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發表於2025-01-18
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有以下幾大特色:
全麵深入地總結瞭決策、推理、思維、記憶、刻闆印象等社會認知的重要主題;
齊瓦·孔達在去世兩年後被美國實驗心理學會追授首屆“科學影響力”奬暨終身成就奬;
論述精闢,富於思辨,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引人啓發;
清華大學心理學係係主任彭凱平教授、北京大學心理學係係主任周曉林教授作序推薦。
我們如何洞悉自己和他人的內心?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我們對於他們以及當時的情境瞭解多少?我們又是如何利用這些信息來理解、預測和記憶他們的行為的?我們的社會判斷是完全由我們的社會知識決定的,還是也會受到感受和欲望的影響?
社會認知是社會心理學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認知革命中興起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它關注我們如何理解自我、他人與社會。在《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這本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裏,齊瓦·孔達深入而廣泛地迴顧瞭社會認知領域的研究和理論,不僅前瞻性地係統介紹瞭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的啓發法理論,而且開創性地總結瞭以往社會認知研究中容易忽視的暖認知。本書條理清晰,富於思辨,論述嚴謹,引人啓發,不僅是心理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讀書,也可供該領域的研究者及感興趣者參考閱讀。
齊瓦·孔達(Ziva Kunda, 1955-2004),社會心理學傢,從事動機化推理和社會認知領域的研究。她從美國密歇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於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傢理查德·尼斯貝特,後擔任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心理學教授。2004年不幸因癌癥英年早逝。她為社會認知領域作齣瞭卓越貢獻,1990年發錶瞭社會心理學曆史上具有開創性的論文《動機化推理的案例》,並於2006年被美國實驗社會心理學會授予首屆“科學影響力”奬暨終身成就奬。
譯者簡介
周治金,博士,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語言與思維的認知的神經機製、社會認知及其神經機製。
硃新秤,博士,中山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心理學、進化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傢和認知心理學傢會發現《社會認知》的重要性,學生們也會喜歡閱讀這本書。齊瓦·孔達清晰地總結瞭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貢獻,並且成功地在二者之間建立起聯係,使得這本書成為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
——理查德·尼斯貝特教授 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
從概念和類彆,到記憶和判斷,再到自我和文化,齊瓦·孔達富於思想地整閤瞭對心理世界和社會世界的研究。她的分析精闢,評價審慎,展現齣社會認知令人激動的圖景。
——馬紮林·巴納吉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係
對社會認知這個蓬勃發展的領域一次深刻而專業的概覽。
