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句故事绘:颜氏家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颜氏家训名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小庚 译
图书标签:
  • 国学
  • 家训
  • 颜氏家训
  • 传统文化
  • 启蒙教育
  • 儿童文学
  • 故事绘本
  • 道德修养
  • 中华文化
  • 经典名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 , 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078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186003
包装:平装
开本:28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页数:1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则名句、一幅古代字画、一个古代故事!
  三分钟轻松悦读!一辈子受益无穷!

内容简介

  在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南北朝,生活着这样一位循循善诱的父亲。他经历了三次亡国之痛,在南渡北迁的漂泊中,见证了版图分裂的时代下无数人的生死荣哀。他以切身的体验和见闻告诫自己的子孙,如何修身、如何处世、如何为学、如何治家。
  这也是一部饱含深情而充满智慧的家书,写给我们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不妨抽出半刻闲暇,在此书间游目骋怀,感受慈父般的叮咛,得到为人处世的教益。
  《国学名句故事绘:颜氏家训名句》稿精选国学原典《颜氏家训》中为人熟知或朗朗上口的66则名句,每则名句配以符合名句主旨的评注、故事及古画碑帖,辑录成篇,力求全方位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领会到名句的处世智慧,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不少传统文化的精粹。

作者简介

  谢小庾,本名陈舒,四川威远人,八零后。四川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门童,学成,东游观海二年。现栖身博物院,日以睹古玩、碑帖为乐,幸甚至哉。

目录

修身篇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
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
言及先人,理当感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难。
君子之交绝无恶声。
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别易会难,古人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
古人云:“巢父、许由,让于天下,市道小人,争一钱之利。”
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
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

处世篇
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凡损于物,皆无与焉。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余地故也。
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
巧伪不如拙诚。
既以利得,必以利殆。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
讽刺之祸,速乎风尘。
善恶之行,福祸所归。
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
能走者夺其翼,善飞者减其指,有角者无上齿,丰后者无前足,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
夫巧者劳而智者忧。
人生难得,无虚过也。

治学篇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
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
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但患知而不行耳。
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笔。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
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江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持家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无教有爱,终为败德。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
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
有仁无威,导示不切。
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前言/序言


