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所有人一生必讀的健康經典,纍計銷售逾一韆萬冊,持續影響超過一億中國人!
14條人體經絡+365個穴位=激活身心自愈力
《求醫不如求(精華本)(上)》是一本讓人捨不得讀完的書,因為每次看過都會有所頓悟、心生感恩。以遠離疾病和衰老的智慧,徹底顛覆中國人固守的健康認知。以至誠至真至簡的正心修身之法,重樹把握生命自由的高度自信。
健康,人人渴望。疾病,傢傢害怕。
有健康為前提,纔能探討富足與快樂。若疾病侵擾,幸福便無從談起。
我們如何正確地獲得健康、把握生命、主宰幸福,正是這本書想要與您分享的心得。
碰到老虎,想要打敗它,很難很難,避開老虎,不與它爭鬥,簡簡單單。疾病就像老虎,早點避開,平安無事。與其做鬥爭,兩敗俱傷。
《孫子兵法》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身體強壯一分,疾病就會減少兩分。
《易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讓身體強壯,正是應天閤人,老天也會幫忙。
內容簡介
健康,人人渴望,疾病,傢傢害怕,我們如何正確地獲得健康、把握生命、主宰幸福,正是《求醫不如求己(精華本)(上)》要與您分享的心得。時隔三年,中裏巴人全新選編“求醫不如求己”精華內容,精確傳達人體經絡穴位養生方法,教會您用14條經絡和365個穴位,激活身心自愈力。
作者簡介
中裏巴人,本名鄭幅中,北京中醫協會理事。著有《求醫不如求己》係列圖書,其中《求醫不如求己》(1、2、3)連續兩年獲得“中國十大健康好書”榮譽稱號。“中裏巴人”其名,寄寓將中醫精髓傳承於韆傢萬戶的理想,一如唐代詩人劉禹锡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在中國,中裏巴人是我欽佩的一醫傢。
——《人體使用手冊》作者 吳清忠
中裏巴人之書,起於民間,傳於網絡,風靡於華夏,流惠於海外,好評如潮。個中原因,便是具備瞭這樣幾個因素:淡泊、優美、實用、簡潔、多樣化、變通性,標本兼治,身心同調。讀者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各取所需,滿載而歸。
——讀者 忙裏偷閑
在越來越焦慮的日子,在看不起病吃不起藥的日子,人們需要重新評估健康的價值。其實,我們停下來想一想,總會得到更多:學會關注健康,而非疾病;學會靈與肉的平衡,用積極的心態麵嚮未來。這纔是人的福氣所在,纔是生活的智慧所在。謝謝中裏先生教會我們這些。
——網友 鉑程齋
中裏巴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是結閤感受來傳達方法的,貌似沒有邏輯,卻非常符閤中國人寫意山水般的思維方式,能讓人歡喜地看瞭、自然地懂瞭、信任地做瞭,並不知不覺中慢慢悟齣屬於自己的一套邏輯,拋開書,實現自主的生命。引中裏老師的話:“關鍵的時候即使隻有一個朋友也就足矣”,《求醫不如求己》,你就是瞭。
——網友 夕
目錄
序 信賴您自己
第一章 求醫不如求己
人生的事業,多種多樣。讓自己的身體日益強壯,正是一項實實在在的事業,求人,不如求已。己,有小已和大已。與你同氣相求的事物,都是已,都可以善加利用。順風車是己,同路人是己,“海內存知已,天涯若彼鄰。”大己無處不在。
1.為什麼現代人得的病五花八門
2.一種思想對應一種疾病
3.疾病隻不過是一個假想敵
4.人身上本來就百藥齊全
5.可惜,我們都沒有用夠自己的先天之本
6.洞悉身體的天象
7.輕鬆趕走“亞健康”
8.所有體質都要盡力達到陰陽平衡
第二章 養生從經絡開始
人有一病,身體就有一藥來治。經絡穴位,就是藥。舉手肩膀痛,看看痛在哪裏,痛在哪條經上,便調治哪條經。痛的地方,或是瘀血,或是氣滯,或是寒凝,當溫通宣散。通要有通路,散要有齣口。經絡是通路,髒腑是齣口。治髒腑就是從裏麵調經絡,調經絡就是從外麵治髒腑。
髒腑在身體裏麵,摸不到,可經絡卻通到外麵。髒腑是風箏,經絡是風箏綫,穴位呢?是拿在手中的綫軸。
1.腑髒是通路,經絡是齣口
2.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順四時,適寒暑
第三章 經絡暢通,百病不生
什麼是先天之本呢?就是産生能量的源泉。不是支流,不是通道,不是外來的注入,而是與生俱來。心生願力,肺生氣力,腎生活力。三大先天之本。願力讓人想做,氣力讓人能做,活力讓人愛做。腎藏精,肺藏氣,心藏神。
1.肺經大藥房——讓邪氣俯首稱臣
2.心包經大藥房——養生護命的基礎
3.心經大藥房——護命攝神,百病祛根
第四章 打通經絡是獲得健康的必經之路
1.大腸經大藥房——肺和皮膚的保護神
2.三焦經大藥房——人體健康的總指揮
3.小腸經大藥房——主治液病的高手
第五章 經絡是人體最好的自我保護機製
第六章 經絡是連接生理和心理的橋梁
第七章 經絡是人與宇宙之間的天然通道
精彩書摘
怎麼預防外來的疾呢?
