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周作人自編集:近代歐洲文學史》是作者周作人生前親自編定,學者止庵窮數年之力精心作校,增補從未齣版作品,為市場上全麵周氏文集。
中國早係統的歐洲文學史,開啓“中國啓濛文學”之作。
內容簡介
《周作人自編集:近代歐洲文學史》是《歐洲文學史》的姊妹篇,是周作人繼“歐洲文學史”後為北京大學國文門二年級開設的“十九世紀歐洲文學史”講義的整理。內容從中古到十九世紀,尤其對影響五四一代學人甚深的十九世紀歐洲傳奇主義、現實主義文學有重點介紹。講義在當時未齣版,其復印件早在2005年為學者止庵發現於國傢圖書館,2007年整理齣版單行本,此次首次收入自編集。周著文學史廣博淹通、洞見深邃、文詞典雅、深入淺齣,被稱為開啓“中國啓濛文學”之作。
作者簡介
周作人(1885-1967),現代作傢、翻譯傢,原名櫆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綬,自號起孟、啓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等。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留學日本,與兄樹人(魯迅)一起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五四時期任教北京大學,在《新青年》《語絲》《新潮》等多種刊物上發錶文章,論文《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詩《小河》等均為新文學運動振聾發聵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創立瞭中國美文的典範。在外國文學藝術的翻譯介紹方麵,尤其鍾情希臘日本文學,貢獻巨大。著有自編集《藝術與生活》《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三十多種,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第二章 古代
武士文學
意大利文藝復興之先驅
第三章 古典主義時代
文藝復興時期
意大利
法國
西班牙
德國
英國
二十七世紀
意大利
西班牙
德國
法國
十八世紀
英國
國
意大利西班牙
英國
德國
俄國
總說
第四章 傳奇主義時代
緒論
法國
英國
德國
意大利西班牙
俄國
波闌
丹麥
瑞典
諾威
第五章 寫實主義時代
緒論
法國
英國
德國
意大利西班牙
俄國
波闌
丹麥
瑞典
諾威
餘論
……
精彩書摘
十九世紀後半,為寫實主義(Realism)時代。或謂之自然派(Naturalism),以彆於十七世紀以後之寫實傾嚮。原傳奇派之興,本緣反抗理智主義,崇美述異,以個人情思為主,發揮自在,無所拘束。不五十年,盛極而衰,神思既涸,情感亦失真。於是復流於誇飾,如Marini時,而反動遂起,理智主義,復占勝勢。唯其時學術發達,科學精神,及於藝文,入為本柢。十九世紀後半期文學,與十七八世紀寫實傾嚮,似同而復絕異者,即由於此。
Auguste Comte創實證說以來,唯心論派哲學,漸失其勢。研求真理者,多而自然科學為本。LudwigBüchner作《力與質》,RobertMeyer唱力不滅說,於是唯物思想,披靡一世。宗教信仰,亦因而毀裂。德之David Friedrich Strauss,法之Joseph Ernest Renan,作《耶穌傳》,以為世故無神,唯人意造,或則歸之不可知論(Agnosticism)。一八五九年Darwin《種源論》(OriginofSpecies)齣,進化遺傳之理大明。凡有學術,悉被影響。其見於文藝者,則為唯物思想之文學,即所謂自然主義是也。
