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综合布线技术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综合布线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范海健,尚丽,王峰 等 编
图书标签:
  • 通信技术
  • 综合布线
  • 电子信息
  • 高等职业教育
  • 教材
  • 十二五规划
  • 网络工程
  • 信息技术
  • 布线规范
  • 实践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155988
版次:1
商品编码:112009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综合布线技术》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理念,介绍通信工程实践中常用的知识与技能,以及通信工程所涉及的预算、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其创新点在于使用大量的实物、实景图片、通信一线工程使用的表格进行讲解。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综合布线技术》中包含典型的通信综合布线动手实践操作实例,通过教师在实验室的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在实验室里掌握通信工程现场常用综合布线工具、常用通信测试设备的使用。将通信工程中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院校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通信工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1.1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1 工作区子系统
1.1.2 水平干线子系统
1.1.3 管理间子系统
1.1.4 垂直干线子系统
1.1.5 建筑群子系统
1.1.6 设备问子系统
1.2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
1.3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1.3.1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标准概述
1.3.2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标准要点
1.4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1.4.1 基本型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1.4.2 增强型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1.4.3 综合型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1.5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
1.6 通信综合布线的注意事项
1.7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
1.7.1 集成布线系统
1.7.2 智能小区布线
1.8 某大学通信实验室布线系统简介
思考题

第二章 通信综合布线传输介质
2.1 双绞线
2.1.1 双绞线的分类、型号与性能
2.1.2 超5类标准布线
2.1.3 6类标准布线
2.2 同轴电缆
2.2.1 同轴电缆的基本类型.
2.2.2 同轴电缆的性能特点与主要参数
2.2.3同轴电缆的物理参数
2.3 光缆
2.3.1 光纤的种类
2.3.2 光纤通信系统
2.3.3 光缆的种类
2.4 电话通信电缆
思考题

第三章 通信综合布线工具使用
3.1 电动工具
3.1.1 电锤
3.1.2 电钻
3.1.3 曲线锯
3.1.4 角磨机
3.1.5 切割机
3.1.6 吸尘器
3.1.7电动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3.2 测量工具
3.2.1 水平尺
3.2.2 直角尺、直尺
3.2.3 卷尺
3.2.4 皮尺
3.2.5 吊线锤
3.2.6 罗盘
3.2.7 坡度测量仪
3.2.8 万用表
3.3 吊装工具
3.4 压接工具
3.4.1 电源线压接钳
3.4.2 机械式压线钳
3.4.3 同轴压接钳
3.4.4 网线钳
3.5 通用工具
3.5.1 老虎钳、尖嘴钳
3.5.2 斜口钳
3.5.3 大力钳
3.5.4 剥线钳
3.5.5 鸭嘴钳
3.5.6 剪线钳
3.5.7 电烙铁
3.5.8 螺丝刀
3.5.9 活动扳手
3.5 10 呆扳手
3.5.11 香槟锤
3.5.12 插线板
3.5.13 紧力夹
3.5.14 套筒
3.5.15 内六角
3.5.16 电缆剪刀
3.5.17 介刀
3.5.18 钟表螺丝刀
3.5.19 锯弓
3.5.20 对线器
3.5.21 热风枪
3.5.22 绕线枪
3.5.23 卡线枪
3.5.24 馈线工具
3.6 通信安装材料
3.6.1 机柜
3.6.2 线槽
3.6.3 走线架
思考题

第四章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
概预算
4.1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4.1.1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概述
4.1.2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设计
4.1.3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4.1.4 水平子系统设计
4.1.5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
4.1.6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4.1.7 建筑设备问子系统设计
4.1.8 管理子系统设计
4.2 工程概、预算
4.2.I 概、预算定额
4.2.2 工程量的计算
4.2.3 工程价款的结算
思考题

第五章 通信综合布线基本技能训练
5.1 网络水晶头制作
5.2 类线打线方法
5.3 网络信息模块安装
5.4 光纤连接器互连
5.5 光纤熔接
5.6 中继接头制作
5.7 RJ—11电话水晶头制作
5.8 RJ—1 l电话信息模块安装
5.9 电话内外线模块安装
5.10 常用电动工具操作
5.11 桥架与Pvc线槽安装
5.12 线缆的布放
思考题

第六章 常用通信测试工具使用
6.1万用表的使用
6.1.1 MF47型万用表基本功能
6.1.2 MF47型万用表使用方法
6.1.3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
6.2 误码仪的使用
6.2.1 误码仪技术规格
6.2.2 误码仪菜单结构
6.2.3 误码仪连接方法
6.2.4 误码仪故障对策
6.3 网络测试仪的使用
6.4 光功率计的使用
6.4.1 光功率计概述
6.4.2 光功率计的功能说明
6.4.3 光功率计的操作
思考题