《千古家风——那些浸润在血脉里的智慧》 翻开浩瀚的中华文化典籍,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而其中,关于“家”的论述,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家,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屋檐,更是人格塑造的摇篮,是道德传承的源泉,是文明延续的命脉。《千古家风——那些浸润在血脉里的智慧》便是这样一本,它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家族史,而是从中华五千年璀璨文明中,撷取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凝聚着深刻哲理的家风典故,以故事的形式,带您走进那些名门望族、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他们如何将这些智慧融入言传身教,滋养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只是罗列名言警句,更在于它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这些名句背后的故事。我们相信,冰冷的名言若无生动的场景衬托,便如同无根之木,难以触及人心。《千古家风》力求做到,让每一个故事都能成为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生活,理解他们选择的道理,品味他们坚守的价值。 家风的重量:不仅仅是规矩,更是灵魂的塑造 从古至今,家风一直是维系家族稳定、传承家族文明的基石。它无形却有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孝”的传承,血脉里的感恩与责任: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不仅仅是赡养父母,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爱、体贴与感激。《千古家风》将带领您走进那些感人至深的孝子故事。您会看到,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子女如何用尽心力,只为让父母安享晚年;您会体会,在亲情淡漠的时代,为何总有人愿意倾尽所有,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些故事,会让您重新审视“孝”的真正含义,理解这份沉甸甸的血脉亲情。 “信”的坚守,一诺千金的君子风范: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为您呈现那些言必信、行必果的家族故事。您会看到,一个家族如何因为坚守诚信,而赢得世人的尊重;您会了解到,即使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为何总有人选择坚守承诺,宁可牺牲眼前得失,也要保全家族的声誉。这些故事,将重新点燃您对诚信的敬畏之情。 “勤”的品格,劳作中绽放的生命力: “勤俭持家,方能长久。”勤劳,是创造财富、改善生活的根本。本书将描绘那些辛勤耕耘、自力更生的家族画卷。您会看到,在艰苦的环境下,一家人如何用汗水浇灌希望;您会体会,勤俭不仅仅是节约,更是对生命资源的一种尊重,以及对未来负责的态度。这些故事,将激励您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敬”的修为,谦逊温良的处世之道: “满招损,谦受益。”谦逊,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修养。本书将展现那些心怀敬畏、不骄不躁的家族传承。您会看到,即使身居高位,也始终保持一颗谦卑之心;您会了解到,对长者、对知识、对自然,都抱有敬意,是如何让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走得更远、更稳。这些故事,将帮助您理解谦逊的力量,学会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定。 “礼”的规范,人伦秩序的润滑剂: “礼,所以定亲也。”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家庭和睦的保障。本书将带您领略那些注重礼数、和谐共处的家族风貌。您会看到,在家庭内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是如何化解矛盾,增进亲情;您会体会,在待人接物上,遵循礼仪是如何赢得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故事,将让您重温中国传统礼仪的深刻内涵,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的教诲与启示 《千古家风》所收集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跨越时空的智慧结晶,为我们当下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教育的智慧:不止于知识,更在于品格的培养。 古人深谙教育之道,他们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本书将呈现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经典案例。您会看到,父母如何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孩子最好的教材;您会了解到,如何通过引导、鼓励,而非一味地灌输,来激发孩子的潜能;您会认识到,品格的培养,比单纯的学业成绩,更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走向。 修身的智慧:内省吾身,方能百炼成钢。 一个人的品行,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的首要步骤便是“内省”。本书将讲述那些善于反思、不断完善自我的家族成员的故事。您会看到,他们如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地加以改正;您会体会,每一次的自我剖析,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都让他们的品格更加坚韧、光彩。 处世的智慧:圆融通达,洞察世事。 生活充满变数,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古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书将为您揭示那些懂得因势利导、进退有据的家族智慧。您会看到,他们如何在矛盾中寻找平衡,在竞争中保持风度;您会了解到,真正的智慧,并非锋芒毕露,而是圆融通达,洞察世事,以平和的心态应对生活的起伏。 治家的智慧:严慈相济,和衷共济。 一个家庭的兴衰,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古人对于治家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强调“严慈相济”,既要有原则,也要有关怀。本书将呈现那些能够将家庭经营得有声有色、和谐融洽的家族故事。您会看到,父母如何用爱与责任,为子女撑起一片天;您会体会,家庭成员之间如何相互扶持、共同承担,才能让家族的基业得以长青。 重拾失落的传统,连接古今的血脉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仿佛离那些古老的家风越来越远。然而,那些浸润在血脉中的智慧,从未真正消失,它们只是等待着被重新发现、被重新唤醒。《千古家风——那些浸润在血脉里的智慧》正是这样一次寻根之旅,一次与先贤的对话。 本书的叙事风格力求亲切自然,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让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发。我们希望,当您读完这些故事,能够: 重新认识家风的价值: 理解家风不仅仅是陈旧的规矩,更是塑造一个人品格、影响一生走向的精神力量。 获得为人处世的启示: 从古人的经验中汲取智慧,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中的挑战。 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找到连接自己与祖先的纽带。 思考家庭教育的意义: 学习古人育儿的智慧,为下一代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拾内心的平和与力量: 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种宁静的力量,一种坚守的信念。 《千古家风——那些浸润在血脉里的智慧》,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人的德行风范;它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将带您穿梭时空,感受那些穿越千年的温度,体味那些融入血脉的智慧。让我们一起,从这些古老的故事中,汲取滋养,让优秀的家风,在今天,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国学名句故事绘:颜氏家训名句》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用他充满智慧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恰好能解答我心中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家庭、关于为人处世的困惑。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颜氏家训》这类经典,常常让我觉得有些“遥远”,书中的道理深刻,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引导,很难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 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块空白。它没有选择将《颜氏家训》原封不动地呈现给读者,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塑家,从庞大的原著中提炼出那些最闪耀、最有代表性的“名句”,然后,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这些“名句”不再是孤立的字词,而是被巧妙地编织进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里。这些故事,有的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有的是根据家训精神虚构的情节,但无一例外,都紧紧围绕着名句的核心意义展开。 我特别喜欢它讲述故事的方式,非常细腻,也非常有代入感。作者在描绘人物时,不仅仅勾勒出他们的外在形象,更注重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波动,他们的选择与挣扎。比如,当讲述“夫传子,孙,不可不慎”时,书中可能描绘了一个父亲,在教育子女时,面临的种种两难,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期盼。这种深入人心的叙述,让我能感同身受,也更能理解“慎传子孙”这句话背后的沉甸甸的责任感。 而且,这本书在“绘”的部分,也做得相当出色。插画的风格多样,有的写实,有的写意,但都围绕着故事的情境来展开。它们不仅仅是用来“看”的,更是用来“感受”的。有时候,一幅画上的某个细节,就能触动我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或者让我突然领悟到某个道理。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表现手法,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颜氏家训》的理解之路。它用一种温暖、有趣、深刻的方式,将那些珍贵的传统智慧传递给了我。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是在进行一次与先贤的对话,一次关于人生价值的深度探索。

