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旅遊公共服務:理論與實踐》是國內一本係統闡述旅遊公共服務問題的論著。它係統闡述瞭何為旅遊公共服務,研究旅遊公共服務具有哪些方麵的理論和現實價值,旅遊公共服務概念的來源、內涵、外延、特徵與類彆;同時,從實踐上分析瞭發達市場經濟地區的旅遊公共服務狀況,以及我國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的旅遊公共服務體係構成與發展現狀,比較瞭國內外城市在旅遊信息谘詢服務、便捷旅遊公共交通服務、遊客權益維護服務、旅遊安全保障服務以及旅遊管理體製與公共服務供給機製上的異同點。此外,還揭示瞭國內外遊客對於旅遊公共服務要素的需求與認知評價。
《旅遊公共服務:理論與實踐》融理論與實踐為一體,既有定性的理論研究,也有大量的實證研究和案例分析。不僅對於旅遊目的地完善公共服務、提高綜閤競爭力具有理論指導和現實參考價值,對於學術界重新認識旅遊業的基本問題也具有參考價值。《旅遊公共服務:理論與實踐》也適閤作為旅遊專業的教學參考材料使用。
作者簡介
徐菊鳳,北京聯閤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旅遊發展研究院旅遊環境與公共服務研究所所長,研究生導師,《旅遊學刊》學術委員,校級優秀學術創新團隊負責人。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係,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碩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曾任《旅遊學刊》副主編,北京聯閤大學旅遊學院旅遊研究所所長,《中國旅遊飯店》、《旅行社之友》、《旅遊業動態》執行主編。
主要研究領域:旅遊市場需求,城市旅遊發展與管理,休閑度假旅遊,文化旅遊。已主持完成《大眾旅遊新階段的我國旅遊公共服務體係研究》、《北京散客旅遊服務體係與管理模式研究》等國傢和省部級課題3項;齣版《中國休閑度假旅遊》、《休閑政策政治學》等專著、譯著6部,發錶有關旅遊市場需求、旅遊公共管理、文化旅遊等領域的論文70多篇。
社會兼職:世界休閑組織會員、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中國旅遊未來研究會理事、北京文化創意産業促進中心專傢、三亞度假經濟研究院特聘專傢。
內頁插圖
目錄
寫在齣版之前
前言
摘要與關鍵詞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必要性
一、旅遊領域公共服務缺失與建設服務型政府之需
二、兼具産業和事業雙重屬性的旅遊業之內在需要
三、提高大眾遊客滿意度的必然要求
四、變化的旅遊需求對傳統旅遊服務模式提齣瞭挑戰
五、旅遊目的地步入更高發展階段的需要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調研過程
一、研究思路
二、調研過程與信息采集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旅遊公共服務體係的理論認知
第一節 關於公共服務與公共産品
一、公共服務的概念與理論研究視角
二、公共産品的概念與理論研究視角
三、公共服務與公共産品的關係
第二節 旅遊公共服務的理論認知
一、旅遊公共服務的內涵與特徵
二、旅遊公共服務的外延
第三節 旅遊公共服務的類彆與形式
一、旅遊公共服務的類彆與形式
二、旅遊公共服務與相關服務的關係
第四節 旅遊公共服務體係的結構與功能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發達市場經濟地區的旅遊公共服務模式
第一節 巴黎的旅遊公共服務體係
一、公共力量主導巴黎旅遊服務體係中的關鍵環節
二、公共部門主導構建豐富的旅遊信息環境
三、巴黎的旅遊管理運行機製
第二節 東京的旅遊公共服務係統
一、東京的旅遊管理和服務體係
二、東京的旅遊信息服務係統
三、旅遊交通服務體係
四、東京旅遊安全保障
第三節 香港旅遊服務體係的結構與功能
一、香港旅遊管理與服務的三駕馬車結構
二、香港的旅客谘詢服務
三、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旅遊交通係統
四、多部門共擔散客權益維護服務之責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消費者對旅遊公共服務的需求與認知
第一節 國內三大城市遊客的需求與評價
一、研究方法
……
第五章 旅遊公共信息服務供給分析
第六章 便捷旅遊公共交通服務的需求與供給
第七章 旅遊安全保障服務體係研究
第八章 旅遊者權益維護服務體係研究
附錄
附錄1 參考文獻
附錄2 課題調查問捲
旅遊公共服務的需求與評價調查
遊客對北京旅遊信息服務的認知與需求調研
精彩書摘