第七章 通信工程过程与质量规范
7.1 通信工程过程规范
7.1.1 通信工程前期规范.
7.1.2 通信工程进行中的规范
7.1.3 通信工程后期规范
7.2 通信工程质量硬件安装规范
7.2.1 机柜机箱安装规范
7.2.2 信号电缆布放规范
7.2.3 终端天线等安装规范
7.2.4 电源、接地规范
7.2.5 工程的静电防护规范
7.3 通信工程安全规范
7.3.1 施工安全规范
7.3.2 人身安全规范
7.3.3 设备财产安全规范
7.3.4 设备安装安全规范
思考题
第八章 通信项目工程管理
8.1 通信项目工程建设程序
8.1.1 立项阶段
8.1.2 项目实施主要内容
8.1.3 项目验收阶段
8.2 通信项目工程管理手段
8.2.1 项目中的进度控制
8.2.2 项目中的质量控制
8.2.3 项目中的安全控制
思考题

附录A 工程项目策划报告
附录B 交换机、接入网(中心局)安装环境检查
附录C 开工协调会议纪要
附录D 通信工程开工协议书
附录E 工程进度计划表
附录F 工程质量检查(自检)报告
附录G 硬件安装竣工报告
附录H 现场调测记录表
附录I 初验申请报告
附录J 系统初验证书
附录K 工程遗留问题汇总表
附录L 通信综合布线术语英汉对照表

