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错啊.给力!!!....
评分没落下一本。把它视作近现代史来看待的。
评分《老照片》用照片记录历史、记录生活,通过口述等方式,记录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来自杭州的老照片收藏家王秋杭先生说起一件事。他说,前不久在北京与仝冰雪(也是国内知名的老照片收藏家、我的一位老朋友)曾谈论到老照片的价值,仝冰雪有句话很精辟,他也很认同:老照片的价值说来说去全在那一张纸,那张承载了诸多光学、化学工艺的老相纸,在经过了数十年、上百年岁月消磨后的奇妙存在。经过王秋杭先生和笔者的两度转述之后,虽已未必是冰雪兄的原话,但我想如果秋杭兄转述得大致不差的话,上面的引述与冰雪兄表达的见解当不会相去太远。坦率地说,乍听之下,我有些诧异,也很有些疑惑:毕竟,一张老照片价值的大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至少照片上所定格的社会历史信息,是我们在衡量一张老照片价值时不能不考虑的。但,我还是多少理解了冰雪兄作为一名资深收藏家对老照片的那份特殊的情感与独到的认知。或许是,在冰雪兄和那些地道的老照片收藏家眼里,只有那些原版的、多年保存下来的老照片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老照片(事实上,这些年在各种拍卖会上真正拍出高价的,也正是这样一些照片),所以他才如此强调那张“承载了诸多光学、化学工艺的老相纸”吧。好像是罗兰.巴特,法国的那位天才的文艺评论家和思想家,他也留意到了照片的这种作为物品的属性,即照片是一种可拥有、可触摸的物件。作为物件的照片,与作为影像的照片,有时候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比如,一张老照片上的影像我们可以任意去复制(尤其在扫描、复制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而作为物件的照片却是无法复制的,你无论调动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无法复制模拟出一幅与那张老照片一模一样的实物照片来——虽然有些古董制造商一直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努力,在照片做旧上绞尽了脑汁,结果却总是弄巧成拙。那张历经岁月消磨的“老相纸”,始终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道无法跨越的障碍。这让我想起了我与台湾的著名老照片收藏家秦风先生曾有过的讨论。起因是我在某辑《老照片》的“书末感言”里提到他的一次老照片展览时,称他展出的照片多为复制品而非原会给开发商的骨灰级撒谎kg撒看见撒旦空间撒看见好卡看哈诶uywqsanbsadsakjsahdjhk义,不就是用原底版印制(虽然今天的制作技术与当年的洗印工艺已不可同日而语)的照片吗?不过,若用冰雪兄那“一张老相纸”来度衡,这些照片虽然是原版的,恐怕与收藏家眼里那种纯粹的老照片还是有些不同吧。可见,对老照片价值的判断,乃至对老照片的定义,实在是一桩既复杂又见仁见智的事情。
评分很好很好的资料书啊。
评分《老照片》山东画报出版社于1996年底新创刊的一本杂志,一经面世,便以别开生面的图书样式、回望历史的新颖视角,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曾经创下每辑发行30余万册的销售业绩,引发了风靡全国的“老照片文化热”。 《老照片》的成功出版,开启了中国出版业的“读图时代”,相继被业内权威媒体评选为“新中国出版业五十件大事”之一、“1978-1998二十年难忘的书”之一、“改革开放30年原创畅销书”、“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书”之一、“新中国六十年六十本书”之一。2009年9月,在南方阅读盛典品牌评比中,《老照片》在“最受读者关注视觉类图书”获得了2万多张选票,名列第一名,并且投票率高达45%。 《老照片》为32开杂志,每期定价15元,200页左右。《老照片》上面所刊载的文章都是读者投稿,每一幅文章都是围绕一幅或者几幅老照片(要求是20年前的照片)所撰写,可以是介绍故事上边的人物,也可以是介绍故事上的人的经历、发生的故事。可以是政治人物、历史人物,也可以是家长理 老照片第71辑封面
评分“逝鸿片羽”、“旧事重温”、“凝望集”、“故时风物”、“名人一瞬”、“秘闻片影”、“私人相簿”、“环球影存”、“记者手存”、“法国专稿”、“照片考证”、“再品斋”、“事件写真”……在回荡着回忆的背景音乐声中,你可以慢慢咀嚼每一个故事、每一张照片、每一个细节,细细体味我们经历过的或未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或未听说过的,任这些云烟般的往事穿透时空、萦绕在我们的心头耳边……
评分每期购买《老照片》已经16年了,此辑仍有不少亮点,最后的编后记更是联系薄熙来案谈古论今。老照片的编者作者为保存民间史料功不可没。
评分短、平民百姓,非常具有可读性。 截止到2010年8月,《老照片》已经出版了72辑,共刊出各种历史照片近万幅、相关的文字近千万言,为百年来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留下了一份宝贵而鲜活的记录。此外,《老照片》还出版了《老照片·珍藏版》,即将一年出版的若干辑合订、精装出版,颇具收藏价值。现在《老照片·珍藏版》已经出版到第十四本。 “《老照片》以朴素而温情的独特方式记忆和见证历史,使我们得以重新想象遥远的过去,重新认识和反思切身的社会生活。”这便是入选“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评语。
评分系列书籍,从第一集一直在阅读,好,历史回眸。经典永流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