——尼爾·羅斯教授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係
第1章 緒論
第一編 基本過程
第2章 概念:社會知識的錶徵
第3章 啓發法:基於經驗和直覺的推理法則
第4章 假設檢驗、共變關係檢測和反事實思維
第5章 記憶:重構過去
第6章 暖認知:動機和情感對判斷的影響
第7章 自動化加工:缺乏意識、目的、控製或努力的判斷和行為
第二編 基本主題
第8章 刻闆印象
第9章 有關他人態度、行為和人格的知識
第10章 自我
第三編 跨文化的視角
第11章 文化
參考文獻
易得性啓發法
中年男性患心髒病的概率有多大?大學生找到工作的概率是多少?你是否經常錶現齣害羞的行為?特韋爾斯基和卡尼曼(1974)認為,人們在迴答這些問題時,通常使用易得性啓發法:我們會嘗試迴憶這些需要我們判斷其發生頻率的事件的例子,依據事例容易迴憶的程度來判斷事件齣現的概率,即依據它們的易得性。如果我們能夠很容易想起中年男性心髒病發作、找到工作的大學生及自己害羞行為的例子,那麼我們就會判斷這些事件是非常普遍的。
總的來說,易得性啓發法簡便可行,因為相比不常見的結果,普通結果的例子更容易迴憶。以政治傢為例,人們更容易想到的政治傢是男性而非女性,因為男性政治傢更普遍。但是當人們容易想到的例子受到那些與事件齣現頻率無關的因素影響時,易得性啓發法就會帶來麻煩。
一項簡單的實驗讓這個問題清楚地錶現齣來。在實驗中要求參與者判斷首字母為R 的單詞多還是第三個字母為R 的單詞多(Tversky & Kahneman,1973)。事實上,第三個字母是R 的單詞遠遠多於首字母是R 的單詞。但是,大多數參與者的判斷相反,他們錯誤地認為首字母為R 的單詞比第三個字母為R 的單詞多。特韋爾斯基和卡尼曼認為,齣現這種錯誤是因為人們更容易想到首字母為R 的單詞,而不是第三個字母為R 的單詞,因此就會在推測它的頻率時依賴這些容易提取的單詞或每種類型單詞的易得性。不幸的是,在這個實驗中,易得的單詞與其真實的頻率無關,所以這種易得性啓發法導緻我們産生瞭錯誤。
忽視可得樣本中的偏差
無論是什麼原因,當我們考慮的事例樣本齣現偏差時,頭腦中這些易得性事例就不能反映事件的真實頻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考慮這種偏差,隻依靠事件的易得程度來判斷事件的概率,就會齣現判斷失誤。你的興趣和境遇可能會使你想到的樣本帶有偏差。一位老年朋友這樣說:“當我的第一個孩子齣生時,我看見到處都是嬰兒;而現在我患上瞭關節炎,我看見到處都是拄拐杖的人。”這位朋友很容易想到有孩子的人和拄拐杖的人,因此就會高估這些事件的概率。相反,缺少這些特定興趣的人可能不會去注意有孩子的人和拄拐杖的人,因此,他們就可能低估這些事件的概率。同樣地,跟隨候選人參加競選活動的記者和隨行人員,看到這位候選人在一個接一個的鄉鎮中都受到熱烈歡迎,通常就會高估這位候選人受歡迎的程度。這都是因為易得性啓發法——這些記者很容易想起候選人受到熱烈支持的場景,而很少想到關於反對者的例子。他們沒有認識到自己頭腦中的樣本已經存在偏差瞭——不喜歡那位候選人的群眾都待在傢裏。同樣,如果你的一場音樂會、你所做的演講或是舉辦的一場晚會得到的隻是贊揚,那麼正麵信息的易得性就會使你高估你自己在這些事情上的成功率,因為不喜歡你的人通常會保持沉默。
如果媒體報道某事件的頻率與事件實際的頻率不匹配,媒體的報道就會使事件的易得性産生偏差。在媒體對不同死亡原因的報道上通常存在這種情況。媒體特彆喜歡報道那些暴力的、戲劇性的死亡事件,如凶殺或颶風,較少報道不太容易引起轟動的死亡事件,如疾病。人們就會根據這些報道來評估事件發生的頻率。在一項研究中,人們認為死於凶殺案的人比死於胃癌的人多,而事實卻是,死於胃癌的人數是死於凶殺案人數的17 倍。人們之所以會産生這樣的誤解是因為人們不太願意讀晚報上的這類信息(Slovic,Fischhott,& Lichtenstein,1982)。這暗含著令人擔憂的問題,由於易得性信息的影響,人們更關注容易想到的危險,並加以防範。其代價就是,人們會疏於防範那些從心理上來說不太容易想到,但是卻更有可能發生的一些危險。
媒體還會使人們對社會群體的認知産生偏差。例如,如果媒體隻報道那些犯罪的黑人,那麼對黑人不太瞭解的個體就會過於高估黑人犯罪的概率。由於認識到這一點,美國的許多報紙都有意識地試圖確保黑人不僅齣現在有關犯罪和社會救濟的事件中,還會齣現在其他更主流的事件中,如健康、消費者行為或政治。社會心理學傢的研究錶明,當人們的易得性數據樣本産生係統性偏差時,易得性啓發法的使用就會導緻人們對社會事件的歸因和判斷産生可預期的偏差。這就是接下來將討論的問題。
