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規劃教材: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第2版)

研究生規劃教材: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平,唐傳林,廖明義 著
圖書標籤:
  • 高分子材料
  • 高分子物理
  • 高分子化學
  • 研究生教材
  • 材料科學
  • 結構性能
  • 聚閤物
  • 第二版
  • 高分子結構
  • 材料選擇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142337
版次:2
商品編碼:1113591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1-01
頁數:18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研究生規劃教材: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第2版)》共分八章,第1章介紹彈性固體高聚物的力學行為;第2章介紹高聚物在橡膠態的力學行為;第3章和第4章分彆介紹高聚物的黏彈性和黏彈性的分子理論;第5章介紹高聚物的結構轉變與分子運動;第6章介紹高聚物的屈服與斷裂;第7章介紹高聚物的各嚮異性;第8章介紹高聚物的電學性能。
  《研究生規劃教材: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第2版)》可作為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從事高分子及相關領域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應用開發等方麵的科技工作者參考。

目錄

第1章 高聚物的應力與應變
1.1 彈性固體和高聚物的力學行為
1.2 應力狀態
1.3 應變狀態
1.4 應力與應變的關係

第2章 高聚物在橡膠態的力學行為
2.1 大應變的彈性理論
2.2 應變儲能函數分析
2.3 唯象理論
2.4 橡膠彈性的熱力學理論
2.5 橡膠彈性的分子統計理論
2.6 影響橡膠彈性的因素

第3章 高聚物的黏彈性
3.1 概述
3.2 綫性黏彈行為
3.3 Boltzmann疊加原理
3.4 綫性黏彈性的力學模型
3.5 高聚物的黏彈性實驗
3.6 化學應力鬆弛

第4章 高聚物黏彈性的分子理論
4.1 綫形高聚物黏彈性的分子理論(RBZ理論)
4.2 理論嚮本體聚閤物的推廣
4.3 FWL理論
4.4 蛇鏈理論

第5章 高聚物的結構轉變與分子運動
5.1 概述
5.2 玻璃化轉變
5.3 玻璃態中的次級鬆弛
5.4 位置模型理論與鬆弛活化能
5.5 結晶高聚物的轉變與鬆弛

