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它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生动的历史教材,是卡尔沃特教育体系的典范之作。今天,它仍然是每一个喜欢读书、渴望了解世界的孩子课外读物。
  海报:
  ![]()
      内容简介
     这本世界史,是美国教育家希利尔为孩子们打造的一本与众不同的历史书。书中,希利尔以风趣幽默、栩栩如生的语言向年幼的学子们传递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比如,世间万物是如何开端的?从飞机上俯瞰大地,是什么样的情景?河流、海洋、山川的命名和我们给自家的船、房子,甚至小狗取名有什么差别吗?在世界的另一端,有印度、中国、日本这些古老的国家,以中国来说,他们的孔子教导孩子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这听起来,和我们《圣经》中的箴言是一样的呀……还有一种接近于野兽的匈奴人,比匈奴人还有凶悍的条顿人,他们用鲜血与雷霆,让世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代……世界,在这样的你争我往中,起起落落,从远古至今。而我,你们的老师,就这样带领着你们,像乘坐魔法飞毯一样,一直追随、关注着这个世界,用我们好奇的心,富于探索的精神,了解它,关心它——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自己的文明史。瞧,这本世界史,就是这样一本书,它很有趣,不是吗?
  在这本书里,《希利尔讲世界史、世界地理、艺术史(套装全3册)》的作者,我,希利尔要用我全部的知识,给你们,我可爱的孩子们上大概70堂课。在本书的一开篇,就是一个孩子拿着望远镜,正坐在遥远的太空观察着我们的地球。他真的很好奇,不是吗?他就那样飘在太空,看起来孤零零的。在本次周游世界的行程中,我会告诉你们很多很多地平线以外的东西,从美国那像打满补丁的国土(一个个州,真的很像补丁),到15世纪人迹罕至到处是动物的非洲。哦,还有伊甸园,海蛇怪群岛,印度的没用的大白象,丹麦大狗,如同《爱丽丝漫游仙境》般美妙的美国科罗拉多河……很会讲故事的爱尔兰人,哦,等等,你们相信吗?爱尔兰人吹起风笛来声音可怕得像杀猪一样……嗯,说到猪,让我想起了盛产野猪、黑熊、大野猫的保加利亚,它就在黑海边上,像镶在海岸线上的一颗明珠。那里还出产野生山羊,真是个相当不错的地方。除了这些,开罗的清真寺,到处叫“穆罕默德”的摩洛哥,很胆小又会发出笑声的土狼,用“阿洛哈”问候人的夏威夷,孩子们,我都会给你们讲到。相信我,和我一起,你们会很开心,能学到很多很多东西。孩子们,其实世界地理真的一点都不枯燥,而且很刺激很惊险,不是吗?现在,就一起来吧,COME ON!
  我们开始上艺术课啦,孩子们。在这本书中,绘画、雕塑、建筑,我们都要讲,而且分成了三部分,大概有将近90课。艺术史是各种历史中有趣的啦,我们就像参观博物馆,只要看就行了,只要看,要知道,各种珍宝,各种好东西,真的太多太多了。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会告诉你们我知道的好玩的细节,比如。埃及人画画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侧身正眼,侧身正肩”。也就是,画中人的肩膀是正面的,而双腿和脚都是侧面的;眼睛也是,它们永远是正面的大眼睛。和埃及不同的两河流域则学会了用透视法表现远近,这就很有进步了。接下来,我们还要坐叮当作响的马车去游览罗马、佛罗伦萨、巴黎、雅典城,它们是所有的文化艺术的发祥地。在这次旅行中,梵高、罗丹、拉斐尔,米开朗琪罗,都会我们同行,给我们讲他们的经历,他们的美丽画作和他们不凡的人生。孩子们,你们要瞪大了眼睛听哦,因为他们会随时下车。旅行中,有问题就尽管问吧,我会尽可能地回答——我,我们游览的圣地,我们接触的每一幅画、每一件雕塑、每一幢建筑,都是我们的老师,它们会形象地告诉我们很多很多知识……我们脚下,我们身边,其实只要留心,到处都是艺术啊孩子们。OK,就准备出发把,我们这就要奔赴艺术的殿堂啦。出发喽!