顯著性 事件進入到腦海之前,人們必須先注意它。信息的顯著性或突齣性決定著人們是否注意它,以及對它的注意程度。如果我們更多地注意高顯著性信息,這些信息將會更容易地被我們捕捉到,也就會對我們的判斷産生更大的影響(Taylor & Fiske,1975,1978)。
Taylor 和Fiske(1975)一係列巧妙的實驗支持瞭這些觀點。在一項研究中,有6 個觀察者從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兩個人對話:兩個觀察者坐在一個發言者後麵,這樣的安排可以保證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對麵的一個發言者身上;另兩個觀察者則坐在相反的位置上,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另一個發言者身上;剩餘的兩個觀察者所坐的位置能夠同時觀看兩個發言者。所有的參與者在同一時間觀察同樣的對話。然而,當詢問參與者每個討論者對談話的影響程度時,他們的答案受到瞭發言者(對自己的)顯著性的影響。對看得更清楚的發言者,參與者評定其影響性越大。很明顯,觀察者所坐的位置,會覺得某個人更加突齣,從而認為那個人尤其具有影響力。
一個特殊的個體同樣會因為其他理由吸引你的注意。你可能會無意間注意到房間裏孤單的婦女,或孤獨的黑人,並因此認為他們在社會互動中扮演著某些重要的角色(Taylor & Fiske,1978)。
易得性啓發法能夠解釋這種顯著性效應: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特定個體身上,會導緻我們更多地察覺和迴憶齣此人的貢獻。當試圖評價一些人在交互活動中的影響力時,人們更容易獲得具有顯著貢獻個體的信息,因此就會認為這個人更具影響力。
人們傾嚮於將彆人的行為歸因為他們的人格(她為慈善事業捐款是因為她很慷慨),而把自己的行為歸因於情境(我捐錢是因為工作中的社會壓力;Jones &Nisbett;,1972)。這種行為者和觀察者之間的差異,可能是由於人們在解釋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時,顯著性信息不同所緻。當觀察彆人的行為時,注意到的是行為的人;但當觀察自己的行為時,看不到自己,故將注意力集中在情境上。由於注意的焦點不同,對彆人的行為和對自己的行為歸因時,易得的信息也就不同。對彆人進行判斷時,關於彆人的信息是易得的,因此會將他的行為歸因為他自身。但對自己進行判斷時,環境信息是易得的,因此會將自己的行為歸因於情境(Nisbett & Ross,1980)。
自我中心偏見 找一對你熟悉的夫婦,與他們單獨交談,分彆問他們兩個人承擔傢務事的百分數。答案很有趣,兩個人給齣的百分數總和大於100%。人們認為自己對共同努力的成果所作的貢獻比他實際作的要多,Michael Ross和Fiore Sicoly 將這種傾嚮性定義為自我中心偏見。Ross 和Sicoly(1979)發現,夫妻評價他們對傢務活所作的貢獻、學生評價自己在班級討論中的貢獻以及籃球隊員評價自己在比賽關鍵時刻的貢獻,都存在自我中心偏見。他們認為,易得性啓發法在自我中心偏見的産生中起到重要作用:人們在閤作中高估自己的貢獻,是因為自己的貢獻對本人來說更易得。妻子會記得自己每一次倒垃圾、洗碗的事,而不會注意到丈夫的貢獻,尤其是當妻子不在場的時候。Ross 和Sicoly 為此找到瞭一些證據:相對於同伴的貢獻,人們總會更多地記住自己作齣貢獻的例子,而且記得的例子越多,自我中心偏見就會越強。在另外一項研究中,要求參與者注意搭檔的貢獻,這樣可以使他們對同伴分配更多的責任。最終結果卻發現,人們低估自己同伴的貢獻,並不完全是因為沒有注意對方的貢獻;事實上,我們可能知道同伴作齣的貢獻,但我們不能自覺地迴憶起它們。下一節將介紹更多這種影響判斷的暫時可得性(或不可得性)的例子。
忽視信息通達時的偏差
即使人們所擁有的全部樣本並無偏差,如果我們腦海中暫時想到的隻是全部樣本中的一個有偏差的例子,那麼易得性啓發法也能導緻我們産生偏差。下麵將討論導緻我們産生偏差的因素。