物質主義(Materialism)應用於人生觀,乃成決定論(Determinism)。古時亦有宿命之說(Fatalism),唯所謂命者,與神意雖不同,而幻化莫測,有定有復無定,仍不離於迷信,至傳奇派詩人之悲觀,已涉及人生共同之運命,特多據主觀,以身世之感為基本。Schopenhauer說求生意誌(WilleumLeben),始綜括其義,至是乃藉自然學之力,愈益證實之。人類生存,與一切生物,同受自然之支配,彆無自由意誌,能與抗爭。蓋天性與外緣,實為一生主宰,聯結造因,以至歸宿。此唯物之人生觀,實即自然派文學之主旨,神既非真,無以尊於人,人又不異於物。現實暴露之悲哀,引人入於悲觀,較之曆世人生厭倦(Tedium Vitae)自尤為深切矣。
自然派之說,作始於Zola,故又稱Zolaism。列國文人,雖未必盡奉此說,唯精神終亦相同,茲舉其要旨,並與傳奇派思想比較之如下:
一,傳奇派重主觀,自然派則重客觀。描寫事物,俱依實在。不以一己情思,有所損益。蓋即以科學法治文藝,正如博物學者觀動植現象,絕不用空想藻飾。而對於生物之變化生滅,亦更無所容心也。
二,傳奇派尚美,自然派則尚真,凡人世所有事,繼極凶戾醜惡,倘能觀察精審,描寫確實,俱可入文。蓋文藝者,實為人生記錄(Document Humain),非娛樂之具。故所求不在美觀,而在真相。過去榮光,與未來情狀,非今之所欲知。但能寫現世裸露之真(Nuda Veritas)者,即為最善,雖忤視聽,亦復無礙。英人BernardShaw嘗自題其劇本曰PlaysUnpleasant,正復運為自然派著作之稱號也。
三,傳奇派好奇,自然派則好平凡。古時詩歌小說,多取王公貴人為主人,雖半由階級思想,半亦因藝術作用而然,如Aristoteles詩學所言,用以增讀者之興感。傳奇時代,此風盛行,曆史小說,即其成果也。自然派文學,乃專寫現世實事,古時異地,皆所不取。美人豪傑,亦甚希覯。所記者但為凡人庸行,又尚描畫而少敘述,彆無委麯變幻之事跡,可娛觀聽。故自然派著作,又有Uninteresting之稱。而價值亦正在此。蓋平常事跡,去之不遠,有切身之感,與讀傳奇小說,如聽人論他傢是非者,大有異也。
由是可知自然主義文學,蓋屬於人生藝術(Artfor Life)派,以錶現人生為職誌。故問題小說戲劇,皆盛極一時,而韻文著作頗不振,凡以詩歌著名者,大抵自成流彆,與自然派稍不同。
……
前言/序言
關於《近代歐洲文學史》
止庵
周作人一九一七年受聘為北京大學文科教授。九月二十四日開始起草“近世文學史”講義,至次年六月五日日記有雲:“講二年級文學史瞭。”乃是完成瞭歐洲中古至十八世紀部分,後與同時所教授的“希臘文學史”、“羅馬文學史”一並整理為《歐洲文學史》齣版。而這門“近世文學史”或“二年級文學史”的課仍繼續教授,講義也繼續編寫。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日記雲:“下午校十九世紀文學史第一編,當付印。”一九一九年三月十四日雲:“下午續編二年級講義。”三月十六日雲:“下午抄講義五葉。”以後不復見記載。
二○○五年我偶查國傢圖書館目錄,見周作人名下有“近代歐洲文學史”。原件係綫裝一冊,目錄三葉,正文七十九葉。鉛印,每葉十三行,每行四十字。分“緒論”、“古代”、“古典主義時代”、“傳奇主義時代”和“寫實主義時代”五章。正文欄外有“近代歐洲文學史國文門二年級周作人編”字樣。此即周氏當年在北京大學的講義,嚮未正式齣版。止庵、戴大洪校注的周作人著《近代歐洲文學史》,二○○七年七月由團結齣版社齣版。
《近代歐洲文學史》之“古代”、“古典主義時代”二章與《歐洲文學史》之第三捲大緻相當,當係後者之底本。《歐洲文學史》該捲第一篇第二章“異教詩歌”,對應《近代歐洲文學史》第二章中“異教詩歌”一節;第三章“騎士文學”,對應“武士文學”一節;第五章“文藝復興之前驅”,對應“意大利文藝復興之先驅”一節;第六章“文藝復興期拉丁民族之文學”,對應第三章“文藝復興時期”中“意大利”、“法國”、“西班牙”三節;第七章“文藝復興期條頓民族之文學”,對應“德國”、“英國”二節;第二篇第一章“十七世紀”,對應第三章“十七世紀”中“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英國”五節;第二章“十八世紀法國之文學”,對應第三章“十八世紀”中“法國”一節;第三章“十八世紀南歐之文學”,對應“意大利西班牙”一節;第四章“十八世紀英國之文學”,對應“英國”一節;第五章“十八世紀德國之文學”,對應“德國”一節;第六章“十八世紀北歐之文學”,對應“俄國”一節,間有采自“丹麥”、“瑞典”、“諾威”各節者;第七章“結論”,對應“總說”一節。其間內容略見增刪,文筆稍有潤色。《歐洲文學史》用詞較新,第三捲第一篇之“基督教”,《近代歐洲文學史》第二章作“景教”,即為一例。《歐洲文學史》第三捲第一篇第一章“緒論”,則與《近代歐洲文學史》第一章“緒論”頗不相同;第四章“異教精神之再現”,亦是補充而作。
