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焦裕禄干部学院的指定教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原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
★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内容简介
《焦裕禄传》写出了焦裕禄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但仍然把笔墨聚焦在兰考。我把焦裕禄在兰考的470多天排了一个详细的日程表,发现几乎每一天都有让人激动的故事,兰考确是他生命的华彩段乐章。
《焦裕禄传》讲述焦裕禄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他的经历也是共和国经历阵痛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的焦裕禄,他所焕发的人性的光芒,是最耀眼的。
作者简介
何香久,国家一级作家。现任河北沧州市政协副主席、沧州市作协主席。著有诗集、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传记文学及学术专著多部。有作品入选《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多种选本。作品曾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精彩书评
★他似乎是用共产党员的特殊材料制成的,他的眼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新生事物,他的耳朵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他的嘴巴能说出别人不愿出口的话,他的手专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他在兰考这块多灾多难的大地上,像一阵旋风,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他给兰考人留下的是思念的眼泪和奋斗不息的火焰。
——周原
★《焦裕禄传》的可贵之处在于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精神的来源,它讲述了这个主人公的经历,讲述他人格形成的经过,讲述一个人是如何在困难面前一步步向前,终将自己锻造成一个俯仰天地、无愧人生、尽职尽责的共产党人的。
——著名评论家 何向阳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烽火岁月
一、国难家仇
二、虎口狼窝
三、民兵队的“智多星”
四、淮河大队的第一才子
五、在彭店打出一片天
六、白的雪,红的血
七、三擒三纵黄老三
第二章 激情年代
一、荒滩上建设大工厂
二、走进哈工大
三、在大连
四、洛矿九年
五、尉氏县的“点半书记”
六、“拉耧书记”与“中原小火车”
七、润物无声
八、一颗心的热能
第三章 兰考、兰考
一、临危受命
二、我要亲手掂掂“三害”的分量
三、大风刮不倒的旗帜
四、砥柱中流
五、梦里遍野桐花
六、暖暖的雪天
七、我不当“老三排”的排长
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九、干部不领,水牛掉井
十、他是大地的儿子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20世纪60年代,对于中国,是一个丰碑耸起的年代。 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三座楷模的丰碑相继耸立在中国大地上,为在艰难的岁月里苦斗的人民注人了巨大的精神热能。 1966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发了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随着电波,这个伟大的名字震响在山山水水,震撼着亿万人的心灵。直到现在,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们还能清楚地记起著名播音员齐越那激扬、悲壮而又沉雄的声音。 2009年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到兰考看望焦裕禄的亲属,曾回顾当年听到那篇大通讯时的情景:“1966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正上初一,政治课上张老师念了这篇通讯,我们当时几次都泣不成声。特别是讲到焦裕禄同志肝癌后期坚持工作,拿个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时,我深感震撼。我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在焦裕禄同志纪念日,我感慨万千,就填了一首词,当时《福州日报》登过。焦裕禄同志是一个很高的标杆,虽不可及,但我们要见贤思齐。”那篇大通讯带给人们的震撼,铭刻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历久弥新。 时隔四十五年之后,我因为创作来到兰考,拜谒焦陵,我看到在焦裕禄墓前摆放的鲜花,还有蒸馍和水果,这些供品都是新鲜的。兰考的同志说,四十多年来,焦陵前从没有间断过祭拜焦书记的乡亲。在兰考,在尉氏,在焦裕禄工作过九年的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中信重工集团),每一次采访都有人泣不成声。为此,采访不得不一次次中断。兰考的老乡们一提焦裕禄这个名字就忍不住眼里的泪水,群众日子好了,想念的是为他们苦死累死的焦书记;群众遇到了难处,心里有了委屈,也要到焦书记墓前来哭诉一场。当年大通讯的作者穆青、冯健、周原1990年重返兰考,写下《人民呼唤焦裕禄》,文章写道:“兰考人心目中,焦裕禄没有死。在村头、田间,在农舍、牛屋,在农村饭场,在夜半梦乡,他们似乎还跟焦书记倾诉自己的心里话。”