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展览指南

摄影展览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谢丽·瑞德(Shirley Read) 著,毛卫东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60069
版次:1
商品编码:1123217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后浪摄影学院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实用、全面、值得入手的备展手册、观展指南
  从计划的制定、空间的选择到展览的筹备、实施、推广以及展后的评估总结,拥有广泛实战经验的策展人教你全方位把握展览的流程
  大量设计图解、文档模板,实用流程清单和备忘列表,事无巨细,关注细节
  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展示展览界的新动态,新鲜、立体的展览方式为你的展览设计提供更多启发

内容简介

  一场成功的摄影展览,需要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摄影展览指南》从计划的制定、空间的选择到展览的筹备、实施、推广以及展后的评估总结,为你提供按部就班式的指导。作者还结合自己在展览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精心为读者提供了与画廊的沟通技巧、照片的装裱悬挂等大量知识,书中配有清晰的设计图解、贴心的文档模板、实用的流程清单和备忘列表,并以研究案例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展览界的新动态,助你完成展览梦,踏上摄影事业的生涯。

作者简介

  谢丽·瑞德(Shirley Read),现居伦敦,独立策展人、展览教育工作者。现为伦敦传媒学院(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摄影与档案研究中心的研究专员,从事英国摄影展览的发展研究工作。她曾在国家风景摄影会议(National Photography Conferences on
  Landscapes)策划组织了《变幻的风景》(the Changing Views)。此外,她还定期采访摄影师,进行英国摄影口述史工作(大英图书馆“国家有声档案馆”项目的一部分 )。

  译者简介:
  毛卫东,出生于1968 年,现任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译著主要包括:《艺术制造》《东村》《占卜者之屋》《针孔摄影》(2012年,后浪公司策划出版)《卡什肖像经典》(2012年,后浪公司策划出版)以及大量当代艺术文献资料。



精彩书评

  一个展览应该、可以专业到什么程度,一定有一个标准在。现在,我们可以在《摄影展览指南》一书中找到这样的标准并且实践之。华文世界第一部展览策划的理论指南和实用手册。
  ——顾铮,批评家、摄影策展人
  
  这本书不仅是建立摄影行业标准与策展“门槛”的工具书,还是引导青年摄影师和艺术家如何“出道”的教科书,更是一本写给普通观众的展览“阅读”指南。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并非技不如人,而是知不如人。我相信这本书可以较大程度填补我们对摄影、艺术、展览和市场操作背后的知识空白。
  ——蔡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CAFAM)学术部策展人、雅昌摄影网艺术总监
  
  对摄影师来说,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经济时代,展览是自己的作品得到展示的佳途径。我本以为我们对展览已经知无不尽,但是本书中的展览经验和新案例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更加新颖开阔的思路。助你踏上职业生涯的上选读物!
  ——M2 媒体工作室

