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儒爾·凡爾納被譽為“現代科幻小說的鼻祖”、“科學時代的預言傢”。凡爾納的科幻作品,涉及的範圍從地球到宇宙空間,從地質、地理到航海、航天,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及。這些作品巧妙地把現實和幻想結閤起來,以誇張的手法和形象反映瞭19世紀“機器時代”人們徵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意誌和願望,並且不同程度地錶現瞭一些重大的社會曆史事件。此外,他的作品情節驚險,人物生動,融知識性、趣味性、創造性於一體,在尊重科學的基礎上大膽預測未來。凡爾納在自然科學方麵提齣的許多預言和假設,有的已得到瞭後人的證明,有的則至今還激發著人們的想像力和創造精神。
內容簡介
德國科學傢李登布洛剋教授受前人薩剋努塞姆一封密碼信的啓發,偕同侄子阿剋塞爾和嚮導漢斯,進行瞭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剋服瞭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苦難,終於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裏島的斯德隆布利火山迴到地麵。整部小說就像凡爾納的所有作品一樣,不僅文筆幽默流暢、情節波瀾起伏,而且有著浪漫而閤乎科學的非凡想象力,把讀者帶進瞭一個超過時空的幻想世界。
作者簡介
儒爾·凡爾納(1828-1905),法國科幻小學傢。他最初學法律,1863年齣版瞭他的第一部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獲得巨大成功,從此一發不可收。他一生共齣版瞭六十六部長篇小說,其中包括代錶作:三部麯《格蘭特船長的女兒》、《海底兩萬裏》和《神秘島》。他的小說可分兩大類:一類在未知的世界中漫遊,另一類在已知的世界中漫遊。他的作品景色壯觀、情節驚險、構思巧錄、引人入勝。他被公認為現代科幻小說之父。
精彩書摘
一八六三年五月二十四日星期天,我的叔叔李登布洛剋教授匆匆趕迴他住的小房子,房子位於科尼街十九號,那是漢堡舊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
女傭瑪爾塔以為自己耽誤瞭做飯,因為午飯纔剛剛開始在廚房的爐子上滋滋作響。
“這下好瞭,”我心想,“叔叔是個最性急的人,要是他餓瞭,一定會痛苦得大喊大叫的。”
“李登布洛剋先生這麼早就迴來瞭!”女傭瑪爾塔微微打開餐廳的門,驚慌失措地大聲說道。
“對,瑪爾塔;不過午飯沒做好不能怪你,現在連兩點鍾都沒到。聖一米歇爾教堂的鍾剛剛敲瞭一點半。”
“可為什麼李登布洛剋教授會現在迴來呢?”
“也許他自己會告訴我們的。”
“他來瞭!我得趕緊走。阿剋賽爾先生,您要讓他理智一點。”
說著,瑪爾塔迴到瞭她的烹飪實驗室。
我獨自留瞭下來。可是,要想讓一個脾氣最為暴躁的教授變得理智,這是我這個優柔寡斷的人力所不能及的。於是,我打算小心翼翼地迴到樓上我的小房間去。這時,朝著馬路的大門突然吱呀一聲被推瞭開來;沉重的腳步壓得木樓梯咯咯作響,這幢房子的主人穿過餐廳,立刻衝進瞭他的書房。
但是,在迅速穿過餐廳的時候,他把他的圓頭手杖扔到瞭屋角,把他的翻毛寬邊帽扔到瞭桌上,又把這樣一句洪亮的話扔給瞭他的侄子:
“阿剋賽爾,跟我來!”
我還沒來得及動,教授就已經不耐煩地衝我喊瞭起來:
“怎麼!你還不過來?”
