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套裝上下捲)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套裝上下捲)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劍橋大學 著,[英] 崔瑞德,[美] 牟復禮 編,楊品泉,張書生 等 譯
圖書標籤:
  • 明代史
  • 劍橋中國史
  • 中國曆史
  • 曆史學
  • 政治史
  • 社會史
  • 文化史
  • 明朝
  • 學術著作
  • 套裝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11180848
版次:1
商品編碼:11180848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劍橋中國史
外文名稱: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85
套裝數量: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劍橋中國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是一部世界上極具影響的國外研究中國曆史著作,由英國 劍橋大學齣版社齣版, 費正清、 崔瑞德任全書主編。全書共15捲,分成17冊(第5捲及第9捲分上下冊),目前已經齣版13捲。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已經翻譯齣版瞭其中11捲。
  此外,劍橋還齣版有一本《劍橋中國上古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從 商朝敘述到 春鞦戰國。

內容簡介

  《劍橋明代史(1368-1644年)(套裝上下捲)》由國外研究明代曆史的專傢執筆,吸取瞭、日本和西方的研究成果,也對一些問題進行瞭創造性的探索。上捲主要論述明代的政治史,結閤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進行分析。下捲則對明代的製度、國際關係,以及社會和經濟史、思想和宗教史進行詳細的論述。

內頁插圖

目錄

上捲
總編輯序
明代度量衡製
明王朝諸帝
明皇室世係
導言

第一章 明王朝的興起,1330-1367年
引言
日益惡化的中國情況,1330-1350年
中央權力的瓦解
硃元墇的生平,1328-1367年

第二章 明代的軍事起源
引言
妥懽貼睦爾時代的叛亂
明-漢之戰,1360-1363年
明軍在全中國的勝利,1364-1368年總編輯序
明代度量衡製
明王朝諸帝
明皇室世係
導言
第一章 明王朝的興起,1330-1367年
引言
日益惡化的中國情況,1330-1350年
中央權力的瓦解
硃元墇的生平,1328-1367年

第二章 明代的軍事起源
引言
妥懽貼睦爾時代的叛亂
明-漢之戰,1360-1363年
明軍在全中國的勝利,1364-1368年
軍隊與邊疆,1368-1372年

第三章 洪武之治,1368-1398年
引言
1371-1380年:帝國的鞏固和穩定
1380年:過渡和改組之年
1383-1392年:監視和恐怖加劇的年代

第四章 建文、永樂、洪熙和宣德之治,1399-1435年
引言
建文統治時期
永樂統治時期
洪熙統治時期
宣德統治時期

第五章 正統、景泰和天順統治時期,1436-1464年
英宗第一次統治時期,1435-1449
北京的防禦和新帝的即位
英宗的第二次統治:天順時期,1457-1464年

第六章 成化和弘治統治時期,1465-1505年
兩位皇帝
成化和弘治時期文官政府中的問題
……
第七章 正德時期,1506-1521年
第八章 嘉靖時期,1522-1566
第九章 隆慶和成曆時期,1567-1620年
第十章 泰昌、天啓、崇禎三朝,1620-1644年
第十一章 南明,1644-1662年
第十二章 時代的曆史著述
參考文獻介紹
參考書目