前言/序言


通信综合布线技术:构建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信息通信技术(ICT)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从智慧城市的宏伟蓝图,到工厂车间的自动化升级,再到家庭生活的便捷互联,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看不见的、却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通信综合布线系统。它如同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承载着海量数据的高效传输,连接着万物互联的梦想。 本书旨在系统性地阐述通信综合布线技术的原理、设计、实施与管理,为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的学习教材。我们将带领读者从宏观视角理解综合布线系统在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步深入到具体的技术细节,掌握构建和维护高效、可靠、可扩展的布线网络的关键知识与技能。 第一章: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本章将带领读者走进通信综合布线技术的广阔天地。我们将首先探讨信息时代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传统布线方式的局限性,并引出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及其核心优势。综合布线系统并非单一的线缆,而是一个集成化的、标准化的、结构化的信息传输通道,能够支持多种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语音通信、视频监控、楼宇自动化控制等。 我们将深入剖析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工作区布线: 连接终端设备(如电脑、电话、打印机)与信息插座的线缆,是用户最直接接触的部分。 水平区布线: 从信息插座延伸至楼层配线间的布线,是构成楼层网络的主干。 垂直区布线(主干区布线): 连接不同楼层配线间与建筑物的总配线间的布线,是整个建筑物的“脊梁”。 设备配线区: 连接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与水平区布线的信息插座的区域。 交叉连接区: 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互连与切换,为网络管理和故障排查提供便利。 此外,本章还将介绍综合布线系统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典型结构,例如办公楼宇、数据中心、工业厂房、住宅小区等,帮助读者建立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认知框架。我们将强调标准化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的重要性,介绍相关的国际和国家标准,如ISO/IEC 11801、TIA/EIA-568系列标准等,理解标准如何保障系统的互操作性、兼容性和未来扩展性。 第二章:通信传输介质与线缆技术 线缆是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毛细血管”,其性能直接影响着信息传输的质量与速度。本章将聚焦于构成综合布线系统的各种传输介质和线缆技术。 我们将详细介绍: 双绞线(Twisted Pair Cable): 包括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FTP/SFTP)。我们将深入解析不同类别的双绞线(如Category 5e, Category 6, Category 6A, Category 7, Category 8)在传输速率、带宽、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我们会探讨线缆结构、导体材质、绝缘材料、护套材质等关键因素如何影响线缆的电气性能。 光纤(Optical Fiber): 作为高速、远距离传输的理想介质,光纤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将介绍光纤的基本原理,包括全反射、纤芯、包层等关键结构。我们还会详细阐述不同类型光纤的特点,如单模光纤(SMF)和多模光纤(MMF),以及它们在传输距离、带宽和成本方面的权衡。本章还将介绍光纤的接口类型(如SC, LC, ST, FC)、光纤连接器、光纤跳线等相关配件。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尽管在数据网络中的应用逐渐减少,但同轴电缆在某些特定领域(如视频监控、老式网络)仍有应用。我们将简要介绍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在讲解线缆技术的同时,本章还将重点关注线缆的敷设和保护,包括线缆的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线缆的固定方式、防火要求、电磁兼容性(EMC)等,确保线缆在安装后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干扰。 第三章: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与规范 一个优秀的综合布线系统不仅需要高质量的线缆,更需要科学严谨的设计。本章将深入探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与规范。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需求分析: 在设计之前,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用户对通信业务的需求、未来的扩展性需求、设备的类型与数量、以及预算等。 拓扑结构选择: 常见的综合布线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等。我们将分析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 线缆路径规划: 合理规划线缆的敷设路径,需要考虑建筑结构、防火分区、与其他管线(如电力线、空调管道)的隔离、便于维护和施工等因素。 设备选型与布局: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配线架、信息插座、水晶头、光纤跳线、网络机柜等设备,并合理规划设备在配线间的布局,确保易于管理和维护。 接地与防雷: 完善的接地和防雷措施是保障系统安全和可靠运行的关键。我们将详细介绍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要求,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防雷保护。 防火与安全: 遵循相关的防火规定,选择合适的防火等级线缆和安装材料,并确保布线系统符合安全标准。 标准化应用: 再次强调按照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进行设计,确保系统的互操作性、兼容性和可维护性。 本章还将介绍各种设计工具和软件的应用,例如CAD软件用于绘制布线图,专业的布线设计软件能够辅助进行拓扑规划、线缆计算和文档生成,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章: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安装与实施 设计方案的最终落地离不开规范的安装与实施。本章将详细介绍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安装过程和关键技术。 我们将涵盖以下内容: 工具与设备: 介绍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所需的各类工具,如压线钳、剥线钳、测试仪、光纤熔接机、切割器等,以及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 线缆的敷设: 详细讲解各种线缆(双绞线、光纤)在不同环境下的敷设技术,包括槽道敷设、桥架敷设、穿管敷设、直埋敷设等。我们将强调线缆的牵引力控制、弯曲半径限制、防火封堵等细节。 端接与连接: 重点介绍双绞线信息插座和水晶头的端接技术,包括T568A和T568B标准接线顺序的掌握,以及光纤的连接(冷接、热熔)技术。我们将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设备安装: 介绍网络机柜、配线架、面板等的安装与固定,以及设备间的连接。 标识与文档: 强调对所有线缆、插座、端口进行清晰、规范的标识,并建立详细的布线文档,包括布线图、端口列表、测试报告等,为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便利。 安全施工: 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包括高处作业安全、用电安全、防火安全等。 第五章: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与验收 安装完成的布线系统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与验收,以验证其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本章将重点介绍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方法和验收流程。 我们将详细阐述: 测试的目的与依据: 明确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线缆的连通性、传输性能、抗干扰能力等,并以相关的国际和国家标准作为验收依据。 双绞线的测试: 介绍线缆认证测试仪(Cable Certifier)的使用,讲解各种测试参数的含义,如长度、串扰(NEXT, FEXT)、衰减、回波损耗、对间串扰(ACR)等,以及如何解读测试报告。 光纤的测试: 介绍光时域反射仪(OTDR)等光纤测试设备的使用,讲解光纤损耗、连接点损耗、反射损耗等测试参数,以及如何进行光纤的端面检查。 其他测试: 包括接地电阻测试、防火封堵检查等。 验收流程: 介绍综合布线系统从初步验收、功能性测试到最终验收的整个流程,以及验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故障排除: 简要介绍常见的布线故障类型,以及如何通过测试结果来定位和排除故障。 第六章: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一个稳定运行的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离不开日常的管理与维护。本章将 focus 于如何对布线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通信的畅通。 我们将探讨: 文档管理: 强调布线文档的更新与维护,确保文档与实际布线情况的一致性。 变更管理: 建立规范的变更流程,对系统的任何改动进行记录和备案。 定期检查与维护: 制定定期的检查计划,对线缆、接头、设备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性能监控: 利用网络管理工具对布线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性能瓶颈。 故障处理流程: 建立清晰的故障处理流程,明确责任人,提高故障响应速度。 环境监测: 关注机房的温湿度、洁净度等环境因素,为布线系统的稳定运行创造条件。 安全管理: 对布线系统的物理访问权限进行管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 第七章:新兴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通信综合布线技术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本章将展望通信综合布线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探讨: 更高带宽和更高速率: 随着 5G、Wi-Fi 6/7 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对布线系统的带宽和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 Category 8 标准的应用,以及对下一代超六类、七类、八类线缆的需求。 PoE(Power over Eth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 PoE 技术能够通过网线同时传输数据和电力,为物联网设备、无线接入点、网络摄像头等提供了便利,对布线系统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据中心布线: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中心对布线系统的性能、密度、灵活性和可管理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采用更高的线缆类别、更紧凑的机柜设计、更智能化的管理方案。 物联网(IoT)与智能建筑: 物联网设备的激增将对布线系统提出更多连接需求,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终端设备的接入,以及对低功耗、高密度的连接解决方案的需求。 智能化与自动化: 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未来的布线系统将更加智能化,例如自动化的线缆管理、智能化的故障诊断与预测、以及基于软件定义的网络(SDN)的布线控制。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在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例如采用低功耗设备、可回收材料,以及优化能源使用效率。 通过对这些新兴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站在技术的前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力求循序渐进,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前沿,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相信,掌握通信综合布线技术,就是掌握了构建信息时代高速公路的关键技能,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在通信布线领域初窥门径的学生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武林秘籍”,里面蕴含着各种精妙的招式和独门绝学。书中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不仅仅是停留在基础知识的讲解,更深入到了一些高级的应用技巧和设计理念。例如,关于数据中心布线的设计,书中详细阐述了其独特性和高标准要求,并给出了多种先进的布线解决方案,包括了针对高密度、高可靠性的设计考量,以及对散热、电力供应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这种系统性的讲解,让我意识到通信布线绝非简单的“铺线”工作,而是一项集工程学、信息技术、甚至建筑学于一体的复杂工程。书中对于标准规范的严格遵循,以及对潜在问题的预判和规避,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有些内容对我而言还比较超前,需要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来消化,但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专业领域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本厚重的工具箱,里面塞满了各种我从未见过的零件和图纸。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各种陌生的缩略语和专业名词,什么“信息点”、“配线架”、“光纤跳线”……感觉自己像个刚入门的学徒,站在一个庞大的车间里,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书中对于各种连接方式、标准规范的讲解,详细到令人发指。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关于“拉线”的技术,但很快发现,这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涉及到了信号的传输原理、线缆的材质选择、物理层的安全性,甚至还有一些关于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的探讨。虽然有些部分对我这个新手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反复查阅资料,但正是这种详尽和深入,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背后隐藏的巨大技术含量。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安装,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以及这样做的长远意义。我常常在想,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互联网、手机信号,背后都凝聚了多少工程师的心血和智慧,而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其中冰山一角。

