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与互联交换综合实验

移动与互联交换综合实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邹园萍,张涛,殷璆 著
图书标签:
  • 移动通信
  • 无线网络
  • 互联交换
  • 网络技术
  • 通信原理
  • 实验教学
  • 通信工程
  • 网络工程
  • 5G
  • 物联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078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1837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院 校计算机技术"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2-01
页数:19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移动与互联交换综合实验是高等学校通信类的专业课,该课程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掌握现代通信设备的构成与原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通信相关行业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书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出发,通过教学的引导和实验的合理安排,使学生逐步掌握程控交换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和传输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技术。 《移动与互联交换综合实验》(作者邹园萍、张涛、殷璆)共13章。 本书由邹园萍提出编写思路,并执笔编写。

内容简介

  《移动与互联交换综合实验/高等院校计算机技术“十二五”规划教材》共13章。移动与互联交换综合实验是高等学校通信类的专业课,该课程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掌握现代通信设备的构成与原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通信相关行业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移动与互联交换综合实验/高等院校计算机技术“十二五”规划教材》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出发,通过教学的引导和实验的合理安排,使学生逐步掌握程控交换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和传输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技术。

目录

第1章 c&c08交换机系统
1.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内容说明
1.3.1 C&C08;的硬件层次
1.3.2 C&C08;的模块
1.3.3 c&c08;的软件结构
1.3.4 数字程控交换c&C08;系统实验网络拓扑
1.3.5 数字程控交换c&c08系统实验平台
第2章 e_Bridge通信实验管理软件基础
2.1 实验目的与要求
2.2 实验器材
2.3 实验内容说明
2.3.1 e-BrIdge通信实验管理软件介绍
2.3.2 e-Bridge软件的运行环境要求
2.3.3 e_Bridge软件的系统架构与功能
2.3.4 开始使用e-Bridge客户端
第3章 交换机硬件配置实验
3.1 实验目的与要求
3.2 实验器材
3.3 实验内容说明
3.3.1 板位图说明
3.3.2 硬件配置说明
3.4 实验步骤
3.5 硬件配置数据文件的设计
第4章 本局调试实验
4.1 实验目的与要求
4.2 实验器材
4.3 实验内容说明
4.3.1 名词术语
4.3.2 交换机板位
4.3.3 本实验设定的数据
4.3.4 本局调试中常用指令介绍
4.3.5 普通用户数据的配置
4.3.6字冠数据的配置
4.3.7计费数据配置
4.4 实验步骤
4.5 本局业务调试数据文件的设计
第5章 1号信令中继调试实验
5.1 实验目的与要求
5.2 实验器材
5.3 实验内容说明
5.3.1 中继数据相关概念
5.3.2 1号信令系统
5.3.3 交换机板位
5.3.4 中继自环连接
5.3.5 1号信令中继数据配置
5.3.6实验中设定的数据
5.3.7 l号中继出局调试中常用指令介绍
5.4 实验步骤
5.5 1号中继出局调试数据文件的设计
第6章 7号IsuP中继调试实验
6.1 实验目的与要求
6.2 实验器材
6.3 实验内容说明
6.3.1 7号信令系统
6.3.2 交换机板位
6.3.3 中继自环连接
6.3.4 7号信令中继数据配置
6.3.5 实验中设定的数据
6.3.6 7号中继出局调试中常用指令介绍
6.4 实验步骤
6.5 7号ISUP中继调试数据文件的设计
第7章 计费调试
7.1 实验目的与要求
7.2 实验器材
7.3 实验内容说明
7.3.1 计费基本原理
7.3.2 计费数据相关概念
7.3.3 计费数据配置
7.3.4 交换机板位
7.3.5 实验中设定的数据
7.4 实验步骤
7.5 数据规划与计费调试数据文件设计
7.5.1 数据规划
7.5.2 计费调试数据文件的设计
第8章 MSC/VLR与HLR系统
8.1 实验目的与要求
8.2 实验器材
8.3 实验内容说明
8.3.1 cDMA系统结构与接口
8.3.2 MSC/vLR系统特点
8.3.3 MSC/vLR系统功能
8.3.4 MSC硬件结构
8.3.5 HLR系统介绍
第9章 BSS子系统
9.1 实验目的与要求
9.2 实验器材
9.3 实验内容说明
9.3.1 ZXC10 BSS特点
9.3.2 ZXC10 BSS硬件
第10章 OPTlx 155/622光传输设备
10.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0.2 实验器材
10.3 实验内容说明
10.3.1 光传输基本理论
10.3.2 OptiX 155/622光传输系统的特点
10.3.3 OptiX 155/622光传输设备
10.3.4 OptiX 155/62H设备
10.3.4 SDH常用命令
第ll章 SDH光传输点对点组网配置实验
11.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1.2 实验器材
11.3 实验内容说明
11.3.1 实验平台
11.3.2 网络拓扑
11.3.3 SDH系统的配置
11.3.4 站点业务需求
11.4 实验步骤
11.5 点对点实验SDH配置文件的设计
第12章 SOIl光传输链形组网配置实验
12.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2.2 实验器材
12.3 实验内容说明
12.3.1 实验平台
12.3.2 网络拓扑
12.3.3 站点业务需求
12.4 实验步骤
12.5 链形组网实验SDH配置文件的设计
第13章 SDH光传输环形组网配置实验
13.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3.2 实验器材
13.3 实验内容说明
13.3.1 实验平台
13.3.2 网络拓扑
13.3.3 站点业务需求
13.4 实验步骤
