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2种)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2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佚名 著
图书标签:
  • 绘画
  • 古代
  • 神话
  • 历史
  • 文化
  • 艺术
  • 图录
  • 搜神记
  • 中国传统
  • 民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64941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109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2种)》为清代郋园刻本,较他本图文更为清晰。另附道藏本《搜神记》与元刻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自有史以来,就有关于神仙的传说。神灵崇拜不仅是一种宗教现象,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收辑了数千年来老百姓所崇拜的各种神的姓名、字号、爵里及封谥,并有动人的木刻图像。

目录

出版說明 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重刊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序 儒氏源流 释氏源流 道教源流 玉皇上帝 聖祖尊號 聖母尊號 東華帝君 西靈王母 后土皇地祇 玄天上帝 梓潼帝君 三元大帝 東嶽 至聖炳靈王 佑聖真君 南嶽 西嶽 北嶽 中嶽政 四瀆 泗州大聖 五聖始末 萬迴號國公 許真君 寶誌禪師 盧六祖 三茅真君 龙真人 袁千里 傅大士 崔府君 普庵禪師 吳客三真君 昭靈侯 義勇武安王 清源妙道真君 成惠顯聖王 祠山張大帝 掠刷使 沽江遊奕神 常州武烈帝 楊州五司徒 蒋莊武帝 蠶女 威济李侯 趙元帥 杭州蒋相公 增福相公 蒿里相公 靈派侯 鍾馗 神茶鬱壘 五瘟使者 司命宽神 福神 五盜將軍 紫姑神 五方之神 南華莊生 觀音菩薩 王元帥 谢天君 大奶夫人 …… 搜神記 新编連相搜神廣記 索引