片麵性問題 大多數人都會在某些場閤中害羞,而在另一些場閤中開朗。如果被問及,我可能會很容易想到那些我害羞的例子,有時我在社交場閤中會感到不適,在一個大型晚宴中保持沉默;我也能想到一些開朗的例子,我有很多朋友,有時還會在陌生人麵前做自我介紹。如果隻讓我描述這些個性的一個方麵,與該方麵相關的行為就會變得更加易得,這就會影響我的自我看法。如果關注於害羞,那麼就會認為自己比較內嚮;如果關注於開朗,就會認為自己比較外嚮。
Russell Fazio 等人證實瞭這種效應(Fazio,Effrein,& Falender,1981)。在實驗的第一階段,要求一部分參與者迴答一係列片麵性的問題,讓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他們性格外嚮的一麵,例如,如果你想讓舞會活躍起來,應該怎樣做。要求另一部分參與者關注於其性格內嚮的一麵,例如,在嘈雜的晚會上你最討厭什麼?結果,那些注意力被引導到性格外嚮一麵的參與者,認為自己更外嚮,並且相比那些注意力被引導到性格內嚮一麵的參與者,他們在行為上也錶現得更外嚮。顯然,通過片麵性問題使個體的自我知識産生偏差,這種易得的偏差信息能夠影響人們的自我概念。
搜索例子的難易性 電視劇《窺探者》(Cracker)中有這樣一幕:一個女人希望挽救她的婚姻,於是嚮一位治療專傢求助。開始,醫生叫她想齣她丈夫身上所有令她喜歡的地方。任何知道片麵性問題所起作用的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技術:將這個女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她丈夫的積極方麵,會讓她更積極地看待丈夫,這是讓他們夫妻和睦的關鍵的第一步。不幸的是,在這個例子中事與願違。當她意識到自己很難想起丈夫的優點時,便立刻衝齣醫生的辦公室,並且馬上嚮丈夫提齣離婚。
搜索例子有時容易,有時睏難。我們會根據這種主觀經驗做齣判斷嗎?易得性啓發法最初就是這樣描述的,即基於收集例子的易得性做齣判斷。但長期以來,能夠證明這種主觀經驗作用的證據仍然不足。一些支持人們依賴易得性啓發法(做判斷)的研究,很難說明到底是人們對主觀經曆迴憶的難易程度影響瞭判斷,還是迴憶的內容影響瞭判斷。我們認為首字母為R 的單詞比第三個字母為R 的單詞多,這一判斷是因為我們更容易想起首字母為R 的單詞呢,還是因為我們試圖想起兩種類型的單詞,但我們所想齣的單詞列錶中包括更多的首字母為R的單詞?
Norbert Schwarz 等人設計瞭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來分彆考察這兩種解釋(Schwarz et al.,1991)。假如要求你想齣自己過分自信行為的12 個例子。你會毫不費力地迴憶起前七八個。但是之後再多迴憶一件,難度都會變得更大。你發現很難想起自己更多過分自信的例子,因此你可能會認為自己並不過分自信。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與要求想齣6 個過分自信例子的人相比,要求想齣12 個過分自信性例子的人會認為自己沒有那麼過分自信,因為想齣12 個過分自信事例的確很睏難,盡管要求說齣12 個例子的參與者比要求說齣6 個例子的參與者想齣的例子更多。如果與想齣更少例子的參與者相比,想齣很多例子的參與者仍然認為自己並非過分自信,隻能說明他們的判斷不僅依賴於所搜集事例的純粹數量,還依賴於搜集這些例子的難易程度。
……
齊瓦·孔達是我在密歇根大學讀研究生的師姐,我們都師從於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傢理查德·尼斯貝特(Richard Nisbett)。在尼斯貝特的門徒中,我們倆都有各自的特殊代錶性。她是尼斯貝特的第一個女性博士研究生,我是尼斯貝特的第一個來自中國的博士研究生。在很多社會心理學傢的活動中,我們都會被挑選齣來,作為尼斯貝特的學生代錶而齣席,因此我們成為瞭好朋友。
但齊瓦更是我非常敬重的社會心理學傢。有些人讓人敬重,是他們的成就非一般人所能及;有些人讓人敬重,是他們給我們帶來的恩典,我們感激他們對於我們的幫助;有些人讓人敬重,是他們的人格魅力,我們不知不覺中被他們感染而偏愛。齊瓦是集三種魅力為一體的聖人。
她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她齣生於 1955 年6 月13 日,但因患癌癥,於2004年2 月24 日不幸英年早逝,短短50 年的生命年華,她為社會心理學作齣瞭卓越的貢獻。她在研究生時期所從事的有關日常社會行為的測量研究及日常生活中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都發錶在社會心理學界公認的最權威的雜誌上,是當時轟動一時的新突破。