《近代歐洲文學史》第三章末尾雲:“文藝復興期,以古典文學為師,而重在情思,故可謂之第一理想主義時代。十七八世紀,偏主理性,則為第一古典主義時代。及反動起,十九世紀初,乃有理想主義之復興(Revival of Romanticism),不數十年,情思亦復衰歇。繼起者曰寫實主義,重在客觀,以科學之法治藝文,尚理性而黜情思,是亦可謂之古典主義之復興也。唯是二者,互相推移,以成就十九世紀之文學。及於近世,乃協閤而為一,即新理想主義(Neo-Romanticism)是也。”而第四章題曰“傳奇主義時代”。Romanticism一詞,前後兩種說法。查《歐洲文學史》第三捲第二篇第七章,則雲:“文藝復興期,以古典文學為師法,而重在情思,故又可稱之曰第一傳奇主義(Romanticism)時代。十七十八世紀,偏主理性,則為第一古典主義(Classicism)時代。及反動起,十九世紀初,乃有傳奇主義之復興。不數十年,情思亦復衰歇,繼起者曰寫實主義(Realism)。重在客觀,以科學之法治藝文,尚理性而黜情思,是亦可謂之古典主義之復興也。惟是二者,互相推移,以成就十九世紀之文學。及於近世,乃協閤而為一,即新傳奇主義是也。”大概《近代歐洲文學史》四、五兩章,寫成於《歐洲文學史》完稿之後,故說法一緻,反倒與《近代歐洲文學史》前文相左瞭。
《近代歐洲文學史》四、五兩章介紹十九世紀文學,篇幅幾占全稿三分之二,為《歐洲文學史》所無。作者說:“後來商務印書館要齣一套大學的教本,想把這本文學史充數,我也把編好瞭的十九世紀文學史整理好,預備加進去,可是拿到他們專傢審訂的意見來一看,我就隻好敬謝不敏瞭。因為他說書中年月有誤,那可能是由於我所根據的和他的權威不閤,但是主張著作名稱悉應改用英文,這種英語正統的看法在那些紳士學者的社會雖是當然,但與原書的主旨正是相反,所以在紳士叢書裏隻得少陪瞭。”(《知堂迴想錄·五四之前》)所謂“編好瞭的十九世紀文學史”,應是根據《近代歐洲文學史》四、五兩章修訂而成,當列為《歐洲文學史》第三捲的第三篇和第四篇。不過迄未印行,現已亡失。隻是在作者為所譯《不自然淘汰》寫的附記(一九一八年七月四日作)和《關於炭畫》(一九二六年六月六日作)裏,各抄錄瞭其中關於斯忒林培剋(August Strindberg)和顯剋微支(Henry kSienkiewicz)的兩段,較之《近代歐洲文學史》相應部分,內容文字略有齣入。
《近代歐洲文學史》“齣土”,十九世紀又是重點所在,或可彌補《歐洲文學史》不全之憾。我曾經說,《歐洲文學史》主要是嚮我們展現瞭作者所具有的廣闊的文化視野;後來他以提倡“人的文學”和“思想革命”而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代錶人物,與此不無關係。結閤《近代歐洲文學史》來看,此點更為顯著。當時周作人受歐洲十九世紀作傢影響最大,即如其所說:“蓋以時代未遠,思想感情多為現代人所共通,其感發吾人,更為深切。”所譯《炭畫》、《瑪加爾的夢》,以及《域外小說集》、《點滴》、《現代小說譯叢(第一集)》中的不少篇目,講義均有介紹。作者對《歐洲文學史》曾有自我批評:“這是一種雜湊而成的書,材料全由英文本各國文學史,文人傳記,作品批評,雜和做成,完全不成東西,不過在那時候也湊閤著用瞭。”(《知堂迴想錄·五四之前》)然而其難能可貴之處,恰恰在於沒有現成“母本”,居然編齣一部條理清晰,內容豐富的文學史來。無論《歐洲文學史》,還是《近代歐洲文學史》,都是如此。國內後齣類似著作不少,卻未必能夠完全替代。
此次據《近代歐洲文學史》講義復印件重新整理齣版。
周作人自編集:近代歐洲文學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周作人自編集:近代歐洲文學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