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数学本草园 [11-14岁]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数学本草园 [11-14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谈祥柏 著
图书标签:
  • 科普读物
  • 数学
  • 儿童读物
  • 益智
  • STEM教育
  • 趣味数学
  • 数学启蒙
  • 青少年科普
  • 中国科普大奖
  • 学习辅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2539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17934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学、科幻作家经典获奖作品,展现科学之真、善、美,传播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智慧!《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数学本草园》是丛书系列之《数学百草园》。《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数学本草园》分数学人物、文史建筑体育社科、迷人的数与数的变换、数学魔术与戏法、数学之美、巧解妙题提高智力、数学广角镜七个模块。
  《数学百草园》由谈祥柏编著。

目录

数学人物
图灵
高斯的幸福数
喜欢动手的数学玩家
初生之犊不畏虎
传奇数学家爱多士
泰斗之交
皇帝、总统与几何
邱钰茜的一大发现
走出象牙塔
最长寿的作家安葬金山

文史建筑体育社科
第一部算术书
铺地锦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
公元年数与干支的换算
“天下第一”大算盘
整体式圆顶屋
走向数字城市
金华火腿
时空分布图
生日年年过,做寿有讲究
老画家的年龄
年龄的精确计算
黑色星期五
请慎用数字
起名字的学问
弄错一个字,多生十万娃
一张牛皮的故事
巧取墨宝
二百五
南辕北辙
让成语与数学挂钩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年
汉字中的多倍体
汉字幻方
五彩幻方图案
汉唐盛世
九九消寒图
YYYY年
“黑马”存在,言之有理
99与回文数
群生的回文酵母
回文诗和镜反数
91与元曲
神奇的密码
蓝罗裙子束纤腰

迷人的数与数的变换
富裕数
妙不可言的0
不听话的8
死数变活数
黑洞数
编制循环节大表
重抄带来的惊喜
“马尾巴”的功能
哈雷数
冰雹猜想
无穷根式召唤灵感
一条漏网之鱼
数的转圈舞
“金陵十二钗”图

数学魔术与戏法
我回家来了
速算表演
模仿不如创新:圆周率的新魔术
骨牌排出乘法算式
耳朵猜数
鬼使神差
打擂台
怎样采用高明手法排斥吕纯阳?

数学之美
音乐促进数学
数学家的简笔画
阴阳宝塔
扩建宝塔
给宝塔加个尖顶
非法约分
心灯通明的悟境
没有文字的美妙证明

巧解妙题提高智力
拆穿西洋镜
赫德逊河有多宽?
四季美景
加减乘除,各色俱全
君子与小人
套杯子
想加入就请自助
噢与暖
闷声发大财
看图识贼
奖金米粒数
考拉与骆驼
不怕颠倒
握手问题
接待嘉宾
兑换零钱
不费吹灰之力
烧焦的遗嘱
福尔摩斯的算题
生日之谜
五角星上放棋子
国王的薪金
殊途同归
古印度的买鸟趣题
过穷日子的罗马大公
左右夹攻
狡猾的乌龟
一道香港数学竞赛题
变不掉的尾巴
从交替出现变为清一色
空中加油
难以捉摸的表情
慧眼识高
一分为四
花生米放来放去
辅助线帮了大忙
夹心饼干问题
自动扶梯
放缩与夹击
空瓶换酒
论功行赏
埃及分数
谁是幸运儿
公说婆说皆有理
寻找完美正方形

数学广角镜
龙的画法
官服上的禽兽
动物也识数
戴高帽
猫变狗
集合与猜谜
想私吞我的铜钱吗?没门!
人与鬼,谁的本领大?
关门弟子
足球骗子
亚洲最高的圣诞树亮了