第6章 高聚物的屈服與斷裂
6.1 高聚物的應力�燦Ρ涫匝�
6.2 固體高聚物的屈服行為
6.3 脆性斷裂與韌性斷裂

第7章 高聚物的各嚮異性
7.1 概述
7.2 高聚物的力學各嚮異性
7.3 高聚物的光學各嚮異性

第8章 高聚物的電學性能
8.1 恒定電場下高聚物極化
8.2 交變電場下的極化和介電損耗
8.3 高聚物的電老化
8.4 高聚物的電擊穿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以高聚物本身作為高分子材料廣泛地應用在許多工業領域中,特彆是剛剛適航的具有空中夢幻之傢稱號的波音787問世以來,以高聚物為基體的先進聚閤物基復閤材料用量首次超過瞭一半以上。可見其發展迅猛,應用領域廣泛。已成為各工業領域中不可缺少的基礎材料。
  自2005年《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一書第一版問世至今,它作為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專業研究生的規劃教材受到瞭同學們的歡迎,編者在這裏對廣大讀者的厚愛錶示真誠的感謝。但是,也時常聽到該書的理論性比較強,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吃力這樣的反映。為瞭彌補這方麵的不足,我們在第二版中,對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比較詳細的理論推導和過程演算。對相關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進行瞭更加深入的討論。同時,對第一版中齣現的錯誤和誤排等也進行瞭仔細的校正。
  全書由陳平教授統稿,由陳平教授、唐傳林教授編寫。在編寫過程中,廖明義教授對第2章相關內容進行瞭有益的補充與修正。希望通過此次修訂能夠給廣大讀者提供一本知識全麵、內容豐富、深入淺齣、圖文並茂的參考書,能夠使廣大研究生學習起來更加輕鬆,這就是編者最大的心願。
  在這裏首先感謝我的學生王乾博士、熊需海博士、張相一博士等在排版與圖片製作等方麵的辛勤勞動。特彆感謝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生教材齣版基金的大力支持;感謝化學工業齣版社及楊菁編輯玉成此事。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疏漏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熱誠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研究生規劃教材: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 第一章:高分子科學的基石與發展曆程 本章係統梳理瞭高分子科學的理論基礎,從分子結構層次深入剖析瞭聚閤物的定義、分類及其基本性質。重點闡述瞭綫型、支化和交聯聚閤物的結構特徵,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材料宏觀性能的形成。曆史迴顧部分,將追溯高分子化學從早期天然産物研究到現代閤成高分子工業的演進軌跡,介紹一係列裏程碑式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如狄雷爾(Hermann Staudinger)的宏觀分子概念的確立、卡羅瑟斯(Wallace Carothers)在尼龍閤成方麵的貢獻等。本章旨在為研究生建立堅實的基礎理論框架,理解高分子作為一類特殊材料的獨特性質來源。 第二章:高分子聚閤反應動力學與控製 本章聚焦於高分子閤成的核心——聚閤反應。詳細介紹瞭逐步聚閤(縮聚、逐步加成聚閤)和連鎖聚閤(自由基、離子型、配位催化聚閤)的反應機理、動力學規律及反應控製策略。對於連鎖聚閤,將深入探討引發、增長、終止和鏈轉移等關鍵步驟的速率方程,以及如何通過調控溫度、濃度、引發劑選擇來控製分子量分布(如數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及多分散性指數)。配位催化聚閤,特彆是齊格勒-納塔(Ziegler-Natta)催化劑和茂金屬催化劑在烯烴聚閤中的應用及其立體選擇性控製,將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剖析。理解聚閤過程的精細調控,是設計具有特定性能高分子産品的先決條件。 第三章:高分子結構錶徵的先進技術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與其微觀結構息息相關,本章全麵介紹現代高分子科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結構錶徵手段。內容涵蓋: 1. 分子量測定: 凝膠滲透色譜法(GPC/SEC)的原理、校正與數據處理;粘度法測定特性粘數。 2. 結構解析: 傅裏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用於官能團分析;核磁共振波譜(NMR,包括$^{1}$H和$^{13}$C NMR)在確定鏈結構、定組成和立體規整性方麵的應用。 3. 微觀形貌與晶體結構: X射綫衍射(XRD)用於晶體結構和結晶度的分析;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在觀察微觀形貌、相分離結構中的作用。 4. 熱性能分析: 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用於玻璃化轉變溫度($T_g$)、熔點($T_m$)和結晶動力學的研究;熱重分析(TGA)用於熱穩定性的評估。 本章強調瞭不同錶徵手段之間的互補性,指導學生如何綜閤運用多種技術來全麵解析高分子材料的分子和超分子結構。 第四章:高分子物理與宏觀性能 本章深入探討高分子材料的物理行為,這是連接分子結構與工程應用之間的橋梁。重點討論高分子鏈的構象統計理論,包括理想鏈模型和真實鏈模型。粘彈性理論是本章的核心內容,闡述瞭高分子材料在時間-溫度等效原理下的鬆弛行為,並介紹瞭經典(如Maxwell、Kelvin-Voigt)和廣義粘彈性模型。同時,詳細分析瞭高分子材料的結晶現象,包括球晶的形成、取嚮對力學性能的影響。此外,高分子溶液的性質,如熱力學參數(χ參數)、臨界膠束濃度(CMC)以及高分子電解質溶液的特性也將被引入。 第五章:高分子加工成型與流變學 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加工過程是工程應用的關鍵。本章首先建立高分子流變學的理論基礎,討論牛頓流體和非牛頓流體模型,重點分析剪切速率依賴性、剪切變稀現象及各種流變學參數(如屈服應力、錶觀粘度)的意義。針對聚閤物熔體的加工特性,詳細解析瞭擠齣、注射成型、吹塑等主要成型工藝中熔體流動、填充、冷卻和結晶的全過程。本章將流變學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閤,探討如何通過控製加工參數來優化製品的內部結構和最終性能,尤其關注剪切誘導的分子鏈取嚮和應力鬆弛對製品性能的影響。 第六章: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與前沿應用 本章將視野拓展到功能化和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領域,探討如何通過化學修飾和結構設計來賦予材料特定的先進功能。內容包括: 1. 工程塑料與特種縴維: 聚醚醚酮(PEEK)、聚酰亞胺(PI)等耐高溫、高強度材料的閤成與應用。 2. 功能性高分子: 導電高分子(如聚苯胺、聚噻吩)的機理與器件應用;光電響應高分子。 3. 生物醫用高分子: 探討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聚閤物(如PLGA、PCL)在藥物緩釋、組織工程支架中的設計原則和製造技術。 4. 高分子復閤材料: 縴維增強、納米填料增強體係的界麵問題、增韌機製及力學性能的協同增強效應。 本章旨在激發研究生對高分子材料前沿研究方嚮的興趣,培養其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 本書特色: 本書定位為麵嚮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的核心課程教材,內容覆蓋瞭從分子閤成、結構解析到宏觀性能和加工應用的完整知識鏈條。摒棄瞭對特定商業産品或具體應用案例的冗餘描述,而是聚焦於支撐整個學科體係的普適性原理、定量化模型和先進實驗技術。章節間的邏輯銜接緊密,理論推導嚴謹,力求在深度和廣度上達到平衡,幫助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建立起紮實、係統且具有前瞻性的高分子科學認知框架。每章末均附有深入思考題和推薦文獻,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學習和獨立研究。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但又保持瞭一種恰到好處的親和力,不像某些教科書那樣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讀起來沒有太大的閱讀障礙。作者在講解核心概念時,總是循序漸進,先給齣宏觀的認識,再逐步深入到微觀的機理層麵,這種“由錶及裏”的敘述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我特彆欣賞它對曆史脈絡的梳理,每當介紹一個重要理論或模型時,都會簡要迴顧其發展曆程,這不僅增加瞭知識的深度,也讓我對科學研究的迭代過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體會到科學發現的來之不易。此外,書中的參考文獻列錶非常詳盡且具有權威性,我經常會根據書中的指引去查找更原始的文獻進行交叉驗證,這對於我撰寫實驗報告和綜述時,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撐。總體來說,它更像一位經驗豐富、耐心細緻的導師,在你探索科學世界時,為你指引方嚮,解答疑惑。

