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梁》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纪念梁思成先生去世40周年,没想到真到面市已经年末,而我们在由当初萌动这个想法到如今真的变为现实,还是兜兜转转了好几圈,幸好,现实并不比理想骨感。
海报:
自从我在2007年一次去找林洙先生到如今已经5年多了,《梁思成、林徽因与我》在我们手中诞生。从想做梁先生的书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抱着一个念头,就是要让梁思成先生的书能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并不局限于具有建筑专业背景的读者。这个原因是如此简单,一是因为我的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出版宗旨就是要做给青年人看的书,二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建筑教育背景的年轻人,而我在看了梁思成先生的文章后,觉得实在太好了,梁思成先生是好的老师,他用极为干净而又准确的语言把知识传达给你,而文中时时透露出那份属于梁思成独特的轻松幽默的语感,又让你不由得想起他的父亲——梁启超先生。我想让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也可以得到这份阅读的快感,而不要被那貌似艰深枯燥的“建筑”给吓坏了。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林洙老师,得到了她无与伦比的支持和信任,在她的心中,梁思成先生从来都是一位把毕生知识和才华都奉献给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老师。
《梁》共分为四个部分:梁思成先生的家庭相册,梁思成先生的文章,梁思成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上学时的作业以及梁思成先生晚年和妻子林洙的部分通信。其中有多张照片、书信原件、手绘图都是一次与读者见面,通过这些生动的照片、精美的图画和充满暖暖爱意的信件,可见先生真实的充满才情的另一面。
当然全书为重要的部分还是先生的文章,这次文章的选择也是经过千思百量,用林洙先生的话说,基本上展现了梁思成先生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本着要给大多数读者看的原则,在选择上更为考虑语言的通俗性和内容的普及性。有些文章在梁思成先生之前一些普及性著作里出现过,因为实在太有代表性,这次也收录了,如果读者看到已经读过的文章,请原谅我们的不得已。
更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次特别收录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目录》和《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
1944年冬,为了避免在抗战的全面反攻战斗中会破坏分散在各地的古代建筑,梁思成编著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并在地图上逐一标出了名称和方位。这份目录对400项文物的位置、名称、建造年代都作了简要的说明。为了使没有建筑知识的作战官兵也能看明白这份目录,他还用极为简明扼要的语言传授了一些中国古建筑常识。
“梁陈方案”是梁思成和陈占祥一起拟定的关于北京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规划的建议,很可惜这份方案并没有得到通过,梁思成还因为这份方案挨了很多批评,受到不少的责难。这份方案如今看来,不可否认里面有超前的眼光和先进性,方案里提到的很多关于城市未来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今天也都在一一验证。关于这份方案的故事,我们特地收录了王军先生的《梁陈方案的历史考察》,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知道发生在“梁陈方案”背后的故事。
建国后,梁思成尽了自己大的努力想保护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的古建,让他痛心的是很多古建还是被拆毁了。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这份伤痛。我们的北京,曾经多么美丽。
这几年,一直在看梁先生的文章,总是被感动,那字里行间对祖国对中国建筑文物的爱,透过纸背还是如此真挚和浓烈。梁思成先生是中国出色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我们永远也不应该忘记他。
《梁》是为了纪念梁思成先生去世40周年而编成的。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梁思成先生的家庭相册,梁思成先生的文章,梁思成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上学时的作业以及梁思成先生晚年和妻子林洙的部分通信。其中有多张照片、书信原件、手绘图都是一次与读者见面,通过这些生动的照片、精美的图画和充满暖暖爱意的信件,可见先生真实的充满才情的另一面。
当然全书为重要的部分还是先生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选择也是经过千思百量,用林洙先生的话说,基本上展现了梁思成先生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为了使更多的读者走进梁思成先生的建筑世界,在文章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语言的通俗性和内容的普及性。
更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次特别收录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目录》和《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
随书赠送印有梁思成手绘图的藏书票。
想说的话
余 音 绕 梁|影像
梁思成先生从1906年至20世纪60年代的家庭相册
惊 起 梁 尘|文字
本部分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梁思成先生一生对于中国古建研究和保护的过程
中国的艺术与建筑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史》(六稿)绪论
中国的佛教建筑
正定纪游
华北古建调查报告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平郊建筑杂录
平郊建筑杂录(续)
北京——都市计划中的无比杰作
致车金铭信——关于湖光阁设计方案的建议
致梅贻琦信
代梅贻琦拟呈教育部代电文稿
致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信
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梁陈方案)
梁陈方案的历史考察——谨以此文纪念梁思成诞辰100周年并悼念陈占祥逝世/王 军
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
与君同在——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林 洙
画 梁 雕 栋|手绘
梁思成先生192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史课的部分作业
梁“林”相敬|信件
梁思成先生晚年写给妻子林洙女士的部分信件
自从我在2007年第一次去找林洙先生到如今已经5年多了,《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佛像的历史》《梁启超家书》《梁思成、林徽因与我》在我们手中诞生。从想做梁先生的书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抱着一个念头,就是要让梁思成先生的书能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并不局限于具有建筑专业背景的读者。
这本《梁》绝对是一次令人惊艳的阅读体验。初翻开时,我以为这不过是一部寻常的时代洪流中的个人叙事,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剥开,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笔下的世界,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铺陈,又有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故事中的人物,他们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鲜活的生命,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有着对命运的抗争与妥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种挣扎、那种迷茫、那种对未来的期盼,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我就是那个身处其中的人,感同身受。
评分《梁》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与人情。作者的文字功底着实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我特别被书中那些充满诗意的描写所打动,无论是壮丽的山河景色,还是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都被赋予了独特的韵味。这种文字上的精雕细琢,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世界,感受着历史的呼吸,体味着人生的况味。
评分坦白说,《梁》这本书的结构和叙事方式,一开始让我有些意外,但很快我就被它独特的魅力所折服。作者似乎并不急于讲清楚每一个细节,而是巧妙地设置悬念,引导读者一步步去探索。这种“留白”的处理,反而激发了我更强的好奇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书中对人物命运的安排,也充满了张力,常常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暗藏着巨大的波澜。这使得整个阅读过程都充满了期待和惊喜。
评分读完《梁》,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故事,更是一种对生命、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我从中看到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看到了他们在艰难困苦中依然闪耀的人性光辉。作者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常常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聚焦于个体的命运,这种对比显得格外有力。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的意义,也让我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梁》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辨识度,时而如涓涓细流,细腻委婉;时而又如惊涛拍岸,气势磅礴。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对话描写上的处理,人物的语言真实而富有表现力,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这本书的情感浓度很高,让我几度潸然泪下,又几度热血沸腾。它让我体验到了文字的力量,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评分家有搞建筑的人喜欢的书。
评分基本反映了梁思成先生一生对于中国古建研究和保护的过程
评分很好的书,内容上乘,包装精美
评分大师的书,精致,美好,京东便宜送货快
评分最近迷上古建筑学,趁活动入手囤着,慢慢看~
评分书很好,大家风范,不过看了会痛心,尤其面对如今疯狂的城市化
评分拿到手还是很有感的,老娘对着插图看了半天,对古建深深叹息。可惜购书已晚,木有拿到藏书单。
评分很好,大降价时买的,性价比更高了
评分快递速度很快递的,正版书,价格也还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