精彩书摘

  初生之犊不畏虎
  保罗·爱多士是历史上名列第二的多产数学家,仅次于欧拉,他于1913年出生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的一个中学教师家庭。
  爱多士在12岁时就用巧妙的证法证明了一位数学教授感到棘手的难题。那一天,这位教授与他们全家共进晚餐。席间,吃得红光满面,洋洋自得的教授开口问坐在他身旁的这位小神童:“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数,它们当中至少有两个数互质,这个结论对不对,应该怎样去证明?”爱多士顿时停了下来不吃菜了,他陷入沉思,一言不发。
  教授补充说:“当然我们知道,任何相邻两数是互质的。”听到教授的这个提示之后,小爱多士猛然开了窍,领悟到“证明”已经近在咫尺,实际上,他只要证明,在l到100之间所取的51个数中,至少有两个数是相邻的就行了。
  “证明”立时从他的脑子里冒出来了,将1到100这一百个自然数两两分组(相邻的两个在一组):(1,2),(3,4),(5,6),(7,8)……直到(99,100),这样一来,一共有50组。从这50组中任取51个数,必然至少可以将其中的某一组中的两个数全部取到。换言之,从l到100这一百个数中任取51个数时,必然至少有一对数是相邻的,所以它们肯定互质。
  爱多士圆满地解决了教授的难题。然而他所用的证法,只是人人都懂的“抽屉原理”。(在国外,一般称为“鸽巢”(pigeonhole)原理)。
  传奇数学家爱多士保罗·爱多士是一位传奇式的数学家,他把一切都献给了数学,他自己却像是一位流浪者:没有家,也没有固定的工作。
  保罗·爱多士一直在数学领域里孜孜不倦地工作,直到1996年,在波兰首都华沙参加一个数学会议时心脏病突发而暴卒,享年83岁。爱多士是古往今来最伟大、最古怪、最富于原创性的数学家之一。他好胜心强,喜欢提问题,解决数论(整数性质的研究)与其他领域中的难题,例如离散数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他又是有史以来最多产的数学家之一,共发表了1500多篇论文。
  爱多士于1913年出生于布达佩斯市一个匈牙利国籍的犹太人家庭,父母亲都是数学教师,他是他们唯一的存活下来的孩子,主要是在自己家里受教育。直到1930年,他进入了布达佩斯的彼得·帕茨马尼大学,不久他就成了那里的一小群优秀青年犹太数学家的中心人物。读大学二年级时,他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博士课程,后来在布达佩斯大学取得了数学博士学位。1934年,他去了英国曼彻斯特进修“博士后”。1938年,爱多士远涉重洋到了美国,接下来的十年他都在那边度过。第一年,他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时,写出了举世震惊的论文,并创立了概率数论。他还解决了逼近论与维数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由于研究院的工作未能续聘,他开始了其漂泊生涯,先后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诺特丹、普渡及斯坦福等大学都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1949年发生的重大数学事件是阿特利·赛尔伯格(AtleSelberg)与爱多士所作出的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法。这一结果以相当好的精确度预言了素数的分布,该结果最早是在1896年用了很复杂难懂的办法证明的,当时认为不可能找到初等证法。这源于爱多士年仅20岁时发现了数论中一个著名定理的巧妙证法。定理断言:对任一大于1的数,在此数与其2倍数之间至少存在着一个素数。
  人们记忆中的爱多士是一个弯腰曲背、身材瘦小的人,穿着短袜和凉鞋。为了追求数学乐趣,他丢开了生活中的一切负担——找个地方住下来,驾驶汽车,交所得税,买日用杂货——依靠朋友来照料他的生活。他说道:“拥有财产真是讨厌之至。”他把生活的主要目的定格为研究数学:“去证明,去猜想。”他把讲课费及所获奖金用来资助攻读数学专业的大学生或者支付他所提问题的奖金。他去世时,身后仅留下25000美元。
  由于他把注意力全部倾注在数学上面,因而他在数学界之外是默默无闻的。他不是畅销书作者,不追求世俗名利与个人舒适。事实上,在他长大成人以后的大部分时间中,他过的是一种“手提箱”(但他从来不会好好装箱)式的生活。他喜欢带着半空的手提箱从一个会议赶到另一个会议,仆仆风尘,同数学家们呆在一起。当他抵达一个新的城市时,他会出现在当地最出名的数学家的门口,当众宣布:“我的大脑是开放的。”作为一名客人,他会废寝忘食般地工作数日,在他耗尽了一切想法或者他的东道主失去耐心之后离去。(倘若话题不涉及数学,他会倒在餐桌上呼呼睡觉)。有时,他也许会用“如果我还活着,明天我们再继续下去”的话来搪塞,终止讲课。
  ……