     作者简介
     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美国杰出的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创建了卡尔维特教育体系。希利尔了解学生,了解传统教科书的弊端。因而执着于为孩子们写出一套趣味盎然的地理、艺术、世界读物。从故事对话的形式切入,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的兴趣。希利尔喜欢旅行,其笔下的人物、风土人情,活灵活现,让读者仿佛就置身于异国他乡,正在做着环球旅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希利尔成就斐然,永远被世人铭记。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引言
时间阶梯
时间表
1 世间万物的开端
2 “痒痒-挠挠”
3 火!火!!火!!!
4 从飞机上往下看
5 真正的历史开端,或是很久很久以前追溯至吉卜赛的
时代
6 书写谜语的人
7 建造坟墓的人
8 一块没有金钱的富庶之地
9 漂泊的犹太人
10 诸神
11 神话中的战争
12 犹太人的国王们
13 创造出字母ABC的人
14 像钉子一样坚硬牢固
15 叶子做成的花冠
16 一个恶劣的开端
17 留着螺旋发型的国王们
18 一座非凡而邪恶的城市
19 一次意外的宴会
20 世界的另一边
21 富人与穷人
22 罗马把自己的国王踢出了局
23 希腊与波斯的对决
24 战争狂人
25 以一敌千
26 黄金时代
27 当希腊人遇到希腊人
28 智者与笨人
29 一位年轻的国王
30 一场捡来的战争
31 “靴子”又踢又踩
32 世界的新霸主
33 最高贵的一位罗马人
34 一个被尊奉为神明的皇帝
35 “天国、权力、荣耀,全属于你”
36 鲜血与雷霆
37 一个好皇帝与他的坏儿子
38 I-H——S——-V————
39 我们的野蛮人祖先
40 白种野蛮人与黄种野蛮人遇到世界霸主
41 黑暗时代
42 “善的”
43 赶骆驼的人
44 阿拉伯出头之日
45 黑暗时代的一道亮光
46 一个新的开端
47 世界末日
48 真正的城堡
49 骑士与骑士时代
50 一名海盗的伟大孙子
51 一场伟大的冒险
52 连连看:三个国王排成行
53 用玻璃和石头做成的《圣经》
54 没有一个人喜欢的约翰
55 一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人
56 魔法指针与魔法粉末
57 Thelon Gest Wart Hate Verwas
58 印刷术与火药
59 一个发现新世界的航海家
60 淘金者
61 令人着迷的地方:寻找金银财宝与种种历险
62 重生
63 基督徒们的争吵
64 伊丽莎白国王
65 伊丽莎白时代
66 仆人詹姆斯:名字里有什么含义?
67 被砍掉脑袋的国王
68 红帽子与红高跟鞋
69 一个独立奋斗的人
70 逃之夭夭的王子
71 美国摆脱了她的国王
72 倒悬
73 一个小个子的伟人
74 从潘神的牧笛到留声机
75 公元1854-1865年间的报纸
76 三张新邮票
77 奇迹时代
78 第一次世界大战
79 短短的二十年
80 野蛮人又来了
81 跟独裁者们打仗
82 昨天、今天与明天
第1章 望远镜里的世界
第2章 地球是圆的,因为我绕着它走了一圈
第3章 地球的内部
第4章 没有尽头的游行队伍
第5章 十三州俱乐部
第6章 沼泽地上的城市
第7章 玛丽的地,弗吉尼亚的州,宾夕法尼亚的森林
第8章 帝国州
第9章 新英格兰
第10章 五个大水坑
第11章 水源之父
第12章 青春之泉
第13章 遮着顶篷的马车
第14章 仙境
第15章 充满“之最”的西部(之一)
第16章 充满“之最”的西部(之二)
第17章 美国的邻居
第18章 战神的国度
第19章 这么近又那么远
第20章 有海盗的海
第21章 南美洲北部
第22章 橡胶之地和咖啡之地
第23章 白银之都和纤长之国
第24章 跨越大洋的桥
第25章 盎格鲁人之地(之一) 
第26章 盎格鲁人之地(之二)
第27章 英国的邻居
第28章 Parlez-vous Francais?(法语:你会讲法语吗?)(之一) 
第29章 Parlez-vous Francais?(法语:你会讲法语吗?)(之二)
第30章 海下的土地
第31章 西班牙城堡——空中楼阁(之一) 
第32章 西班牙城堡——空中楼阁(之二)
第33章 空中的土地
