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 年是第一阶段。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了。李大钊是第一位奠基人。他的《史学要论》是中国第一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并把它跟一些具体的史学工作结合起来的著作,是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辟道路的著作。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成的社会发展史。
评分编辑本段深入发展阶段
评分第二阶段
评分美国建国时期的《联邦党人文集》确立了美国宪政民主制的行政体制,这是汉密尔顿等人在反思了历史上帝国集权行政制度失败后做出的新设计、新实验,在人类社会治理发展史上是哥白尼式的革命,是历史的出发点。但是威尔逊受欧洲思维方式影响,抛弃了这个传统,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的行政体制,这与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行政理论如出一辙。古立克的同质理论、西蒙的效率标准都对威尔逊的行政理论提出了挑战——但是都很不彻底。当代政治经济学家的多中心组织理论恢复了建国初期的民主制行政传统,彻底挑战了官僚制行政理论。美国宪政民主体制的核心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制衡。当代政治经济学家的多中心组织安排——权力分散、管辖交叠——继承和丰富了早期的宪政民主体制内容,是解决美国宪政危机的选择性方案。
评分第三阶段
评分1946—1949 年是第四阶段。在这些艰难的战争岁月里,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富有成果的,并在科学水平上超过了前两个阶段。在社会史方面,吕振羽出版了《中国社会史诸问题》,邓初民出版了《社会史简明教程》(后改称《社会进化史纲》)和《中国社会史教程》,侯外庐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史》。在通史方面,吕振羽出版了《简明中国通史》,范文澜出版了《中国通史简编》,翦伯赞出版了《中国史纲》第 1、2 卷。在思想史方面,吕振羽出版了《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下册),侯外庐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中国思想通史》第 1 卷,成为这一时期成就最突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在同种种错误的或反动的学术思潮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
评分编辑本段广泛传播阶段
评分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进入了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时期。从 50 年代初开始,中国大量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著作,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热潮,这对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广泛传播和创造出新的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新中国史学界至少有两三代人是努力按照唯物史观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造就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宏大队伍,成为继承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坚力量。这个时期分为 3 个阶段:
评分第二阶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