我奔進瞭我那位令人敬畏的主人的書房。
奧托·李登布洛剋不是一個壞人,這一點我完全同意;但是,除非發生什麼變故,否則他一輩子都將是一個可怕的怪人。
他是約翰大學的教授,開設的課程是礦物學,講課的時候,他總是要有規律地發那麼一兩次火。他根本不關心他的學生是否都來上課,是否認真聽講,也不關心他們日後會取得什麼樣的成功;這些細節他全然不放在心上。藉用德國哲學的術語來說,他是在“憑主觀”講課,他是在為自己講課,而不是為彆人。他是一個自私的學者,一口知識的深井,可要想從這口深井裏打上水來卻並非易事:總之,他是個吝嗇鬼。
在德國,像他這樣的教授有那麼幾個。
不幸的是,我叔叔說起話來並不十分流利,如果說朋友之問相互閑談時還好一點,那麼至少在公共場閤時就是如此,對於一個演講者來說,這是個令人遺憾的缺點。的確,教授在約翰大學講課時,經常會突然停下;他同某個特彆刁鑽、不易被說齣口的詞鬥爭著,這個詞頑強抵抗、高傲自大,最終被教授以不太科學的粗話形式說齣口來,接著教授便大發雷霆。
然而,礦物學裏有許多半希臘、半拉丁的名稱都很難讀,難讀得甚至能把詩人的嘴皮磨破。我並不是想說這門科學的壞話,也根本沒有這個意思。可是,當一個人麵對諸如“菱麵結晶體”、“樹脂瀝青膜”、“蓋萊尼岩”、“方加西岩”、“鉬酸鉛”、“鎢酸錳”、“鈦酸氧化鋯”這樣的詞時,就是最為靈活的舌頭也會齣錯。
因此,在城裏,大傢都知道我叔叔這一可以原諒的毛病,他們乘機欺負他,每逢難念之處就等他齣錯,他一發火,他們就笑,這不能算是件禮貌的事,即使對德國人來說也一樣。經常來聽李登布洛剋講課的人總是很多,但其中有許多人之所以常來,僅僅是為瞭欣賞教授發火,並以此為樂。
不管怎麼樣,有一點我永遠必須強調:我叔叔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者。盡管有時他會因為動作過於鹵莽而把標本弄壞,但他卻兼有地質學傢的天纔和礦物學傢的敏銳觀察力。在他的錘子、鋼釘、磁針、吹管和硝酸瓶子中間,他是一個非常能乾的人。他可以根據某一塊礦石的裂痕、外錶、硬度、熔性、聲響、氣味和味道,毫不猶豫地判定它在當今科學所發現的六百多種物質中屬於哪一類。
所以,在所有學校和國傢學術協會裏,人們都熟悉李登布洛剋的名字。亨夫裏·戴維先生①、德·洪伯爾特先生②、以及約翰·富蘭科林⑧和愛德華·薩賓爵士④每次路過漢堡,都不會忘記前來拜訪他。另外,安托萬·貝剋萊爾先生⑤、雅剋一約瑟夫·埃貝爾曼先生⑥、戴維·布雷維斯特爵士⑦、讓一巴蒂斯特·迪馬先生⑧、亨利一米爾納一愛德瓦先生⑨亨利一艾蒂安·桑特一剋萊爾一德維爾先生⑩,他們都喜歡嚮我叔叔請教化學領域裏最為棘手的問題。這門科學的許多重大發現都要歸功於他;一八五三年,奧托·李登布洛剋教授在萊比锡齣版瞭《超結晶學通論》一書,這是一部用對開紙印刷、附銅闆紙插圖的巨著,但因成本過高,人不敷齣。
此外,我叔叔還擔任俄國大使斯特魯夫先生開設的礦物博物館的館長,這座博物館的珍貴藏品享譽整個歐洲。
現在正焦急地嚮我大喊大叫的就是這位人物。你們可以想像一個高個子男人,他瘦瘦的,身體像鐵一般結實,長著一頭年輕人的金發,看上去要比他五十多歲的實際年齡小十來歲。他的一雙大眼在碩大的眼鏡後麵不停地轉動;細長的鼻子宛如一把鋒利的刀片;有些淘氣的學生甚至說那是一塊磁鐵,可以吸起鐵屑。這種說法純屬謠言:說實話,他的鼻子隻吸鼻煙,隻是數量很大而已。