13.5 环形组网实验SDH配置文件的设计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星辰织梦》 一、 故事梗概 《星辰织梦》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坚持与超越的故事。在遥远的星系,一颗名为“埃尔文”的行星,其居民以水晶般的光芒为生,并拥有与宇宙能量沟通的独特天赋。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蚀光”灾难,剥夺了他们的光芒,使整个文明濒临灭绝。 主人公艾莉亚,是一位年轻的水晶匠,她的天赋被“蚀光”损毁,不再能感知宇宙能量。在绝望之中,她偶然间发现了一块古老的星辰碎片,这碎片似乎蕴含着修复光芒的秘密。为了拯救家园,艾莉亚毅然踏上了一段未知而危险的旅程,她要寻找传说中的“星辰之心”,那是唯一能够驱散“蚀光”并恢复埃尔文生机的圣物。 旅途中,艾莉亚结识了性格迥异的伙伴:一位身手矫健、心怀愧疚的流浪者凯伦;一位博学多才、却被家族秘密束缚的星象学者莉亚;以及一位沉默寡言、却拥有惊人治愈能力的机械师阿瑞斯。他们各自带着过去的伤痛和未竟的梦想,与艾莉亚一同面对重重险阻,包括凶残的宇宙掠食者、险恶的能量风暴、以及觊觎星辰之心的黑暗势力。 他们将穿越璀璨的星云、冰冷的星际空间、充满奇异生物的行星,甚至潜入被遗忘的古老文明遗迹。在每一次挑战中,他们不仅要对抗外在的敌人,更要面对内心的恐惧与挣扎,学会信任、合作与牺牲。艾莉亚也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回失去的光芒,并领悟到真正的力量并非源于外在,而是发自内心。 二、 核心主题 希望与重生: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希望的火种也从未熄灭。故事展现了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出路,以及文明重生与个体救赎的可能性。 勇气与坚持: 面对强大的敌人和不可逾越的困难,主角们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不屈的意志,他们用坚持书写传奇。 友谊与信任: 在艰险的旅途中,个体力量是有限的,真正的力量来源于伙伴之间的相互扶持与无条件信任。 自我发现与成长: 艾莉亚的旅程不仅是寻找圣物的过程,更是她认识自我、发掘潜能、实现蜕变的心灵之旅。 科技与自然(能量)的共存: 埃尔文文明的光芒与宇宙能量息息相关,而阿瑞斯的机械能力则代表着科技的力量。故事探讨了如何在科技与自然(宇宙能量)之间找到平衡,并利用两者共同解决危机。 三、 角色塑造 艾莉亚: 故事的核心人物,原本拥有光明天赋,后因灾难而失落。她善良、坚韧,在逆境中不断成长,从一个迷茫的女孩蜕变为承担起整个文明命运的领导者。她的光芒象征着希望与生命力,她的成长过程体现了“打碎之后重塑”的强大力量。 凯伦: 表面玩世不恭,实则内心充满责任感。他拥有精湛的战斗技巧,擅长追踪和潜行。过去的经历让他对人际关系有所保留,但随着与艾莉亚一行人的深入接触,他逐渐敞开心扉,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守护者。他的过去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这秘密也与“蚀光”的起源有着微妙的联系。 莉亚: 智慧的化身,对宇宙星象有着深刻的理解。她出身名门,却因家族的某种禁忌而无法完全施展才华。她的博学为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分析能力,但她内心的挣扎和对家族规矩的纠结,也让她在某些时刻显得犹豫。她对星辰之心的研究,将是揭开“蚀光”真相的关键。 阿瑞斯: 沉默寡言,但他的机械造物和维修能力为团队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他似乎对“蚀光”有着特殊的感知,并且他的机械身体本身也隐藏着某种秘密,这秘密可能与埃尔文文明的古老技术有关。他独特的治愈能力,不仅体现在物理层面,也体现在对伙伴心灵创伤的抚慰上。 四、 世界观设定 《星辰织梦》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充满想象力的宇宙。 埃尔文行星: 一颗曾经繁荣的水晶生命行星,居民的生命力与宇宙能量共鸣,他们的身体本身就是能量的载体,散发出晶莹的光芒。星球的地貌奇特,遍布着巨大的水晶森林和流淌着能量溪流的峡谷。 “蚀光”: 一种神秘的宇宙现象,它并非简单的黑暗,而是一种吞噬一切生命能量和光芒的侵蚀力。它的来源不明,但对埃尔文文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居民的光芒逐渐黯淡,最终化为灰烬。 宇宙的广阔: 故事将带领读者穿越多种奇观: 星云: 梦幻般的光影交织,孕育着奇特的能量生命。 星体: 拥有独特生态系统的星球,有些是荒芜的冰封世界,有些则是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堂,还有些则是充满危险的能量风暴区。 古文明遗迹: 隐藏在星辰深处,见证过宇宙的兴衰,可能留下了失落的知识或危险的陷阱。 能量体系: 宇宙中流淌着一种被称为“星能”的神秘能量,它是万物生命之源。埃尔文居民能够感知和汲取星能,而“蚀光”则是星能的反噬或扭曲。 五、 叙事风格与情感表达 《星辰织梦》将采用史诗般的叙事风格,融合了冒险、奇幻与科幻的元素。语言风格将力求优美且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宇宙的壮丽景色和角色内心的情感波澜。 故事将深刻探讨“失去”与“找回”、“绝望”与“希望”的对比,以及个体在面对宏大灾难时的渺小与伟大。读者将在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中,感受到伙伴间深厚的情谊,体会到为守护家园而付出的勇气与牺牲,并最终被主人公的成长所打动。 六、 潜在吸引力 独特的设定: 以水晶生命和宇宙能量为核心的设定,将提供新颖的阅读体验。 引人入胜的冒险: 跨越星际的旅程,充满未知与挑战,能够激发读者的探索欲。 丰满的人物群像: 各具特色、经历复杂的角色,将引发读者的共鸣与喜爱。 深刻的主题: 关于希望、勇气、友谊等普适性主题,能够引发读者对生活和自身的思考。 宏大的世界观: 广阔的宇宙背景,为故事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星辰织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拯救行星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个体如何找回自身光芒,如何在黑暗中坚持希望,并最终超越自我的史诗。它将带领读者一起,在浩瀚的星海中,织就一段关于勇气与梦想的壮丽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我,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抽象的光影线条,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科技的未来感,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种流动的质感,仿佛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穿梭,这与我对“移动”和“互联”的理解不谋而合。拿到书的那一刻,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纸张的触感也很舒适,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能感觉到作者在内容的编排和呈现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虽然我还没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章节标题来看,内容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基础的通信原理到前沿的物联网应用,再到社会层面的影响,都有所涉猎。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想要系统性了解这个领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藏。我特别期待里面关于“交换”的部分,它总给我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感,不知道书中会如何解析其中的奥秘,是理论上的深刻剖析,还是实践中的巧妙应用。总的来说,这本《移动与互联交换综合实验》在我心中已经建立起了极高的期待值,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我的探索之旅。