第34章 靴子顶
第35章 天堂之门和天堂的圆屋顶
第36章 死去的和存活的城市
第37章 一英里高的烟灰堆
第38章 战争与童话
第39章 丹麦大狗
第40章 鱼、峡湾、瀑布和森林(之一)
第41章 鱼、峡湾、瀑布和森林(之二)
第42章 日不落之地
第43章 大熊国
第44章 产粮区域
第45章 铁幕国家
第46章 众神之国
第47章 新月之国
第48章 沙漠之舟
第49章 一个曾经辉煌的国家
第50章 鱼米之乡
第51章 确切的地点
第52章 伊甸园
第53章 睡前故事之国
第54章 狮子和太阳
第55章 地球上与美国位置正相对的国家(之一)
第56章 地球上与美国位置正相对的国家(之二)
第57章 白象——无用之物
第58章 温度计冻住的地方
第59章 巨大的海蛇怪
第60章 有图画的明信片
第61章 人造“山峰”
第62章 橡胶和沙漠之国
第63章 害怕黑暗
第64章 动物园之国
第65章 彩虹的尽头
第66章 财富之国
第67章 食人者之岛
第68章 旅程结束
第一部分 绘画
第1章 世界上最古老的图画
第二部分 雕塑
第三部分 建筑      
精彩书摘
     序
  看这本书的孩子应该是这样的:
  认为天堂在天上,
  地狱在地下;
  从没有听说过伦敦或巴黎,
  认为丹麦人只是狗的一个品种 
  这本书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世界——但不是旅行推销员的角度。
  这本书告诉孩子们地平线以外的东西,从“美国密歇根州的卡拉马祖市到非洲马里的延巴克图市”。
  这本书不仅让孩子知道世界的七大奇迹,
  而且让他们知道还有很多其他奇迹。
  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我们家住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过感恩节时大人们会准备六种不同的馅饼:有苹果馅、桃馅、蔓越橘馅、奶油冻馅、肉末馅和南瓜馅。但是大人们只让我选择其中的两种馅饼。不管选择了哪两种,我都觉得不满意。在为这本书选择要讲的地方和主题时,我也遇到了像选择馅饼一样的困难。地球上有太多“非常重要”的地方需要在这本书里介绍,但是不可避免地会有读者想知道为什么某些国家或某些地方没有讲到,尤其是读者自己居住的地方。
  我小的时候,地理对我来说就是一连串令人厌恶的名字——气候和贸易、制造厂家和实业公司,还有产品、产品、产品。好像地球上每一个地方的主要产品就是:玉米、小麦、大麦、黑麦;或者黑麦、大麦、小麦、玉米;或者大麦、玉米、黑麦、小麦。在我学地理的时候,讲到现代希腊时只有一张照片,我猜测是因为希腊不生产小麦、玉米、大麦和黑麦。我那时候学的地理只有“肚子”,地理这门科学的“头”和“心脏”都被省略了。
  我当时很爱看地理书上的图片和地图,但是不喜欢看文字讲解。除了偶尔一个描写或者叙述的段落,地理书上的文字部分根本不值得一读——因为全是混乱的标题、副标题、小副标题:有家庭作业、笔记、地图学习、给老师的建议、帮助、使用说明、提问、复习、问题、练习、背诵、课文、图片学习等等。
  我上学的时候,地球对我来说就像一个橘子。我当时学的地理知识,现在“肯定”记住的只有三项:荷兰的小朋友穿木鞋,因纽特人住在雪屋里,中国人用筷子夹菜吃饭。
  我们当时有一种问答形式的教学法,是学习乘法口诀表的时候开始用的。老师会看着书读道:
  “问‘美国人的生活状况是什么?’”坐在我后面的那个13岁的男孩口齿伶俐地回答道:“答'他们很贫穷无知,住在破旧的小屋里。'”听到这儿,老师毫无表情地说了一句让人惊骇不已的话:“不对,那是下一个问题'因纽特人的生活状况是什么?'的答案。”
  当我开始教九岁的孩子地理时,发现现有的地理课本要么商业气息太浓,要么孩子气十足而缺乏逻辑。书上列的各种数据和抽象的内容完全超出了九岁孩子的理解范围,而那些关于其他国家小朋友的故事又太随意,对于孩子们了解地理知识毫无价值。
  我很多年前就开始旅游。地球上的大部分国家我都去过,实际的旅行距离加起来能够绕地球走五圈了。于是我就想,既然我去过那么多地方,我自己也可以写一写地理。就是为了虚浮的荣耀啊!我上课的时候会讲一些临时想起来关于我旅游的故事,一个班的学生都对这种故事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让一个速记员把我讲的内容逐字记下来。我拿着这些笔记去给另外一个班级上课,然后突然意识到如果有一本这样的书就好了。我把课上讲的内容写下来就是一本书了。因为不可能预知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所以我就一遍又一遍地拿我的笔记给孩子们上课。另外,如果不经过试验,也无法得知孩子们是否能理解我笔记上的内容。提前假想他们应该知道或可能不知道某些字词的意思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明白“令人惊叹的和令人震惊的”(英语原词stupendous和appalling属于日常生活中不太常用的词——译者注),却会误解一些更简单的词。