目录

第一章 背景
第二章 寻找展览空间
第三章 计划与研究
第四章 文字、印刷和宣传资料
第五章 准备布展
第六章 布展及后续工作
延伸阅读
重要词汇
致谢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背景
  展览已成为一种使大多数艺术作品为人所知的媒介。近几年,不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就连伦敦泰特(Tate)和纽约惠特尼(Whitney)这样的美术馆和画廊,也以短期系列展览的形式展出它们的永久藏品。在艺术的内涵得以构建、维系并且偶尔被解构的政治经济体系里,展览成为交流的主要场所。展览一些是壮观的场面,一些是社会历史活动,一些是业务手段。展览,特别是当代艺术展,界定并主导着艺术的文化内涵。
  ——摘自《对展览的思考》(Thinking about Exhibitions,格林伯格[Greenberg]主编,1996 年)
  20 世纪70 年代,摄影艺术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大型美术馆举办展览、开展摄影史教学、摄影走进艺术史课本和大众艺术期刊、摄影作品在国际拍卖行大获成功……这些都提高和促进了人们对收藏摄影作品的兴趣。
  ——摘自《摄影内幕》(Inside the Photograph,邦奈尔[Bunnell],2006 年)
  1950 年,从设计到印刷厂,最终出现在杂志上的一张标准的专业黑白照片是8×10 英寸(20×25 厘米)。随后照片就被丢弃、归档或遗忘了。1980 年,一张专业照片可以制作成一幅漂亮的视觉艺术作品,通常是之前尺寸的2 倍,也可经手工制作成在美术馆展示和保存用的艺术作品。通常作品被制作成后者:照片必须达到收藏存档的标准。作品往往是以签名并严格控制印量的方式发行的。
  ——摘自马克· 哈沃兹- 伯斯(Mark Haworth-Booth),
  《摄影:一门独立的艺术》(Photography: An Independent Art)
  我对展览从来没什么兴趣,因为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艺术家往往是在向已经信教的人传教。实际上,我始终对印刷品更感兴趣,因为用这种方法你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你想要说的话,而我所做的那类摄影,就是设法把一些人的事告诉另外一些人,这可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我不是在设法改变世界,尽管我的这一做法也许会影响人们思考的方式。而现在杂志市场低迷,如果你希望自己为人所知,并能够得到拍摄任务,现在几种能让人看到你的作品的方法之一就是办展览了,有谁还看杂志呢?
  ——伊恩· 贝瑞(Ian Berry),玛格南摄影师,国家声音档案馆访谈
  我能提出的最好建议就是拍你想拍的照片。不要考虑市场,不要考虑什么作品卖得出去,也不要考虑编辑会怎么说。不要考虑别人的风格,这都是肤浅的。风格是拍出来的。
  ——大卫· 拉夏贝尔(David LaChapelle),摄影师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⑤教学生抓重点.教学难免有意外,课堂难免有突变,应对教学意外、课堂突变的本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让意外干扰教学、影响教学是无能,把意外变成生成,促进教学、改进教学是艺术。生成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分有意生成、无意生成两种类型;问题生成、疑问生成、答案生成、灵感生成、思维生成、模式生成六种形式。生成的重点在问题生成、灵感生成。教学机智显亮点.随机应变的才智与机敏,最能赢得学生钦佩和行赞叹的亮点。教学机智的类型分为教师教的机智、学生学的机智,师生互动的机智,学生探究的机智。机智常常表现在应对质疑的解答,面对难题的措施,发现问题的敏锐,解决问题的灵活。

评分

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

评分

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评分

  任何行业,任何事情,了解规则,有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控制整个过程。

评分

我读《荒废集》并非感佩于他的精准,而是歆赏他的恳切率性。按诸今日陈丹青的景况,其实不必非要说这些于己多事于人无益的言论。他很可以继续像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样,安坐画室专心画画,间或出席些点亮别人的活动。这样的陈丹青大概更讨人欢喜。而他的这些议论也很可以是饭桌上的口水,而不必刊发出来惹人咒骂。但陈丹青还是持续书写,持续表达。是的,表达,完全听命于个人心智的表达,说出一己的看法想法。表达,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人最后的权利。纽约教会陈丹青“忠实自己,和自己相处”,同时也教会他如何表达自己。而回国后的种种言论无非是纽约的教育于他的后期作用。譬如他这回集子里三篇再谈鲁迅的文章。先是谈鲁迅与上海的关系,“三十年代的上海之所以是三十年代的上海,就因为上海很看得起鲁迅,而鲁迅不很看得起上海”,“过去我们总是凸显、夸张鲁迅一个人,好像全上海只有一位文化人值得夸耀,值得纪念,这是对鲁迅的尊敬吗?”;谈鲁迅与胡适,“鲁迅、胡适,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物种与生态的问题”,“独尊鲁迅、抹杀胡适,不是关于鲁迅,也不是关于胡适,而是我们几代人被控制被洗脑的漫长过程”;谈鲁迅的《狂人日记》,“今天,《狂人日记》的犀利与才华仍然令人惊异,但历史高高抬举这篇很短的小说,并不仅仅因为才华,而是它恶毒的挑衅,以至它的影响远远超过鲁迅能够达到的想象”,“《狂人日记》中那两句有名的话:‘吃人’和‘救救孩子’。 这两句狂人的狂话,是小说的语言,是文学的语言,可是它说出后,迅速在历史狂飙中迷失,不再被看作文学。

评分

  大量设计图解、文档模板,实用流程清单和备忘列表,事无巨细,关注细节

评分

  20 世纪70 年代,摄影艺术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大型美术馆举办展览、开展摄影史教学、摄影走进艺术史课本和大众艺术期刊、摄影作品在国际拍卖行大获成功……这些都提高和促进了人们对收藏摄影作品的兴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