我還要補充一點:我叔叔一步能跨三英尺,而且走路時雙拳緊握,這足以說明他暴躁的性格,所以瞭解他的人都不敢和他接近。
他住在科尼街的這幢小房子裏,房子的結構半木半磚,有著鋸齒形的山牆;前麵是一條蜿蜒麯摺的運河,和漢堡舊城的其他運河縱橫交錯,在一八四二年的那場大火中,這一街區幸運地沒有遭到破壞。
的確,這幢老房子有點歪斜,而且中問朝馬路凸齣;它的屋頂倒嚮一邊,如同美德協會①的學生所戴的帽子;房子的垂直程度也不盡人意;但總的來說,它還算牢固,因為有一棵老榆樹深深地嵌在牆麵當中,每到春天,這棵樹就會把它的花蕾伸進窗口。
我的叔叔不失為一名富有的德國教授。這幢房子完全歸他所有,包括住在裏麵的人。這些人當中有他的教女格勞本,她十七歲,是維爾蘭人②;還有女傭瑪爾塔和我。由於我是他的侄子,又是一個孤兒,所以就成瞭他的實驗助手。
我承認我已迷上瞭地質學;我的血管裏流著礦物學傢的血液,在那些珍貴的石頭中間,我從來不會感到厭倦。
總之,盡管科尼街這幢小房子的主人性格急躁,但大傢生活在裏麵都很快樂;因為他雖然態度有點粗暴,卻非常愛我。隻是這個人不懂得等待,生來是個急性子。
四月份的時候,他在客廳的陶盆裏種下瞭幾株木犀草和牽牛花,從此他每天早晨都要去拉拉葉子,以便使這些花長得快一點。
對於這樣一個怪癖的人,我隻能惟命是從。於是我連忙跑進瞭他的書房。
(二)
這問書房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博物館。所有礦物標本都被貼上瞭標簽,根據不可燃礦物、金屬和岩石三大類彆,安放得井井有條。
這些礦物學裏的小玩意兒我是再熟悉不過瞭!有多少次,我放棄和我同齡的男孩們鬍鬧,快樂地為那些石墨、無煙煤、黑煤、褐煤和泥煤擦灰撣塵!還有那些瀝青、樹脂和有機鹽,它們應該一塵不染!還有那些金屬礦石,從鐵到黃金,它們的相對價值在科學標本的絕對平等地位麵前已完全消失!還有所有那些石頭,用它們足以再建一幢科尼街的房子,甚至還可以多造一問漂亮的房間,真要是這樣,我可就方便得多瞭!
不過,我走進書房的時候,根本沒想這些珍寶,我的腦子裏隻有叔叔。他坐在那把蓋著烏德勒支絨①的大扶手椅裏,手裏拿著一本書,帶著極為欽佩的神情端詳著它。
“多瞭不起的書!多瞭不起的書!”他叫道。
他的贊嘆提醒我,李登布洛剋教授空閑時還是一位圖書收藏傢;隻是在他眼裏,隻有那些不易覓得的,至少是難以讀懂的書,纔是無價之寶。
“怎麼!”他對我說,“你沒看見這本書?它可是一件稀世珍寶,是我今天上午在猶太人埃弗琉斯的小店裏發現的。”
“好極瞭!”我勉強裝齣興奮的樣子迴答。
說實在的,一本四開本的舊書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書脊和封麵似乎是用粗糙的小牛皮做的,書頁已經泛黃,還耷拉著一張褪瞭色的書簽。
可是教授的贊美之辭卻依然滔滔不絕。
“你看,”他自問自答地說,“這本書漂亮嗎?漂亮得驚人!多好的裝幀啊!它容易打開嗎?容易,因為翻到任何一頁紙都不會動!它閤得嚴實嗎?嚴實,因為封麵和書頁渾然一體,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散落和張開!它的書脊經過七百年還沒有一條裂痕!啊!這樣的裝幀就是伯澤裏安、剋洛斯和普爾高爾德④看瞭也會感到驕傲的!”
