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盛唐诗坛研究》选择盛唐诗歌研究中诗歌与政治的关系这一命题进行探讨,着眼于诗人的生活的环境进行总体考察,注意诗人之间的关系,并把诗歌创作放到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的语境中,描述那些带有全局性的现象,并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分别讨论了皇帝与皇族、宰相及其他官僚,以及在野诗人在整个盛唐诗坛上的不尽相同的作用和地位。
作者简介
袁行霈,男,1936年生,江苏武进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教师,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淡江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学者,并在美国和欧洲多所著名大学讲学。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陶渊明研究》、《陶渊明集笺注》、《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史之交叉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文学概论》、《唐诗风神及其它》、《愈庐集》、《学问的气象》、《论诗绝句一百首》、《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袁行霈卷》等,另有《中华文明史》(四卷本,主编之一)、《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主编)等。其中三部著作译为英文或日文、韩文。曾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个人)、国家图书奖、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特等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暨人民教师奖章、北大蔡元培奖等。
丁放,男,1957年10月生,安徽省淮北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1993至1994年度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1985年起在安徽教育学院(后更名为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尊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论文与著作获得安徽省社科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两项,著有《中国诗学通论》(袁行霈、孟二冬、丁放著)、《唐宋词概说》(丁放、余恕诚著)、《金元词学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国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唐玄宗与盛唐诗坛——以其崇尚道家与道教为中心
第一节 崇尚道家思想与迷信道教方术
第二节 唐玄宗的道教诗歌及其与道士的诗歌来往
第三节 唐玄宗召李白进宫的道教背景
第四节 唐玄宗的道教活动对诗坛的影响
第五节 盛唐道教诗的新特点
第二章 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
第一节 生卒年问题
第二节 人道与造观风波
第三节 身世浮沉
第四节 玉真公主与盛唐诗坛
第三章 姚崇、宋璟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 姚、宋的政治品格与行政才干
第二节 姚、宋的文学才能
第三节 姚、宋时期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姚、宋与盛唐诗坛的关系
第四章 张说、张九龄与开元诗风
第一节 开元政坛与文坛的双重领袖
第二节 识拔文士之功
第三节 诗歌渊源与创作倾向
第四节 开元其他诗人的创作
第五章 李林甫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 不学无术
第二节 排斥文士
第三节 诗人的境遇与创作
第六章 杨氏兄妹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 杨国忠卑劣的人格
第二节 盛唐诗人愤怒的呼声
第三节 盛唐诗人对杨贵妃的态度
第七章 宫廷中的诗人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 唐玄宗及其亲属的创作
第二节 朝廷重臣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 中下层文士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宫廷中的诗人对诗坛的影响
第五节 进士考试对诗体式定型的推动
第六节 政治开明与诗歌繁荣
第八章 盛唐地方官吏中的诗人
第一节 诗人外贬与诗风变化
第二节 基层文官诗歌的主导倾向
第三节 军幕诗人的独特气质
第四节 地方官诗人的创作实绩
第九章 布衣诗人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 隐逸诗人的创作特点
第二节 诗仙李白的矛盾心态
第三节 执著奋进的诗圣杜甫
第十章 盛唐诗人与“安史之乱”
第十一章 杜甫与“安史之乱”
附录 李白《古风》(其一)再探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唐诗篇名索引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唐玄宗与盛唐诗坛——以其崇尚道家与道教为中心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与盛唐诗坛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唐玄宗对诗人的奖掖、玄宗朝的政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等等。本章所选取的是一个较为特殊、较少为人注意且有一定难度的侧面,即以唐玄宗的信仰为中心,联系当时的社会生活,提出我们的看法。
第一节崇尚道家思想与迷信道教方术
开元二十一年,唐玄宗撰成《御注道德经》四卷,内阐修身之术,外明理国之方。书成后,颁诏各州宫观刻石,又命崔沔等为之作疏。唐玄宗在《道德真经疏释题词》中倡导无为、无事、无欲、守弱、守雌的思想,认为《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全唐文》卷41)。他还提倡“重玄”论。这本是南北朝至隋唐之际的道士刘进喜、李荣、成玄英等人结合佛教观点发挥《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形成的道教新概念,他们认为“玄之又玄”的前一个“玄”的作用是“遣有无之滞着”,后一个“玄”进而遣“不滞之滞”,共两重遣滞,故日“重玄”。唐玄宗释“玄之又玄”日:“意中不生则同乎玄妙,犹恐滞玄为滞,不至兼忘,故寄以又玄以遣玄,示明无欲于无欲。”又日:“法性清净是日重玄,虽藉勤行,必须无著,次来次灭,虽行无行,相与道合。”这是结合“无欲”、“无行”对“双遣”所作的进一步说明。由此可见玄宗对道家思想的领悟是颇深的,唐玄宗虽然对儒释道三教都加以提倡,但其修身治国之道,多以道家思想为宗。
唐玄宗很重视道家典籍的整理、教习。先天元年,也就是他即位的第一年,就命太清观主史崇玄等修《一切道经音义》。开元二十一年,制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岁贡举人加试《老子》策。开元二十九年,置崇玄学,令习《老子》、《庄子》、《文中子》、《庚桑子》,且在兴庆门“亲试明《道德经》及《庄》、《文》、《列子》举人”,“各授之以官”。开元年间,唐玄宗发使天下搜方道书,撰修道藏,目曰《三洞琼纲》,后世称为《开元道藏》。道士司马承祯“颇善篆隶书,玄宗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因刊正文句,定著五千三百八十言为真本以奏上之”(《旧唐书》卷192)。开元中,侯行果、康子元、敬会真、冯朝隐诸人皆在禁中讲《老》、《易》。尹情得到玄宗格外的器重,史称他“博学,尤通《老子》书。初为道士,玄宗尚玄言,有荐情者,召对,喜甚,厚礼之,拜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兼修国史,固辞不起。有诏以道士服视事,乃就职,颛领集贤、史馆图书。开元末,卒,赠左散骑常侍”(《新唐书》卷200)。唐玄宗的这一系列措施,表明他是有意识地推行道家思想,并用来“理身理国”的。
……
前言/序言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盛唐诗坛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盛唐诗坛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
☆☆☆☆☆
1、古体诗
评分
☆☆☆☆☆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③我们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总担心秩序失控而严格纪律,导致紧张有余而轻松不足。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没有思想顾忌,没有思想负担,提问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回答不用担心受怕,辩论不用针锋相对。同学们的任何猜想、幻想、设想都受到尊重、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解释,在聆听中交流想法、
评分
☆☆☆☆☆
沟通中达成共识。
评分
☆☆☆☆☆
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评分
☆☆☆☆☆
中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