评分

第一次翻阅《国学名句故事绘:颜氏家训名句》这本书,我就被它扑面而来的亲切感所吸引。我一直觉得,像《颜氏家训》这样的经典,虽然意义重大,但往往离我们的现代生活有些距离,阅读起来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神去消化。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方式,让这些古老的智慧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生命力。 我特别喜欢它处理“名句”的方式。它不像一本枯燥的字典,只是罗列词条,而是将每一句名句,都视为一个故事的起点。作者在创作这些故事时,显然是下了苦功的。它们不仅贴合了名句的本意,更重要的是,它们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我读到的一些故事,比如关于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待人接物,都让我感觉非常贴近自己的生活,仿佛作者就是我身边的一位智者,在用亲身经历来教导我。 书中的人物塑造也很成功。即使是短暂出现在某个故事里的配角,也被描绘得有血有肉,各有性格。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行为,都显得非常自然。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也让名句的意义,在这些生动的人物互动中,得到了更生动的诠释。我尤其欣赏那些讲述“反面教材”的故事,它们并没有一味地批判,而是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展现出错误的后果,让读者在吸取教训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警示的力量,而并非简单的说教。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在视觉上的呈现也做得非常出色。插画的风格非常多样,有的细腻写实,有的则充满古朴的韵味。它们不仅色彩鲜艳,构图也十分讲究。很多时候,一幅画就能准确地传达出故事的氛围,或者名句所蕴含的意境。我常常会在阅读文字之后,再去欣赏那些插画,它们就像是为故事量身定做的电影画面,让整个阅读体验更加立体和饱满。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颜氏家训》,也让我看到了国学经典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它没有丢失原著的精髓,却用一种更加现代、更加有趣、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智慧传递给了我们。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本“活教材”,它能够陪伴我们成长,指引我们前行。

