习!

评分

好书,值得慢慢品读,思考人生必备好书...

评分

618大促买的,京东图书太划算了,囤了好多书

评分

是正版图片!也是资料!五星好评!

评分

买回来,看了看,感觉内容还是很不错的!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