前言/序言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探寻古籍中的神灵谱系与民间信仰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部涵盖了道教、佛教、儒教(此处的“教”或“流”常泛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的三大思想体系,其中儒教的“神”与道教、佛教的神灵体系有所不同,更多体现在圣贤、祖先崇拜,以及宇宙运行的道理上)神灵谱系与民间信仰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精妙的图绘与翔实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宏大而生动的神灵世界,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从统治阶层到普通民众,在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困境时,如何构建信仰体系、寻求精神慰藉的轨迹。 本书的珍贵之处,首先在于其“三教源流”的宏大视野。它并非仅仅罗列神祇,而是尝试梳理三大思想体系在神灵观念上的交融与演变。在道教部分,读者可以看到那些逍遥自在、追求长生的神仙,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他们的形象、职能以及在道教修养体系中的地位都被细致描绘。同时,那些降妖伏魔、守护一方的雷公电母、四大天王、各路神将,也构成了道教信仰中不可或缺的驱邪与秩序维护力量。这些神灵的起源、传说以及相关的斋醮科仪,都为我们理解道教作为一种本土宗教,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碰撞与融合。本书在佛教部分,不仅呈现了如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核心佛陀与菩萨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它捕捉到了佛教在中国民间传播过程中,与本土神灵观念相互渗透的现象。例如,一些本土神祇在被吸纳进佛教体系后,其职能或形象发生了变化,又或是佛教的某些概念被赋予了本土化的解释。这种“汉化”的佛教,在《搜神大全》中得以生动体现,让我们看到佛教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并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儒教”在此处的“源流”概念,虽然与前两者在神灵崇拜上有所区别,但同样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神圣”的理解。儒家虽然不主张对具体神灵的过度崇拜,但其强调的“敬天”、“事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以及对圣贤、祖先的崇敬,构成了其独特的精神世界。书中可能通过对一些象征性神祇,或是与政治、伦理相关的神话传说,来体现儒家思想在维护社会秩序、塑造道德规范方面的作用。这种对于“天命”、“德”的理解,也是古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搜神”之功,体现在其对民间信仰的广泛搜罗与记录。除了官方或宗教体系内的神祇,本书还广泛收录了那些活跃在市井巷陌、乡村田野中的各路“神灵”。这些神灵可能来自于地方传说、历史人物的升仙故事、自然崇拜,甚至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祈求所产生。例如,那些掌管风雨、生育、瘟疫、财富的神祇,以及与特定地域、行业相关的守护神,都得以一一呈现。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生活的具体图景,以及人们面对生老病死、丰收歉收等生活挑战时,所发展出的丰富多样的信仰实践。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绘图”的呈现方式。古代图籍的插图,往往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它们是重要的视觉叙事工具。书中大量的精美插图,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各位神灵的形象、服饰、法器,更重要的是,它们往往配合文字,展现了神灵的生平事迹、法力神通、降妖伏魔的场景,甚至是神话传说中的关键情节。这些图画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感受,使得抽象的神话故事和宗教教义变得鲜活起来。它们是理解古代艺术风格、版画技术的重要材料,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让读者能够“看见”古人眼中的神灵世界。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民间文化、宗教史、民俗学、艺术史等领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如同一个微缩的古代中国神灵社会博物馆,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窥探古人的精神世界。通过阅读此书,我们不仅能认识到形形色色的神祇,更能深入理解支撑这些神灵信仰的社会土壤,以及这些信仰如何影响着古人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和社会结构。 本书的价值也体现在其对于“大全”的追求。它试图将分散在不同文献、不同地域、不同层面的神灵信仰汇聚一堂,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图景。这种“搜神”的努力,本身就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理解宇宙运行规律、解释世间万象的强烈渴望。通过对神灵的认知,他们试图把握力量的来源,寻求命运的指引,并构建一个有秩序、有意义的世界。 总而言之,《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是一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古代典籍,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详实的记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代神灵世界和民间信仰的窗户。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神祇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关于文化、关于历史的书,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建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陈旧感的仿古纸张,搭配上烫金的书名,散发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气息,仿佛刚从某个尘封已久的书阁里被发现一般。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考究,虽然是影印版,但字迹清晰,排版考究,可以看出出版方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做了不少细致的工夫。尤其是那些原本插图的部分,虽然是黑白的线条画,但笔触的细腻和内容的丰富程度,让人忍不住想要一页页仔细摩挲,揣摩画中人物的神态与背景的构图。这种对细节的打磨,对于喜爱传统文化和古籍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每一次捧起它,都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仪式感,远非一般现代印刷品所能比拟。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传统审美的一种致敬。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虽然古旧,但它所反映出的那种对“源流”的执着探究,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现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那种浮躁态度。书中那种一丝不苟地追溯每一个流派、每一个概念起源的做法,体现了一种对知识体系构建的极大尊重。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神仙谱系,而是试图梳理出不同信仰体系是如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复杂面貌的。这种“溯源”的思维方式,对我处理工作中的复杂项目非常有帮助,提醒我要看到问题的本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而要深挖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内在逻辑,非常有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非常高,对于没有一定国学基础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十分吃力,甚至望而却步。它更像是一部专业工具书,而非大众读物。我个人在阅读时,常常需要借助注释和白话译本才能勉强理解某些晦涩的段落,但一旦那种“柳暗花明”的顿悟感来临时,那种满足感是其他书本难以给予的。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耐心和敬畏心。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被多少人读完,而在于它能被那些真正渴望深入了解古代思想脉络的少数人所珍视和研究。它像一座需要攀登的学术高山,虽然过程艰辛,但山顶的风景绝对值得每一次呼吸的努力。

评分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独树一帜。它不像后世白话文那样流畅自然,而是充满了古奥的文言句式和奇特的语汇结构,读起来有一种挑战极限的快感。有些篇章,简直就是一连串的“神仙对话”和“法术描摹”,那些想象力的飞扬恣肆,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也丝毫没有显得过时,反而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魔力。虽然有些情节的跳跃性很大,需要读者自行脑补衔接,但这恰恰保留了古代口头文学向文字转化的那种粗粝和原始的生命力。对于那些迷恋志怪小说和早期民间信仰的爱好者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座金矿,里面藏着太多令人拍案叫绝的奇闻异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个失落的文化碎片。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家里的老书架时,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当时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毕竟书名听起来就够“硬核”了。然而,一旦开始阅读,那种深入骨髓的知识密度立刻抓住了我。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对照着查阅资料才能勉强跟上思路的厚重之作。书中对各种典故的溯源考证,那种严谨的逻辑和详实的引证,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代学者的治学态度。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啃完其中关于某个早期神话体系演变的那一小节,期间查阅了至少四五本相关领域的辅助书籍。这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人读得轻松,而在于它能成为一座坚实的知识桥梁,连接着现代人与遥远的古代思想世界,是真正想做学术研究的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评分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系神仙传记类著作,凡七传。撰者不详。有清末叶德辉据明刻绘图本翻刻本。叶称此书为明人以元版画像元板画像《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增益翻刻,而诸僧记载悉本永乐制《神僧传》一书“(《后序》)。该书搜集道、儒、释三教圣贤、世奉众神画画像计一百二十余幅,于每一幅神像后,于每一幅神像后,叙各神姓名、字号、爵里、封赠谥号,神灵事迹等,故名为《绘图三教源流搜神记大全》。书中首列儒家孔子,次老子。所灵众神,多取于小说杂记,实为宋元以来民间风俗相沿之神道记录,为研究宗教与民俗提供了重要参考书。