  上课的时候,我曾经给一个班的学生读一本有关旅行的书,这本书写得很精彩。作者说:“我们到达的时候又累又饿,在最近的旅馆找到了住处。”孩子们以为“找到了住处”是说旅行的人在旅馆里找到了25美分的硬币!(此误解源于英语里“找到了住处”是find quarters,而quarter还有25美分硬币的意思——译者注)我向他们讲述威尼斯的“叹息桥”时,描绘了过桥时发出叹息的囚犯。我随便问了一下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座桥的名字叫叹息桥,一个小男孩说:“因为它个儿大。”一个小女孩用一副鄙视他的回答的样子说:“因为它有边。”一个从农村来的小男孩,想象力更是不着边际,说可能因为他们用“镰刀”。第四个小孩说道:“因为它属于一个名叫'塞恩'的人。”(孩子们答案里的“个体”英语是size,“边”是side,“镰刀”是scythes,“塞恩”是cy,这些词都与“叹息”sighs音似——译者注。)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研究地图。一幅地图就像一个拼图图片——只是一些新名字很难记住。但是没有名字或地方的地理就不是地理了。那只是仙境。因此,学习地图和名字是非常重要的,教室里也需要在墙上贴大幅的地图。
  孩子们可以利用地理来搞研究。按照国家做一个分门别类的剪贴簿——极容易就可以贴满一大本图片新闻、杂志或期刊上剪下的剪报,或者旅行社发的特殊广告。大多图片都是出版物上的常客——印度的寺庙、中国的宝塔、非洲捕猎野生动物的场景,还有巴黎的公园——孩子们都可以自己编本地理杂志了。此外,收集邮票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活动,尤其是达到一定年龄的男孩子,他们跟大人们一样把收集邮票当做一种爱好。
  当然,学习地理最好的办法是去旅游,但不是商人到达罗马只花一个小时来看这个城市那样的旅游——他出了车站,钻进出租车,给司机一页纸,上面写着他要去看的地方。他会告诉司机:“我来这里只想看两个地方——圣彼得广场和古罗马圆形大剧场。以最快的速度开到这两个地方然后开回车站。”司机把他带到圣彼得广场,他把头伸到车窗外,问司机:“这是哪一个?广场还是剧场?”
  在我出生的那个小镇,有一位年龄很大的老人,他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一生中离开家走得最远的距离都不到10英里。在现代社会,旅行非常便捷,每一个小孩子都希望有一天能出去旅游。这本书就是告诉他们出去应该看什么,这样他们的旅行才不会像水手的航行那样毫无意义。因为水手可能绕地球走了一圈,却只带回了一只鹦鹉和一串玻璃珠,其他什么都没记住。
  “请上车!”
  当我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保姆经常带我去火车站看火车。一个戴着蓝帽子,穿着有铜纽扣的蓝制服的人会大声喊:“去往东北方向巴尔的摩、费城、纽约的乘客,请上车!”他挥舞着自己的胳膊让火车启动。保姆说他是火车列车长。
  我回到家的时候,经常也戴上一个帽子,像列车长一样喊:“去往东北方向巴尔的摩、费城、纽约的乘客,请上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有人对我说:“拜托你不要再喊了!”
  但是当时我希望将来有一天,等我长大了,我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列车长,戴着蓝帽子,穿着有铜纽扣的蓝制服。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也正在扮演着列车长的角色,因为在这本书里,我会带你去巴尔的摩、费城、纽约,以及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许多其他国家和城市——我要带你环游世界!