有的人說:“如果我聽瞭天氣預報,知道風寒要來瞭,加件衣服也就沒事瞭。但有時候我並不知道天氣什麼時候會變化,說不定還沒來得及加衣服就已經感冒瞭,這時候怎麼辦呢?還有,我也不知道哪裏有細菌病毒,躲又躲不開,你有什麼好辦法嗎?”還有些人這麼說:“我特彆注意,人傢都穿短袖瞭,我還穿著羽絨服呢!但最後得感冒的還是我,真是防不勝防!”
其實,這些擔憂和防範都是無謂的,預防的方法很簡單,關鍵是你得知道原理。
一般情況下,疾會通過兩種方式侵入人的體內:一種是通過毛孔,比如說一個人衣服穿少瞭,受瞭涼風,得瞭風寒感冒,就是因為外邪通過毛孔進入瞭他的體內;還有一種是從鼻子、口腔、呼吸道等地方進入,最為常見的癥狀便是流感。
知道外來的疾是怎樣入侵人體以後,我們就有預防的方法瞭。不就是一個毛孔,一個呼吸道嘛!當您知道從哪開始防範以後,您就不用怕瞭。為什麼這麼說呢?您的身體本身就有自愈的能力,最好的防護設施就在您身上!對於這種防護設施,您一是要找到它,二是要激發它。要是這兩點您都做到瞭,那任何外來的邪氣、病毒您都不用怕瞭。
現在,有的人到醫院去看病,大夫老是對他說,你這是慢性病,韆萬彆感冒瞭,否則會加重病情。這雖然是善意的提醒,但也同時加重瞭患者的心理負擔,因為沒有有效的防範措施。實際上,人進化到現在,自身的免疫係統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瞭。隻要我們善於激發和使用人的本能,完全可以抵禦任何外來的侵害,隻是我們現在越來越少使用它瞭。
……
前言/序言
《身心調養智慧:古法今用,自在安康》(精華本)(上)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部融匯中華傳統養生智慧與現代科學理念的深度力作,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可行、且富有成效的身心調養方案。作者並非簡單羅列養生秘訣,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人體運行的內在規律,揭示疾病産生的根源,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一套以“內求”為核心,強調“養”而非“治”的健康管理體係。本書的上部,著重於打通身體的“經絡”,激活身體的“元氣”,建立起生命能量的順暢循環,為後續更深層次的身心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章:生命能量的密碼——元氣探源 本章首先從一個宏大的視角齣發,帶領讀者認識“元氣”——這構成生命最基本、最活躍的物質與能量。作者認為,元氣充沛是生命健康活力的源泉,其損耗與失衡則是諸多疾病的根本誘因。我們將追溯元氣的生成機製,從先天之本(腎精)到後天之養(脾胃吸收與肺的呼吸),詳細闡述其在人體內的傳遞、儲存與利用。 先天之本,生命的基石: 深入解析腎在生殖、發育、衰老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延緩腎精的虧耗。這並非是關於壯陽藥物的宣傳,而是通過理解身體的節律,減少不必要的消耗,例如適度作息、情緒平和、避免過度勞纍等。 後天之養,能量的補給: 詳細講解脾胃在消化吸收、運化營養中的關鍵地位。我們將學習如何辨識和調整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選擇最能滋養脾胃的食物,以及通過簡便的食療方,增強身體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時,也會觸及肺的功能,強調呼吸的重要性,介紹一些簡單易學的呼吸法,以提升氧氣利用效率,充盈元氣。 元氣的運行之道: 探討元氣如何在體內通過經絡係統運行,維持各髒腑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我們將初步認識經絡,瞭解其“運行氣血,溝通錶裏,濡養全身”的功能,為後續章節深入講解經絡打下基礎。 第二章:經絡暢通,百病不生——經絡的奧秘與調理 經絡,被譽為人體內的“交通網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也是連接髒腑、肢體、五官的橋梁。本章將係統地介紹經絡係統的基本知識,包括經絡的起源、分布、作用,以及它們與五髒六腑的對應關係。更重要的是,本書將提供一套實用的經絡調理方法,幫助讀者自行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的目的。 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 詳細介紹十二正經(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的循行路綫、主治範圍以及它們與身體各部位的關聯。同時,也會簡要介紹奇經八脈(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陽蹺脈、陰蹺脈、陽維脈、陰維脈)的功能,以及它們在整體調控中的作用。 觸診與感知: 教導讀者如何通過自我觸診,感知身體上不同部位的經絡走嚮,以及在經絡不通時可能齣現的疼痛、麻木、脹滿等異常感覺。這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我覺察方式。 疏通經絡的實踐指南: 按摩與點穴: 提供一係列針對常見經絡堵塞問題的按摩手法和穴位點按技巧。例如,針對肩頸不適,我們會講解肩井穴、風池穴的按摩方法;針對消化不良,會介紹足三裏、內關穴的按揉要領。所有手法都強調輕柔、循序漸進,並根據不同體質進行適度調整。 拍打與敲擊: 介紹安全有效的拍打經絡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工具(如小拍子)進行適度的敲擊,以激發經絡活力。 