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菜篮,木盆,搪瓷杯,
草帽,兔子灯……
120件生活杂货展示
竹,木,草,铁,布
10多位上海手作人采访及手制过程
附上海24家杂货铺、博物馆详址
内容简介
杂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家务、炊煮、工作、娱乐——是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途径之一。杂货大都出自不知名的工匠,其手工制作技艺,经家传或师徒传承,一部分由集群生产成为早期城市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一部分则仍然保持着个体手工制作、自由买卖的状态。
《上海杂货铺》用摄影和插图的方式,呈现在上海仍然可以买到的120件杂货,并以竹、木、草、铁、布五种材质为线索,记录了10多位生活在上海的手工业者,通过他们的叙述及制作的产品,展现与分享手工业者的现状及本地的生活细节,为热爱生活的读者、中外设计师以及关注上海的人们带去自然和环保的生活信念。
作者简介
周祺,女,1984年生,自由职业者,撰稿人、设计师,在各类时尚期刊发表多篇作品,目前在《新民晚报》连载专栏“上海杂货铺”。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请先阅读
红包
竹尺
发夹
玻璃弹子
掏耳勺
毽子
手帕
铁皮青蛙
板刷
八脚架
工作手册
软尺
苍蝇拍
木夹子
蛇皮袋
铁夹子
竹蜻蜓
锅垫
鞋刷
玻璃杯
日历
塑料玩具
七巧板
鞋垫
杯垫
烟花棒
饭勺
草帽
剪刀
杯套
不求人
丝瓜筋
陀螺
饭盒
卷发筒
蒲扇
游戏棒
丝刨
旅行剪刀
风车
信封
竹夹
信纸
擀面杖
木梳
锅刷
搪瓷杯
扫帚
竹衣架
草编糖果盒
蒸格
浴罩
蛋饺勺
这手工活用的都是巧劲
口述:陈师傅,白铁匠
畚箕
双喜字
折扇
淘米箩
节约领
纱手套
陶瓷茶杯
竹刨
哨子
笊篱
筷筒
蒲扇
呼拉圈
烟灰缸
木板凳
拨浪鼓
洗衣板
围裙,袖套
水枪
丫叉头
陶瓷摆设
抽纱台布
痰盂罐
鸡毛掸子
人造花
金鱼缸
热水袋
拖把
杆秤
藤拍
糕模
枕头
竹蛇
春联
竹壳热水瓶
竹壳热水瓶制作过程
铅桶
菜篮
以前每家每户都不止有一个篮子
口述:朱师傅,竹编手作人
空竹
晾衣竹竿
草拖鞋
草拖鞋制作过程
草编在我们徐行都是祖传的
口述:顾阿姨,草编手作人
台罩
蒸笼
蒸笼制作过程
老早(以前)上海卖蒸笼的有100多家
口述:魏师傅,竹编手作人
布鞋
土布挎包
土布织布过程
织布是门技能,跟烧饭、洗衣服什么一样
口述:沈阿姨,织布
手作人
土布花纹
铝水壶
元宝篮
元宝篮制作过程
我们做篮子要做的光爽,除了实用,还要讲卖相的
口述:赵师傅,竹编手作人
算盘
浇水桶
浇水桶制作过程
套鞋
自行车儿童座椅
竹椅
锅铲
锅铲制作过程
竹席
竹窗帘
棉鞋
木砧板
兔子灯
兔子灯制作过程
现在就是没有接班人,只要有人想做我就不做了
口述:王师傅,兔子灯手作人
躺椅
草席
草编包
筛
铜勺子
汤婆子
棉花胎
洗脚盆
洗脚盆制作过程
只有自己做的自己卖,才能叫作坊
口述:杨师傅,圆作手艺人
藤椅
铁锅
铁锅制作过程
做这行需要技术,也需要力气
口述:陶师傅,熟铁匠
店铺、博物馆
推荐读物
创作过程
精彩书摘
这手工活用的都是巧劲
口述:陈师傅,71岁,白铁匠,浦东新区新场镇
我17岁开始学敲铅皮(白铁),在厂里跟着老师傅学,平时下班的时候自己也练习练习。后来下岗了,就开始自己接活干了,到现在50多年了喔!