她後來任教於加拿大著名的滑鐵盧大學,一直從事社會認知的研究,成為該領域的重要研究者。她拓展瞭社會認知研究的範疇。社會認知是社會心理學在70年代初期的認知革命中興起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在早期,它僅僅是指用認知科學和信息加工的方法來研究社會心理過程的一種研究範式。它的基本假設就是人類的社會認識是以“認知元素”如圖式、刻闆印象、各種思維啓發式等形式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並被我們在社會活動中加以提取和應用。這樣的假設,使我們能夠對人的社會影響、社會認識、社會關係的過程作齣具體的描述和檢驗。但在齊瓦之前,社會認知的工作是比較“冷”的分析,不太關心情感與動機對認知的影響。因此,她的有關動機化的推理研究,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證明瞭動機對人類思維過程的影響。在她去世之後的2006 年,美國實驗社會心理學會決定授予她終身成就奬,以錶彰她對社會認知領域和動機化推理研究的特殊貢獻。這是社會心理學界的最高成就,是值得我們敬仰的業績。
齊瓦還是一位熱心公益的好人。多年來,她一直擔任社會心理學界各種雜誌的編委和主編,不辭辛勞地為這一領域的研究者提供服務。我的好幾篇文章,都是她擔任的編輯,給我提供瞭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1994 年,我和師兄邁剋爾·莫裏斯寫瞭一篇有關文化對歸因過程影響的文章,在投稿不到三個月之內就收到齊瓦熱情洋溢的接受函,並附有仔細認真的建議。我也做過心理學雜誌的編輯,深知要在三個月內給作者迴復,一定是花費瞭很多的精力和時間,而且還要發揮個人魅力及影響力。因為我們的審稿人都是特彆忙的學者,要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對一篇論文做齣評估,沒有編輯的壓力是很難讓他們完成評閱任務的。我想這樣的影響力一定來自於多年的友情積纍和互惠互助,從一個側麵可以看齣齊瓦是大傢都很喜歡的心理學傢。
但齊瓦更重要的受人敬重的特質是她的寬容、謙和、善良的人格魅力。多少年來她一直是滑鐵盧大學最受歡迎的社會心理學傢,她教授的《社會認知》一直是該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本書就是建立在她的教學講義基礎之上,從內容到錶述,每一處都可以透露齣齊瓦的敏銳和謙和,確實做到瞭文如其人。比如說,齊瓦·孔達對行為經濟學的描述及分析,我覺得是目前心理學教科書中最仔細、最認真,而且來龍去脈最清晰的——毫不誇張地說,她甚至可能比行為經濟學的創始人卡尼曼(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的闡述還要清晰。 在本書中,她還花瞭很大的篇幅介紹我在跨文化心理學中的貢獻,平心而論,我覺得甚至比我的闡述還要清楚。這錶明,她是用心地閱讀和理解瞭其他學者的研究,而且以褒揚的風格給年輕的學者介紹社會心理學的成就,這是她的善和愛心的體現。這也能解釋為什麼這本書會成為美國及加拿大高校心理學專業最常用的社會認知方麵的教科書。
明年就是齊瓦逝世十周年的紀念,能夠在中國齣版她的成名之作,我想對齊瓦應該是一個最好的紀念禮物。如果齊瓦的精神還存在的話,她一定會非常欣慰和快樂。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係教授及係主任
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好評!人應該多看書!好書啊!
評分解讀人類,瞭解社會
評分這一套社會心理學譯叢書都挺好的
評分書的質量非常好,很期待這本書。
評分社會心理學的大部頭,待細讀
評分書是非常好的,裝幀精緻。京東一如既往,物流速度快
評分可以,經典,很有啓發。
評分好書,讀書節買的,實惠。
評分好書,幾乎一個係列都收全瞭。值得收藏。
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