走罐與拔罐(簡易版): 簡要介紹在傢中進行走罐和簡易拔罐的方法,以幫助促進局部氣血循環,緩解疼痛。本書不會涉及復雜或危險的拔罐操作,強調安全性。 伸展與體式(初階): 結閤一些基礎的拉伸動作和瑜伽體式,講解如何通過肢體運動,輔助打開經絡,促進氣血流動。這些體式都易於學習,無需特殊技巧。 經絡與情緒的連接: 探討情緒波動對經絡氣血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調理特定經絡,來舒緩不良情緒,達到情誌相閤的健康狀態。例如,肝經不舒常與急躁易怒相關,而心經的調理則有助於緩解焦慮。 第三章:五髒和諧,百病自消——髒腑功能的精微調養 中醫認為,“五髒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這說明髒腑之間的相互關係錯綜復雜,一個髒腑的失衡,往往會影響到其他髒腑,甚至引發全身性的疾病。本章將深入剖析五髒(心、肝、脾、肺、腎)各自的功能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生理聯係和病理傳變。在此基礎上,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讀者調養五髒,恢復其內在的平衡與和諧。 心——君主之官,安寜的源泉: 探討心藏神的功能,以及心悸、失眠、健忘等與心神不寜相關的癥狀。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生活起居的調整(如規律作息、睡前放鬆),飲食的選擇(如蓮子、百閤),以及適度的靜心練習(如冥想),來滋養心神,保持內心的平靜。 肝——將軍之官,疏泄的樞紐: 講解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以及情誌不暢、肝火旺盛等問題。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調整情緒(如學會接納、釋放壓力),飲食(如多食綠色蔬菜,少食辛辣油膩),以及按摩肝經相關穴位,來疏肝理氣,改善易怒、煩躁等狀態。 脾——倉廩之官,運化的保障: 強調脾胃為後天之本,其健運對營養吸收、氣血生化至關重要。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調整飲食結構,避免生冷、寒涼、油膩食物,選擇健脾益氣的食物(如山藥、薏米、小米),以及通過穴位按摩(如三陰交、足三裏),來增強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脹、乏力等癥狀。 肺——相傅之官,呼吸的門戶: 關注肺的呼吸功能和“主皮毛”的特性。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改善居住環境的空氣質量,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以及食用潤肺止咳的食物(如梨、銀耳),來增強肺的功能,改善咳嗽、氣短、皮膚乾燥等問題。 腎——先天之本,生命的根基: 再次強調腎藏精的功能,及其對生殖、發育、衰老的影響。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養精蓄銳,減少損耗,以及食用益腎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和通過特定的鍛煉方式(如叩齒、摩腰),來固護腎精,延緩衰老,增強體質。 髒腑之間的聯動與製約: 深入闡述五髒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以及如何通過調養一個髒腑,帶動其他髒腑的健康。例如,腎水可以滋養肝木,肝氣疏泄有助於脾胃運化,肺金可以滋養腎水等。 第四章:覺察身體的語言——癥狀背後的信號 身體是會說話的,每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癥狀,都可能是在嚮我們傳遞著重要的健康信息。本章旨在引導讀者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理解不同癥狀背後的深層原因,從而能夠更早、更主動地進行乾預,避免小病成大病。 體溫變化: 寒熱的意義,發熱、畏寒的不同原因,以及如何通過觀察體溫變化,判斷身體的寒熱虛實。 疼痛的訊息: 不同部位、不同性質的疼痛所代錶的髒腑或經絡問題,如刺痛、脹痛、隱痛的區分。 分泌物的秘密: 觀察舌苔、痰液、大小便的顔色、氣味、形態,從中解讀身體的健康狀況。 睡眠的異常: 失眠、多夢、嗜睡等睡眠問題的常見原因,及其與髒腑功能的關聯。 情緒與身體的共鳴: 焦慮、抑鬱、易怒等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反之,身體的失調又如何加劇情緒問題。 自我診斷的初步智慧: 結閤前麵章節所學知識,提供一些簡單的自我判斷方法,幫助讀者初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但本書始終強調,這並非替代專業醫療診斷,而是作為一種輔助的健康管理工具。 結語(上部) 《身心調養智慧:古法今用,自在安康》(精華本)(上)的完結,標誌著讀者邁齣瞭理解和掌握自身健康的第一步。通過對生命能量、經絡係統和五髒功能的初步認識與實踐,讀者已經具備瞭初步的“求己”能力,能夠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身的健康管理中來。本書的精髓在於,它並非提供一個速成的“秘方”,而是引導讀者迴歸身體本身,學習傾聽、理解和迴應身體的需求。上部的學習,為我們打開瞭通往更深層身心智慧的大門,為下部的進一步探索,奠定瞭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