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信息大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EDA技术(第2版)

应用型本科信息大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EDA技术(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江海 著
图书标签:
  • EDA技术
  • 可编程逻辑器件
  • 数字电路
  • 应用型本科
  • 教材
  • 电子设计自动化
  • FPGA
  • VHDL
  • Verilog
  • 信息类专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85657
版次:2
商品编码:1118905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应用型本科信息大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EDA技术(第2版)》是张思卿老师使用Visual FoxPro 8.0 进行教学和科研的经验总结,详细介绍了Visual FoxPro 8.0的各种功能,并加入了具体实例,读者可以通过实例的实际操作,完全掌握Visual FoxPro 8.0 程序设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内容简介

  《应用型本科信息大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EDA技术(第2版)》主要内容依次为EDA技术与VHDL的基本知识、FPGA/CPLD目标器件的结构原理、VHDL的使用方法和设计深入、原理图的输入方法、状态机设计、EDA技术的综合应用、Verilog HDL、宏模块的应用、SoPC技术与应用基础。其中EDA技术的综合应用介绍了IP核的应用、电子设计竞赛项目开发、频率计设计、数字钟设计等。各章都安排了相应的习题和针对性强的实验和设计示例。书中列举的VHDL示例,都经编译通过或经硬件测试。
  《应用型本科信息大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EDA技术(第2版)》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既有对菜单命令的详细讲解,又有精选例题和练习供读者上机实训,重点培养读者的“概念驱动工程”电路设计理念,尽量减轻初学者的学习负担,达到快速入门的目的。

目录

基础篇
第1章 数据库基础
1.1 数据库简介
1.2 数据模型

第2章 关系数据库
2.1 关系的数学定义
2.2 关系的性质
2.3 关系运算

第3章 Visual FoxPro 8.0概述
3.1 Visual FoxPro的发展
3.2 Visual FoxPro 8.0的特点
3.3 Visual FoxPro 8.0的安装、启动与退出
3.4 Visual FoxPro 8.0的操作界面
3.5 Visual FoxPro 8.0的文件类型
3.6 Visual FoxPro 8.0的命令结构和特点
3.7 Visual FoxPro的设计工具

第4章 程序设计语言基础
4.1 数据类型
4.2 常量
4.3 变量
4.4 数组
4.5 运算表达式
4.6 函数

第5章 数据库与表
5.1 Visual FoxPro中数据库的概念
5.2 创建数据库与表
5.3 管理数据库与表
5.4 显示和修改表中的记录
5.5 表的索引
5.6 表之间的关系
5.7 排序

第6章 查询与视图
6.1 查询的概念
6.2 创建查询
6.3 使用查询
6.4 视图的概念
6.5 创建视图
6.6 视图的数据更新
6.7 使用视图

第7章 结构化程序设计
7.1 结构化程序设计概述
7.2 Visual FoxPro程序文件的建立、修改与运行
7.3 Visual FoxPro程序的控制结构
7.4 Visual FoxPro结构化程序设计
7.5 Viusal FoxPro程序调试

第8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8.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
8.2 创建表单
8.3 表单的管理
8.4 表单控件
8.5 多表单应用程序
8.6 程序举例