评分

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根深蒂固的,那么好的习惯与之伴随的是什么呢?先观察,后读书,再练习。平凡的小事年如一日,必将涂上伟大的色彩。

评分

很好用的一本书,就是看着去太费劲了

评分

3.而道藏本的〈搜神记〉目录及名称与〈增补搜神记〉大同小异,但却多了以下目录,

评分

阴影古书,比较有感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系神仙传记类著作,凡七传。撰者不详。有清末叶德辉据明刻绘图本翻刻本。叶称此书为明人以元版画像,《搜神广记》增益翻刻,而诸僧记载悉本永乐制《神僧传》一书“(《后序》)。该书搜集道、儒、释三教圣贤、世奉众神画画像计一百二十余幅,于每一幅神像后,于每一幅神像后,叙各神姓名、字号、爵里、封赠谥号,神灵事迹等,故名为《绘图三教源流搜神记大全》。书中首列儒家孔子,次老子。所灵众神,多取于小说杂记,实为宋元以来民间风俗相沿之神道记录,为研究宗教与民俗提供了重要参考书。大概写于明代,收入《万历续道藏》。与《道藏》本《搜神记》略同,因搜集儒释道三教圣贤及诸神,故名。共收神像一百二十余幅,每幅像之后录其姓名字号、封赠谥号、神灵事迹等。卷一收录:玉皇上帝,圣祖尊号,圣母尊号,东华帝君,西灵王母,后土皇地祇,玄天上帝,梓潼帝君,三元大帝等。对研究道教神系及民间诸神有一定参考价值。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中亚、东南亚等地区。 释是印度净饭王儿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宗教,因悉达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道指的是东汉末年张道陵依据《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创立的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在中国境内广泛传播,影响巨大。明代儒、佛、道三教合流,是以儒家学者为中心,并由众多名僧、方士参与其间,互相交游,互为影响,最终导致佛、道的世俗化以及儒学的通俗化。本文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将思想史或宗教史的课题,以社会史的角度加以考察,亦即通过综合剖析明儒三教合一之论,或者来自佛、道人士的对此论的响应,以阐明这种观念对晚明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在明代士人和民间生活层面所烙下的种种印记。明代儒、佛、道三教的合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综合的考察,即三教合一思想在明代的滥觞及其流衍,三教堂(或阁)的出现,以及士大夫与佛、道人士相交成风。士大夫从小接受的是一套良好的传统儒家教育,理应是儒学的维护者。可是明代的士大夫,无论是阁部大臣,抑或州县小吏,无论是在职,抑或乡居,均是佛、道的倡导者,甚至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当时的风气,就是士人以与释、道二教人士相交为雅。所以,对佛教的贡献,正如明人瞿汝稷所言:"夫近时之士大夫,皆诵法孔子者也。所望创僧庐,市僧田,以招致拨草瞻风诸龙像者,惟诵法孔子诸贤是顿,则儒之有庇释也,不信然哉!"明人蒋德王景也说,晚明的士大夫,"无不礼《楞严》,讽《法 儒释道

评分

还不错,就是后面的字有点不明

评分

还算清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购

评分

跪求京东过年来个活动啊,要买几本SSH和做项目实例的书籍恶补,两百大洋已经在等了。

评分

我细看了目录发觉里面的大致相同,都是以三教源流为开头,每一段目录都附有图例,如同连环画一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