  ……      
前言/序言
       
				 
				
				
					《大地的脉络与文明的回响:一部纵横古今的百科全书式阅读体验》  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与人类文明的伟大进程一同呼吸。这套精心编撰的百科全书式读物,将带领您深入探索世界的广袤疆域,揭示塑造我们今日世界的深邃历史,并领略人类创造力的无限辉煌。这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旨在为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构建起一座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第一卷:世界的肌理——一部充满惊喜的地理探索之旅  翻开这卷关于地理的篇章,你将不再是那个蜷缩在地图一角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一位身临其境的探险家。我们将从地球最核心的秘密开始,剥开岩石层层叠叠的面纱,了解塑造大陆轮廓的地质力量——火山喷发、板块漂移、地震撼动,这些宏大的自然伟力如何将一块块陆地雕刻成今日的模样。你将亲眼“看见”珠穆朗玛峰如何拔地而起,见证马里亚纳海沟如何深不见底,理解撒哈拉沙漠为何如此广袤,又是什么让亚马逊雨林生机勃勃。  我们不仅会丈量山川河流的尺寸,更会描绘它们背后蕴藏的生命奇迹。从赤道滚烫的热带雨林,到极地冰封的苔原,从干旱贫瘠的戈壁,到湿润丰饶的冲积平原,我们将一一拜访这些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你将了解到,为何在某些地区,生命如此顽强地绽放,而在另一些地方,生存却显得如此艰难。我们会探讨气候的奥秘:季风如何带来甘霖,又如何引发洪涝;洋流如何温暖了寒冷的海岸,又如何催生了丰饶的渔场;高山阻挡了湿润的空气,形成了“雨影区”,造就了干旱的内陆。  当然,地理的魅力远不止于自然风光。我们将目光投向人类与环境的互动。你将了解,古老的文明是如何依水而生,埃及的尼罗河、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它们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文明的摇篮。你将看到,人类如何利用地理条件发展农业,为何某些地区适合种植小麦,某些地区则盛产水稻。你还会发现,交通的便利与地理息息相关,狭窄的海峡连接着遥远的国度,崎岖的山脉阻隔着彼此的交流,广阔的海洋则催生了航海事业,将世界编织成一张网。  更进一步,我们将深入探索人文地理的奇妙世界。你将惊叹于不同文化如何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发展出独特的建筑风格、生活习俗和节日庆典。从高山族的梯田,到荷兰人的围海造田;从北欧的维京船,到非洲的草原帐篷,每一种创造都深深烙印着地理的印记。你还将了解,人口的分布并非随机,而是受到资源、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城市的兴衰,国家的疆域,国际的边界,无不与地理的脉络紧密相连。  本书将以生动有趣的语言,配以精美的插图和地图,带你领略地球的壮丽与多样。你将不再仅仅是阅读冰冷的地理数据,而是沉浸在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中,感受风的低语,水的流淌,山的巍峨,生命的脉动。这是一次关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全面认知,一次对地球母亲复杂而深刻的理解。  第二卷:时间的长河与文明的足迹——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  当你的目光从广阔的地理世界移开,便将步入一条波澜壮阔的时间长河,与无数伟大的人物和事件一同经历人类文明的跌宕起伏。历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年代和人名列表,而是鲜活的故事、深刻的教训以及永恒的追求。  我们将从人类文明的黎明开始,追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足迹,感受他们在严酷环境中如何学会使用工具、钻木取火,如何以原始的艺术形式记录生活。你将看到,农业的诞生如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定居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第一个城市是如何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沃土上悄然兴起。  随后,我们将踏入古埃及的辉煌时代,感受金字塔的神秘,了解象形文字的魅力,探寻法老的权力与宗教的信仰。你将穿越到古希腊,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同思考哲学的深度,见证雅典民主的诞生,感受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我们将深入古罗马的罗马广场,体会其严密的法律体系、宏伟的建筑艺术以及帝国扩张的雄心。  接着,目光转向东方。你将亲历中国的秦汉王朝,见证统一的开始,感受长城的雄伟,理解四大发明的智慧。你将走进印度的孔雀王朝,感受佛教的传播,探寻婆罗门教的奥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迎来中世纪的欧洲,见证骑士的荣耀与城堡的森严,感受宗教的强大影响,了解封建制度的运作。同时,在遥远的东方,你将看到唐宋的繁荣,蒙古帝国的崛起,以及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本书将不拘泥于单一地域的历史叙述,而是以全球化的视角,展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织与碰撞。