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深入发展阶段
评分1927 年是第一阶段。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了。李大钊是第一位奠基人。他的《史学要论》是中国第一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并把它跟一些具体的史学工作结合起来的著作,是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辟道路的著作。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成的社会发展史。
评分第二阶段
评分2.1966—1976 年是经受考验的阶段。“四人帮”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名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肆意践踏,“儒法斗争史”和“批儒评法”活动甚嚣尘上,败坏了历史科学的庄严声誉。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艰难中经受着考验,而真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表现出深刻的史识和高洁的史德,撰写或酝酿着新的著作。
评分好
评分1.1949—1966 年是广泛传播阶段。这个阶段的成就是巨大的。首先是历史学的教学体系、研究体系、专业性学术刊物都经历了根本性的改革;其次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历史文献的整理、出版和社会历史调查,以及系列的历史资料的汇集;第三是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如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土地制度问题、农民战争问题、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性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等,并出版了有关的论文集,推动了对于问题的深入的认识和理论水平的提高;第四是老一代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继续推出一批新的研究成果,范文澜修订了《中国通史简编》,郭沫若主编了《中国史稿》,翦伯赞主编了《中国史纲要》,侯外庐完成了《中国思想通史》5 卷 6 册巨著,等等。其间,也存在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论在理解和运用上不够全面和恰当的地方。
评分1937—1945 年是第三阶段。
评分1.1949—1966 年是广泛传播阶段。这个阶段的成就是巨大的。首先是历史学的教学体系、研究体系、专业性学术刊物都经历了根本性的改革;其次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历史文献的整理、出版和社会历史调查,以及系列的历史资料的汇集;第三是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如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土地制度问题、农民战争问题、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性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等,并出版了有关的论文集,推动了对于问题的深入的认识和理论水平的提高;第四是老一代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继续推出一批新的研究成果,范文澜修订了《中国通史简编》,郭沫若主编了《中国史稿》,翦伯赞主编了《中国史纲要》,侯外庐完成了《中国思想通史》5 卷 6 册巨著,等等。其间,也存在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论在理解和运用上不够全面和恰当的地方。
评分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