第9章 菜单与工具栏
9.1 Visual FoxPro系统菜单
9.2 建立菜单
9.3 为顶层表单添加菜单
9.4 创建快捷菜单
9.5 创建工具栏

第10章 报表与标签
10.1 报表概述
10.2 创建报表
10.3 数据分组和多栏报表
10.4 创建标签
10.5 报表的预览和打印

第11章 项目管理器
11.1 项目文件的建立与修改
11.2 项目管理器
11.3 项目管理器的使用
11.4 发布程序

实践篇
实验1 Visual FoxPro 8.0的基础操作
实验2 Visual FoxPro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和数组
实验3 Visual FoxPro函数、运算符与表达式
实验4 表的建立与显示
实验5 表的维护
实验6 多表与数据库的操作
实验7 索引与排序、查询与统计
实验8 SQL语言
实验9 查询与视图设计
实验10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11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12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13 子程序、过程与函数
实验14 表单设计
实验15 常用控件的使用
实验16 菜单设计
实验17 报表和标签设计
实验18 应用系统发布及安装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3章 Visual FoxPro 8.0概述
  Visual FoxPro 8.0是一种能够同时提供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程序开发的集成环境的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本章主要讲解数据库管理技术和中文版Visual FoxPro的基本知识,包括Visual FoxPro 8.0的安装、Visual FoxPro 8.0的启动与退出、Visual FoxPro 8.0系统环境的配置、Visual FoxPro 8.0的基本操作方法等内容。
  3.1Visual FoxPro的发展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在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XBase(dBase、 FoxBase、FoxPro、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
  Visual FoxPro 8.0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款速度更快、更有效、更灵活、功能强大、易学易用、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 8.0是最为实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
  3.2Visual FoxPro 8.0的特点
  Visual FoxPro 8.0具有界面友好、工具丰富、速度快等优点,并在数据库操作、数据库管理、可视化开发环境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特点和功能。主要体现在其用户界面良好、 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功能强、 快速创建应用程序、 数据库的操作简便、 多个用户可以一起开发程序、 可与其他应用程序交互操作、独特的开发客户/服务器解决方案、运行速度快等方面。
  3.3Visual FoxPro 8.0的安装、启动与退出
  1.安装Visual FoxPro 8.0中文版
  可以在Windows XP(中文版)或更高版本,以及Windows NT 4.0(中文版)或更高版本中安装 Visual FoxPro。
  2.启动Visual FoxPro 8.0
  启动Visual FoxPro 8.0有以下两种方法。Visual FoxPro 8.0的主窗口界面如图3��1所示。
  (1)双击桌面上的“VFP”图标。
  (2)单击【开始】按钮,选择【程序】/【Microsoft Visual FoxPro 8.0】命令。
  图3-1Visual FoxPro 8.0主窗口
  3.退出Visual FoxPro 8.0
  退出Visual FoxPro 8.0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单击Visual FoxPro 窗口的【关闭】按钮。
  (2)选择【文件】/【退出】命令。
  (3)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quit”,然后按【Enter】键。
  (4)右击Visual FoxPro窗口左上角的狐狸头图标,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单击【关闭】。
  ……

