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良编的《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褚体集字古诗 》是一本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架起从书法临摹到创作之 桥梁的实用集字帖。
集字作帖,古已有之。如**的唐代和尚怀仁集 书圣王羲之的行书所作的《圣教序》,在当时完全手 工的条件下能做出那样精微的刻工,逼真的形神,无 不透露出集作者的艺术个头修养和良苦用心,至今令 我们叹服。
很多书法爱好者在经历了书法临摹之后,都非常 希望尝试一下书法创作。由于古代碑帖文字的限制, 不少集字帖多集中于成语佳句和对联,难以满足书法 爱好者希望*多字数创作的需求。中国古诗集字字帖 系列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各选编了十八首脍炙人口 的唐宋古诗以供读者临写,创作。《褚遂良雁塔圣教 序:褚体集字古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碑刻原版中精选的范字进行黑白翻转,适 度放大和局部修正,使其既保持原来碑刻风貌,又具 有墨迹感觉,便于读者进一步临摹练习。
2、对原碑帖中无法集选的范字,选取本帖其它 字中相关的部首,以原碑帖的法度和韵味为准绳进行 合理组合,使其与现成集字和整幅作品统一协调。
3、例选了一些书法常用形制和集字、创作基础 知识,以使书写者能*全面地了解创作的基本方法。
书法形制
中堂
条幅
斗方
横披
扇面
对联
集字古诗
山中(唐)王勃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鹿柴(唐)王维
竹里馆(唐)王维
鸟鸣涧(唐)王维
静夜思(唐)李白
*句(唐)杜甫
八阵图(唐)杜甫
塞下曲(唐)卢纶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山中留客(唐)张旭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望天门山(唐)李白
枫桥夜泊(唐)张继
山行(唐)杜牧
山居秋螟(唐)王维
春夜喜雨(唐)杜甫
坦白讲,我对书法作品的评价往往比较苛刻,因为我更看重的是作品的“气韵”和“传承”。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采用那种刻板的、一板一眼的集字方式,而是很有章法地将褚遂良先生那些最具代表性的笔法融入其中。我注意到,书中的某些字例,其撇捺的姿态简直是“骨肉兼备”,既有楷书的遒劲,又不失行书的流畅。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在楷书基础上向行书过渡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一把“钥匙”。我个人的练习习惯是,会先用铅笔在描红纸上轻描,然后再用毛笔正式书写。这本书的字样清晰度极高,即使是描红,也能清晰地看出笔触的轻重变化,这对于培养正确的用笔习惯至关重要。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唐代楷书风格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这本字帖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光是看封面就让人心生敬意。我对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家的作品都有涉猎,但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一直是我心中难以企及的高峰。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让人觉得与众不同,那种细腻又不失厚重的触感,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的墨香。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内页,里面的字迹清晰锐利,每一笔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打磨,结构严谨又不失灵动。对于我这种临摹多年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能有这样一本高质量的范本,简直是如获至宝。尤其是那些关键笔画的处理,如“蚕头燕尾”的起笔收笔,以及“骨力”的展现,书中都做了非常精细的呈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字帖,更像是一本关于书法美学的教科书,让我对唐楷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甚至开始研究起褚遂良书写时的运腕力度和节奏感,这本书提供的细节足以支撑我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书法界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我一直认为,学习书法不能脱离对“法帖”的深入研究。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它的排版风格非常现代,但在内容上却坚守了传统的审美标准。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体现出的那种“匠人精神”,比如对某些字的结构平衡的把握,那种恰到好处的疏密关系,让人百看不厌。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范本进行了一番练习,最大的感受是,它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楷书“内劲”的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字形的美,却忽略了支撑字形的“骨骼”。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你学习的每一步都提供了精准的指导。我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基于这种高标准集成的书法作品。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时,我有点担心它会不会像市面上很多临摹字帖那样,只是简单地把别人的字迹复制下来。但翻开之后,我的顾虑完全打消了。这本书的选材和排版都非常用心,它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褚体楷书的精髓。我个人比较欣赏它在结构上的处理,每一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法度森严的端庄,又透着一股飘逸的仙气。我习惯在临摹前先对着范本来研究每一个字的布局,这本书的字帖提供了非常好的参照。很多时候,我们临摹古帖,总会陷入形似而神不似的怪圈,但这本书在“神韵”的把握上做得非常到位,让你在落笔时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心境。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页对复杂字形的拆解,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能帮助他们快速抓住重点。
评分我是一位在书法道路上摸索了多年的中年人,深知学习经典名家法帖的重要性。过去我曾尝试过好几种不同版本的“圣教序”字帖,但总觉得要么是影印本过于模糊,要么是后人集字的痕迹太重,失去了原汁原味的韵味。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绝对是一股清流。它的选字非常精准,涵盖了《圣教序》中变化多端的经典字形。我发现,很多我过去一直困惑的笔画转折处,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清晰的解答。比如“之”字的写法,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形态,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示范。对于我们这些追求古朴典雅风格的书法爱好者来说,这种对原帖神韵的忠实再现,是无比珍贵的。这本书的纸张厚度适中,即使用浓墨去练习,也不易洇墨,这对于练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细节考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