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的新遗产:殷海光、夏道平、徐复观政治经济文化论说》展示了三位当代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五四的儿子”殷海光、著名经济思想家夏道平、“现代新儒家”代表之一徐复观。他们对当代的思潮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作者以史为据,深入分析三者的思想特点与转变历程,并精辟地揭示自由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产生的实践意义。
何卓恩,1987年、1999年、2002年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历史学系、近代史研究所获得法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学位,2003年进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领域中近代社会思潮演变和战后台湾思想文化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殷海光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自由中国〉与台湾自由主义思潮》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国家是属于人人的国家。属于人人的国家,人人对于国事当然有发言的权利。如果我们批评替国家办事的人没有把事办好,这当然不能视同“危害国家利益”。“危害国家利益”的帽子是不能随便乱加的。如果说把问题彻底谈明白就是“危害国家利益”,那么说假话骗人,把真正严重的问题掩饰起来,就算是“维护国家利益”吗?国事办理的好坏,与国人息息相关,因此大家应须发抒意见。这正是民主政治的常轨。
——殷海光
市场机能这个名词,在台湾现已成为财经官员的口头禅,也是传播媒体的常用语。但是,真正透彻懂得市场机能的人,实在太少。
——夏道平
随时间之经过,又不知不觉地想到吕晚村上面的那一首诗,尤其是想到‘无惭尺布裹头归’的末句,仿佛我真体会到这句诗里的整全纯洁的人格;更仿佛领受到这句诗里所涵酝的一个赤裸裸地人格挣扎中的历程。现在我从东海大学被强迫退休了,更自然而然的把这句诗和曾子所说的“而今而后,吾知免夫”的话,融和在一起,以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人的自我安慰。
——徐复观
……
《自由主义的新遗产:殷海光、夏道平、徐复观政治经济文化论说》——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元素。它似乎在暗示着,自由主义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历史的演进中,在不同思想家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挖掘殷海光、夏道平、徐复观这三位先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的思想精华,去理解他们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探索和阐释自由主义的内涵。 我设想,书中或许会详细解析他们对于个体自由的珍视,对于理性思考的推崇,以及对于法治社会的构建。同时,我也好奇他们是如何看待经济自由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以及在文化层面,他们如何看待传统价值与现代文明的对话。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理解,在历史的变迁中,他们的思想是如何被塑造,又如何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我更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理解当下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的重要线索,以及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潮流中,如何把握那些真正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新遗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自由主义的新遗产:殷海光、夏道平、徐复观政治经济文化论说》,光是读起来就让人感到一股深沉的思想力量。我预感,这绝对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带着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深入品味。我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将这三位重量级思想家的观点进行有机整合,又如何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维度,勾勒出他们对自由主义的独特理解。 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探讨,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是如何面对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挑战,如何用自由主义的视角来审视和回应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也许,书中会涉及他们对于“自由”的界定,对于“权利”的思考,对于“责任”的认知,以及他们对国家发展方向的设想。我期待,作者能够不仅仅呈现他们思想的“是什么”,更能挖掘出他们思想的“为什么”,以及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理解社会、理解历史,乃至理解我们自身,所能提供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见。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自由主义的新遗产》。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我浓厚的兴趣,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到底是什么样的“新遗产”,在当今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会以怎样的面貌被重新解读和继承。