前言/序言

  计算机在数据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用Fox系列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系列软件Visual FoxPro,是适合于微型计算机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众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Visual FoxPro以其功能强大、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和界面友好等特性而独树一帜。Visual FoxPro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它提供了许多辅助设计工具,使用户几乎可以不用编写程序语句就可以完成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工作。
  Visual FoxPro的版本很多,并且一直在不断推出新的版本。本书旨在以Visual FoxPro 8.0为背景,淡化版本意识,重点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讲解Visual FoxPro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其功能和应用。
  本书由有多年Visual FoxPro开发经验的教师编写,从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数据表的建立、修改、维护和使用,数据库对象的操作,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及应用程序的开发等内容。全书结构合理、脉络清晰,用一个实例贯穿始终,反映Visual FoxPro教学的实际进程,同时注重概念的完整性和实用性的合理配置,强调程序设计的实际操作方法,并提供较详细的附录,以供学习、应用开发和教学安排时作为参考。
  本书的内容包括数据库基础、关系数据库、Visual FoxPro 8.0概述、程序设计语言基础、数据库与表、查询与视图、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菜单与工具栏、报表与标签、项目管理等。书中配有丰富的例题和习题,以便更适合教学和满足应用程序开发的要求。
  本书在体系结构的安排上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内容的表述上对基本概念、命令功能和操作方法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讲解,并配以丰富的例题、习题来辅助读者进行学习。全书结构严谨、通俗易懂,兼有普及与提高的双重功能,同时本书还有配套的实验指导书。
  本书由张思卿、张润花担任主编,罗良夫、李恒波担任副主编。其中基础篇的具体编写章节分工为:张思卿编写第1、3、4、5章,罗良夫编写第6、7章,张润花编写第9、10、11章,李恒波编写第2、8章;实践篇由张思卿编写实验1~10,张润花编写实验11~18。最后由张思卿定稿。为了方便教学,本书还配有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包,任课教师和学生可以登录“我们爱读书网”免费注册并下载,也可以发邮件至索取教学资源包。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们参考了其他大量的同类教材和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在此向其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上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有错误,在此殷切地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EDA技术(第2版):开启数字设计新纪元 前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从智能手机、高性能计算机到物联网设备、人工智能芯片,无不依赖于精密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EDA技术如同数字世界的“魔法师”,将抽象的逻辑设计转化为可制造的物理芯片,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了设计成本,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度和性能。 本书,作为应用型本科信息大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第二版,旨在为有志于投身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学生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兼具实践性的EDA技术学习指南。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本书紧密追踪EDA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和升级,力求为读者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主流的设计流程,并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数字逻辑设计基础与EDA概述 本章将带领读者回顾数字逻辑设计的核心概念,包括二进制数制、逻辑门、组合逻辑与时序逻辑电路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EDA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电子工程中的关键作用。读者将了解EDA软件工具链的构成,例如原理图输入、硬件描述语言(HDL)、仿真器、逻辑综合器、布局布线器以及物理验证工具等,并初步认识它们在整个设计流程中的地位和功能。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建立起对EDA技术宏观的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硬件描述语言(HDL)入门——Verilog HDL 硬件描述语言(HDL)是EDA技术的核心语言,它使得工程师能够以文本化的方式描述硬件电路。本章将聚焦于目前业界最广泛应用的Verilog HDL。我们将从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开始,逐步讲解数据类型、运算符、赋值语句、行为级建模(如always块、if-else、case语句)、结构级建模(如模块实例化、门级原语)等。通过丰富的实例,读者将学会如何使用Verilog HDL来描述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例如加法器、寄存器、计数器、有限状态机(FSM)等。本章强调的不仅是语法学习,更是如何用HDL思维来构思和表达硬件结构,为后续的复杂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章:Verilog HDL进阶与常用模块设计 在掌握了Verilog HDL的基本语法之后,本章将进一步深入探讨HDL设计的进阶技巧和常见的设计模式。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行为级和结构级建模的混合使用,理解阻塞与非阻塞赋值的区别及其在时序逻辑设计中的重要性。此外,本章还将重点讲解一些在数字系统设计中经常使用的通用模块,如移位寄存器、FIFO(先进先出)、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的HDL建模方法。