總體來看,在公共服務與公共産品的範疇上,學術界對於公共服務持廣義觀點的人多於持狹義觀點的人,即認為公共服務包括瞭政府的所有公共事務。而公共産品所涉及的外延,也以廣義論為多,認為其接近於廣義公共服務的外延範疇。至於有些人認為應該根據國務院對政府四大職能的界定而將公共服務限定為狹義定義(馬慶鈺,2005),筆者認為在學理上存在一定不足。因為政府在界定自身職能時,從微觀和具體操作層麵作齣“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劃分是可以的,這可以被看作對公共服務的技術性界定,但如果以此技術性界定來作為“公共服務”在理論上的應有定義,顯然有“倒果為因”的反邏輯嫌疑。從諸多研究文獻來看,在理論和宏觀層麵進行公共服務和公共産品問題闡述時,人們一般使用廣義概念,包含國防、道路、燈塔等各種各類公共服務與産品;但在闡述現實公共服務問題時,人們多使用狹義而具體的公共服務(公共産品)概念,主要指教育、醫療、環境、勞動保障等公共服務問題。這是可以理解的。
事實上,公共服務與公共産品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學科視角的差異及其帶來的觀察問題側重點的不同。它們之間存在的共性,確實比差異性更大,它們都是為瞭使用一個特彆的概念(理論)來說明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該具有的職責和職能。從近200年來西方國傢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的演變曆程,也可以看齣公共服務理論與公共産品理論之間的關係。換言之,公共服務理論的不同概念演變,是與西方國傢政府職能演變的階段相伴而生的,共經曆瞭這樣三個階段(唐鐵漢、李軍鵬,2005;燕繼榮,2009):
第一階段,18世紀到20世紀30年代,政府職能以維護性服務為主,“有限政府”僅扮演“守夜人”角色,“公共服務”概念在社會政策和公法視角下被提齣。1912年,法國公法學者萊昂·狄驥首次提齣瞭公共服務概念——“任何因其與社會團結的實現與促進不可分割而必須由政府來加以規範和控製的活動,就是一項公共服務,隻要它具有除非通過政府乾預,否則便不能得到保障的特徵”。這一界定,清晰地錶達瞭政府應該在什麼樣的領域發揮公共服務職責和作用,強調瞭公共服務的公平性價值和市場不可替代的作用。
……
《旅行的藝術:從探索到沉浸的深度遊覽指南》 作者:[您的名字] 書籍簡介: 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全球互聯時代,旅行已不再是少數人的奢侈,而是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學習途徑乃至自我實現的追求。然而,在紛繁復雜的旅行選項麵前,如何真正實現一場有深度、有意義、有獨特體驗的旅程?《旅行的藝術》並非一本簡單的攻略集,它緻力於引領讀者跳齣“打卡”式的觀光模式,深入理解旅行的本質,掌握構建個性化、沉浸式旅行體驗的核心方法。本書將帶您從宏觀的旅行理念齣發,逐步剖析旅行的各個維度,最終教會您如何成為一個更懂得旅行、更享受旅行的探索者。 第一部分:旅行的哲學與動機——為何齣發? 在開啓任何一段旅程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審視旅行的深層意義。本部分將深入探討人們旅行的內在驅動力,從逃離日常的喧囂,到追求知識的渴望,從對未知的好奇,到對自我認知的探索,再到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我們將追溯人類曆史上旅行的精神演變,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旅行的價值取嚮。 探尋旅行的本質: 什麼是真正的旅行?是簡單的地理位移,還是心靈的滌蕩?我們將辯證地分析“旅遊”與“旅行”的區彆,強調旅行中“在路上”的體驗和思考。 旅行的多重動機: 從休閑放鬆到深度文化體驗,從商業考察到教育研學,本書將係統梳理旅行的各種動機,幫助讀者清晰地認識自己的旅行需求。 旅行的社會與文化意義: 旅行如何促進跨文化理解?如何影響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我們將探討旅行在塑造個體價值觀、拓展國際視野、推動文化交流等方麵的作用。 個人旅行哲學的建立: 基於對旅行本質和動機的理解,本部分將引導讀者構建屬於自己的旅行哲學,明確自己理想中的旅行是什麼樣子,以及希望通過旅行獲得什麼。 第二部分:目的地選擇的智慧——如何發現你的下一個遠方? 選擇一個閤適的目的地是成功旅行的關鍵第一步。本書將打破傳統旅遊網站和指南書的局限,提供一套更為係統和個性化的目的地選擇框架。我們將探討如何根據個人興趣、旅行風格、預算、時間以及季節等多種因素,精準匹配最佳的旅行目的地。 超越主流:發掘小眾與特色目的地: 告彆擁擠的熱門景點,學習如何通過深入研究、本地信息、甚至曆史文化綫索,找到那些尚未被大眾熟知但極具魅力的旅行地。 興趣導嚮的目的地探索: 無論是曆史古跡、自然風光、藝術畫廊、美食街區,還是特定運動(如登山、潛水)的愛好者,本書都將提供針對性的搜索和評估方法。 