下捲

精彩書摘

  張士誠為什麼失敗?在張士德死後,他的將軍們除一兩人以外,都變得不那麼有衝勁兒瞭,軍隊中的紀律和元軍一樣也鬆弛瞭。據當時傳說,張士誠的將帥們奉命上戰場時都會裝病,然後要求財物賞賜,纔接受打仗的命令。不論什麼時候戰事一不順手,他們就會放棄陣地,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不會因打瞭敗仗而受到懲處。張士誠的政府在開始時很嚴厲和依法辦事,後來懈怠下來瞭。行政事務由他的幼弟張士信和女婿潘元紹掌管,他們兩人的不負責任、貪婪和弄虛作假的作風毀掉瞭軍隊的士氣和政府的法紀。
  他們雖然糾集瞭一些文人、藝術傢和音樂傢,慷慨地庇護他們,但未能贏得更嚴肅一些的士大夫的尊敬,這些人基本上不願為張士誠的政權服務。他沒有真能效命以幫助他變成中國皇帝的顧問集團,也沒有由密謀者和計劃者組成的核心內閣來推動他的政府機器。而最重要的是,張士誠自己沒有瞭進取心。他從一個熱情的、活躍的、火氣很衝的年輕人變成瞭一個40歲就悠閑自在地尋歡作樂的人,希望彆人替他維持日常政務。他可能比他的某些政敵——包括自我毀滅的元政權在內——更有可能等待時機,而這種耐心可能會使他把帝位逐鹿到手。可是,他的主要對手不允許他那樣奢侈無度。硃元璋是一個著瞭迷的至善至美的追求者,一個有乾勁的當傢人,總是想獵取大的目標,因而他最後能夠拋棄他的紅巾軍身份,並得到瞭同樣想指導他達到最後目標的儒士智囊團的信賴。
  ……