通过对这些模块的设计实践,读者将深刻理解数据流与控制流的结合,并能更好地运用HDL来表达复杂的功能。 第四章:硬件描述语言(HDL)入门——VHDL 与Verilog HDL并行,VHDL(VHSIC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也是另一门重要的HDL语言,在某些领域和设计方法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本章将简要介绍VHDL的语法结构,包括实体(Entity)、架构(Architecture)、端口(Port)、信号(Signal)、变量(Variable)、常量(Constant)等。我们将通过对比Verilog HDL的例子,让读者理解VHDL在描述逻辑功能上的异同点。虽然本书的重点在于Verilog HDL,但了解VHDL有助于拓宽读者的视野,使其在面对不同项目或技术栈时能够更加从容。 第五章: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设计流程与基础 FPGA作为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是实现数字电路原型设计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理想平台。本章将详细介绍基于FPGA的完整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HDL编码、仿真验证、逻辑综合、实现(布局布线)、时序约束以及下载与调试等关键步骤。我们将深入讲解FPGA的基本结构,如查找表(LUT)、触发器、布线资源和I/O接口等。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理解HDL代码如何被映射到FPGA硬件上,并掌握使用FPGA进行原型验证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EDA仿真技术与方法 仿真是在EDA设计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有效地发现和排除设计中的逻辑错误,避免昂贵的硬件返工。本章将深入探讨EDA仿真技术的原理与实践。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仿真,如事件驱动仿真、时序仿真。读者将学习如何编写激励(Testbench)来测试HDL模块的功能,如何设置仿真波形窗口进行波形分析,以及如何利用断点、单步执行等调试手段来定位问题。本章还将介绍常用的仿真工具及其使用技巧,帮助读者掌握高效的仿真验证策略。 第七章:逻辑综合技术与优化 逻辑综合是将高层次的HDL描述转换成门级网表(Netlist)的过程,是连接行为级设计和物理实现的桥梁。本章将详细介绍逻辑综合的原理和常用技术。读者将学习逻辑综合的目标,如面积、速度和功耗的优化,以及综合器如何根据时序约束和设计意图进行逻辑转换。本章还将探讨综合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如逻辑等效性检查、冗余逻辑删除、组合逻辑优化和时序逻辑优化等。掌握逻辑综合的原理有助于读者编写出更易于综合且性能更优的HDL代码。 第八章:静态时序分析(STA) 在高性能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时序分析是确保电路在预期时钟频率下稳定工作的关键。本章将详细介绍静态时序分析(STA)的概念、方法和重要性。读者将学习时序路径、时序约束、建立时间(Setup Time)和保持时间(Hold Time)等基本概念,以及STA工具如何计算时序裕量(Slack)。本章还将介绍时序报告的解读方法,以及如何根据STA结果进行设计优化,以满足时序要求。对于任何追求高性能的数字设计而言,STA都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第九章: 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设计流程概览 虽然FPGA是原型验证和中小规模应用的理想选择,但大规模、高性能的集成电路设计通常采用ASIC方法。本章将对ASIC设计流程进行概览性介绍,包括前端设计(逻辑设计、验证、综合)和后端设计(物理设计,即布局、布线、版图生成)。读者将了解ASIC设计与FPGA设计的区别,以及ASIC设计中涉及的工艺库、设计规则检查(DRC)、物理验证(LVS)等关键概念。通过本章,读者将对整个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第十章:嵌入式系统中的EDA应用 EDA技术与嵌入式系统开发紧密相连。本章将探讨EDA技术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读者将了解如何使用HDL来设计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逻辑,例如CPU控制器、内存接口、外设控制器等。我们将结合实际的嵌入式系统案例,讲解如何将HDL模块集成到整个嵌入式系统中,并利用FPGA或ASIC来实现。本章还将涉及软硬件协同设计的一些基本思想,以及如何在嵌入式Linux等平台上进行硬件加速的设计。 第十一章:EDA工具链与实践 本章将重点介绍当前主流的EDA工具,包括仿真器、综合器、布局布线工具等,并结合实际操作演示。我们将以Xilinx Vivado或Intel Quartus等FPGA开发套件为例,详细讲解如何配置项目、导入HDL文件、设置约束、运行综合与实现、下载程序到FPGA板,以及进行在线调试。本章强调动手实践,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项目,巩固读者在前面章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FPGA设计任务。 第十二章:EDA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EDA技术也在持续演进。本章将探讨EDA技术的一些前沿发展趋势,例如基于AI的EDA工具、低功耗设计技术、高可靠性设计方法、以及新材料和新器件在EDA设计中的应用。我们将展望EDA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更高效的验证方法、更智能的设计自动化工具,以及EDA在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加速器、量子计算等)的潜力。 总结 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实用的EDA技术学习平台。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希望读者不仅能够掌握EDA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工具,更能培养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EDA技术作为数字创新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相信,掌握EDA技术的读者,必将在未来的科技浪潮中占据重要地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我认为做得相当出色,给我的学习体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并没有采用非常枯燥的教科书式写作风格,而是将复杂的EDA技术以一种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大量使用了流程图、框图和时序图等可视化元素,这对于抽象的数字逻辑设计来说,是极大的帮助。我经常在遇到难懂的概念时,通过查看书中的图示,就能豁然开朗。而且,每章的结尾都附有习题,这些习题的难度适中,既能检验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我个人觉得,这些习题的设计非常巧妙,有些题目甚至能够引导我去思考更深入的设计思路。