由此,我想起了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先生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再过一百年,人们仍然会记得焦裕禄!”焦裕禄的生命历程只有四十二岁,而他在兰考,也只工作了一年半四百七十多天的时间。而当我把他在兰考的四百七十多天逐天排出一个“日程表”后,我震惊了。几乎每一天他都在劳累与拼搏中度过,几乎每一天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发生,在兰考,他经历了奋斗的艰辛也经历了思考的痛苦。焦裕禄精神形成的历程贯穿了他的一生,但兰考的四百七十多天是他生命的华彩乐章。他就像神话中传说的英雄丹柯,双手托举着自己燃烧的心脏,为人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应该说,尽管时代在变迁,对焦裕禄这个人物,是没有产生过杂音的,但也毋庸讳言,有人对焦裕禄精神的当下作用提出了质疑。有人问:时代在发生变化,焦裕禄精神的当代意义表现在哪里?当年焦裕禄当县委书记,下乡骑自行车、住牲口棚,进了农民家就喊爹喊娘,吃农民要饭要来的“百家干粮”,脱光了膀子在工地上抬大筐推大车,脸上的汗、身上的泥比群众还多,对现在的领导干部还能那样要求吗?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也有人问我:焦裕禄精神是不是过时了?我回答:只要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不过时,焦裕禄精神就永远不会过时。 难道不是吗?焦裕禄身上所体现出的“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经世致用”的责任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克勤克俭”的艰苦奋斗精神等,不都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吗?!尽管现在是一个张扬个性、尊重个人利益诉求的时代,但焦裕禄精神与这个时代并不冲突,相反,我们更加需要焦裕禄这种对社会和民族命运担当与奉献的精神。焦裕禄精神,集中体现着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焦裕禄离开我们行将半个世纪,可是不管时代发生怎样的变迁,共和国大地上,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他的呼唤。 我们呼唤焦裕禄,呼唤的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优良传统,呼唤的是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贯作风。 “后焦裕禄时代”不断有焦裕禄式的干部涌现。孔繁森、杨善洲、牛玉儒、宋鱼水……还有一批又一批相继走上县委书记、县长岗位的领导干部,他们更多是知识型的年轻一代,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他们长年累月、勤勤恳恳为人民工作着。在他们中间,同样闪现着焦裕禄的身影。在焦裕禄的家乡——山东淄博市博山区,我结识了区委书记王树槐,他是个援藏干部,在西藏的昂仁县工作过几年。在冈底斯山下,多雄藏布江畔,他克服了高寒缺氧的困难,拼命工作,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用。在一次县直干部大会上,他正在讲话,突然离开主席台大口呕吐起来,吃了几片药,又上了主席台。同志们一百次劝他去治疗,他一百次拒绝,最终因劳累患了左心舒张功能不良,导致大脑缺血,又伴随突发性混合性耳聋。到内地治病,他一次次和医生软磨硬泡要出院。不久,他拖着唯一的行李——装着六十多包中药的一个大包离开了山东。当他翻越六千米冰大坂,去救助被雪灾围困的藏族牧民的时候,人们看到的,仿佛是当年焦裕禄在大雪天访贫问苦的身影;当他把身上所有的钱为受灾的藏民掏个干净的时候,人们看到的还是当年焦裕禄为孤寡老人拿出自己仅有的几十元工资的场景。王树槐只是一位普通的县级干部,他的事迹没有上过报纸、电视,不为更多人所知,却让我心里始终不能平静。毋庸讳言,在商品经济时代,确实有一些领导干部背离了党的优秀传统,一些地方干群关系出现裂痕,干部作风不正,滋长了腐败现象,但更应看到,还有更多像王树槐那样并不知名的干部在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和中流砥柱。 在兰考的日子,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泡桐林。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小泡桐已长成了三四个人合抱粗的大树,被称为“焦桐”,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我一个人走在林子里,抚摸那些有灵性的树木,看到的全是当年焦裕禄行走在兰考大地上的身影。焦裕禄之后,兰考的县委书记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坚定不移地走着焦裕禄的道路,现任县委书记魏治功说:“在兰考当书记,心里要永远揣着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就是焦裕禄精神。发扬和学习焦裕禄精神,不见得是按照焦裕禄的方式去工作和生活,而是把广大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 世纪之交,新华社编订的《时事资料手册》将焦裕禄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王进喜、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载入共和国光辉史册,成为世纪伟人。 今天,当我们走近这个伟大的灵魂的时候,也同样感觉到了他投向这个时代的灼热的目光。 ……
前言/序言
焦裕禄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焦裕禄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