评分

我得说,《移动与互联交换综合实验》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为前一章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又为后续的内容做好了铺垫。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自己能够稳步地吸收和理解那些相对复杂的概念。从最基础的网络模型开始,逐步深入到数据传输、协议栈,再到更高级的移动应用开发和物联网通信,整个过程都显得非常自然。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交换”的探讨,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交换,还涉及到资源、服务、甚至商业模式的交换。这让我意识到,移动和互联不仅仅是技术的连接,更是生态的融合。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常见的场景,这让我能够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加深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碎片。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那种堆砌知识点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本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撰写的、充满智慧的指南。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专业性和深度是显而易见的。我喜欢它在分析问题时那种层层剥茧的逻辑,以及在提出解决方案时那种务实和可操作性。书中关于“移动”的部分,让我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在信息互联中的角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仅仅是终端,更是信息采集和传播的节点。而“互联”部分,则让我理解了构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各种技术如何协同工作。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交换”的章节,它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探讨了信息在不同设备、不同网络之间流动的过程,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交换机制和算法,这让我对未来的信息交换模式有了更宏观的设想。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技术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次迭代和优化的结果。

评分

拿到这本《移动与互联交换综合实验》后,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但出乎意料的是,它读起来竟然如此引人入胜。作者仿佛是一个睿智的向导,带着我一步步探索移动通信的奇妙世界,从2G的初步连接到5G的高速互联,再到未来的6G畅想,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描绘得生动形象。而“互联”的部分,更是将我带入了一个无处不在的连接时代,从社交媒体到智能家居,再到工业互联网,让我深刻体会到信息互联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最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对“交换”的解读,它将信息交换的本质、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分析得淋漓尽致。我了解到,高效、安全的交换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设计。书中通过丰富的图表和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可视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各种交换模型的优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让我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激发了我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无限遐想。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紧密结合了实践。书中对于各种通信协议的解释,比如TCP/IP、HTTP等,都写得非常清晰易懂,即使是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读者,也能很快掌握其核心原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使用的类比,将复杂的技术概念转化成生活中的例子,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而且,书中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案例和代码示例,这对于我这样喜欢动手实践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棒了。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导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实现了文件共享,整个过程流畅且成功,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更加信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交换”的那一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在移动和互联环境中,数据是如何进行高效、安全的交换的,这对我理解整个信息流的运作至关重要。它打破了我之前对一些概念的模糊认识,让我对“交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传递,而是包含了优化、安全、策略等多个维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