我叔叔一邊這樣說,一邊不停地將舊書翻開又閤上。我不得不問他書的內容是什麼,盡管我對這個問題絲毫不感興趣。
“這本奇妙的書叫什麼名字?”我急切而興奮地問,雖然我裝得有點過火。
“這部著作,”叔叔激動地迴答,“是斯諾爾·圖勒鬆⑧的《王紀》,他是十二世紀冰島的著名作傢,講述的是挪威諸王統治冰島的編年史!”
“真的!”我盡量裝齣驚訝的樣子喊道,“它一定是德文翻譯本瞭?”
“哼!”教授生氣地迴答,“翻譯本!我要你的翻譯本乾什麼用?誰會來看你的翻譯本?這是原本,用冰島文寫的,這種獨特的語言既豐富又簡潔,它的語法構造形式各異,詞匯意義變化多端!”
“和德文一樣。”我高興地插話說。
“不錯,”叔叔聳瞭聳肩,“不過冰島文的名詞和希臘文一樣有三重性,專有名詞和拉丁文一樣可以變化!”
“啊!”盡管我對這本書漠不關心,但還是有點震驚,“書的字體漂亮嗎?”
“字體!誰和你談論字體,可憐的阿剋賽爾!你是在說字體嗎?啊!你以為這是一本印刷品?這可是一部手稿,傻瓜,是用盧尼字母寫①的手稿!”
“盧尼字母?”
“對!現在你該要我為你解釋什麼是盧尼字母瞭吧?”
“我纔不會呢。”我用一個自尊心受到傷害的人的Kl氣迴擊他。
可是叔叔變本加厲地繼續說著,他不顧我拒絕,嚮我講授那些我並不想知道的東西。
“盧尼字母,”他說,“是從前在冰島使用的一種字母,據說還是天神奧丁②親自創造的!你看,大逆不道的孩子,好好欣賞一下這些齣自於神的想像的字母吧!”
說實話,我無言以對,真想伏地而拜,這種迴答方式肯定會讓天神和國王們高興,因為這樣,他們就永遠不會感到難堪瞭。
……
《海底兩萬裏》:一場超越時代的海洋探索之旅 在人類尚未完全掌握深海奧秘的上個世紀,儒勒·凡爾納以其非凡的想象力,為我們編織瞭一麯蕩氣迴腸的海洋史詩——《海底兩萬裏》。這部作品不僅僅是一部冒險小說,更是一次對未知世界充滿敬畏與好奇的求索,一次對人類智慧與科技潛力的大膽暢想。它將讀者從熟悉的陸地帶入神秘莫測的深海,開啓瞭一段令人心馳神往的奇幻旅程。 故事始於一樁離奇的事件。世界各地的海麵上,頻繁齣現一頭巨大的、噴射齣奇特光芒的神秘生物,它橫衝直撞,撞毀瞭多艘船隻,引起瞭全球的恐慌和不安。各國海軍紛紛組織搜尋隊,誓要揭開這頭“海怪”的真麵目。然而,這頭令人生畏的生物,卻在一次捕獵行動中,意外地將前來調查的阿羅納剋斯教授(Professor Aronnax)及其忠誠的僕人康塞爾(Conseil)以及技藝高超的捕鯨手內德·蘭德(Ned Land)捲入瞭海底。 他們發現,所謂的“海怪”並非血肉之軀,而是一艘設計精巧、裝備先進的潛艇——“鸚鵡螺號”(Nautilus)。這艘潛艇的船長,是那位令人敬畏又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物——尼摩船長(Captain Nemo)。尼摩船長是一位被流亡之人,他厭倦瞭陸地上腐朽的文明和社會,選擇遁入深海,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獨立王國。他是一位傑齣的科學傢、工程師和航海傢,他的“鸚鵡螺號”凝聚瞭他畢生的智慧和心血,成為瞭一座行走於海底的奇跡。 被囚禁在“鸚鵡螺號”上的阿羅納剋斯教授,懷著復雜的心情,開始瞭這場非自願但充滿探索意義的深海之旅。起初,他既對尼摩船長的自由感到羨慕,又對失去自由感到壓抑。然而,隨著航程的深入,他對“鸚鵡螺號”的精妙構造、尼摩船長非凡的科學知識以及他對海底世界的深刻洞察,由衷地産生瞭敬佩之情。 《海底兩萬裏》的精彩之處,在於它對海底世界的全景式描繪。在尼摩船長的帶領下,阿羅納剋斯教授等人得以親眼目睹那些隻存在於傳說中的海洋奇觀。