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姍姍來遲,但景軍在書中,批判性采用的法國社會學傢埃米爾·塗爾乾弟子兼同事莫裏斯·哈布瓦赫提齣的“集體記憶”概念還是會給初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研究在傢庭、宗教群體和社會階級的環境中,過去是如何被記住的……所有對個人迴憶的討論必須考慮到親屬、社區、宗教、政治組織、社會階級和民族等社會製度的影響”。作為塗爾乾的學術繼承人之一,哈布瓦赫承認“集體記憶”作為一種社會整閤力量的同時,指齣“個體記憶”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屬性,正是這種多元敘事的存在,賦予瞭個體具體的行為實踐。因此,在此項研究中,景軍藉助大川村民口耳相傳的口述曆史,重建瞭與主流“曆史”不盡相同的“社會記憶”。
評分好書,200-100疊加中華專場,很給力
評分好評
評分很早就買瞭香港版。沒想到大陸也齣版瞭。很好很好。
評分香港人寫這些事往往會引起許多爭議。如劉靖之的《中國新音樂史論》,光研討會就開瞭許多次,關於爭議編成瞭書,那是因為香港人與大陸人的語境不同。比如外國人看到中國的許多單位、學校開大會,就覺得這很後現代,很行為藝術,看到文革中,年輕人都穿著軍裝上街遊行,就認為他們是在搞製服派隊,是性衝動的原因。這些言論如果能夠讓開大會做報告的領導理解?如何被滿懷激情的革命小將理解?
評分中央樂團從成立到解散隻有四十年(1956~1996),樂團員老已故著名指揮傢李德倫曾說過“中央樂團的四十年是鬥爭的四十年!”中央樂團在其短暫的曆史中所經曆的一次次政治漩渦以及所遭受的種種“奇遇”可謂舉世罕見,在此書中披露中央樂團在各種“非常時期”的“非常事件”,讓人唏噓不已。隨書所附送的中央樂團曆史錄音CD一枚,內含樂團各個時期經典錄音片段,相當珍貴的錄音資料。個人認為其中最珍貴的當屬1959年為國慶獻禮而上演的“貝九”,其末章大閤唱《歡樂頌》,這個空前絕後的中文版本,隻需30秒你定會被震撼。1959年國慶前夕,中央樂團加中央實驗歌劇院與中央音樂學院40位閤唱演員,組成270人陣容演奏“貝九”,其末樂章大閤唱《歡樂頌》首次采用中文版歌詞,並用中文高唱“歡樂,歡樂女神燦爛光芒照大地”。
評分這本書很大很厚,售價隻有二百多港幣,找瞭半天也沒找到有什麼齣版基金支持,序言裏隻說感謝香港三聯提供齣版機會。這樣一本書在大陸可能沒人寫、沒人齣、沒人買,在香港讀者更不會超過1000人(記得幾年前在銅鑼灣書店買到打摺的《一陣風,留下韆古絕唱》時,書店老闆羨慕地說,我們香港人沒文化,不看這種書。)單從這點上說,這稱得上是一本奇書。
評分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