评分

这本《国学名句故事绘:颜氏家训名句》真的是给我带来了一场意外的惊喜!一直以来,我总觉得《颜氏家训》这类经典古籍,虽然价值万金,但读起来总是有些门槛,特别是对于我这种不太擅长古文的读者来说,枯燥的文字有时会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巧妙地将经典的“名句”与生动有趣的“故事绘”相结合,简直是打开了我通往国学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耳熟能详却又意义深远的句子,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或者“父子之严,不可侮”。但最让我惊艳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罗列这些句子,而是为每一句都配上了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有的描绘了颜氏家族的先贤是如何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些训诫的,有的则通过生动的人物对话和场景渲染,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见证这些家训的诞生与传承。 更难得的是,书中的插画也十分精美,画风古朴而不失灵动,人物形象饱满,场景描绘细致,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那些原本可能显得严肃的家训,在这些图画的衬托下,变得亲切可爱,充满了生活气息。比如,讲述“勿以恶小而为之”时,图画上可能是一位孩童因为一点点小小的恶作剧而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画面构图巧妙,色彩搭配和谐,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也让这个道理更加深入人心。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享受。我不再需要费力地去理解那些晦涩的文言,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去感受先贤的智慧和品德。那些曾经被我视为“老古董”的家训,现在在我眼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对人生、对家庭、对社会的深刻洞察,是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颜氏家训》,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喜爱和敬意。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国学名句故事绘:颜氏家训名句》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我总觉得,将经典名句与“故事绘”结合,听起来有些“浅薄”,担心会流于形式,削弱了原著的深度。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顾虑是多么的狭隘。这本书,可以说是在保留《颜氏家训》精髓的同时,用一种非常接地气、非常现代的方式,让这些古老的智慧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并非简单地将名句独立出来,然后随意编造几个故事。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句名句背后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以及其深刻的内涵。例如,当讲到“教不严,师之惰”时,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老师教导不严导致学生荒废学业的简单故事,更是穿插了古代对“师道”的尊严和责任的讨论,以及颜之推本人对教育的严谨态度。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故事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让读者在品味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训背后所承载的厚重文化。 另外,书中的故事叙述方式也极具匠心。它避开了那些冗长、复杂的铺陈,而是抓住了故事的矛盾冲突点,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语言简洁明快,节奏张弛有度,读起来丝毫不费力,却又能触动人心。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日常生活的场景,比如家人之间的互动,朋友间的交流,这些生活化的细节,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家训,变得触手可及,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而且,这本书的“绘”也并非简单的插画点缀。每一幅图都经过精心设计,不仅在视觉上提供了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们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将文字中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直观地呈现出来。有时,一幅画就能概括一个故事的精髓,或者点明一句名句的深层含义。这种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和理解的深度,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将那些道理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总而言之,这本《国学名句故事绘:颜氏家训名句》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文化创新尝试。它用一种优雅而富有智慧的方式,拉近了经典与现代读者的距离,让我重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从中汲取到了不少有益的人生启示。

评分

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我对这本《国学名句故事绘:颜氏家训名句》的感受,因为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细水长流的启迪。我一直认为,国学经典最难的地方,在于它所承载的深邃智慧,往往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人生阅历才能真正领会。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将这些智慧“翻译”成了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吸引人。它并没有像传统的教材那样,先罗列大量的理论,而是选择从一个个具体的“名句”入手。这些名句,本身就凝聚了先贤们最精华的思想。然后,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为每一句名句,都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我特别欣赏它在“故事绘”这一部分的处理。它并不是简单地把名句翻译成白话文,然后配上几幅图,而是深入挖掘了名句背后的故事背景,人物情感,以及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注意到,书中的故事,往往充满了细节。比如,它在讲述关于“言语”的训诫时,可能会描绘一个人物,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而引发了一连串的误会,最终导致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这种对细节的把握,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也让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自己行为的影子,从而引发深刻的反思。而且,故事的结局,也往往不是简单的“好人有好报”,而是展现了因果的复杂性,以及选择的重要性。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插画。我一直觉得,插画在经典解读类读物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这本书的插画,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故事内涵的补充和升华。我常常会对着一幅画,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然后回过头来,再去看文字,会发现自己对名句的理解又进了一层。有些画,甚至比文字更能打动人心,它用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着情感和哲理。 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国学,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收获的探索。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用最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我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去领悟先贤们的智慧,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它让我觉得,那些古老的训诫,并非与我们无关,而是依然能指导我们的生活,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