现在每天都要做8小时。做这个其实不是很用力的,敲敲打打都是用巧劲,所以也不算什么体力活,但刚学那会儿手一直敲出血,满手的橡皮膏。
一般经常做的尺寸都已经在我脑子里了,其他有些比较复杂的,人家有要求的,我就画下来问他们是不是要这个东西。像浇花桶有6个尺寸,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来定做。如头上的这个洞眼小一点少一点,水浇得就远一点,大一点密一点呢,就可以浇得近,每个定的人要求都不一样的。
我带过三个徒弟,不过现在都不做了,嫌这个赚钱慢。
店里做萝卜丝饼、油墩子用的那个勺卖得最好,5块钱一个,一天快的话可以做50个,看心情的。
逢年过节,像桃花节的时候人多的不得了,外国人也多,我已经做出名气来了,生意好的不得了,新场就我一家呀,每天有人跟我定东西,赚点功夫钱,吃喝没问题。
Clever skills are needed in this kind of manual work.
Narrator: Mr. Chen, 71, tinker (Xinchang Town, Pudong)
I began to work on tin at the age of 17 when I apprenticed myself to a veteran craftsman in the factory and practiced regularly off work. Later, after I was laid off from the factory, I began to take jobs on my own. It is already over 50 years from today!
Now I work 8 hours every day. The work doesn’t require much strength; instead, the tinkering needs a lot of clever skills. Therefore, it is not much of heavy manual labor. I kept injuring my fingers in the beginning though, and my hands were wrapped with duct tape all over to stop bleeding.
Some common objects are so frequently produced that their sizes are already in my mind. As for more complicated objects to be custom-made for customers, I draw a design and ask them if this is what they want. For example, a sprinkler kettle can be made in 6 sizes based on different needs, and it can produce a long spray of water if the holes at the top are made smaller and sparser, or produce a short spray of water if the holes are made larger and denser. I can custom-make all these items for the needs of the customers.
I was the master of three apprentices, but they are all out of this business now, thinking it too slow in making money.
The best-selling item of my shop is the spoon for cooking carrot cakes and fried buns, at a price of RMB 5. I can make as many as 50 a day, but it depends on the mood.
During festivals, such as the Peach Blossom Festival, I have a great number of customers, even foreigners. I have established an excellent reputation, which brings me good business. My shop is one of a kind in Xinchang, anyway! People place orders at my shop every day, and I can easily earn my meals with my skills.
……
前言/序言
上海杂货铺 [ Shanghai Housewares]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上海杂货铺 [ Shanghai Housewares]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买过多次送朋友,特别是关注上海的朋友。
评分
☆☆☆☆☆
很好玩的一本书
评分
☆☆☆☆☆
一本并没什么X用的书,就只能怀旧而已
评分
☆☆☆☆☆
这是我买的最不值的一本书,很小,没啥内容,还那么贵,失望
评分
☆☆☆☆☆
逢年过节,像桃花节的时候人多的不得了,外国人也多,我已经做出名气来了,生意好的不得了,新场就我一家呀,每天有人跟我定东西,赚点功夫钱,吃喝没问题。
评分
☆☆☆☆☆
非常有意思的书,自己收藏及送给友人皆宜。
评分
☆☆☆☆☆
书不错,价格小贵。 张伟群先生关于四明别墅的研究,似能弥补上述的部分缺憾,它辟出了一条描述研究上海老弄堂的新路径。就其特点而言,一是多方面多途径地收集了与四明别墅密切相关的丰富而珍贵的资料,包括民间文献、户籍档案、口述材料、自传文字等一千多件,这不仅为描述研究“四明别墅”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也为研究上海弄堂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样本。长期以来,描述与研究上海弄堂的文字样式不少,有从城市建筑与设计史的角度,文学的角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展开的,也有由市民个体的怀旧追忆、传媒的即时报道纪录的,但是,都没有像作者那样聚焦一条弄堂,深入收集和开挖史料的。本书在史料方面的成功,说明上海史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上海史的史料是有待深度发掘加工的富矿。二是作者从亲历亲为实证调研的角度对“四明别墅”的历史进行了生动描述,全书读来亲切可信,栩栩如生;本书依据实证资料对这条弄堂的建造历史、建筑格局,居民的分类、身世、生活及其变迁,弄堂的日常生活样态与其中的名人佚事趣闻,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描述和探究,从一条弄堂的变迁,折射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让读者从中领悟很多道理。三是该书中的描述与探究,以主旨问题为中心的,不拘泥于某一学科或某一侧面,多学科并举,可以说是文史哲交融、知情意交汇、真善美交织,“貌似学术、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使得这本书可读耐读,意味深长。在当前学术界比较浮躁的情况下,作者的努力也许会带来学术研究创新的新时尚。
评分
☆☆☆☆☆
我17岁开始学敲铅皮(白铁),在厂里跟着老师傅学,平时下班的时候自己也练习练习。后来下岗了,就开始自己接活干了,到现在50多年了喔!
评分
☆☆☆☆☆
老上海的手工艺,可惜缺乏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