前言/序言

  我热烈祝贺“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的出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得多么深刻!本书系的出版,正是科普工作实干的具体体现。
  科普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1953年,毛泽东同志视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时说:“我们要多向群众介绍科学知识。”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普及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双翼。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而科普工作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既是科普工作的指导方针,又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宣传内容;不是科学的发展,实质上就谈不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科普创作肩负着传播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智慧的重要责任。“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同时求美,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仅能带给人们真、善、美的阅读体验,还能引人深思,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与创造力,从而提高个人乃至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国民素质是第一国力。教育的宗旨,科普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只有全民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中国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可能实现习近平同志最近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普事业经历了1949—1965年的创立与发展阶段;1966—1976年的中断与恢复阶段:1977—1990年的恢复与发展阶段:1990—1999年的繁荣与进步阶段;2000年至今的创新发展阶段。60多年过去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已达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地步,而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的科普工作也早已是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结出了累累硕果。同时,展望明天,科普工作如同科技工作,任务更加伟大、艰巨,前景更加辉煌、喜人。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正是在这60多年间,我国高水平原创科普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书系中一部部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优秀科普作品生动地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普创作走过的光辉历程。为了保证书系的高品位和高质量,编委会制定了严格的选编标准和原则:一、获得图书大奖的科普作品、科学文艺作品(包括科幻小说、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学诗歌、科学传记等);二、曾经产生很大影响、入选中小学教材的科普作家的作品;三、宏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俱佳的优秀科普作品;四、每个作家只选编一部代表作。
  在长长的书名和作者名单中,我看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的名字,倍感亲切。作者中有许多我国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的老前辈,其中有些已经过世:也有许多一直为科普事业辛勤耕耘的我的同事或同行;更有许多近年来在科普作品创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后起之秀。在此,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科普事业需要传承,需要发展,更需要开拓、创新!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迅速变化。新的形势要求科普创作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创新。
  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科普创作的队伍中来,只有新的科普创作者不断涌现,新的优秀科普作品层出不穷,我国的科普事业才能继往开来,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断为推动科技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更好、更多、更新的贡献。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承载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科普创作的历史——历史是辉煌的,今天是美好的!未来是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我深信,我国社会各界有志之士一定会共同努力,把我国的科普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数学本草园》是一部以数学视角解读自然世界的奇妙读物,旨在点燃青少年对科学的探索热情,并深刻理解数学在自然界中扮演的隐秘而重要的角色。本书不同于枯燥的数学教科书,它以诗意盎然的笔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动有趣的自然现象巧妙融合,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数学魅力的“植物王国”。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揭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数学规律和模式。我们日常所见的植物,无论是高大的树木,还是娇嫩的花朵,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智慧。从叶片的排布方式,到花瓣的数量,再到种子的螺旋分布,甚至藤蔓攀爬的轨迹,都仿佛遵循着一套古老而精密的数学法则。作者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例子,向读者展示了这些“数学本草”的奇妙之处。 例如,在关于“斐波那契数列”的章节中,读者将不再仅仅学习一个抽象的数列,而是会被引导去观察向日葵的种子排列。你会惊奇地发现,向日葵的种子并不是随意分布的,而是按照一系列精妙的螺旋线排列,而这些螺旋线的数目,恰好是相邻的两个斐波那契数。这种视觉上的震撼,能够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紧接着,本书还会引导读者去探索松果、菠萝等其他植物中同样存在的斐波那契数列规律,从不同的角度印证数学在自然界的普遍性。 本书另一个重要的数学主题是“分形”。我们或许会认为,自然界的形状总是复杂而无序的,但《数学本草园》将揭示,许多看似随机的自然形态,其实都具有深刻的分形特征。读者将学习到,什么是分形,以及为什么像蕨类植物的叶片、海岸线的轮廓、甚至树枝的分叉,都表现出“自相似性”——无论放大多少倍,都会呈现出相似的结构。通过对分形几何学的介绍,本书将开启读者对自然界精细结构的全新认识,理解“小中见大”的数学奥秘。 除了斐波那契数列和分形,本书还将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他一系列与自然界紧密相关的数学概念。比如,在探讨植物生长和扩散的章节,读者将接触到“指数增长”和“指数衰减”等概念,理解为什么细菌会呈指数级增长,以及药物在人体内为何会呈指数级衰减。本书还会涉及“概率论”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例如,解释为什么从树上随机掉落的橡子,其着地点会呈现一定的概率分布,以及这与生存和繁衍有何关联。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生动、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绝非生硬的科普说教。作者善于用类比和故事化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数学原理,让11-14岁的青少年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书中穿插的大量精美插图和摄影作品,不仅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更是视觉上的盛宴,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数学之美。这些插图可能描绘出不同植物的叶序、花瓣的对称性、以及各种数学曲线在自然界中的投影。 《数学本草园》的编写逻辑非常清晰,它以“植物”为引,循序渐进地引入数学概念,避免了直接堆砌数学公式。