前言/序言


劍橋中國史係列:明代捲(1368-1644年)(套裝上下捲) 簡介 編纂: 費正清、崔瑞德主編 齣版方: 劍橋大學齣版社 捲冊: 共兩捲,分彆為上捲與下捲 主題焦點: 本套書深度聚焦於中國曆史上的明朝時期,即1368年至1644年,這一跨越近三個世紀的帝國時代。它並非對單一曆史事件的流水賬式敘述,而是一部旨在從多維度、跨學科視角解析明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及對外關係的宏大工程。 整體結構與目標: 本套書是《劍橋中國史》係列的重量級組成部分,其撰寫匯集瞭全球範圍內研究明史的頂尖漢學傢和曆史學傢的集體智慧。與其他傳統斷代史著作不同,本係列特彆強調對史料的批判性吸收,並引入現代史學研究的分析框架,力求提供一個既紮實於傳統史學考據,又具有前瞻性解釋視角的明代圖景。 全書的結構被精心設計,以確保對復雜曆史進程的全麵覆蓋。上捲通常側重於王朝的建立、早期製度的鞏固以及中期的社會結構變遷;而下捲則深入探討中後期麵臨的挑戰、內部的權力鬥爭、經濟模式的轉型,以及最終的王朝崩潰與嚮清朝的過渡。 上捲:奠基與製度的構建 上捲通常起始於硃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的曆程。這一部分詳細考察瞭洪武朝的政治遺産,包括其對中央集權的高度強化、對官僚體係的重塑,以及對社會階層——尤其是農民和士紳——的嚴格管控措施。重點分析瞭這一時期所確立的繼承製度、軍事衛所製以及賦稅製度的初始形態。 隨著皇權製度的穩定,本書轉嚮對明代早期政治哲學的探討。這包括儒學思想在國傢意識形態中的作用,以及內閣製度的逐漸成型,盡管內閣的權力源自皇帝的信任而非法定的製度設計,但它如何成為實際的決策核心,是上捲分析的關鍵點之一。 社會經濟方麵,上捲著重描繪瞭早期的人口恢復、土地分配政策以及手工業的萌芽狀態。對地方治理的考察也極為細緻,探討瞭由中央官僚體係嚮下滲透至縣級行政單位的機製。文化藝術領域,則涵蓋瞭早期的文學、書法與建築風格的初步定型。 下捲:轉型、挑戰與帝國末期的復雜性 下捲將研究的重心轉移至中晚期明朝所遭遇的內部矛盾與外部壓力。這一部分不再滿足於描述製度的“設計”,而是深入探究製度在實際運作中産生的“異化”與效率低下。 政治權力的動態演變: 重點分析瞭宦官集團權力的膨脹,以及皇帝在不同階段的統治風格如何影響朝政的走嚮。對文官集團內部的黨爭(如東林黨與非東林黨之間的衝突)進行瞭細緻的梳理,揭示瞭意識形態分歧如何轉化為實際的政治鬥爭,削弱瞭中央政府的執行力。 經濟與社會結構的重塑: 這是下捲最為深入的領域之一。它詳細探討瞭白銀的流入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特彆是其對賦稅製度、商業活動和勞動力市場帶來的深刻變革。研究聚焦於商業資本的積纍、城市化的加速,以及傳統農業社會嚮更具商業化特徵的社會形態過渡時産生的緊張關係。此外,對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高度發展與邊遠地區的相對落後之間的區域不平衡也有所論述。 思想文化與學術的繁榮與睏境: 思想史部分涵蓋瞭陽明心學的廣泛傳播及其對社會精英階層的影響,同時探討瞭晚明時期新興的市民文化、世俗文學(如小說戲麯)的興盛,以及對西方科學技術(如鍾錶、火炮等)的有限接觸與反應。 對外關係與邊防危機: 下捲投入大量篇幅分析瞭明朝在北方、東北和東南沿海所麵臨的軍事挑戰。對瓦剌、濛古殘部以及後金(清朝前身)的崛起,以及倭寇對東南沿海的侵擾進行瞭深入的軍事與外交分析。特彆是對“戚繼光模式”等地方軍事改革的成敗進行瞭評估。 王朝的終結: 最終,本捲的敘事導嚮瞭崇禎朝的覆滅。它細緻地分析瞭小冰期帶來的災害、農民起義(如李自成與張獻忠)的爆發,以及明朝內部救亡努力的失敗,最終導緻瞭李自成軍攻剋北京和清軍入關的曆史轉摺。 學術特色與方法論: 本套書的顯著特點是其廣泛的史料基礎,整閤瞭官方史籍、地方誌、檔案記錄,以及近年來新興的社會經濟史料。它避免瞭將明代簡單地視為“中世紀晚期”或“嚮近代過渡期”的單一標簽,而是展現瞭一個充滿內在張力、復雜且動態發展的曆史實體。作者們力圖在宏大的政治敘事與微觀的社會結構分析之間找到平衡點,為理解明代中國的曆史地位提供瞭堅實的學術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必須得誇贊一下作者團隊的學術功底和跨學科視角。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僅僅停留在政治史和帝王將相的敘事框架內,而是極其深入地挖掘瞭明代社會肌理的各個層麵。從士大夫階層的日常倫理到市井百姓的娛樂生活,從晚明資本主義萌芽的爭論到區域性的宗族權力運作,幾乎涵蓋瞭所有值得關注的研究領域。不同章節的作者顯然都是各自領域的翹楚,他們的論述既有紮實的文獻支撐,又不乏新穎的理論框架。例如,讀到關於王陽明心學在不同社會階層中傳播的差異性分析時,我深感震撼,它揭示瞭思想是如何被“在地化”並産生意想不到的社會後果的。這種多維度的切入,使得對明代的理解不再是扁平的,而是立體且富有層次感的,真正做到瞭百科全書式的梳理。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它處理曆史爭議的態度——那種近乎手術刀般精確的平衡感。在涉及晚明政治腐敗、農民起義的根源,乃至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曆史評價等敏感或存在長期爭論的話題時,作者們沒有急於站隊或給齣簡單的定論。相反,他們會細緻地梳理不同史學流派的觀點,引用互相矛盾的原始材料,然後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會産生這樣的分歧”。這種開放式的討論,反而比武斷的結論更有說服力。它教會瞭我,曆史研究本身就是一個不斷修正和對話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尋找“唯一真相”的封閉遊戲。讀完後,我對明末的理解,也從“一個腐朽王朝的必然崩潰”,轉變為“在多重結構性矛盾下,多種可能性同時存在的復雜博弈”。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和排版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嚴謹又不失典雅的風格,字體清晰易讀,頁邊距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更不用說那些精心挑選的插圖和地圖瞭,它們不僅僅是裝飾,更是理解當時社會結構、疆域變遷和文化風貌的絕佳輔助。每次翻閱到關鍵的轉摺點,那些配圖總能瞬間將我拉迴到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仿佛能親眼目睹那些曆史事件的發生。尤其是在討論漕運、海禁或者白銀輸入對江南經濟的影響時,那些詳細的圖錶和剖析,比起純粹的文字敘述要直觀有力得多。可以說,光是這份對閱讀體驗的重視,就足以讓它在眾多史學著作中脫穎而齣,讓人願意花時間去細細品味。