文化深度體驗的目的地規劃: 如果你想真正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化,你需要選擇那些能提供深度文化接觸的目的地,並學習如何去尋找和參與當地的傳統活動、節日慶典或社區項目。 可持續旅行的目的地選擇: 關注環境保護和當地社區福祉,瞭解如何選擇對環境影響最小、對當地經濟貢獻最大的目的地,並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旅行者。 風險評估與信息核實: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會辨彆旅遊信息真僞,評估目的地的安全狀況、政治穩定性以及旅行便利性至關重要。 第三部分:旅行規劃的藝術——從藍圖到現實的精細打磨 一次完美的旅行離不開周密的規劃,但規劃並非意味著僵化和束縛。本部分將教授讀者如何在靈活性與有序性之間找到平衡,掌握一套高效且富有創造性的旅行規劃方法。 行程設計的核心原則: 如何閤理安排行程順序?如何平衡景點遊覽與自由活動時間?如何預留彈性應對意外情況? 交通與住宿的策略性選擇: 深入分析不同交通方式的優劣,學習如何選擇性價比高且適閤行程的住宿,包括從精品酒店到特色民宿,再到露營等多元化選項。 預算的精打細算與彈性分配: 如何製定切閤實際的旅行預算?如何在控製開銷的同時,又不犧牲重要的旅行體驗?學習如何在必要時進行預算調整。 行前準備的細節清單: 從證件、貨幣、保險到必備物品,一份詳盡的行前準備清單將幫助您從容齣發,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打包的智慧: 如何根據目的地氣候、旅行時長和活動內容,做齣輕便而實用的打包方案,讓您的行李成為旅行的助力而非負擔。 緊急預案的製定: 提前考慮可能遇到的突發狀況(如航班延誤、行李丟失、健康問題等),並製定相應的應對措施,讓旅行更加安心。 第四部分:旅行中的體驗——如何讓每一次駐足都觸動心弦 旅行的真正魅力在於過程中的體驗,是那些轉瞬即逝的瞬間,是與人、與景、與文化的深刻互動。《旅行的藝術》將引導讀者掌握捕捉和深化旅行體驗的技巧,讓每一次探索都成為一次難忘的記憶。 沉浸式體驗的構建: 如何打破遊客身份,真正融入當地生活?學習參與當地節慶、品嘗地道美食、與當地人交流、甚至學習簡單的當地語言。 觀察與傾聽的藝術: 培養敏銳的觀察力,用心去感受目的地的節奏、聲音、氣味和色彩。學會傾聽當地的故事,理解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與當地文化的互動: 尊重並理解當地的習俗、禮儀和價值觀。學習如何以開放的心態去接觸和學習新的文化,而非簡單地評判。 攝影與記錄的深度: 探索超越“到此一遊”的攝影技巧,如何用鏡頭捕捉情感、故事和氛圍。學習不同的記錄方式,如日記、繪畫、音頻筆記等,全方位地保存旅行記憶。 放慢腳步,感受當下: 學會在繁忙的行程中找到寜靜的時刻,真正“活在當下”,享受旅行帶來的放鬆與愉悅。 品味在地美食的奧秘: 美食是瞭解一個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書將教授如何發掘地道餐館,理解食材、烹飪方式與地域文化的聯係。 第五部分:旅行的收獲與反思——如何將旅途的啓迪融入生活 旅行不僅僅是短暫的離開,更是一次心靈的成長和視角的拓展。《旅行的藝術》強調旅行結束後,如何將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轉化為持久的價值。 旅行後的整理與沉澱: 如何係統地整理旅行照片、筆記和紀念品?如何迴顧和分析旅行中的得失? 將旅行的靈感轉化為行動: 旅行如何激發新的想法、培養新的愛好、甚至改變職業規劃?學習將旅行帶來的啓發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分享旅行的價值: 如何以有意義的方式與他人分享旅行經曆?是撰寫遊記、製作視頻,還是成為旅行的推廣者? 旅行者心態的養成: 持續保持旅行中的好奇心、開放性和探索精神,讓這種心態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麵麵。 規劃下一次精彩的旅程: 在一次旅行的結束,便是下一次啓程的開始。本書將為您提供持續激發旅行熱情和規劃新旅程的思路。 《旅行的藝術》是一本獻給所有渴望深度探索世界、追求有意義旅行的讀者的指南。它鼓勵您帶著好奇與尊重齣發,用開放的心靈去感知,用智慧的規劃去實踐,最終在每一次旅途中,都能收獲一份獨特的成長與豐盈。無論您是初次踏足異域的旅行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資深旅者,本書都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更廣闊、更精彩旅行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