你将了解到,十字军东征如何改变了东西方的格局,文艺复兴如何点燃了欧洲的思想火炬,地理大发现又如何将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  你将亲眼见证工业革命的巨变,蒸汽机如何改变了生产方式,城市如何急速扩张,社会结构又如何面临重塑。你将体验启蒙运动的思想激荡,法国大革命的激情与变革,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勇气与信念。  当然,历史并非总是光明与进步。我们也将毫不回避地审视战争的残酷、专制的黑暗、以及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公与矛盾。从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到冷战的对峙,再到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将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和平的珍贵,以及人类在追求自由与公正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本书将以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结合历史图片、地图和重要的历史文献片段,让历史人物仿佛就站在你眼前,让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脉搏。你将不再是被动接受历史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一场关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中。这是一次对人类集体记忆的回溯,一次对文明发展规律的探索,一次对过往经验的深刻学习。  第三卷:创造的星辰与审美的光辉——一部令人心驰神往的艺术史鉴赏  当我们踏过地理的疆界,穿越历史的洪流,最终将抵达人类创造力的璀璨星辰——艺术的世界。这卷艺术史,将不再是冰冷的流派划分和大师名录,而是带领你走进一幅幅跨越时空的视觉盛宴,感受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人们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我们将从史前人类的洞穴壁画开始,感受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那些粗犷而充满力量的线条,至今仍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原始情感。你将来到古埃及,惊叹于其庄严宏伟的雕塑和壁画,感受其对永恒和神性的追求。你将漫步古希腊,欣赏其和谐完美的雕塑,如断臂的维纳斯,感受其对人体美的极致展现。你将走进古罗马,见证其建筑的宏伟和马赛克的精美,体会其对实用与荣耀的追求。  本书将带你领略拜占庭艺术的神秘光辉,伊斯兰艺术的几何之美,以及东方艺术的写意与含蓄。你将穿越到中世纪欧洲,感受哥特式教堂高耸的尖顶和绚丽的彩绘玻璃,体会其宗教信仰的力量。  接着,我们将迎来文艺复兴的璀璨曙光。你将与达·芬奇一同探索人体解剖的奥秘,与米开朗琪罗一同感受雕塑的震撼,与拉斐尔一同欣赏圣母的宁静。你将领略巴洛克艺术的动感与戏剧性,洛可可艺术的精致与奢华。  本书将重点介绍西方艺术史的经典时期,从印象派的光影革命,到后印象派的情感表达,再到20世纪现代艺术的百花齐放。你将看到梵高的炽热情感,莫奈的光影探索,毕加索的立体变形,马蒂斯的色彩游戏。你将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诞生背景,理解艺术家们如何挑战传统,如何表达内心世界,又如何引领时代审美。  我们也将目光投向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你将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悠远,书法的线条之美,陶瓷的精湛工艺。你将感受日本浮世绘的细腻与生动,印度佛教壁画的神秘与庄严。  艺术史的魅力不仅在于欣赏精美的作品,更在于理解艺术背后蕴含的文化、思想和情感。本书将引导你思考:为什么古人要建造巨大的神庙?为什么艺术家要用这样的方式描绘人物?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风貌和精神状态?  我们鼓励读者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发现,用思考去理解。本书将以大量的艺术品高清图片和生动的讲解,让你仿佛置身于世界各大博物馆之中。你将学会如何欣赏一幅画,如何解读一座雕塑,如何体会一件器物的精巧。  这是一次关于人类灵魂的视觉探索,一次对美学的深度体验,一次对创造力无限可能性的赞叹。通过这卷艺术史,你将打开通往未知审美的门扉,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和对创造的向往。  结语:  这套“希利尔讲世界史、世界地理、艺术史(套装全3册)”是一次集大成的知识之旅,它将地理的广阔、历史的纵深、艺术的灵动融为一体。它旨在点燃你的好奇心,拓宽你的视野,激发你的思考。当你读完这套书,你将不仅仅是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你将获得一种连接世界、理解文明、欣赏美的能力。你将能够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你所生活的世界,以更深刻的洞察去理解人类的过去与未来,以更敏锐的触角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创造。这是一份送给未来的礼物,一份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艺术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