他們乘坐“鸚鵡螺號”,穿越色彩斑斕的珊瑚礁,潛入幽深的海溝,拜訪沉沒的古老城市,與巨型烏賊搏鬥,在冰封的南極海域探險。每一個場景都栩栩如生,仿佛就發生在眼前。 凡爾納以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為我們展現瞭一個令人驚嘆的海底生態係統。書中詳細描述瞭各種奇特的海洋生物,從微小的浮遊生物到龐大的鯨魚,從色彩艷麗的魚類到形態怪異的深海居民。它們以最真實、最生動的姿態呈現在讀者麵前,讓人們對這個生命力頑強的世界産生無限的遐想。 更令人著迷的是,凡爾納將當時的科學知識巧妙地融入故事情節之中。他不僅描繪瞭“鸚鵡螺號”先進的動力係統、照明係統,還探討瞭潛艇的航行原理、海底的地理構造、海洋生物的習性等科學問題。這些知識的融入,使得小說的科幻色彩更加濃厚,也讓讀者在閱讀冒險故事的同時,能夠獲得寶貴的科學啓迪。 在這次深海冒險中,阿羅納剋斯教授不僅是旁觀者,更是積極的參與者。他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海底的動植物進行分類和研究,記錄下每一個珍貴的發現。康塞爾的忠誠和細緻,為教授提供瞭可靠的助手。而內德·蘭德,這位熱情洋溢的捕鯨手,則代錶瞭人類對自由的渴望和對冒險的嚮往,他的每一次試圖逃脫的嘗試,都為緊張的情節增添瞭新的張力。 尼摩船長這個角色,更是小說中最具魅力的存在。他是一位孤傲的智者,也是一位悲情的英雄。他對人類文明的失望,以及他對海洋的深情,構成瞭他復雜的內心世界。他似乎在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尋求內心的平靜與自由。他的行為,時而令人欽佩,時而又令人不解,但正是這種矛盾,使得他成為一個永恒的文學形象。 《海底兩萬裏》不僅僅是一部描繪海洋奇觀的著作,它更是一次對人類社會的反思。尼摩船長對陸地文明的批判,揭示瞭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弊端。他對自由的追求,也引發瞭讀者對於個體獨立與社會歸屬的思考。小說在帶領讀者領略海底美景的同時,也引導著人們去審視自身所處的社會,去思考人類文明的走嚮。 凡爾納在書中對未來科技的預言,更是令人驚嘆。他筆下的“鸚鵡螺號”,幾乎涵蓋瞭現代潛艇的許多重要技術,如電力驅動、水下導航、生命維持係統等等。這充分展現瞭凡爾納超越時代的洞察力和預見性,他用文字為我們描繪瞭一個充滿科技感的未來。 當阿羅納剋斯教授一行人在經曆瞭無數驚險與奇遇後,終於被“鸚鵡螺號”拋棄在海上,他們身心俱疲,卻也收獲瞭無數珍貴的記憶和知識。重返陸地後,阿羅納剋斯教授將這段非凡的經曆記錄下來,以“海底兩萬裏”為名,將尼摩船長和他所探索的神秘海底世界,公之於眾。 《海底兩萬裏》以其宏大的敘事、生動的描寫、深刻的寓意,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不僅滿足瞭讀者對冒險的渴望,更激發瞭人們對科學的興趣,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熱情。時至今日,這部作品依然散發著迷人的魅力,它鼓勵著我們,永不停止探索的腳步,去發現隱藏在未知角落的無限可能。每一次翻開《海底兩萬裏》,都是一次重新啓程,一次對浩瀚海洋的緻敬,一次對人類探索精神的禮贊。它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之作,一個關於勇氣、智慧和對未知世界永恒追求的傳奇。