评分

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理论手册,充斥着各种公式和图表,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发现自己错了。这本书虽然内容详实,但它的叙述方式却相当生动有趣,将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知识,以一种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书中在讲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时,常常会穿插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插图,让我能够快速抓住问题的核心。同时,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项目来讲解布线技术的应用,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加深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未来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它不仅关注当下的技术,更放眼未来,为我们描绘了通信布线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憧憬和期待。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小,但凭借其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我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枯燥,反而越读越有味道。

评分

这本书的篇幅之大,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选对了教材。每一章都像是独立的研究课题,涉及的知识点细致入微,仿佛作者恨不得把所有关于通信布线的细节都倾注于此。比如,在讲述光纤布线部分,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光纤的特性、衰减系数、色散指标,还列举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甚至连光纤的连接和熔接步骤都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详细到每一个操作的力度和角度都有指导。我惊叹于作者在细节上的钻研精神,也有些被海量信息淹没的感觉。一开始,我只是想大致了解一下通信布线的基础知识,但这本书的内容,明显是面向专业领域深度学习的。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注重实际操作的指导性,许多地方都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未来从事相关工作的同学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虽然阅读过程有些挑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但我相信,如果能 thoroughly 掌握书中的内容,一定能在通信布线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对通信布线这个领域知之甚少,只觉得它听起来很高大上,而且与我所学的专业息息相关。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明了,书名也直击主题,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然而,当我翻开书页,立刻被书中严谨的逻辑和详实的资料所震撼。它并非一本轻松易读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本彻头彻尾的专业教材。书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从最基础的线缆类型、连接器标准,到复杂的网络拓扑设计、系统性能评估,几乎涵盖了通信布线技术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关于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布线方案设计,书中提供了多种成熟的解决方案和设计思路,并且深入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这让我对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布线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有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对我而言是全新的,需要借助其他资料来辅助理解,但正是这种学习过程,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让我对通信布线技术有了更深刻、更系统的认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