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去博物馆只能带一本书,那么就带这一本。
◎有人通过这本书欣赏世界,有人通过这本书寻找本心。
◎品鉴美术作品的入门之作:典雅易懂,极尽绚丽,用情感而非技术来解读世界名作,能深切感受到作品里细微的情绪色彩,是一本打开你艺术之眼的入门之作。
◎一本艺术必读经典之作:傅雷先生站在中西文化之间,深深不屑于浮论,以他极富个人情趣的艺术领悟,没有断裂和沟痕地一以贯之,授人以美慧而无虚浮之心。每一名作得以与哲学、文学、音乐、历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融会贯通,以这个高度分析作品,讲得引人人胜。这也是《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经久不衰,畅销三十年的原因,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传世经典之作。
◎全新修订,彩色典藏版:
A 丰富的画作图片数量
市面上画作比较全面的版本,艺术书都是图文对照,这样便于结合画作看讲解,本书画作图片数量增至近300张,是目前为止图比较完整的一个版本。
B 全面的版本
在图片完整的基础上,结合傅雷讲解顺序,并增添“附录-名画列表”,便于读者在阅读时进行画作信息的索引。并在本书最后做了一个图解拉页,内容全面且有趣。
书中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二十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初期自乔托以来,经过“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十七世纪的伦勃朗、鲁本斯,到十八、十九世纪的近二十位画坛巨匠及其名作。讲解其艺术特点、绘画技巧,又辅以大师生平、时代思潮等内容,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行文生动洗练,深入浅出,形象解读,娓娓道来,紧扣每讲内容,或全貌,或局部,或对比,形象解读,感情表达,易于领悟,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给人以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享受。
傅雷:
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代表作:《傅雷家书》、《约翰·克里斯多夫》、巨人三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巴尔扎克全系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一讲
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单纯而严肃的生命自白
第二讲
多那太罗之雕塑
呼唤灵魂的生命合奏
第三讲
波提切利之妩媚
妩媚且悲怆的心灵颤动
第四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上)
《瑶公特》与《最后之晚餐》
摄人心魄的爱娇和人间性的热情
第五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下)人品与学问
热切的完美主义怪才
第六讲
米开朗琪罗(上)西斯廷礼拜堂
含蕴在人体内的痛与美
第七讲
米开朗琪罗(中)圣洛伦佐教堂与梅迪契墓
人体至上的线条执着
第八讲
米开朗琪罗(下)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墓与《摩西》
*越造型的强烈的精神宣泄
第九讲
拉斐尔(上)
古牧歌式的平和与安静
第十讲
拉斐尔(中)
赋予理想意念以造型美
第十一讲
拉斐尔(下)
一切蒙受着静谧的伟大和高贵
十二讲
贝尔尼尼
荒诞奢华的颓废艺术
十三讲
伦勃朗在罗浮宫
于光暗中表白的亲切诗意
十四讲
伦勃朗之刻版画
黑白中单纯且强烈的想象
十五讲
鲁本斯
狂乱夸张中生命的饱满
十六讲
委拉斯开兹
双重快感中壮阔笔触的色彩
十七讲
普桑
人景交融的崇高古典美
十八讲
格勒兹与狄德罗
如戏剧故事般的艺术情调
十九讲
雷诺兹与庚斯博罗
渊博智识的极尽铺张和无定律的自由抒发
二十讲
浪漫派风景画家
向自然表白的浪漫主义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它那种贯穿始终的“史诗感”和人文关怀。阅读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时代洪流的冲击力,仿佛能听到不同世纪的创作者们在画布上发出的呐喊和低语。它没有将艺术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宏大的历史、哲学乃至宗教的框架下进行审视,使得每一幅“名作”都有了它存在的深刻理由。这种全景式的视野,帮助我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地图,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形成了一个有逻辑、有内在联系的艺术光谱。这种宏观的把握能力,是很多单线叙事书籍所欠缺的,读完让人感觉自己的知识结构被重新梳理和强化了。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最看重书籍的实用性和启发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作品和年代,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时代背景下,艺术家是如何回应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精神困境的。每一次对特定画作的解读,都像是一次微型的“破译工作”,作者精准地指出了构图中的巧妙布局、色彩运用的潜台词,以及符号背后的文化密码。读完之后,再去博物馆看那些作品的照片或者复制品,感觉整个世界的色彩都变得不一样了,那种“看懂了”的豁然开朗感,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它教会我的不是“应该如何看”,而是“可以如何去观察”,这种引导式的思维训练,对我日后的自主学习帮助太大了。
评分我一直对艺术史抱有一种敬畏又好奇的心态,很多宏大的理论书籍往往让人望而却步,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出奇地亲切自然,读起来就像是遇到了一位学识渊博但又极其耐心的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腔调,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去剖析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艺术流派和大师的创作心路。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复杂的艺术哲思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领会了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乃至更现代的艺术变革中的关键转折点。这种讲述的温度和人情味,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识点变得鲜活起来,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深究下去的兴趣,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在“学习”,而是在“经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本身,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细腻的纸张触感所吸引。封面那种复古又大气的色调,仿佛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马上翻开一睹为快。内页的印刷质量更是没得说,色彩还原度极高,那些世界名作在纸面上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即便是细节的纹理和笔触的层次感都能清晰地捕捉到,这对于我们这些无法经常去真迹前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视觉上的巨大享受。光是翻阅这些精美的图片,就已经算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了,能感觉到排版者在其中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每一幅画旁边的留白和文字的排布,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完全没有那种廉价印刷品的杂乱感,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的完美平衡,让人在欣赏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保持阅读的舒适度。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我过去接触过的许多艺术评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坦诚和对艺术的纯粹热爱,没有矫饰的术语堆砌,也没有过度的个人解读偏执。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导览手册,它尊重读者的智力水平,既能满足深度学习者的求知欲,也能让初入门者快速建立起对“美”的初步认知框架。而且,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质量,完全配得上其“典藏”之名,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品味的体现。它不仅是一本知识书,更像是一个可以反复品味的艺术伙伴,每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和感悟,这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