評分

對於一個對明代曆史充滿好奇的普通愛好者來說,這套書的深度無疑是極具挑戰性的,但也正因如此,它提供瞭無與倫比的知識密度。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頻繁地查閱背景資料,去理解那些復雜的官僚體係術語,或是那些晦澀的儒傢哲學概念。但這種“掙紮”的過程,恰恰是收獲最大的時刻。它強迫你跳齣碎片化的曆史認知,去建立一個宏大而連貫的知識體係。特彆是關於邊疆政策和與北方遊牧民族關係的那幾章,那種對軍事、財政和外交多重約束條件的精密分析,讓人不得不佩服曆史學傢對復雜因果鏈條的梳理能力。它絕不是那種可以輕鬆“刷完”的書籍,更像是一座需要耐心攀登的知識高峰,每攻剋一個小節,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成就感。

評分

從整體的敘事節奏和結構編排上來看,這套書的編輯團隊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它不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羅列事件,而是巧妙地在縱嚮的時間軸和橫嚮的社會剖麵之間進行瞭流暢的切換。比如,在描述瞭洪武和永樂兩朝的製度奠基之後,它會立刻轉嚮對區域經濟重心轉移的專題論述,然後再銜接到晚明士人的思想轉嚮。這種編排方式,使得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選擇性地深入某個特定領域的研究,而不會因為缺乏上下文而感到睏惑。它就像一幅巨大的曆史掛毯,你可以專注於某一個精緻的紋樣細節,同時又不失對整體宏偉圖案的把握。這份清晰的結構設計,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理解的深度,確保瞭即便是厚重的史料,也能被有效地組織起來,服務於最終的曆史闡釋。

評分

劍橋中國史代錶西方研究中國史的最高成就,是任何研究中國史不可繞過的著作。京東物流服務一嚮很好。

評分

本書是一部結構來謹、資料豐富、內容充實的斷代史,在不少問題上有獨特的見解,自成一傢可言。相信對這一段曆史感興趣的讀者能夠從中看到西方學者的新研究成果,而且隋唐史的研究者也可作為參考。

評分

劍橋明代史 上捲說曆史 下捲說經濟 社會等發展情況 我蠻喜歡這樣的設計。大人物的曆史 大事件的曆史看膩瞭 我想知道那個朝代普通老百姓活得怎麼樣 就是這個想法讓我選它買 打算慢慢看

評分

《全球史:從史前文明到今天》將改變你對過去的看法。它從各個角度遍觀人類的發展和進步,探索重要事件、關鍵思想、政治勢力、焦點人物以及影響人類曆史的技術革新。本書充滿專業的事實信息,具有極強的獨創性和啓發性;它引人入勝,給予讀者視覺感官強烈的衝擊,是對我們發展進程的明確導讀。

評分

這麼好的書,隻能說且買且珍惜。94年第一版07年12月第4印。

評分

物流很快,快遞員大哥態度很好,送貨上門,書包裝完好無損,精裝正版,內容以後再說

評分

真是太喜歡這套書瞭。非常厚重。感覺買到就是賺到!還沒收集,繼續關注!

評分

陳七是做山賊齣身,什麼見義勇為,拔刀相助,乃至英雄救美都跟他扯不上乾係。這女子跟他並無半點瓜葛,他自然也沒想過去虎口奪食。瞧瞭一迴,陳七見這些黑甲武將的功夫也不如何,那白衣女子也就比剛下天馬山時候的他強那麼一點點,看的有些膩瞭,便欲轉身離開。

評分

160搶到一套劍橋中國史,應該是最低價瞭,京東萬歲,質量超好超滿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