評分

坦白說,我一開始對“研究生規劃教材”這個定位還有些疑慮,覺得可能側重於應試技巧多於硬核知識。但深入閱讀後發現,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深度遠遠超齣瞭普通的應試參考書,它更像是一本麵嚮未來研究者的“武功秘籍”。它不僅教你“是什麼”,更著重於探討“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如何去解決”。例如,在涉及材料製備工藝與性能調控的那部分內容,作者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描述,而是深入剖析瞭熱力學和動力學因素如何共同作用於宏觀性能的最終呈現。這種對內在聯係的深度挖掘,真正體現瞭研究生教育對獨立思考能力的要求。我感覺自己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而是開始主動地去建立知識網絡,嘗試用不同的理論框架去解釋同一個現象。對於那些希望在研究領域打下堅實基礎的碩士或博士新生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提升自身研究視野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絕佳選擇。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簡約而不失專業感,那種沉穩的藍色調很容易吸引到對深度學習有追求的讀者。我翻開目錄時,首先感受到的是編排的邏輯性極強,內容覆蓋麵廣,似乎囊括瞭從基礎理論到前沿應用的方方麵麵。尤其讓我驚喜的是,它對那些抽象的物理化學概念,竟然能用非常直觀的圖示和模型進行輔助說明,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記得有一次為理解某個復雜的晶體結構而苦惱瞭很久,但這本書裏的一張三維立體圖一下子就點亮瞭我的思路。作者在引言部分強調瞭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重要性,這點在後續章節的案例分析中得到瞭很好的體現,每一個例題都緊密貼閤工業生産或尖端科研中的實際問題,讓人感覺學到的知識是“活的”,而非紙上談兵。讀完前幾章,我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理論基礎得到瞭夯實,對於後續深入學習其他相關課程也更有信心瞭。這絕不是一本可以隨便翻閱的工具書,它需要你靜下心來,帶著思考去啃讀,但迴報絕對是豐厚的。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紙張的質感很好,即便是長時間在燈光下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度疲勞,這對需要長時間伏案工作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每一個公式的推導過程都清晰可見,符號規範,幾乎沒有齣現讓人睏惑的印刷錯誤,這體現瞭齣版方在校對上的極緻用心。更值得稱道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的實驗數據圖錶,這些圖錶往往是彩色印刷的,色彩飽和度高,綫條銳利,使得原本就復雜的相圖或譜學數據一目瞭然。我過去常常因為看不清低對比度的黑白圖錶而抓耳撓腮,但這本書完美解決瞭這個問題。優質的硬件條件,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愉悅和高效。這種對細節的關注,也側麵反映瞭作者和編輯團隊對知識傳播嚴肅性的尊重。

評分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我看來,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和分析科學問題的“思維框架”。它不僅僅羅列瞭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傳授瞭一種係統化的研究方法論。通過對不同類型高分子體係的案例剖析,讀者能夠學習到如何根據材料的分子結構特徵,預測其宏觀的熱力學行為和力學響應。書中對前沿技術如先進錶徵手段的介紹也十分到位,它沒有將這些技術作為孤立的工具來講解,而是將其融入到解決實際科學問題的流程中,展示瞭如何利用它們來反推結構與性能之間的深層機製。這對於我們未來的研究課題選擇和實驗設計至關重要。它讓我意識到,一個真正優秀的研究生,不僅要掌握已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種工具,去探索未知的能力。讀完此書,我感覺自己對整個高分子科學領域的敬畏感和探索欲都被極大地激發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