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殷海光、夏道平、徐复观这三位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各自的思想脉络、学术贡献,以及他们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扮演的角色,都让我充满了敬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他们关于自由主义的深刻论述,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三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领域,他们是如何构筑自己的思想体系的。 我想象着,在政治层面,他们是否对民主、法治、权利与义务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怎样的阐释?在经济层面,他们对市场经济、国家干预、公平分配等问题持有怎样的见解?而在文化层面,他们又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价值观念的演变以及个体在文化洪流中的定位?我更渴望的是,本书能否不仅仅是简单地梳理他们的思想,而是能将他们的理论放置在更广阔的历史语境中,去分析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进程。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自由主义的新遗产》仿佛在呼唤一种对过往思想的重新审视和创造性转化。我猜想,它不仅仅是对自由主义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对未来思考的引领。殷海光、夏道平、徐复观,这三位名字的组合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思想张力。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刻地剖析他们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尤其是当这些理解被置于二十世纪中国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时,又会闪耀出怎样独特的光芒。 我想象着,在政治的版图上,他们是否描绘了理想的民主图景?在经济的沃土里,他们是否播撒了自由市场的种子?在文化的殿堂中,他们又如何维系着理性与人文的精神?这本书如果能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聆听他们关于个体自由、社会秩序、国家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的真切之声,那将是一次难得的思想启迪之旅。我尤其关注“新遗产”这个词,它意味着作者并非只是简单地复述,而是希望发掘出这些思想在当下仍具有的生命力,并启发我们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继承和发展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
评分拿起这本书,我首先被其传递出的学术严谨性所吸引。虽然我尚未阅读其内容,但“政治经济文化论说”这样的副标题,预示着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对自由主义进行了一次系统而深入的学术探讨。我猜测,书中会涉及大量对原始文献的解读和分析,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殷海光、夏道平、徐复观思想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好奇的是,作者将如何构建论证的逻辑,如何将这三位思想家的观点融会贯通,又如何找出他们思想中的共鸣与差异。 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对他们各自思想的细致剖析,例如,殷海光对知识分子责任的强调,夏道平对经济自由的论述,以及徐复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关系的思考,这些都将是书中可能深入探讨的重点。我希望作者能够展现出高超的理论功底,将抽象的政治经济文化理念,通过三位思想家的视角,变得更加鲜活和易于理解。同时,我也期待本书能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历史借鉴,毕竟,历史的经验往往能为当下提供宝贵的启示。
评分夏道平1907年出生于湖北大冶县保安镇,1935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经济学系,留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时毅然弃笔从戎,投身抗战前线。后转任重庆“国民参政会”经济建设策进会研究室主任。抗战结束后任职于国民党政府,1949年迁台,“再也不想进政府机构担任公职,打算在民间作点有意义而可谋生的事情”,受雷震之邀,参加了筹办《自由中国》半月刊并与殷海光等人一起成为编辑委员和主笔。《自由中国》被迫停刊后,夏道平到政治大学、东海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等大学任教授。退休之后,因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台湾经济起飞的设计师蒋硕杰先生力邀,担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编辑《经济前瞻》季刊的工作。1989年,由于年老多病,离开中华经济研究院回家静养。1995年12月23日傍晚,夏道平先生以90高龄平静离世。1949年,随国民政府撤退,到达台北。1949年11月,与雷震在台北创办《自由中国》月刊,夏道平在月刊上发表了相当多的文章。《自由中国》总共出刊二四九期,社论共有四百二十九篇,其中一百一十六篇是出自夏道平之手,其他尚有不少夏道平以本名或笔名写的和译的,以及早期刊出的若干短评。
评分论述详细 值得阅读 受益颇多
评分沟通中达成共识。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专业。
评分1960年九月,中华民国政府查禁《自由中国》月刊。此后夏道生专心于阅读与翻译海耶克的文章,不再针对政治公开发言。他与海耶克的弟子周德伟经常私底下往来与讨论,曾在政治大学、东海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铭传商专等校任教,传布自由经济理念。退休之后,至中华经济研究院担任特约研究员。
评分书应该是正版,还没来得及看,给五星。
评分即使是这样复制评价,还是挺浪费时间。
评分1957年,友人詹绍启从美国寄来杂志,介绍米塞斯《反资本主义心境》一书的摘要,引起夏道平的兴趣,他开始着手翻译米塞斯的著作至台湾。米塞斯六本英文著作中,有三本经夏道平中译出版。因为米塞斯的缘故,夏道平先生也翻译了海耶克的著作-《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IndividualismandEconomicOrder),以及洛卜克(WilhelmRöpke)的《自由社会的经济学》(EconomicsoftheFreeSociety)。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这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