每个章节都围绕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自然现象展开,然后引出与之相关的数学原理。例如,在介绍“黄金比例”时,作者可能会先描绘一朵盛开的玫瑰,然后引导读者观察花瓣的排列和螺旋,再揭示隐藏其中的黄金分割点,并解释其在植物形态中的普遍性及其带来的美学意义。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在于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读者观察身边的自然事物,并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和理解,本书旨在激发一种“用数学思维看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更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更深刻、更具洞察力的方式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其“科普”属性。它并非仅仅局限于数学的范畴,而是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去解读更广泛的自然科学现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许多植物学、生物学、甚至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从而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比如,在讨论植物的对称性时,可能会触及到生物学上的“同功性”和“同源性”概念,以及这些特征在进化过程中的意义。 《数学本草园》尤其注重引导读者进行动手实践和思考。书中可能会穿插一些小型的观察任务或思考题,鼓励读者在课余时间,走出教室,去公园、去田野,去观察身边真实的植物,并尝试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它们。例如,让读者尝试数一数自己周围的树叶有多少片是按照特定的角度生长,或者尝试用简单的工具测量不同植物的花瓣夹角。这种实践性的环节,能够加深读者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让他们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乐趣。 本书的内容深度适合11-14岁的青少年读者。语言通俗易懂,概念解释清晰,避免了过于专业和晦涩的术语。即使是对数学感到有些畏惧的读者,也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逐渐爱上数学。同时,对于对自然科学本身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本书也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他们看到自然界隐藏的数学之美。 总而言之,《数学本草园》是一部集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于一体的科普读物。它通过将数学与自然植物相结合,为青少年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领略到数学的深邃魅力。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更是一本启迪思维、激发探索精神的“数学探险指南”,鼓励读者用数学的眼睛去发现和理解我们身边这个奇妙而充满规律的世界。它旨在让读者明白,数学并非是高高在上的抽象学科,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在生命的形态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本书,我们希望能够播下科学的种子,并让其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编排非常满意,它结构清晰,脉络分明,读起来毫无压力。从基础的数感培养,到空间想象力的锻炼,再到逻辑推理的构建,内容层层递进,过渡自然流畅。特别是它对“数学史”的梳理,做得非常到位,让读者明白这些知识是如何一步步被人类发现和完善的。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很多科普书要么为了追求趣味性而牺牲了严谨性,要么过于学术化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完美地找到了那个平衡点。它既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又保持了极佳的可读性,是同类书籍中少有的精品。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只是针对基础知识的简单普及,没想到里面涉及了很多更深层次的概念,但讲解方式却非常平易近人。作者的文笔很细腻,尤其在阐述抽象概念时,总能找到恰当的比喻,让人茅塞顿开。比如,它对微积分思想的引入,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复杂的符号,但通过对变化率的描述,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一个初步而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数学家的生平和他们的思考过程,这些“幕后故事”让冰冷的数字变得有温度起来,也让我对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本书绝对是那种可以反复阅读,每次都能发现新亮点的宝藏。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互动性和启发性。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的读物,而是鼓励读者动手去实践。书里设计了很多小小的“数学实验”和思维挑战,让你需要自己去验证和推导。我记得有一次,我对着一个关于几何切割的问题琢磨了很久,最后自己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法,那种成就感是做习题完全比不上的。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而且,书中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也功不可没,它教会我如何有条理地分析问题,如何构建严密的论证,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大有裨益。感觉它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而不是冷冰冰的知识集合。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纸张厚实,墨色清晰,没有任何异味,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在排版上非常注重视觉体验,图文排布错落有致,这一点对于11到14岁的青少年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图表的设计非常巧妙,很多复杂的数学关系图被简化成了一目了然的视觉模型,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我注意到,它对每一个重要的概念都配有精美的示意图,这些插图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本身就是解释的一部分。能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这绝不是随便糊弄出来的产品,而是真正用心为孩子打造的阅读盛宴。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数学就是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复杂的计算,直到我翻开了它。首先,它的排版设计就非常吸引人,色彩丰富,插图精美,完全不像我印象中那种刻板的教科书。内容上,它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故事和生活场景中,让我感觉不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玩”数学。比如,它解释概率和统计的时候,用了掷骰子和彩票中奖的例子,非常直观易懂。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竟然还提到了数学在艺术、音乐甚至烹饪中的应用,彻底颠覆了我对数学的认知。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索,真的非常棒,强烈推荐给所有觉得数学无聊的孩子们!

评分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终于有了!

评分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小孩子看一下很好

评分

好书。买给小孩的,考试达到期望的分数,这是奖励!

评分

还行,纸张质量还可以,内容也不错。

评分

还不错,家长完看完再辅导小孩可能会更好!

评分

数学加文学大师的作品,让孩子喜欢数学的推荐本,极赞

评分

“证明”立时从他的脑子里冒出来了,将1到100这一百个自然数两两分组(相邻的两个在一组):(1,2),(3,4),(5,6),(7,8)……直到(99,100),这样一来,一共有50组。从这50组中任取51个数,必然至少可以将其中的某一组中的两个数全部取到。换言之,从l到100这一百个数中任取51个数时,必然至少有一对数是相邻的,所以它们肯定互质。

评分

多读书是好事,买给小外甥的

评分

还不错,小故事游戏里说数学原理,很浅显易懂,孩子能看进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