例如,书中关于亚稳态现象的讲解,虽然理论上比较抽象,但通过书中的例子和分析,我能够清楚地理解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规避,并且在后面的习题中通过设计实例来巩固这些知识。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提升学习效率和加深知识理解方面,确实功不可没,为我在EDA技术学习的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作为“十二五”规划教材,我在学习EDA技术时非常有幸能够接触到它。第一眼看到它厚实的身躯,就感觉内容肯定非常扎实。翻开目录,清晰的章节划分立刻吸引了我,从基础的逻辑门电路到复杂的FPGA设计流程,再到各种高级应用,几乎涵盖了EDA技术的所有重要方面。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个知识点的讲解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仅停留在枯燥的公式推导,而是结合大量的实例,比如如何利用Verilog HDL进行数字电路设计,如何通过Quartus Prime等EDA工具进行仿真和综合。书中的图示和代码示例也非常丰富,这对于我这样初次接触EDA技术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福音。它帮助我一步步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并且能够快速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小问题,翻开书本,总能找到相关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比如,在学习状态机设计时,书中的几种不同状态机描述方式的对比分析,让我对有限状态机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实现方式。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逻辑清晰,讲解透彻,对于掌握EDA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在EDA的世界里不断探索前进。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EDA技术》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其系统性和全面性。它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几乎涵盖了EDA领域内的所有核心内容,为我建立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知识框架。从最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功能,到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设计,再到嵌入式系统中的FPGA应用,每一个知识点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讲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EDA工具的对比分析,虽然侧重于某些主流工具,但也提及了其他一些常见的EDA软件,这让我对整个EDA工具生态有了更广阔的认识。在学习书中关于FPGA结构和内部原理的部分时,我感觉自己像是深入到了芯片的内部,了解到了每一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种对底层原理的深入挖掘,让我对数字电路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够更灵活地运用EDA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进行FPGA物理实现时,书中关于布线拥塞和时序收敛的分析,让我能够提前预判并规避一些常见的设计难题,从而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它在技术前沿性和教学深度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作为一本应用型本科教材,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了当前EDA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一些新兴的EDA技术和工具也有所涉及,虽然不是重点,但足以让学生对未来技术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例如,书中在讲解IP核复用和SOC设计时,就点出了集成电路设计越来越趋向于模块化和IP复用的趋势,这对于我理解现代集成电路设计的整体架构非常有帮助。另外,本书在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上也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对时序分析、功耗分析等关键概念的阐释,都清晰明了,而且引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来佐证。我曾经在一次课程设计中,需要优化一个低功耗数字电路,书中关于功耗优化的章节给了我很多启发,通过学习书中提到的各种低功耗设计技术,我成功地将目标电路的功耗降低了15%以上。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风格,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让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评分

我对这本《EDA技术(第2版)》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实操性的体验。作为一本“十二五”规划教材,它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上都做得相当不错。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FPGA开发流程的详细阐述,从需求分析、逻辑设计、代码编写、仿真验证,到硬件实现和调试,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其中,对Verilog和VHDL两种硬件描述语言的对比讲解,让我对它们的异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在实际项目开发中能够根据项目需求选择更合适的语言。书中的例程非常贴近实际应用,例如数字信号处理、通信接口设计等,这些都为我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尝试实现一个简单的ADC采样模块时,书中提供的代码示例和详细的分析,让我快速地掌握了关键的设计思路和技巧,并成功地将其移植到FPGA开发板上进行验证。此外,书中对于EDA工具的使用也给予了充分的指导,从软件的安装配置到具体的功能实现,都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步骤,这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学习EDA工具的门槛。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不仅仅是帮助我理解EDA技术,更是直接指导我如何去设计和实现各种数字系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